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远东蜱传斑点热是黑龙江立克次体引起的蜱传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立克次体是我们从黑龙江省蜱中分离出的,经国内外专家鉴定,最终确定为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新种,正式命名为黑龙江立克次体。其所致疾病现已被WHO正式命名为远东蜱传斑点热。为了解该斑点热在东北地区感染情况及其分布,掌握其流行规律,多年来,  相似文献   

2.
斑点热立克次体病是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e,SFGR)引起的蜱、螨传播疾病。该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自1962年从黑龙江省虎饶地区东方田鼠分离到第1株斑点热群西伯利亚立克次体以来,广泛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的研究工作,证明由西伯利亚立克次体引起的北亚蜱传斑点热病(北亚热)在我国分布较广,发现了北亚热感染的病人,从病人、蜱、蜱卵以及啮齿动物体内共分离出20余株该立克次体。  相似文献   

3.
为对我国东北地区分离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分离株作鉴定,建立并应用了分子立克次体学方法,包括单克隆抗体、SDS-PAGE、免疫印迹、DNA酶切图谱、PCR/RFLP、PCR/SSCP及DNA序列分析等。结果表明:①在种的水平上研究了黑龙江分离株(代表株HLJ-54、36),从分类学上确定其属立克次体属、斑点热群的一个新种,命名为黑龙江立克次体(R.heilongjiangii);②发现从疑似病人血液分离的H-5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与黑龙江立克次体一致,证实了其对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东北战区斑点热立克次体(SFGR)的基因型,应用SFGR的rOmpA基因的PCR/SSCP分析了东北战区SFGR分离株HL-54、HL-36株的基因型,并与国际标准株及国内其它分离株作了比较,结果显示HL-54株和HL-36株二相同,具有独特的SSCP图谱,与国际标准株及国内其它分离株有明显差异。结论:我国SFGR分离株存在2个种。即西伯利亚立克次体和斑点热群新种-黑龙江立克次体。PCR/SSCP分析立克次体型别具有特异、简便、省时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的蜱类和黑龙江斑点热病的调查与研究开始于1980年。经过近20年的努力,东北地区蜱的种类、分布、医学重要性的调查,至今已积累较丰富的资料。黑龙江立克次体和黑龙江斑点热(未命名)病的发现及其疫源地的证实,也有了长足的进展。现将多年来调查、研究的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东北三省部分地区人群几种蜱媒传染病抗体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东北三省部分地区蜱媒传染病空间分布,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斑点热抗体阳性率平均为11.4%;森林脑炎抗体阳性率平均为2.7%;Q热抗体阳性率平均为9.1%;莱姆病抗体阳性率平均为7.4%,其中1份血清查菲埃立克体抗体阳性。结论:东北三省部分地区存在着斑点热群西伯利亚和黑龙江立克次体感染、Q热感染、森林脑炎感染、莱姆病感染。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和比较黑龙江克次体与相关斑点热群9SFG)立克次体不同种间在基因组上的差异,应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黑龙江立克次体54株和36株、国内参考株精河株与呼盟株及国际参考株西伯利亚246株、康氏Simko株、小蛛Kaplan株等SFG立克次体的DNA进行限制性片段分析。结果发现,黑龙江立克次体的限制性自理图谱与SFG立克次体的国内参考株及国际标准株均不相同,表明其基因组存在差异,而精河株和呼盟株与西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斑点热黑龙江立克次体054株与从病人血液分离的H-5株,采用微量免疫荧光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结果表明,二者间的血清反应模式一致,表明有相同的抗原结构。同时,用立克次体190kD抗原基因设计的一对引物扩增两株立克次体DNA后,用Pst I消化经PAGE,其电泳图谱的酶切带的数量和迁移完全一致,说明基因组相同。结论:从抗原性和基因型两方面证实斑点热054株与H-5株二者一致。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图谱分析(PCR/RFLP)用于立克次体鉴定的高效性和特异性,将PCR/RFLP用于2株黑龙江立克次体的鉴定,并与以往其它鉴定黑龙江立克次体的分析结果作比较。结果表明,结论一致,均可鉴定出黑龙江立克次体为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一新种。结论:PCR/RFLP以其简便、可信,采用菌体少等优点.适合在实验室进行立克次体研究时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蜱是虫媒疾病的重要宿主之一。斑点热、莱姆病及Q热都是因其病原体通过蜱叮咬而传播的。我国东北地区广泛存在这几种蜱媒疾病的自然疫源地。为了解驻地部队对这3种蜱媒疾病的感染情况,我们于1996年4~6月对黑龙江省东宁、绥阳地区驻军及部份林业工人进行了血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人类埃立克体病是由埃立克体(Ehrlichiae)引起的一种新发现的蜱传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其病原体是革兰染色阴性,专性细胞内寄生菌,属立克次体科(Rickettsiaceae)埃立克体族(Ehrlichia)。为了准确地对中朝边境地区人群感染埃立克体情况进行调查,我们自1999年开始先后沿  相似文献   

