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用于心血管医疗的生物材料在血液接触性条件下必须具有抗血栓性、对抗生物降解性与抗感染性。目的:研制用于心血管组织工程的新型植(介)入型聚合物材料(表面),从聚合物生物材料表面的凝血及抗凝血涂层改性方面考察各种相应改性表面的生物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和细胞相容性。方法:检索1983至2014年PubMed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英文检索词为"biocompatibility,blood compatibility,biomedical materials,biomedical polymer materials",中文检索词为"生物相容性材料;血液相容性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排除与研究目的相关性差及内容陈旧、重复的文献,保留与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血液相容性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通过对血液与植入物间的相互作用和生物材料表面的抗凝血涂层改性两个方面的归纳分析,从聚合物生物材料表面的凝血及抗凝血涂层改性方面考察了各种相应改性表面的生物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和细胞相容性。研制用于心血管组织工程的新型植(介)入型聚合物材料(表面)关键在于对聚合物生物材料表面的凝血及抗凝血涂层改性以及对其相应生物相容性与内皮细胞相容性的研究。通过对心血管医疗用聚合物生物材料的种类与应用及其心血管医疗器件和可植入性软组织替代物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表面与本体的差别则将体现在从表面向本体延伸的很多层分子上,而2种主要因素决定了其包括本体/表面差异及表面相分离在内的本体/表面行为,即表面能和分子运动性。如果考虑到对本体-表面的组成差异的理解,则还必须追加另以附加决定因素,即各组分的结晶行为。  相似文献   

2.
背景:用于心血管医疗的生物材料在血液接触性条件下必须具有抗血栓性、对抗生物降解性与抗感染性。目的:研制用于心血管组织工程的新型植(介)入型聚合物材料(表面),从聚合物生物材料的表面构建与生物反应行为方面考察各种相应改性表面的生物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和细胞相容性。方法:检索1984至2013年PubMed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英文检索词为"Biocompatibility,Blood compatibility,Biomedical Materials,Biomedical polymer materials",中文检索词为"生物相容性材料;血液相容性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结果与结论:通过对蛋白质吸附、细胞黏附中的生物识别、凝血与纤溶过程中的酶催化作用"瀑布模型",以及生物材料表面构建与蛋白质表面吸附行为4个方面的归纳分析,研制用于心血管组织工程的新型植(介)入型聚合物材料(表面)关键在于对聚合物生物材料生物功能性表面的构建,以及对其相应生物相容性与内皮细胞相容性的研究。通过对聚合物生物材料种类与应用及其心血管医疗器件和可植入性软组织替代物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表面与本体的差别将体现在从表面向本体延伸的很多层分子上,而两种主要因素决定了其包括本体/表面差异及表面相分离在内的本体/表面行为,即表面能和分子运动性。如果考虑到对本体-表面组成差异的理解,还必须追加附加决定因素,即各组分的结晶行为。  相似文献   

