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收治的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30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胰腺囊性肿瘤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临床表现多为病程较长的上腹部肿物和胀痛。B超、CT及ERCP等能协助诊断。全组手术切除率为80.0%(良性肿瘤100%,恶性肿瘤70.0%)。肿瘤位于头颈部者7例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3例、保留十二指肠及少量胰头的胰腺近全切除1例、胰腺节段切除2例、胰颈肿瘤摘除1例;位于胰体尾者17例中行肿物摘除1例、胰体切除4例、胰体尾切除及脾切除11例、胰节段切除及胰空肠Roux-en-y吻合1例;6例广泛转移者仅行活检及姑息手术。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胰瘘( 20%) ,均治愈。无手术死亡。结论: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无特征性临床表现,主要依据上腹部肿物及影像学检查(超声、CT) 来发现。其手术切除率较高,预后较好,应采取积极的外科治疗,首选手术方式为包括部分胰腺组织的全肿瘤切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常见类型、诊断及合理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收治98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B超、CT和Mill等影像学检查也能发现胰腺囊肿病灶但不能确定具体类型。本组胰腺囊腺瘤57例(浆液性囊腺瘤32例,黏液性囊腺瘤25例),黏液性囊腺癌13例,实性假乳头状瘤19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9例。所有患者均手术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26例,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28例,胰腺节段切除术7例,胰体尾切除加脾脏切除25例,肿瘤摘除术12例。术后均进行随访,3例胰腺囊腺癌患者于术后6个月到4年期间死于癌转移或其他疾病,1例囊腺癌患者术后9个月肿瘤复发,再次手术后现仍生存,其他均存活。结论B超,CT和MRI等影像学技术是胰腺囊性肿瘤的主要诊断方法。手术切除为治疗该肿瘤的最有效手段。正确的诊断和合理手术方式的选择是提高其临床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0年6月~2005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24例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无特征性临床表现。B超和CT对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正确率分别达到88%(21/24)和92%(22/24),但不能准确区分其类型。3例浆液性囊腺瘤未行手术治疗;21例手术者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例,远端胰腺切除术8例,胰腺节段切除术1例,肿瘤摘除术3例,胰瘘是主要的并发症。本组患者均获随访,3例未手术者肿瘤无增大,1例囊腺癌因复发转移于术后11个月死亡,其余均健在,术后无复发。结论B超和CT是胰腺囊性肿瘤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黏液性囊性肿瘤以及伴有症状的浆液性囊腺瘤需手术治疗。胰腺囊腺瘤手术切除后可获治愈,囊腺癌术后疗效也较满意。  相似文献   

4.
38例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胰腺囊腺瘤、囊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80年1月~2005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8例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查、手术方式及预后进行了分析.结果胰腺囊腺瘤、囊腺癌主要发生在胰体尾部(79%),女性多见(84%),肿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超声和CT是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本组病例超声的诊断率为66%,CT为78%,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对诊断意义不大.38例胰腺囊腺瘤、囊腺癌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1例,胰体部分切除1例,胰体尾切除21例,肿瘤摘除8例.手术切除的28例胰腺囊腺瘤中25例获得随访,2例因其他疾病死亡,23例健在.8例胰腺囊腺癌手术切除5例,4例获得随访,3例存活.手术后胰瘘的发生率为28%.结论胰腺囊腺瘤手术切除后可以达到治愈,囊腺癌切除后也有较高的生存率.术中病理检查是术式选择的关键,对于诊断明确的良性肿瘤可行胰腺局部切除术,或行肿瘤摘除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13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浆液性囊腺瘤4例,黏液性囊腺瘤7例,黏液性囊腺癌2例.B超和CT诊断胰腺囊性肿瘤的正确率分别为85%(11/13)和92%(12/13).采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例,胰体尾部切除3例,胰腺局部切除3例,囊壁大部切除1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及曹县人民医院1996年6月至2007年3月共收治的1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本病临床表现无特征性。B超和CT检查能发现囊肿但不能确定类型。浆液性囊腺瘤7例均行肿瘤局部切除;黏液性囊腺瘤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胰体尾切除5例;囊腺癌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加淋巴结清扫1例,胰体尾切除术2例,胰体尾加脾切除1例。光镜下浆液性囊腺瘤囊壁由扁平或立方上皮细胞组成;黏液性囊腺瘤囊壁由高柱状上皮细胞组成,可见乳头状突起;囊腺癌囊壁细胞核异形明显,可见核分裂象及间质浸润。15例获得B超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42个月(1~129个月),除1例行胰体尾切除加脾切除的老年囊腺癌患者术后6个月死于营养衰竭和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并发糖尿病外,其余患者生存满意,未见肿瘤复发。结论B超和CT是本病的主要影像检查方法。加强对本病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是提高诊治率的关键。手术切除治疗本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6月—2007年3月收治的1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全组临床表现无特征性。B超和CT检查能发现囊肿但不能确定类型。浆液性囊腺瘤7例均行肿瘤局部切除,黏液性囊腺瘤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胰体尾切除5例;囊腺癌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加淋巴结清扫1例,胰体尾切除术2例,胰体尾加脾切除1例。病理标本多呈多房囊腔,囊腔与胰管不通。15例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3(1~129)个月,1例囊腺癌行胰体尾加脾切除的老年患者术后6个月营养不良衰竭死亡;其余患者均生存,经B超检查均未见肿瘤复发,仅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出现糖尿病,疗效满意。结论B超和CT是该病的主要影像检查方法。加强对该病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是提高诊治率的关键,手术切除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3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19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9例患者中浆液性囊腺瘤8例,黏液性囊腺瘤5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4例,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囊腺癌1例。