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后院内感染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发生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总感染发生率为7.05%;急诊手术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急诊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诊次数及阴道检查次数增多,可增加术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良好的护理可减少术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旨在探讨如何降低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急诊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在医院妇产科住院行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急诊手术的患者368例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病原菌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8例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急诊手术患者共有29例发生了术后切口感染,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7.88%。29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共检出了34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以及真菌分别有22株(占64.71%),11株(32.35%)及1株(占2.9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体质指数≥25 kg/m2、血红蛋白数值<90 g/L、合并糖尿病、夏季手术以及合并盆腔炎等是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急诊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急诊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其与患者的肥胖程度、失血程度、血糖情况、手术季节及是否合并盆腔炎等关系密切,主要的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腹部手术后患者院内感染的情况及相关因素,探讨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对795例腹部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95例中,发生院内感染110例,发生率为13.84%,发生部位以手术切口最多,占52.73%,其次分别为呼吸道、腹腔、泌尿系,分别占24.55%、14.55%、12.73%。院内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等因素相关。结论充分认识到腹部术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才能够有针对性地作出护理措施,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腹部术后患者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腹部手术后患者院内感染的情况及相关因素,探讨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对795例腹部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95例中,发生院内感染110例,发生率为13.84%,发生部位以手术切口最多,占52.73%,其次分别为呼吸道、腹腔、泌尿系,分别占24.55%、14.55%、12.73%.院内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等因素相关.结论 充分认识到腹部术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才能够有针对性地作出护理措施,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分析全身麻醉下急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及手术室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在某院手术室进行的全身麻醉下急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597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对可能影响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597例全身麻醉下行急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有43例(占7.20%)罹患切口感染,分离出55株致病菌,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分别有35株(63.64%)、16株(29.09%)和4株(7.27%)。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年龄≥70岁、术前系统未完成自净或故障、术中低体温、手术切口Ⅱ或Ⅲ类、手术间空气的菌落数量≥200 cfu/m3以及手术参与人数≥6人等是全身麻醉下急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而腔镜手术则是保护性因素(OR<1,P<0.05)。结论 全身麻醉下急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关系密切,主要的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腹部手术后患者院内感染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腹部手术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探讨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121例腹部术后院内感染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13.9%,其中以腹部切口感染率最高,达57.0%.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留置导管时间、术前营养状况及是否伴有慢性疾病等.结论 护理人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责任心与职业道德感及改进护理方法是有效减低腹部手术后院内感染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妇科术后院内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妇科手术后发生院内感染的1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年龄分布、院内感染发生部位及与手术方式的关系。结果 123例患者中40~50岁的患者构成比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P<0.01);腹部切口的发生率为52.8%,与其他部位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腹手术后发生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54.5%,明显高于其他手术方式(P<0.01或P<0.05)。结论应加强院内感染的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从多环节入手,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索急诊腹腔镜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特点。方法 选取急诊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可能导致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别进行χ2检验与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548例急诊腹腔镜手术患者有31例发生了切口感染,感染发生率为5.66%。感染患者切口分泌物中共检出4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分别有11株(26.83%)、27株(65.85%)、3株(7.3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层流手术室、参观人数≥3人、Ⅲ类切口、术中没有保温、术中手术室温度不适宜、手术室空气菌落数≥200 cfu/m3是急诊腹腔镜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急诊腹腔镜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与手术室类型、术中参观人数、切口类别、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以及手术室的空气消毒情况等有一定关系,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研究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及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和病原菌分离鉴定方法,对某医院急诊行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和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共调查胃肠道手术患者698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46例,感染率为6.59%。从患者送检的病原学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51株,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构成比分别为72.55%和25.49%。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65岁、手术切口长度≥10 cm、体质指数≥25 kg/m2、罹患糖尿病、开腹手术、合并腹腔感染、Ⅲ类手术切口等因素构成胃肠道手术后切口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诊胃肠道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危险因素明确。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研究急诊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及病原菌分布状况,分析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方式,对某医院急诊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及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调查医院急诊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673例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48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7.13%。从48例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标本中,共培养出病原菌6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分离菌株总数的71.64%。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50岁、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60 min、阑尾坏疽化脓或穿孔和中转开腹等因素是急诊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急诊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和多种因素有关,革兰阴性菌是主要感染病原菌。