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提高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0例,共21个病灶。全部病例均经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合有关文献并回顾分析其CT征象。结果瘤体通常较大,多大于5cm,呈圆形或类圆形,中等密度,常伴有囊变、坏死、出血,肿瘤强化明显。结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征象有一定的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多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上腺神经鞘瘤的CT影像表现。方法复习近年来收集的3例肾上腺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均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 3例肾上腺神经鞘瘤均单发,其中左侧2例,右侧1例,肿瘤体积2.1 cm×2.4 cm×2.8 cm~11.5 cm×13.6 cm×15.1 cm,CT平扫1例表现为均匀等密度,2例表现为密度不均匀,内有坏死、囊性变,平均CT值20~46 Hu,增强表现形式轻度至明显强化,肿瘤实质部分较为均匀强化,囊性部分未见强化。结论 CT显示肾上腺区肿瘤包膜完整、瘤体内部囊性变、渐进性强化,为临床医师诊断肾上腺神经鞘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94例妇科疾病的CT诊断及应用价值,结合手术和病理结果,并与超声检查对比分析。方法:94例妇科疾病包括子宫、附件、盆腔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平扫94例,同时增强扫描35例。结果:CT能清楚显示子宫附件及盆腔的解剖图像,准确显出邻近组织改变和病变情况,一部分的病变平扫即可定性,对恶性肿瘤分期有其诊断特点,能观察治疗效果及术后复发转移情况。结论:CT对妇科疾病的诊断准确率高,临床应用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纵隔畸胎类肿瘤的CT诊断价值,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畸胎类肿瘤患者的病理及CT影像资料。结果:27例纵隔畸胎类肿瘤均为单发肿块。囊性畸胎瘤15例(55.6%);实性畸胎瘤12例(44.4%),其中2例(约7%)呈浸润性生长,病理证实为畸胎癌。CT正确诊断24例(88.9%),误诊3例。结论:纵隔畸胎类肿瘤的CT征像有一定特异性,平扫大多数能作出定性诊断;结合增强扫描,肿块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显示更理想,且能确定实性部分的范围,对鉴别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多层螺旋CT的影像学特点,进行鉴别诊断,提高多层螺旋CT对该病的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18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患者的影像学的资料。结果 CT示瘤体较大,多成类圆形或卵圆形。瘤体多清晰,肿瘤密度均匀也可不均匀,多数有坏死、囊变区,也可有出血;肿瘤平扫成软组织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成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与动脉期相近,延迟扫描CT值下降较慢。三维重建(MPR)得到矢状面和冠状面图像,肿瘤的立体形态显示清晰,肿瘤与周围软组织关系清晰可辨。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及MRP对嗜铬细胞瘤的定性和定位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6.
赵慧彬  朱海东 《江西医药》2005,40(7):409-411
目的探讨多发性内分泌肿瘤ⅡA型(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ⅡA,MENⅡA)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MENⅡA3例CT扫描资料。结果3例患者均有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s,MTC)合并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HEO):颈部CT平扫表现为单侧或两侧甲状腺多发密度均匀或不均匀的肿块,部分边界不清.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2例伴有颈淋巴结转移;腹部CT平扫表现为两侧肾上腺低密度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包膜完整,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伴有出血、坏死、囊性变或钙化。3例均无甲状旁腺增生或腺瘤。结论多发性内分泌肿瘤ⅡA型的颈部、腹部CT表现有特征性,CT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旭升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6):2108-2109
目的:探讨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7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病例,分析其影像表现,6例行平扫及增强检查,一例仅行平扫检查。结果:脂肪肉瘤1例、平滑肌肉瘤1例、纤维肉瘤1例、畸胎瘤2例、神经母细胞瘤2例。结论:掌握腹膜后区的正常解剖结构,能提高对肿瘤定位诊断的准确性,同时结合肿瘤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等,对肿瘤的定性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ganglioneuroma GN)的CT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所见对比,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肾上腺GN的CT表现。男9(9/12)例,女3(3/12)例,年龄21-59岁,平均35.08岁;均为单发,其中3(3/12)例仅行CT平扫,9(9/12)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11(11/12)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位于右侧,1(1/12)例位于左侧,大小范围从1.1cm×1.6cm-8.8cm×7.0cm,CT平扫9(9/12)例表现为类圆形、类椭圆形低密度团块,均低于肌肉密度,且密度均匀,边缘及边界清晰,均未见囊变、坏死及钙化;3(3/12)例较大者呈不规则形,并呈钻缝样生长,可包绕邻近组织及器官;增强动脉期均未见强化,静脉期稍有强化,平衡期轻度强化,均呈延迟渐进性强化,其中4例体积较大者延迟期呈小斑点状强化,强化幅度均〈15HU,包膜均有较明显强化。大体病理肿瘤呈结节状或分叶状,界限清楚,呈橡皮样硬度,切面灰白或棕黄色,镜下见神经节细胞呈多角形,核大呈梭形或圆形,有明显核仁,胞浆红染,增生的神经纤维呈波浪状或编织状排列;其中4例病理镜下不典型,加做免疫组化确诊。结论肾上腺GN的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 CT平扫加增强检查能较好地显示肿瘤的形态、内部结构、血供及生长方式情况,明确肿瘤的范围,及与毗邻结构的关系情况,这些特征均有助于与肾上腺的其他肿瘤鉴别,确诊需要结合病理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9.