12.
埃立克体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革兰阴性球型小体,属立克次体科埃立克体属。该病原所引起的埃立克体病(ehrlichiosis)是一种新发现的人畜共患性自然疫源性疾病,通常由蜱传播。目前,世界上已发现有3种人类埃立克体病,即查菲埃立克体(EC)引起的人类单核细胞埃立克体病,人类粒细胞性埃立克体(HGE)引起的人类粒细胞性埃立克体病和由腺埃立克体(ES)引起的人类腺热。  相似文献   

13.
背景:蜱传脑炎(tick-borne encephalitis,TBE)是一种由蜱传病毒感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TBE导致严重神经病学症候群,诸如脑膜炎、脑膜脑炎和脑膜脑脊髓炎,可引起死亡.此病无有效治疗,疫苗预防是目前仅有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背景:蜱传脑炎(tick-borne encephalitis,TBE)是一种由蜱传病毒感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TBE导致严重神经病学症候群,诸如脑膜炎、脑膜脑炎和脑膜脑脊髓炎,可引起死亡.此病无有效治疗,疫苗预防是目前仅有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背景:蜱传脑炎(tick-borne encephalitis,TBE)是一种由蜱传病毒感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TBE导致严重神经病学症候群,诸如脑膜炎、脑膜脑炎和脑膜脑脊髓炎,可引起死亡.此病无有效治疗,疫苗预防是目前仅有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背景:蜱传脑炎(tick-borne encephalitis,TBE)是一种由蜱传病毒感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TBE导致严重神经病学症候群,诸如脑膜炎、脑膜脑炎和脑膜脑脊髓炎,可引起死亡.此病无有效治疗,疫苗预防是目前仅有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背景:蜱传脑炎(tick-borne encephalitis,TBE)是一种由蜱传病毒感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TBE导致严重神经病学症候群,诸如脑膜炎、脑膜脑炎和脑膜脑脊髓炎,可引起死亡.此病无有效治疗,疫苗预防是目前仅有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背景:蜱传脑炎(tick-borne encephalitis,TBE)是一种由蜱传病毒感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TBE导致严重神经病学症候群,诸如脑膜炎、脑膜脑炎和脑膜脑脊髓炎,可引起死亡.此病无有效治疗,疫苗预防是目前仅有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背景:蜱传脑炎(tick-borne encephalitis,TBE)是一种由蜱传病毒感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TBE导致严重神经病学症候群,诸如脑膜炎、脑膜脑炎和脑膜脑脊髓炎,可引起死亡.此病无有效治疗,疫苗预防是目前仅有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背景:蜱传脑炎(tick-borne encephalitis,TBE)是一种由蜱传病毒感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TBE导致严重神经病学症候群,诸如脑膜炎、脑膜脑炎和脑膜脑脊髓炎,可引起死亡.此病无有效治疗,疫苗预防是目前仅有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