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背景:近年来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使“脊柱载荷”评分系统的可靠性受到质疑,国内外已有报道肯定了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各型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 目的:观察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5/2010-10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38例,均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 结果与结论:3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3-28.9个月;末次随访平均相对后凸畸形Cobb角9.0°,平均矫正丢失6.3°。A、B、C型骨折末次随访平均矫正丢失分别为6.4°,5.7°,7.4°;脊柱载荷评分≤6分末次随访平均矫正丢失5.7°,脊柱载荷评分≥7分末次随访平均矫正丢失7.5°;胸腰段骨折(T11-L2)和下位腰椎骨折(L3-L5)末次随访平均矫正丢失分别为6.3°,6.5°。11例(30%)矫正丢失大于10°,平均11.5°(10.1°-16.3°),其中A型骨折组4例,B型组4例,C型组3例;脊柱载荷评分≤6分组5例,在脊柱载荷评分≥7分组6例;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提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够有效地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不受限于AO骨折分型及脊柱载荷评分,对于治疗胸腰段骨折和下腰椎骨折,疗效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背景:传统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易发生复位角度、高度丢失,迟发性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 目的:观察经骨折椎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和效果。 方法:采用经骨折椎椎弓根植骨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60岁以上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2例。评价患者内固定置入前、后及随访时椎体高度、后凸角、椎管内占位,神经功能改变及腰背疼痛等变化。 结果与结论:32例病例均随访6个月以上。无断钉及内固定物松动,椎体高度、后凸角、椎管内占位、神经功能及腰背疼痛明显改善,且椎体高度、后凸角、椎管内占位无明显再丢失。提示经骨折椎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能同时恢复椎体高度及强度,能即时增加椎体的骨容量和脊柱的稳定性,减少内固定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断棒、椎体高度丢失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背景:既往研究大多采用回顾性、小样本分析应用椎弓根置钉技术修复胸腰椎骨折的近期临床效果,结论较为单薄。同时有学者提出经伤椎置入螺钉可进一步稳定椎体,减少断钉断棒、矫正度丢失等情况。目的:评价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胸腰椎骨折的远期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3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治疗前伤椎前缘高度比平均36%,脊柱后凸角(Cobb角)25°,椎管正中矢状径60%,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6例,C级10例,D级9例,E级9例。比较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伤椎前缘高度比、脊柱后凸角(Cobb角)、椎管正中矢状径以及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情况。结果与结论:治疗后随访3-3.5年,36例患者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治疗后平均伤椎前缘高度比恢复到95%,脊柱后凸角(Cobb角)为3.5°,椎管正中矢状径恢复到96%,治疗前后患者的上述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级1例,B级2例,C级3例,D级4例,E级26例。治疗后骨折均获得复位,未发生内固定断裂、松动,矫正丢失等并发症。提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胸腰椎骨折能让骨折获得满意复位,增强脊柱的抗压稳定性,减少内固定断裂和椎体高度丢失,远期效果良好,说明植入物与宿主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4.
背景:传统修复单椎体胸腰椎骨折常采用跨伤椎4钉固定,由于存在“平行四边形效应”及“悬挂效应”,容易发生内固定失败,复位高度及矫正角度丢失等并发症,而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可避免或减少上述并发症发生。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单椎体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骨科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23例,损伤节段为T11-L2,平均年龄47.8岁,所有患者均在受伤后10 d内接受后路伤椎椎弓根螺钉和相邻上下椎椎弓根螺钉6枚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修复效果,包括术后短期并发症、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及后凸Cobb角,以及脊髓神经功能损伤恢复情况。 d内接受后路伤椎椎弓根螺钉和相邻上下椎椎弓根螺钉6枚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修复效果,包括术后短期并发症、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及后凸Cobb角,以及脊髓神经功能损伤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23例患者随访4-15个月,所有病例治疗后短期内(4-15个月)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末次随访未出现钉棒断裂及内固定松动等情况。治疗后及末次随访所测得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及后凸Cobb角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两项指标末次随访与治疗后相比稍有反弹,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大部分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有所恢复。提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单节段胸腰椎骨折,能够有效恢复伤椎高度及矫正后凸畸形,并能保持矫正效果,钉棒断裂发生率低,优势明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背景:后路减压内固定修复胸腰椎骨折效果肯定,又根据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短节段与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目前临床上关于两种修复方案的疗效,存在较大争议。目的:对比观察经后路短节段与长节段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伤椎前缘压缩率及Cobb角变化率。方法:纳入胸腰椎骨折患者120例,根据内固定方案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照组采用经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观察两组患者内固定前、内固定后即刻、内固定后12个月伤椎前缘压缩率以及Cobb角变化率。结果与结论:内固定前两组患者伤椎前缘压缩率、Cobb角变化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内固定后即刻及内固定后12个月,可见研究组伤椎前缘压缩率、Cobb角变化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胸腰椎骨折能够有效改善后凸畸形,恢复椎体压缩度,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优于经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6.