朱海根  饶华玲 《江西医药》2012,47(6):540-542
目的 探讨胃肠道穿孔的螺旋CT及其重建技术的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22例胃肠道穿孔患者的多层螺旋CT平扫病例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经手术证实.结果 22例患者中胃穿孔6例,十二指肠穿孔6例,结肠穿孔4例,阑尾穿孔4例,空回肠2例.多层螺旋CT平扫确诊21例(95.5%).结论 螺旋CT及其重建技术对胃肠穿孔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对儿童肾上腺区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本院2002年7月-2009年7月经手术病理让实的15例肾上腺区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治疗和CT表现.结果: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与增强检查,神经母细胞瘤14例,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1例,右侧8例,左侧7例,神经母细胞瘤均表现为混杂密度,8例瘤内钙化,13例包绕后腹膜大血管生长,13例越过中线生长,4例.肾脏受累浸润,1例发生颅底内转移,12例后腹膜淋巴结肿大.14例神经母细胞瘤呈轻至中度强化.1例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呈轻度强化.本组术前诊断准确率为93%.结论:CT是诊断儿童肾上腺区神经母细胞瘤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之一,肿瘤呈混杂密度、钙化多见、易包绕后腹膜大血管和越过中线生长,邻近脏器受侵犯、淋巴结和远处器官转移是神经母细胞瘤重要影像诊断依据;CT表现可为术前定性诊断、确定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发性内分泌肿瘤(MEN)的CT、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MEN患者CT、MRI资料.结果 MEN-I型4例主要累及腺体肿瘤为甲状旁腺腺瘤、胰岛细胞瘤、垂体瘤,其中2例并发双侧肾上腺腺瘤:甲状旁腺腺瘤位于双侧甲状腺后方气管食管旁沟,增强后强化较明显;胰岛细胞瘤为胰腺内囊实性肿块,增强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MRI对于垂体微腺瘤显示有明显优势;肾上腺腺瘤在MRI同、反相位序列信号不同,对肿瘤鉴别诊断有特征性意义.3例MEN-Ⅱ型主要发生肿瘤为甲状腺髓样癌及肾上腺嗜铬细胞瘤:CT易于显示甲状腺髓样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的钙化灶,MRI在评价病灶周围组织是否受累方面优于CT;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易发生坏死、囊变,增强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结论 MEN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提高对其认识,有助于对MEN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方案制定.  相似文献   

12.
林凯  朱达东 《江西医药》2011,46(5):465-466
目的总结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及诊断要点,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各类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结果其中肾上腺腺瘤10例,嗜铬细胞瘤3例,髓样脂肪瘤2例,皮质腺癌2例,肾上腺转移瘤7例,肾上腺成神经细胞瘤1例。结论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肾上腺肿瘤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方汉贞 《现代医药卫生》2014,(11):1689-1690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阻塞性黄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手术确诊为阻塞性黄疸患者35例,分别采用MPR及CT平扫进行病理诊断,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35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病理手术诊断为胆总管结石18例,胆管癌6例,胰腺癌6例,胆总管炎性狭窄5例。MPR诊断中,胆总管结石18例,胆管癌6例,胰腺癌5例,胆总管炎性狭窄5例,误诊1例,诊断准确率为97.14%;CT平扫诊断中,胆总管结石16例,胆管癌6例,胰腺癌4例,胆总管炎性狭窄3例,误诊6例,诊断准确率为82.86%,MPR与CT平扫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R技术能对胆道阻塞病理部位及程度作出准确判断,并可直观地反映胆道病变情况,对胆道系统阻塞性病变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症CT平扫在腹部闭合性创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7月~2014年7月的260例腹部闭合性创伤行急症CT平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CT诊断结果同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以及采取其他综合治疗后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60例患者中脾脏损伤54例,肾脏损伤34例,肝脏损伤27例,胰腺损伤8例,肠道损伤以及肠系膜损伤18例,胆道损伤2例,腹膜后血肿7例,未表现出脏器损伤的腹腔内少量积血患者8例。122例见不同程度的腹腔积血、积液。50例患者合并出现肋骨、脊柱及骨盆骨折,12例患者合并出现胸腹壁积气症状。CT平扫诊断的准确度为91.5%,灵敏度为91.1%,特异度为92.1%。结论CT平扫检查方便、快速,可清晰显示腹部闭合性创伤患者腹部脏器受损的位置以及受损程度,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螺旋CT在肾上腺钝性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明确的11例肾上腺钝性损伤患者的CT表现。结果:右侧肾上腺损伤9例(81.82%),左侧2例(18.18%)。患者中:形成血肿7例(63.63%),血肿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肿块影,有2例为迟发性血肿;肾上腺挫伤4例(36.37%),表现为肾上腺局限性或弥散性增粗、肿胀,CT复查表现为肾上腺血肿体积缩小,密度从边缘开始逐渐降低,肾上腺形态缓慢恢复。7例中5例完全吸收,1例形成机化结节,1例形成假性囊肿。4例肾上腺挫伤者经随访复查,其肾上腺形态逐步恢复。结论:肾上腺钝性损伤具有特征性CT表现,螺旋CT对肾上腺钝性损伤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田力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6):2437-2438
目的:探讨肾上腺结核患者的肾上腺CT表现与病程的关系。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2例肾上腺结核患者的CT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肾上腺结核依病期而有不同的CT表现:双侧肾上腺增大,并呈环状强化;双侧肾上腺部分或完全钙化。结论.CT扫描可准确显示肾上腺结核的形态、大小、强化特点。多数患者结合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可获得正确早期诊断。肾上腺结核的CT特征与病程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17.