行B超或CT发现胰腺占位病变。位于胰头部5例,胰体部8例,胰尾部6例。行肿瘤摘除术4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5例,胰体尾+脾脏切除手术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例,1例囊腺癌患者困肝脏转移伴腹腔广泛转移、侵犯大血管而肿瘤不能切除仅行胃空肠、胆肠吻合。术后发生胰瘘2例,腹腔感染1例,经保守治疗后康复出院。无同手术期死亡病例。19例患者均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6~80个月,平均45.2个月。1例囊腺癌合并肝脏转移患者于术后7个月死亡,其余良性肿瘤患者均未见复发,最长已存活5年。结论胰腺囊性肿瘤主要靠影像学检查发现,手术切除是理想的治疗方法,选择合适的术式有助于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Hou BH  Ou JR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8):1409-1411
目的 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合理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对199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32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6例,女性26例,年龄24~76岁.胰腺浆液性囊腺瘤16例;胰腺黏液性囊腺瘤9例,其中1例为黏液性囊腺癌;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4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3例.肿瘤位于胰头颈部12例,位于胰体尾部20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无围手术期死亡;1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13例行胰体尾切除术(其中2例行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3例行胰腺肿瘤摘除术、4例行胰腺中段切除术;1例囊腺癌患者仅行姑息手术.术后发生胃瘫3例、胰瘘5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全组2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10年,3例患者于术后4~34个月分别死于癌转移或其他疾病,其余26例患者均存活,且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胰腺囊性肿瘤术前应首选无创的CT检查,及时手术探查是防止肿瘤癌变的重要手段;具体的手术方式选择应按个体化原则,并应遵循损伤控制性手术原则;保留器官的手术方式更要重视术后胃瘫、胰瘘等并发症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8至2011年收治的24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诊治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其中浆液性囊腺瘤11例;粘液性囊腺瘤5例;囊腺癌5例;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2例,其中恶性1例;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0例行胰腺体尾部切除术,7例行胰腺肿瘤切除术,2例术中发现腹腔内转移,仅行活检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22例获得随访,随访6个月~11年,死亡5例,存活17例。结论胰腺囊性肿瘤无特征性临床表现,B超、CT、CA19—9有助于诊断,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积极的手术切除是改善其预后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7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诊断和治疗手段。结果 病理类型为腺癌42例、平滑肌肉瘤4例、类癌1例;好发部位为降段(35例),尤其是乳头区(28例)。常见临床表现依次为上腹疼痛、黄疸、消化道出血、肠梗阻、体重减轻。诊断手段为纤维胃十二指肠内镜、胃肠钡餐、逆行性胆胰管造影(ERCP)、B超及CT检查。本组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5例和姑息性手术20例。手术死亡率2.2%(1/45),术后并发症20.0%(9/45)。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Ⅰ-Ⅲ期腺癌治疗效果好,3,5年生存率分别达50.0%和31.8%,姑息性手术无获得长期生存者。结论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以腺癌为主,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依据B超、CT和ERCP诊断,对无远处转移的肿瘤应积极争取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晚期肿瘤可行姑息性手术。  相似文献   

12.
肝外胆管癌的诊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总结肝外胆管癌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2年-1999年收治肝外胆管癌10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上、中、下及全段胆管癌分别为68,12,18及2例。结果 首发症状为上腹不适隐痛、腹胀、乏力,明显消瘦及进行性黄疸等。B超、CT或MRI是无损伤的诊断方法,若显示肝内胆管扩张或诊断肝外梗阻性黄疸,则应进一步行PCT(本组13例)或ERCP(本组42例)。根据肿瘤所在部位及肝门部胆管癌的分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上段手术切除25例(36.8%),其中Ⅰ型行胆管癌局部或“骨骼化”切除15例,Ⅱ型行胆管癌切除加尾叶切除9例,Ⅲb型行胆管癌切除加尾叶及左三叶切除1例;中段手术切除9例(75%);下段行胰十二指肠切除14例(77.8%)。上、中段均行胆管空肠Roux-en-Y型吻合胆道重建术。本组总切除率为48%。有35例得到随访,5年生存率为58%。未切除者52例中有32例得到随访,均于1-1.5年死亡。结论 B超、CT及MRI是早期诊断肝外胆管癌的首选方法,必要时选用PTC或ERCP对进一步诊断更有价值。手术切除是治疗肝外胆管癌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2011年5月间收治的42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中女性41例,男性1例;年龄16~63(平均31.1)岁。肿瘤位于胰头部10例,胰颈部3例,体尾部29例。瘤体最大直径2~15 cm,平均6.3 cm。就诊时无明显症状者20例,仅有上腹部胀痛不适者21例,1例由于肿物破裂出现剧烈腹痛伴发热。超声检查发现胰腺低回声或等回声或囊实混合性包块,CT检查多显示为胰腺区类圆形囊实性肿物,增强后实性部分不同程度强化。患者均行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其中2例行保留幽门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10例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13例行胰体尾切除术,14例行局部切除术,1例行姑息切除术。40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11年,平均49个月,均存活,无远隔转移病例。1例肿瘤局部切除术后8年局部复发经再次手术局部切除,至今41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年轻女性发生的囊实混合性胰腺肿瘤应高度怀疑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该肿瘤为低度恶性,在保证完整切除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保留器官功能的手术方式患者可获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4.