背景:在胸腰椎骨折中椎弓根螺钉系统近年来已广泛使用,其在恢复患者的伤椎高度及间接椎管减压等方面效果肯定。但因内固定物弯曲、松动或断钉、断棒及由此所致的椎体高度丢失、脊柱后凸畸形亦是临床上常见的问题。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胸腰椎严重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洪泽县人民医院骨科2009年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1例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观察内固定前后患者的伤椎高度、后凸Cbob角变化以及脊髓神经症状,并记录患者的内固定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与结论:51例患者均成功进行内固定治疗,内固定后切口均未出现继发感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结果表明脊髓神经症状得到缓解。手术时间45-70 min,平均耗时(60.9±3.7)min;术中患者的出血量为150-700 mL,平均出血量为(330±130)mL。内固定后随访时间均在12个月以上,随访6个月后除2例患者神经功能A级症状无明显改善之外,其余患者均有Ⅰ-Ⅲ级不同程度的恢复。随访12个月腰背疼痛目测类比评分2-5分,动力位X射线片显示固定段无异常活动,同时未发现椎弓钉松动、断裂。提示临床上对胸腰椎严重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能取得理想的修复效果,是集减压、复位、内固定一次完成的有效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同时由于创伤较大,应严格掌握内固定指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以胸腰椎、骨折、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为中文关键词;以thoracolumbar,fracture,Injury vertebral,Pedicle screws,Internal fixation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1993-01/2009-10相关文章。纳入与有关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22篇文献为主重点讨论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让胸腰骨折获得满意复位,重建椎体高度,增强脊柱的抗压稳定性,提供脊柱的长期稳定;既可有效的使胸腰椎骨折良好复位,牢固固定,又可减少内固定的松动或断裂,减少后凸的形成等内固定并发症;生物力学测试证明胸腰椎骨折伤椎椎弓根内固定能加强脊柱的稳定性;临床应用表明伤椎椎弓根内固定在技术操作上是可行的,选择合适、可靠的内固定物及工具,规范、严格地手术操作,不良反应会降低。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靠、有效方法,且不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8.
背景:为避免单纯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出现的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合并植骨时出现的骨折不愈合、后凸畸形丢失,而发展的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合并椎体成形技术治疗胸腰段骨折,临床已有应用,但其生物力学方面鲜有研究。 目的:观察应用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变化。 方法:12个冻存的新鲜胸腰段脊椎(T12~L2)标本,用于制备胸腰椎骨折模型,备测试。分为3组,经皮椎体成形术组:给予经单侧椎弓根注入低黏度的含对比剂骨水泥5~7 mL;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于T12、L2椎弓根置入螺钉;强化组: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同时行伤椎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测试各组静态最大抗压强度及刚度。 结果与结论:骨水泥分布面积皆大于50%,经皮椎体成形术组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最大静态抗压强度与刚度均小于强化组最大强度和刚度(P < 0.05)。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椎弓根螺钉较小强度下出现弯曲,而强化组在达到极性轴向压缩强度时才出现弯曲。提示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提高了固定的强度及刚度,并且维持了复位伤椎高度,提高了稳定性,减少了椎弓根螺钉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3椎体6钉内固定技术治疗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治疗显示院内固定手术失败率0%,术后伤椎高度矫正率96±15.2%,术后Cobb角变化值17.5±5.65%,远期伤椎高度丢失率1.7±0.57%,远期Cobb角丢失值1.17±0.52%。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3椎体6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BACKGROUND: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internal fixation for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 has got good clinical results, but for the injured vertebra body, whether pedicle screw should be implanted in injured vertebra body and unilateral or bilateral implanting screw is still controversial.  相似文献   

11.
背景:近年来微创技术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新的微创方法被运用到脊柱骨折治疗中,对旧的开放式手术治疗方法提出了挑战。 目的:对比观察常规后路开放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内固定方式(利用Quadrant通道内固定和经皮Sextant内固定)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于柳州市工人医院脊柱外科住院并接受内固定修复治疗的94例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患者病情及意愿分为开放内固定组、Quadrant通道内固定组及经皮Sextant内固定组,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参数、临床疗效及影像学检查指标。 结果与结论:Quadrant通道内固定组、经皮Sextant内固定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常规后路开放内固定组(P < 0.05)。9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无脱钉、断钉及神经损伤现象。3组伤椎内固定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矢状位指数与内固定前相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 < 0.05),但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微创组内固定后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优于常规开放内固定组(P < 0.05)。提示与传统的开放内固定相比,微创(经皮Sextant内固定及利用Quadrant通道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不仅能取得与之相当的影像学效果,而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安全性高的优点,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情况下,微创方法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理想选择。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2.