3.
背景:国内外众多学者将丝素蛋白应用到小口径人工血管中,得到的人工血管拥有较好的抗血栓性及优秀的机械强度,动物实验也取得了满意的远期通畅率。目的:概述丝素蛋白的生物化学性质,目前在血管中常用的改性手段,以及国内外小口径人工血管中丝素蛋白的具体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Medline数据库及ScienceDirect数据库198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有关小口径人造血管血液相容性方面的文献,中文检索词为“人工血管,丝素蛋白”,英文检索词为“Vascular grafts,silk fibroin”。结果与结论:丝素蛋白拥有可控的机械性能,可通过醇化等处理获得不同的顺应性。同时,丝素蛋白拥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分解产物已知、无毒,满足生物医药材料的安全需求。此外,丝素蛋白易于整合抗凝集团,效果明显可靠,且易于内皮细胞定植生长,而短期内能否形成稳定牢固的内皮层是保证血管假体拥有理想远期通畅率的关键,因此丝素蛋白是制备小口径人工血管的理想材料。但是由于制作工艺等问题,中国早期应用丝素蛋白制作的人工血管并未得到长远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仿生技术、组织工程类血管、静电纺丝等技术的研究发展,以及众多学者为应对小口径血管中复杂血流动力学环境对多层血管的研究尝试,为丝素蛋白在人工血管中的应用开辟了新的空间领域。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4.
背景:小口径人工血管移植后远期通畅率的问题仍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目的:综述小口径人工血管支架材料及制备工艺、小口径人工血管的内皮化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0至2013年)和万方数据库(2003至2013年)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人工血管,小口径,制备,静电纺丝,自组装,内皮化";英文检索词为"small-caliber,vascular graft,electrospun,layer-by-layer assembly,endothelialization"。共检索到文献125篇,保留其中41篇进行总结。结果与结论:目前已有的小口径血管支架材料包括天然生物材料、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及异种生物材料,小口径人工血管支架的制备技术主要有静电纺丝、自组装、快速成型、凝胶纺丝等。而促进小口径人工血管内皮化的方法有很多,不过每种方法都有其缺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远期通畅率问题。相信随着支架材料的制备技术更加成熟、多元化,人工血管内皮化研究的更进一步深入,小口径人工血管远期通畅率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5.
背景:随着生物医学工程学和生物材料学的发展,人工血管的研究得到广泛的应用,人工血管材料得到不断更新,如何提高血管的通畅性和人工血管材料的相容性是在近年来人工血管研究的重点。 目的:利用CNKI数据库文献检索和深度分析功能,对于人工血管材料学研究的文献资料趋势进行多层次探讨分析。 设计:文献计量学分析。 资料提取:以电子检索方式对CNKI数据库2002-01/2011-12有关人工血管材料学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采用检索词为“人工血管(Artificial blood vessels);生物材料(Biomaterials)”,对检索的相关文献运用数据库中自带的分析功能和Excel软件绘制图表的功能进行分析,通过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将统计和计量数据分析,描述其分布特征。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与人工血管材料相关的基础研究论文。②与人工血管材料临床应用相关的论文。排除标准:①与文章目的无关的文献。②重复研究的文献。③刊社信息。④未发表的文章。⑤需电话追踪和手工检索逐一分析的文章。⑥年鉴。 主要数据判定指标:以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文献出版时间、文献数量、学科类别、研究机构、来源期刊、文献被引频次、文献下载频次、关联文献、作者分布、基金资助情况和主要关键词进行相关分析。并对CNKI数据库中博士学位论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专利技术和重要会议论文进行分析。 结果:在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收录2002/2011的文献中,共检索到122篇与人工血管材料学研究相关的文献。文献数量产出趋于上升趋势,2008年文献产出数量最多共17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发表文献量最多为27篇,占全部文献的22.1%;人工血管材料学研究基金资助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主,共发表文献30篇;人工血管材料学研究以聚氨酯的研究为主,突出材料学生物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的研究。 结论: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关于人工血管材料的文献进行分析,可为中国从事人工血管材料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实施的医务工作者进一步确定科研思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医学的进步,包括人工血管在内的生物材料在人类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防治中越来越重要.用于心血管系统的生物材料在研制时和临床使用之前,首先要准确评价其与血液接触后的血液相容性.早在六十年代初,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就对用于人工器官的生物材料进行血液相容性评价[1],但由于凝血及抗凝血机理未完全明了,故现在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血液相容性评价体系,各实验室采用的评价方法、途径各不相同,评价结果也相差甚远,故无法相互比较.  相似文献   

7.
因为细胞相容性材料在生物医学材料的应用中是非常重要的,故目前许多研究者在研究生物材料与培养细胞的相互作用,某些研究者着重培养了血管内皮细胞,研究生物材料的相互作用,大大地提高了材料体内植入的血液相容性。另有一些研究者研究了组织细胞与生物材料的相互作用,提高了组织相容性性。在过去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8.
<正>1生物材料表面改性改进和发展生物医用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以及生物材料分子相容性评价新方法研究。今后对材料生物相容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①生物医用材料对组织、器官的  相似文献   

9.
在生物材料研究中,大概最引起争论和发生误解的概念就是血液相容性。目前已设计了许多不同的评价血液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试验体系,但只有少数体外试验能对表面进行很好的表征,并与体内试验结果有相关性。正象以前所讨论的那样,要使材料与血液相互作用的重现性好,必须对材料进行很好的表征。  相似文献   

10.
过去认为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发展分为二个方面,一是药物活性剂的结合,如肝素(抑制纤维蛋白形成),或其它活性剂进入材料内部;二是引起材料表面最小有害的血液相互作用或产生蛋白吸附的有利因素。后者提出了许多假设,血液与血管内膜之间界面自由能为零的设想提出了对水凝胶的研究。表明了一种在水中低界面自由能的生物材料是一种非血栓形成材料,因此本文作者设想了水合聚乙二醇(PEG)的动力学特性及肝素处理改变聚乙烯醇(PVA)血液相容性,降低纤维蛋白,提高血小板相容性。选用PE管(内径1.67mm  相似文献   

