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鞍结节脑膜瘤是位于前颅底与鞍区移行区域的脑膜瘤的统称,肿瘤基底可能涉及蝶骨平台、视交叉前沟、鞍结节、鞍隔,侧方可至前床突甚至蝶骨小翼。我们自2002年12月至2005年12月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31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鞍结节脑膜瘤是少见的良性肿瘤,全切除可获治愈,但周边毗邻解剖结构复杂,手术空间狭小,手术难度大。因此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将肿瘤全切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和评价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及显微外科技术和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85年至2002年手术治疗的鞍结节脑膜瘤41例,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的特点.根据CT和MR的表现,将其分为大、中、小3型,采用4种不同的手术入路,比较全切除率、手术结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是早期出现单侧和双侧视力下降,视野改变不典型.MRI特点为明亮均一的增强,肿瘤中心在鞍上,伴基底硬膜尾征,蝶鞍不扩大.肿瘤的全切除率与肿瘤大小有关,中、小型肿瘤全切除率较高.眶上匙孔入路、翼点入路和眶颧入路显露满意和手术效果好,明显优于单侧额下入路.结论鞍结节脑膜瘤早期出现视力下降,以中、小型肿瘤为主.大多数鞍结节脑膜瘤可以完全及安全地切除,小、中型肿瘤宜采用眶上匙孔入路,中、大型肿瘤宜采用翼点侧裂入路,大型肿瘤宜采用眶颧入路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鞍结节脑膜瘤手术治疗的入路选择及术中注意要点。方法 对15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均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全切14例,大部切除1例,无死亡。结论 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鞍结节脑膜瘤及其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复习13例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手术结果。方法: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13例上述病例,术前经CT、MRI及脑血管造影以确定肿瘤的大小、形态、血供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13例中肿瘤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根据肿瘤的大小,选用单侧额下或双侧额底入路。对较大的肿瘤宜先分块或囊内切除部分肿瘤之后,再分离瘤之被膜及其周围结构的粘连。  相似文献   

6.
1929年Cushing和Eisenhardt[1]首次明确鞍结节脑膜瘤概念,包括起源于鞍结节、前床突、鞍隔及蝶骨平台的脑膜瘤.因上述解剖结构范围以鞍结节为中心往往不超过3.0 cm,故临床上对上述区域的脑膜瘤习惯上统称为鞍结节脑膜瘤[2].  相似文献   

7.
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及显微手术切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报道鞍结节脑膜瘤手术治疗的入路选择及显微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鞍结节脑膜瘤29例的临床资料,29例鞍结节脑膜瘤分别经额下、翼点或额下翼点联合入路,采用显微手术方法切除肿瘤。结果29例均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全切除27例,大部分切除2例,无死亡。28例术后视力得到满意的恢复。结论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和采用显微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鞍结节脑膜瘤的经验. 方法 2000年2月~2004年11月我院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巨大鞍结节脑膜瘤18例.偏侧生长的肿瘤选择翼点入路,先处理肿瘤基底减少血供,再充分利用鞍区脑池及肿瘤与周围结构之间的蛛网膜界面,在保护好重要结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 结果全切除16例(88.9%),次全切除2例(11.1%),无一例手术死亡.14例随访3个月~4年,平均2.5年,肿瘤无复发. 结论翼点入路可对中颅窝、鞍区病变进行良好暴露,提高巨大型鞍结节脑膜瘤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纵裂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效果。方法将2011-01—2015-12间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额下入路显微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经纵裂入路显微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昏迷评分、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纵裂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可有效改善GCS评分,提高总有效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鞍上脑膜瘤的诊断与显微手术切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鞍上脑膜瘤的诊断与显微手术切除张锡增,王如,刘峥,王守森,李登锦,戴秋生鞍上脑膜瘤源自鞍结节、蝶骨平板、鞍隔和前床突的脑膜。我科近11年来共收治本病41例,其中通过对16例鞍上脑膜瘤的诊断及显微手术切除的经验,达到肿瘤全切除效果的体会,报道如下。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报道鞍结节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32例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对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和视神经功能保护方法进行探讨.结果 鞍结节脑膜瘤显微手术32例,肿瘤全切除31例,其中包括Simpson Ⅰ级全切除20例,SimpsonⅡ级全切除11例,肿瘤次全切除1例.手术后视力改善10例,视力无变化15例,视力变差7例.全切除的病例术后随访14~6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鞍结节脑膜瘤,保护视神经功能和严密的颅底重建,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显微手术治疗斜坡脑膜瘤杨卫忠,陈建屏,倪天瑞,石松生,张国良,刘才兴斜坡脑膜瘤临床少见,早期诊断和手术切除困难,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高,一直为神经外科公认乙难题。我院经脑血管造影、CT、手术及病理证实13例,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例,女8例。年龄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巨大富血管脑膜瘤显微手术切除疗效与技巧.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6月~2002年6月32例巨大富血管脑膜瘤的临床资料. 结果脑膜瘤切除按Simpson分级,1级15例,2级9例,3级6例,4级2例.死亡2例.并发症:术后继发颅内血肿4例,脑水肿及梗死6例(再次手术减压4例),缄默症1例,脑脊液漏3例,颅内感染1例.神经功能损害或症状较术前加重7例.30例随访6~48个月,平均24.6月, Simpson 1级切除无复发,Simpson 2级切除4例复发,Simpson 3、4级切除5例复发,再次手术切除肿瘤6例.7例放射治疗随访期内肿瘤均无明显增大.术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评估神经功能障碍,Ⅰ级25例,Ⅱ级5例,Ⅲ级2例,术前后ADL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696). 结论脑膜瘤手术治疗应力争全切除.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手术暴露,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分块切除肿瘤,利用显微技术仔细分离瘤壁,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对侧入路切除偏一侧鞍结节脑膜瘤的解剖学基础、优点及术中注意事项。方法: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共收治15例偏侧鞍结节脑膜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15例患者中7例选择对侧翼点入路、6例对侧眶上外侧入路、2例对侧眉弓入路,其中2例肿瘤部分突入视神经管。采用电话及门诊随访了解患者状态。结果...  相似文献   