背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受压的目的主要是尽快解除脊髓的机械性压迫,并通过内固定重建脊柱的稳定性,这种理论源于大量的动物实验以及重要的生物力学原理,但尚缺乏大量临床资料的支持。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减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受压的效果,评价伤椎高度、后凸畸形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在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受压患者共75例,行后路椎板减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后凸角改善情况及椎体高度、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患者治疗前后凸角为(25.2±2.1)°,治疗后末次随访为(8.8±2.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伤椎前缘高度为(58.4±14.2)%,治疗后末次随访为(92.3±6.8)%。按ASIA评分,40分以上神经功能轻微受损者48例,45例完全恢复行走能力,恢复率94%;其余27例40分以下者为中等或重度神经功能受损,有15例出现较治疗前局部神经功能恢复明显,局部恢复率56%。提示后路椎板减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可以有效的恢复伤椎高度及后凸畸形,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术治疗新鲜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并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治疗新鲜胸腰椎骨折35例,分别于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测量伤椎前、后缘高度和 Cobb 角,比较植骨后推体高度的恢复度和 Cobb 角的纠正度.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5个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5.4个月.全部随访患者未出现断钉、断棒及椎弓根钉拔出.所有病例术后及随访时椎体高度和 Cobb 角均纠正良好,脊柱椎体排列良好,椎体内植骨融合良好.其中11例1年后,10例1年半后取内固定物,取内固定物半年后拍片未见椎体高度丢失和塌陷.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术治疗新鲜胸腰椎骨折治疗能不仅有效恢复伤椎高度,尽早形成伤椎的骨性愈合,增加伤椎前、中柱的支撑力,重建了伤椎前、中柱的稳定性,而且保留伤椎邻近节段的运动单元功能,恢复脊柱的生理功能,有效防止断钉、内固定物松动、椎体前缘高度丢失、Cobb 角变大、继发腰椎不稳、临近节段间盘退变以及椎管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目前已有多项研究报道了短节段非融合内固定修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早期临床效果,结果令人鼓舞,但该方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中远期随访结果尚少见报道。目的:评价非融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不稳定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因不稳定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接受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非融合治疗的12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存在严重的椎管内占位并伴有神经功能障碍,且均为胸腰椎单节段损伤,内固定前实施体位复位2 d后在伤椎及其上、下节段水平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内固定后12个月取出内固定物。临床以及影像学评价指标包括椎管内占位情况、椎体高度丢失率、Cobb角、美国脊柱损伤学会(ASIA)运动神经评分、Frankel分级以及损伤相邻节段退变情况等。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至少5年的随访。在椎管内占位率、椎体高度丢失率以及Cobb角评估方面,内固定后多次测量结果较之初次内固定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内固定后多次评估结果均显著优于内固定前,但内固定后多次评估结果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内固定置入后及其取出后,所有病例均未出现神经功能损害症状加重。患者内固定前的ASIA运动神经评分为34.2±6.3,末次随访时为47.7±9.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103,P=0.000)。在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的损伤水平相邻节段均未发生退变,神经功能获得Frankel分级1或2级的恢复。提示伴有神经损害症状的不稳定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用非融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中期效果良好,可有效重建和维持脊柱的矢状位对线,且不会导致损伤水平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临床上胸腰椎骨折越来越多,但对于胸腰椎骨折固定方式存在较多争论,对于采用经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固定还是传统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存在不同观点,尚缺乏循证医学支持。 目的:对经伤椎置钉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固定后效果效果的评价。 方法: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检索下列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等方法收集会议文献,检索时间为2005年至2015年3月。收集所有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软件Revman 4.2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通过筛选,总共纳入14个临床对照试验共个95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伤椎置钉组较跨节段组治疗胸腰椎骨折固定后Cobb角度改善明显(OR=-2.72,95%CI:-3.08至-2.35,P < 0.01)。经伤椎置钉组较跨节段组椎体高度矫正率较高(OR=7.45,95%CI:6.94-7.97,P < 0.01)。经伤椎置钉组较跨节段组相比较内固定失败率较低(OR=0.12,95%CI:0.05-0.27,P < 0.01)。结果证实,经伤椎置钉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相比较固定后Cobb角度改善明显,固定后椎体高度纠正明显以及引起内固定失败率等并发症更少,固定效果较好。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
背景:纳米人工骨最大优点为具有骨诱导活性和优异的成骨性能并且可任意塑型,不良反应低。 目的:观察后路固定结合伤椎椎弓根纳米人工骨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 方法:4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在入院3 d内行后路椎弓根系统固定结合伤椎植入纳米人工骨治疗,分析对比治疗前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及随访植骨融合。 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均获得9个月以上随访。患者植入纳米人工骨后7 d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 < 0.05),末次随访与植入纳米人工骨后7 d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所有病例植骨均愈合良好。结果表明,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结合伤椎纳米人工骨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对维持重建脊柱稳定性及维持矫正率效果好,植骨融合率高,愈合快。  相似文献   

17.