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心脏直视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危险影响因素,探讨降低心脏直视手术后切口感染率的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心脏直视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影响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528例手术患者中有18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感染率为3.4%;切口感染发生与性别无显著差异,与年龄(≥60岁)、手术种类、手术时间(≥3 h)、合并糖尿病史及术后预防用药等因素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外科患者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与上述危险因素有关,应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管理,提高手术技巧缩短手术时间,加强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术后合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等方法降低心脏直视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诊剖宫产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方法对急诊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急诊剖宫产产妇的术后切口感染率显著高于非急诊产妇;单因素变量分析提示,患者年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阴道(或)肛门检查次数、胎膜早破人数、肥胖人数、术前或术中应用抗生素人数、合并基础疾病人数、缝合止血不当人数、夏季手术人数等和急诊剖宫产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关系密切,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手术时间长、阴道/肛门检查次数多、胎膜早破人数多、肥胖、术前或术中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与合并基础疾病是导致急诊剖宫产手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急诊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急诊剖宫产,应针对导致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做好预防措施,降低急诊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腹部急诊手术中,放置切口皮下负压引流管对切口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本科145例腹部急诊手术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其中67例切口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的患者作为实验组,78例无负压引流管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切口感染率、甲级愈合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67例患者中切口感染1例(1.49%),对照组78例患者中切口感染7例(8.97%),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66例切口愈合者中甲级愈合63例(95.45%),对照组71例切口愈合者中甲级愈合58例(81.69%),甲级愈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14.82±8.73)天,对照组(19.13±13.11)天,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负压引流管可以有效减少腹部急诊手术术后切口感染,促进切口甲级愈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骨科手术切口部位医院感染现状,为进一步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前瞻性调查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方式,对2012年1月-12月545例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手术部位发生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1年术后追踪观察,545例患者中发生手术部位医院感染10例,感染率1.83%。其中Ⅰ类切口手术感染率为0.46%,Ⅱ类切口手术感染率为5.13%,Ⅲ/Ⅳ类切口手术感染率12.12%,污染程度越高,感染率越高,趋势有统计学意义(χ2=28.273,P<0.001)。按不同手术危险指数分类,危险指数评分为1分者手术部位感染率为0.82%,2分者2.60%,3分者为18.75%,手术危险指数越高,感染率越高,趋势有统计学意义(χ2=12.916,P<0.001)。按不同手术时期分类,择期手术感染率为1.43%,急诊手术感染率为3.15%,急诊手术感染率高于择期手术,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为医院感染手术部位感染高风险科室,手术切口分类和手术危险指数与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低有统计学关联,为保障患者安全,减少医疗纠纷,应高度关注骨科手术术后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早期喉癌患者手术后感染状况,针对发生感染因素制定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130例早期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手术后的感染状况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130例患者中术后感染患者22例,感染率为16.92%;术后感染患者部位主要有手术切口、咽部、呼吸道、皮肤以及泌尿系统,但以手术切口居多; 22例术后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18株病原菌,包括9株革兰阳性菌、7株革兰阴性菌以及2株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主要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结果显示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全喉切除术、有糖尿病史和手术时间 4 h(P 0. 05)。结论早期喉癌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主要部位为手术切口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菌,且全喉切除术、有糖尿病史以及手术时间 4 h为早期喉癌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制定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胆胰腺手术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针对性干预措施.[方法]对本院接受肝胆胰腺手术的948例患者中术后发生SSI的16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948例中,发生SSI为162例,感染率为17.1%.院内感染占80.9%(131/162),出院后随访过程中发生感染占19.1%(31/162).感染的部位分布:切口深部占13.6%(22/162);切口浅部占79.0%(128/162),脏器之间腔隙占7.4%(12/16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与SSI的发生没有相关性(P>0.05).手术相关因素,如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引流与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前合并症和既往合并营养不良、糖尿病、贫血、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有感染及腹部手术史与发生SSI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营养不良、糖尿病、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切口长度、是否引流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为S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SI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术前护理干预,术后注意无菌护理和病房消毒可降低患者SSI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切口感染措施。方法:回顾性收集2004-01/2006-12住院病例636例,调查这些患者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情况,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636例腹部手术的患者中切口感染21例,占调查人数的3.30%,占医院感染人数的35.59%。结论: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手术切口感染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愈后和经济负担,同时也关系到整个医院技术和管理质量水平,因此,必须针对感染危险因素采取应对措施,减少、预防控制手术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探讨手术室细节管理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9月行腹部手术的患者416例进行研究,按照患者手术时间进行分组,2015年4—6月手术194例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7—9月手术患者222例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细节护理。观察2组切口感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222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31例,切口感染率为13.96%;对照组194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54例,切口感染率为2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8.65%,对照组为8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可降低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率,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降低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儿童手术切口感染情况及其特点,为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院小儿外科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2008-2011年,该医院小儿外科共进行儿童手术3 419例,发生切口感染75例,感染率为2.19%。手术切口感染患儿≤3岁、Ⅲ类手术切口、颅脑手术、急诊手术和手术时间超过3 h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较高。结论儿童手术切口感染主要危险因素是低龄、切口类型、脑部和急诊手术以及手术持续时间过长等,应针对高危因素采取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9):3732-3734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258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发生术后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跟踪访问;结果1258例患者中,共计有31例患者出现术后伤口感染的情况,感染率为2.46%。术后伤口感染发生与手术时长、患者年龄、急诊手术、住院时长、切口类型、基础疾病情况以及术后部位有着密切的关系,应用多种抗菌药物的患者,其感染发生率明天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对骨科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