15.
鞍上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近6年来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鞍上脑膜瘤38例的临床经验。方法:在显微镜下能清楚显露鞍上肿瘤及周围结构,手术中牵拉脑组织轻微,对周围重要结构影响小。结果:肿瘤全切除28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分切除4例,术后视力恢复改善24例。结论:应用显微外科切除鞍上脑膜瘤可明显影响手术效果,提高肿瘤全切除率,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小脑幕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提高小脑幕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42例小脑幕脑膜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式、手术人路的选择与疗效。结果 42例小脑幕脑膜瘤中,位于幕上8例,幕下23例,跨幕上、下11例,侵犯静脉窦17例。肿瘤直径2~5cm有13例,肿瘤直径大于5cm有29例。肿瘤全切除30例,大部分切除8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恢复:优33例,良7例,差2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术前行脑血管造影对判断血供来源和手术处理有重要意义,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能提高全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镰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镰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 ,提高镰旁脑膜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45例镰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和显微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肿瘤切除程度按S impson分级标准进行判定:45例患者中有42例为Ⅰ~Ⅱ级切除,3例为Ⅲ级切除,无手术死亡。随访6月~5年,全部病人均恢复正常生活,均无复发。结论显微手术治疗镰旁脑膜瘤时,注意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以及显露和切除肿瘤的技巧,可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减少严重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皮质中央区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经显微手术治疗的23例中央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按Simpson切除标准,Ⅰ级切除9例(39.1%),Ⅱ级切除14例(60.9%)。2例患者并发颅内感染,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发生肺栓塞死亡。14例患者获随访3~26个月,2例复发再次手术,其余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充分的术前影像学检查及评估,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采用显微手术切除皮质中央区脑膜瘤,术中保护好中央沟静脉、避免脑功能区的损伤,能明显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鞍结节脑膜瘤多指起源于鞍结节的脑膜瘤,也包括起源于前床突、视交叉沟及鞍隔等部位的脑膜瘤,约占颅内脑膜瘤的5%~10%[1]。因肿瘤位于颅底中线部,位置深在,与视神经、视交叉、下丘脑、颈内动脉及海绵窦等重要结构毗邻,完全切除肿瘤及神经功能保护难度大[2]。2010年1月~2014年6月,我院采用翼点入路和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4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在显微镜下手术的颅底脑膜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以提高其效果及生活质量。方法按肿瘤生长部位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在切瘤过程中常规使用Zeis显微镜进行手术操作。个别病例术前采用栓塞供瘤血管后再手术。部分未能全切者术后辅以γ-刀放射治疗。结果31例病例中全切除25例,大部分切除5例,部分切除1例。本组术后无死亡病例。神经功能及症状体征加重1例。3例原术前有癫痫发作患者经手术及术后行抗癫痫治疗后痊愈。余全部都有不同程度恢复、好转或痊愈。结论颅底脑膜瘤是血运异常丰富的实质性肿瘤,且颅底解剖复杂,凹凸不平,视野视角狭小多变,仍是专科的技术难点、热点之一。笔者认为:对血管异常丰富、风险较大者,应先行供瘤血管的栓塞后再手术。术中使用高速气磨钻扩大视野,骨窗要尽量贴近颅底,降低颅压及充分暴露肿瘤,使用显微操作技术,才能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显微技术是手术成功、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