经伤椎椎弓根自体骨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爆裂性胸腰椎骨折多需手术干预,经椎弓根内固定是常用手术方法,由于整复后的椎体术后易发生内固定的松动、断裂及椎体再蹋陷。我科自2003年3月起采用经伤椎椎弓根配合专用工具植入自体骨骨粒并结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背景:多节段胸椎骨折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如何有效恢复椎体正常形态及损伤的神经功能,是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目的:观察24例经后路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多节段胸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多节段胸椎骨折患者28例,其中24例得到有效随访,男19例,女5例;年龄20-64岁;均有外伤史;受伤至入院时间为1 h-4 d;均急诊行全脊柱正侧位X射线片和CT平扫+冠矢状位重建,患者在入院后4 d内行全脊柱MRI检查;骨折节段2个节段19例,3个节段3例,4个节段1例,6个节段1例;脊髓功能按ASIA分级:A级10例,B级9例,C级2例,D级2例,E级1例;合并脑损伤3例,肋骨骨折4例,血气胸3例,肺挫伤4例,脾破裂2例,四肢骨折4例。结果与结论:24例患者随访9-37个月,无内固定失败、植骨不融合、神经症状加重。末次随访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伤椎愈合良好。末次随访脊髓功能按ASIA分级:A级10例,B级5例,C级2例,D级5例,E级2例。手术节段矢状面Cobb角从内固定前平均26.8°,恢复到内固定后平均5.5°,末次随访平均5.9°。提示多节段胸椎骨折需明确关键损伤部位和神经损伤平面,经后路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多节段胸椎骨折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神经减压充分,固定牢靠,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Pedicle screw fixation is a common repair method for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Of them, pedicle screw placement into the injured vertebra is an important method. However, the long-term effects and the related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deserve further analysis.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long-term effect and bio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al fixation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by pedicle screw implantation.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in 126 cases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pedicle screw implantation and the treatment was followed up regularly. Ten specimens of fresh calf chest and lumbar spines were obtained. Five specimens served as an experimental group to prepare models of anterior middle column fractures, and these specimens received pedicle screw fixation into the injured vertebra. The other five specimens serv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did not receive any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along the sagittal axis, axial compression displacement, anterior flexion displacement, posterior extension displacement, torsion angle and pull-out strength were measured and recorded.  RESULTS AND CONCLUSION: (1) Clinical trial results: 126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0-36 months. Compared with pre-treatment, compression ratio of the injured vertebra, the height of intervertebral space, vertebral slip distance, visual analogue score and Cobb angle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t 1 month after treatment and during final follow-up (all P < 0.05).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bove indexed was detected between 1 month and final follow-up (all P > 0.05). At the end of follow-up, Frankel spinal cord injury grade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Z=-4.127, P < 0.05). After operation, three patients suffered from pulmonary infection, four patients affec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nd one patient experienced delayed wound healing. (2) Biomechanical results: axial compression displacement, anterior flexion displacement, posterior extension displacement, torsion angle and pull-out strength were small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all P > 0.05). (3) Above findings showed that pedicle screw fixation into the injured vertebra for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obtained good long-term effects, and had good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20.
<正>胸腰椎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脊柱骨折,文章主要针对V accaro等~([29])报道的A O胸腰椎骨折分型中的A3和A4等严重爆裂骨折利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进行讨论。作者在临床上针对胸腰椎爆裂骨折(椎体高度丢失50%,椎管压迫40%-50%或以上,后凸畸形20°的双柱和三柱损伤)伴有或不伴有脊髓损伤的病例(TLICS评分5分)等均采用后路椎弓根USS(AO)固定治疗(比上述指标轻的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其他后路手术方法,如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经皮椎体成形术或经皮椎体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