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颈动脉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颈动脉硬化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分别观察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变化、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值、血压及血脂水平的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双侧IMT下降明显,双侧斑块面积明显缩小,血压及血脂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针灸治疗颈动脉硬化可以有效缩小颈动脉斑块面积及颈动脉IMT,降低血压和血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患者斑块厚度及面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在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入院治疗的240例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药物治疗,两组用药周期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动脉硬化指数(AAS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斑块面积。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AAS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AAS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面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明显减低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患者血压及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缓解高血压动脉硬化情况,有利于患者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补肾和脉颗粒治疗H型高血压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H型高血压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40例随机分为2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及叶酸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补肾和脉颗粒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Crouse积分)等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血压、Hcy、IMT及Crouse积分等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和脉颗粒可有效降低H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及Hcy水平,抑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通心络联合瑞舒伐他汀对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质运载蛋白型前列腺素D合成酶(L-PGDS)和内脂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6例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连续治疗12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Crouse积分、Hcy、L-PGDS和内脂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压和血脂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联合组治疗后血压和血脂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IMT、斑块Crouse积分、血清Hcy和内脂素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5),L-PGDS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且联合组治疗后IMT、斑块Crouse积分血清Hcy和内脂素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L-PGDS升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能够有效调节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Hcy、L-PGDS、内脂素水平,降低血压和血脂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脑梗死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检测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脂水平,彩色多普勒检测颈部动脉内膜厚度及粥样硬化情况。结果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轻中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梗死患者脂质代谢无明显变化(P均>0.0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颈内动脉内膜厚度无明显影响(P>0.05),重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降低脑梗死患者的HDL及ApoAⅠ,增加颈内动脉粥样斑块出现的比例(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影响脑梗死患者脂质代谢,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对12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同时作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结果: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分别与正常同型半胱氨酸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结论:高同型芈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作为脑梗死早期预测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超声检测100例患者的双侧颈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有无颈动脉斑块,以及管腔有无狭窄,并调查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结果:CAG阳性组颈总动脉的IMT较CAG阴性组显著增厚,粥样斑块的发生率较CAG阴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MT0.8mm比较,IMT≥1.0mm组的年龄更大,TC、LDL、UA水平更高,FMD、RH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颈总动脉的IMT显著增厚,以IMT≥1.0mm作为预测冠心病的临界值有较高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颈总动脉的IMT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脑梗死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脑梗死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组34例,对照组予以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及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疗程为7天,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能有效改善脑梗死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神经缺损程度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自拟降压活络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的分成两组,设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采用自拟降压活络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同时采用相同的降压方法治疗高血压至正常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值改善情况,进行回顾性的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40例患者中显效的有25例,有效的有12例,无效的有3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40例患者中显效的有17例,有效的有14例,无效的有9例,总有效率为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均有所下降,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血脂、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值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自拟降压活络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性因子水平表达及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6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1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Hcy、hs-CRP和IL-6水平;检测高血压患者高Hcy血症组与Hcy正常组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及不稳定斑块发生率的差异,同时检测并比较2组之间颈动脉狭窄程度。结果观察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高Hcy血症发生率36.25%(58/160);高Hcy血症组颈动脉硬化发生率及不稳定斑块发生率均高于Hcy正常组,同时颈动脉狭窄超过50%的患者明显高于Hcy正常组。结论高Hcy是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在临床中高血压患者应常规检测,筛选高危人群,早期药物或非药物干预,同时高Hcy血症与颈动脉硬化程度及不稳定斑块形成有关,早期控制血Hcy水平可降低不稳定斑块的发生率,对脑梗死的早期预防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改变能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2005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已将颈动脉IMT≥0.9mm及粥样斑块列入靶器官损害,为影响高血压预后的因素[1].