赵小英  李志洁  宋建  陈晶  吴兴旺  刘斌 《安徽医药》2020,24(6):1177-1180
目的总结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发病特点、多排螺旋 CT(MDCT)表现、病理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6年 3月至 2018年 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 6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病人临床资料,男性 5例,女性 1例。 1例为突发腹痛半天, 5例无明显临床症状。 6例中 1例接受 CT平扫,其余 5例接受 CT平扫及增强扫描。 6例病人在全麻下进行腹腔镜或机器人腹腔镜手术肾上腺占位切除治疗。结果 CT平扫时密度均匀或伴有斑点状钙化影,边界清晰,张力较低,沿组织间隙生长, CT值约 10~20 HU,5例行增强扫描肿瘤呈轻度渐进性强化。病人内分泌检查均无异常。术前诊断正确 2例,误诊 4例。 6例病人均手术顺利,术中出血少,切口愈合佳,痊愈出院。病理诊断: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临床罕见,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易误诊。病人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 “伪足征”及轻度渐进性强化是其特征性表现,对其特征性的把握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及制定手术方案。病理学检查为确诊依据。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是目前临床上主要治疗方法,对于复杂病例或需要保留肾上腺的病人可行机器人腹腔镜治疗  相似文献   

18.
殷瑞根  朱海涛  赵亮  李月峰  张礼荣  马聪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7):2581-2582,2584
目的评估CT平扫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对肠及肠系膜损伤诊断的准确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6例腹部损伤患者的临床及CT平扫资料,初步诊断结果为CT平扫诊断结果,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为手术或临床随访观察,并对初步诊断结果与最终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χ2检验)。结果 CT平扫初步诊断肠及肠系膜损伤65例,其中41例得到证实,12例漏诊。CT平扫对肠及肠系膜损伤诊断的敏感性为77.3%,特异性为94.4%,诊断符合率为92.3%。CT平扫初步诊断结果与临床最终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6,P〉0.05)。结论 CT平扫对腹部闭合性创伤中肠及肠系膜损伤可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经TACE术后的螺旋CT表现及其临床指导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并行1次及以上TACE术的患者46例,分析其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的影像表现,了解其术后CT强化特征。结果 46例患者中有病灶62个,其中16个(25.8%)病灶TACE术后平扫碘油呈完全填充型,肿瘤有不同程度缩小,双期扫描均未见明显强化;41个(66.1%)病灶在CT平扫表现为部分填充型,增强双期扫描后其中30个病灶动脉期见斑片状、结节状强化,呈"快进快出"特征强化;8个病灶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均见斑片状强化;3个病灶门静脉期见斑片状强化;5个(8.1%)病灶在CT平扫碘油沉积表现为稀少型,增强扫描动脉期见肿瘤边缘轻度强化,门脉期无明显强化。结论 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表现可反映肝细胞癌TACE术后的血供变化及治疗效果,对指导临床后续治疗方案选择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梁广路 《河北医药》2010,32(11):1388-1389
目的探讨CT对腹部脂肪肉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例证实的8例脂肪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该肿瘤的临床CT特征,及不同病理类型脂肪肉瘤的CT特点。结果脂肪瘤样脂肪肉瘤表现为均匀脂肪密度强化不明显,CT难与良性脂肪瘤区别。黏液型脂肪肉瘤平扫为略高于液体的肿块,杂有云雾状略高密度界限清楚的软组织肿块,有时肿瘤绝大部分为软组织肿块所占据,无法与其他软组织肿瘤区别,增强时软组织肿块强化明显,但内部常有不规则坏死区。结论 CT扫描对腹部巨大脂肪肉瘤的诊断及区别病例类型方面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