11.
人工材料与人工脏器的生物相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许多装置都是用金属、玻璃、陶瓷和高分子等材料制作的,现在一般把这些医用材料统称为“生物材料”(Biomaterial)。研究这些材料,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快速、准确地评价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这对于研究新生物材料和加快研究周期将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只有少数体外试验能对表面进行很好的表征,并与体内试验结果有相关性。因此,本文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简要介绍生物材料与血液的生物相容性以及生物相容性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
血液相容性是生物材料研究领域里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血液相容性是一个涉及血液和生物医学材料表面作用的复杂现象 ,影响因素繁多。对材料的血液相容性的测试和评价同样是一个复杂问题 ,涉及到多学科、多领域的技术和方法。本文以聚氨酯为例 ,对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的概念、生物医学材料表面和血液的相互作用以及评价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在人工血管表面种植内皮细胞,可以形成类似体内血管的抗血栓表层,从而提高人工血管材料的血液相容性,特别是提高小口径人工血管的通畅率。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内皮细胞种植技术的发展概况、种植内皮细胞的功能性研究和当前的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14.
背景:对生物材料进行生物相容性的评价是进入临床实验前的重点研究内容,但是目前国内外标准的评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影响了生物材料的研究。 目的:对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的评价方法进行回顾和展望。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01/2010-08 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biomaterials,biocompatibility,evaluated methods,trend”,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2000-01/2010-08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相关文章,检索词为“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文献104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5篇。 结果与结论:生物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才能确保临床应用的安全性。生物材料不引起明显的临床反应以及能耐受宿主各系统的作用而保持相对稳定、不被破坏和排斥的生物学性质则为生物相容性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评价是生物材料进入临床实验前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的评价方法研究手段逐渐多样化,其评价已从整体、细胞水平进入了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15.
人工血管表面内皮细胞种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血管表面种植内皮细胞,可以形成类似体内血管的抗血栓表层,从而提高人工血管材料的血液相容性,特别是提高小口径人工血管的通畅率。本较全面地介绍了内皮细胞种植技术的发展概况,种植内皮细胞的功能性研究和当前的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16.
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提出由四个体外和半体内试验综合评价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的体系,同时用此综合评价体系评价了六种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聚氨酯材料和一种硅橡胶材料的血液相容性。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四参数综合评价体系可较真实地评价生物材料对血液的急性反应,并可对生物材料的血液相容性进行粗筛。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组织工程康复手段康复过程中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阐述。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在标题和摘要中以"急性损伤,骨,生物材料"或"Acute Injury,Bone,Biological Materials"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内容与骨急性损伤治疗手段、材料学特点、生物相容性及其应用效果相关文献,共纳入20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早期组织工程学骨组织治疗手段以自体移植与异体移植为主,这两种移植均存在缺陷,前者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后者面临较大的生物安全隐患,因此人工骨组织修复生物医用材料越来越受到临床青睐。目前所用的骨移植人工生物材料主要包括:骨衍生材料、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和复合材料等,这类材料具有对机体组织进行修复、替代与再生的作用,其中生物材料是否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其运用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结论:理想生物材料的选择必须重视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生物相容性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骨康复治疗的效果,可以说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应是组织工程治疗手段过程中生物材料选择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修复韧带损伤的主要生物材料及研究进展,强调韧带的损伤类型,评价修复运动性韧带损伤中所应用的组织工程韧带支架的各种生物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寻找合理的组织工程韧带支架材料。方法:由第一作者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PubMed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中检索1999-01/2010-07有关生物材料应用于组织工程韧带支架的研究文章,中文关键词为"重建韧带,生物材料,人工韧带,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英文关键词为"cruciate ligamen,LARS artificial ligament,ligament reconstruction"。排除重复研究、普通综述或Meta分析类文章,筛选纳入19篇文献进行评价。结果:论述了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选择及其生物相容性,虽然目前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仅处在起步阶段,距离大规模的临床应用还很远。结论:天然及合成高分子材料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都有各自的优缺点,绝大多数还处于研究阶段,尚未应用至临床,因此改进他们作为支架材料的性能是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9.
背景:组织工程医疗产品最终要植入体内,植入产品的生物相容性决定其能否长期在体内发挥正常的功能。因此安全性评价是决定组织工程医疗产品最终能否应用于临床的重要环节。目的:从细胞的毒性试验、与血液的相互作用实验、植入后局部反应试验、免疫学评价等方面,介绍对细胞外基质材料进行安全性评价的方法。方法:以"组织工程(tissue-engineering),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生物相容性(Biocompatibility),安全性评价(afety Evaluation)"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有关文章。纳入与细胞外基质材料安全性评价方法密切相关的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218篇文献,排除无关重复的文献,保留22篇文献进行综述。目前对于细胞外基质材料还没有整体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对于生物材料成分的结构和功能特性及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主要依据ISO10993系列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方法。随着细胞外基质材料的广泛应用,对细胞外基质的安全性评价会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问题还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20.
生物材料与生物组织之间的界面作用机制的研究,由于它在材料生物相容性评价及生物组织异常变化认识上的重要地位而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较为详尽地介绍了研究与血液相容性相关的生物──非生物界面的技术方法的现状和进展,并对一些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思路、研究工作中所得到的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及新见解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