笔者测量了2004-2007年在本院住院就诊的8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颈总动脉IMT,以探讨脉压与颈总动脉IMT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揭示性激素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高血压科住院的更年期女性高血压患者60例及血压正常的女性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按血压昼夜节律划分为杓型组(20)、非杓型组(40)。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血脂、空腹血糖、性激素水平,同时采用彩超多普勒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更年期女性高血压各组的E2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与杓组相比,非杓型组的E2水平明显下降(P0.05),其余性激素水平无明显差异。(2)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更年期女性高血压各组的IMT明显增厚(P0.05)。与杓型组IMT相比较,非勺形组IMT明显增厚(P0.05)。(3)IMT的厚度与E2呈负相关(P0.01)。(4)分别以IMT作为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低雌激素水平是影响绝经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中内膜增厚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更年期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是导致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及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120例,按照其是否伴有颈动脉硬化分为高血压伴动脉硬化组70例,单纯高血压组50例,并以同年龄段体检健康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各组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测颈动脉硬化指数(AASI),根据其相关的数据资料以及中医证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伴颈动脉硬化组IMT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三组的AASI也具有显著性差异,合并发病组的AASI高于其余两组,且AASI的大小同患者的日间平均血压、24h平均收缩压(SBP)均呈正相关,同24h舒张压(DBP)呈负相关;对高血压患者中各中医证型与AASI关系表明瘀血型AASI较其他类型均高。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老年患者的IMT、AASI增加,在中医证型上瘀血型高血压患者存在并发颈动脉硬化的危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高频超声观察百奥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疗效。方法将经高频超声确诊为AS的患者随机分为百奥治疗组88例和对照组64例,观察2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和斑块Crouse评分(双侧颈动脉斑块最大厚度之和)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颈动脉IMT明显下降(P<0.05),斑块Crouse评分无明显变化,但有减少趋势,不稳定性斑块组疗效好于稳定性斑块组。结论高频超声在百奥治疗AS的疗效观察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H型高血压是指高血压同时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明显增加了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概率。因此控制血压并降低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尤为重要。本文从H型高血压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和脑卒中的发生机制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H型高血压出发,以期提高H型高血压的关注度。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7,(2):297-298
目的:对比丹红注射液联合叶酸片与叶酸片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型高血压患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5年9月就诊于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的100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丹红注射液联合叶酸片与叶酸片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型高血压患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临床疗效的效果。结果:50例观察组(丹红注射液联合叶酸片)患者Hcy明显下降,与50例对照组(叶酸片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型高血压患者Hcy的治疗上,丹红注射液联合叶酸片可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病程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方法将119例住院高血压病患者按病程长短分为<10 a组、10~20 a组和>20 a组,另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脉搏波传导速度自动测定装置和颈总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受试者的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颈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RPMV)、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颈动脉斑块指数(PI)。通过SPSS 11.0统计包分析高血压病程与动脉僵硬度的关系。结果各病程组年龄间无显著性差异。随着高血压病程的增加,C-FPMV、C-RPMV、颈动脉IMT和PI相应增加,不同病程组之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僵硬度明显增加,随着高血压病程的增加,动脉硬化程度随之加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合用坎地沙坦是否能加速逆转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重塑。方法:选取60例经过常规检查符合入选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单用坎地沙坦(30例)和联合应用天麻钩藤饮(30例)治疗6个月,另选30名正常人为对照组;于试验前,试验结束后予以超声诊断仪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动脉内径(LD)和IMT/LD。结果: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IMT、LD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其IMT/LD较正常对照组也增加;坎地沙坦组和联合用药组血压明显降低。坎地沙坦组的IMT降低但未致正常,其IMT/LD降低亦不明显,而联合用药组的IMT、IMT/LD较坎地沙坦组降低明显,其各项指标均接近正常对照组。结论:天麻钩藤饮合用坎地沙坦较单用坎地沙坦能更有效地逆转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的血管重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指数(Crouse积分)以及血清P-选择素(PS)、血清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GL-1)水平,探讨血小板-白细胞相互反应在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痰瘀互阻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0例(观察组),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分为痰瘀互阻证组、非痰瘀互阻证组,健康人30例(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血清PS、PSGL-1水平与IMT、Crouse积分。结果:(1)观察组IMT、Crouse积分、PS、PSGL-1均明显高对照组(P0.01);痰瘀互阻证组IMT、Crouse积分、PS、PSGL-1明显高于非痰瘀互阻证组(P0.01)。(2)PS和PSGL-1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714,P0.01)。血清PS与IMT、Crouse积分呈正相关(P0.01)。血清PSGL-1含量与IMT、Crouse积分亦呈正相关(P0.05,P0.01)。(3)冠脉造影结果中病变分支越多,PS、PSGL-1的水平越高(P0.01,P0.05)。结论:(1)颈动脉IMT及斑块积分可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2)PS、PSGL-1在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可能与痰瘀互阻的实质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中药六君丹参颗粒治疗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属气虚痰瘀型患者,观察其对临床症状、颈动脉内膜及血脂等相关因子的干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24例临床辨证为气虚痰瘀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分为治疗组64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降压和降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六君丹参颗粒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通过对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个数、血脂、血液黏稠度等实验室指标的观察,评价六君丹参颗粒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乏力等临床症状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对左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分叉部、左颈内动脉IMT的影响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总胆固醇的效果优于同期对照组,对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的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六君丹参颗粒治疗气虚痰瘀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可以改善其临床症状,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达到治疗颈动脉硬化的效果,并具有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