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分析1977-1999年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十二指肠乳头肿瘤2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十二指肠乳头癌17例,十二指肠乳头状瘤5例,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上腹隐痛不适(16例)和黄疸(22例)。钡餐,B超,CT以及ERCP对十十指肠乳头肿瘤有诊断价值。22例中1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切除率为100%,15例十二指肠乳头癌得到随访,随访率为88.2%,5年生存率为73.3%,7年生存率为47.7%。结论 十二指肠镜、ERCP是诊断本病的可靠方法,手术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7年来收治并经过手术及病理确诊的65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 肿瘤位于十二指肠25例(38.5%),空肠16例(24.6%),回肠24例(36.9%),其中恶性肿瘤47例(72.3%),良性18例(27.7%)。本组常见症状为腹痛(70.7%),消化道出血(46.2%)和腹部肿块(13.8%)。术前误诊率为36.9%,其中空回肠肿瘤误诊率为59.5%。65例均手术治疗,手术后死亡2例。随访恶性肿瘤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8%,42.1%,20.3%。结论 小肠肿瘤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术前误诊率高。对有出血、腹痛、梗阻、包块等临床表现者应怀疑本病可能;对诊断不明者,应综合采用各项检查,必要时剖腹探查。治疗应以手术切除为主,恶性肿瘤应加以化疗。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19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提高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临床表现:黄疸9例,上腹部痛7例, 消化道出血6例,上腹部包块3例,呕吐1例。结果:诊断手段及确诊率:纤维十二指肠镜的确诊率为83.3%(15/18);十二指肠X线低张造影检出率为82.3%(14/17);9例行腹部CT检查,7例显示肿瘤;1例行 MRI检查,显示肿瘤。手术治疗16例,肿瘤切除率68.8%(11/16)。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例,行肿瘤局部切除及区域肿大淋巴结切除1例,十二指肠球部加部分胃切除术1例,胃肠、胆肠吻合术5例,根治性切除率为62.5%(10/16)。根治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0%(9/10),40.0%(4/10),30.0%(3/10)。行胃肠、胆肠吻合术后生存期时间6~15个月。结论:联合纤维十二指肠镜和十二指肠低张造影能诊断各段十二指肠恶性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可获得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局部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肿瘤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诊断及采取局切除的可行性及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9年来行局部切除治疗的 12例十二指肠乳头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0 0 %以黄疸为主要症状 ,常伴有上腹隐痛不适。术前十二指肠镜活检对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阳性诊断符合率为 75 .0 %。全无手术死亡。 83 .3 %的病例获随访 1~ 5年 ,良性肿瘤 5例术后均恢复原工作 ,T1 期高分化腺癌 4例术后存活至今 ,分别达 62 ,3 1,84,3 6个月。结论 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术对于良性乳头肿瘤及T1 期高分化腺癌 ,是一种安全、有效、合理术式的选择 ,但术中严格要求完整切除 ,边缘无瘤残留。  相似文献   

18.
胰腺囊性肿瘤是一类较为少见的肿瘤,由于其生长缓慢且位置较深,症状和体征均缺乏典型性,临床上容易误诊或漏诊。近年来,随着胰腺外科和影像学等专业的发展,对胰腺囊性肿瘤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已取得不少进展,这对于帮助早期诊断胰腺囊性肿瘤,决定治疗方案,选择手术方式和预测疾病预后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笔者就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胰体尾部肿瘤的手术切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目的 探讨胰体尾部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近18年来,采用手术治疗胰体尾部肿瘤45例,其中恶性肿瘤33例,良性肿瘤12例;行远端胰腺切除17例,联合脏器切除24例,肿瘤局部切除4例。结果 病理类型:胰体尾癌33例,胰岛细胞瘤8例,囊腺瘤2例,上皮样纤维瘤1例,囊性畸胎瘤1例。切除肿瘤最大径:胰体尾癌平均为(8.0±2.6)cm;胰岛细胞瘤平均为(6.5±2.4)cm。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胰瘘2例,膈下脓肿2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上消化道出血 1例,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3例,均经非手术疗法治愈。结论 远端胰腺切除术是治疗胰体尾部肿瘤的有效方法;术前需常规做好联合脏器切除的准备;胰腺残端的处理选用主胰管结扎加褥式缝合法可有效避免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