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究2013年~2014年间辖区内适龄儿童接受麻疹疫苗接种前、后的免疫效果情况。方法:联合疾控相关部门,选择2013年~2014年入某院接受麻疹疫苗接种的309名适龄儿童,评估其接种前、后各项抗体指标情况,探究疫苗接种对麻疹疾病防控的效果。结果:强化免疫前、后,适龄儿童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是70.23%、91.30%,对比差异较大(P<0.05);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免疫次数儿童的抗体检测指标比对,差异均较大(P<0.05)。结论:麻疹防控工作强化免疫必不可少,并做好健康常识宣教、免疫操作培训等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350例麻疹、风疹疑似患者血清标本进行Ig 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促进麻疹、风疹防治工作的开展。方法选取350例麻疹、风疹疑似患者血清标本,进行Ig M抗体检测。结果 350例麻疹、风疹疑似患者血清标本中,Ig M抗体检测中呈阳性的血清标本数为3例,风疹数为6例,麻疹的发病对象以儿童居多,风疹的发病对象则多以青少年群体为主,发病季节以春季居多。结论麻疹、风疹的发病对象及发病时间具有特异性,应不断加强麻疹、风疹的防控,保证青少年及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南山区1~40岁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雅妮 《河北医药》2006,28(6):487-488
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方法 2003年采集5个行政辖区健康人群血清437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间接法)检测麻疹IgG抗体水平.结果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4.74%,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1 000,保护率75.51% .不同性别及年龄组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及G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麻疹抗体保护率均<85%,GMT水平不高.结论存在麻疹流行的可能,应进一步加强儿童基础免疫,提高初免和再免质量,寻找影响免疫成功率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儿童预防保健应用社区计划免疫的效果观察。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本社区进行计划免疫适龄儿童280例,予以儿童计划性生物制品免疫接种,分析儿童相关预防疾病发病率情况。结果本研究280例儿童予以儿童计划性生物制品免疫接种后,儿童相关麻疹发病率0,乙脑发病率0,百日咳发病率0,白喉发病率0,风疹发病率0,流脑发病率0,乙型肝炎发病率0,以及脊髓灰质炎发病率0。结论针对适龄儿童予以社区计划相关免疫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儿童相关疾病预防保健效果,具有重要临床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双台子区儿童免疫规划四种疫苗接种后抗体阳性率。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以双台子区1~15岁儿童为调查对象,用酶联免疫法检测麻疹、乙脑、流脑A+C、脊髓灰质炎IgG抗体。结果共检测2980例,四种疫苗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麻疹96.01%、乙脑95.11%、流脑86.98%、脊髓灰质炎91.48%。结论双台子区1~15岁儿童四种疫苗抗体阳性率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儿童流腮接种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中心接种流腮疫苗的1~8岁儿童648例作为研究对象,用酶联免疫法原(ELLSA)定性测定流腮Ig G抗体。结果 648例儿童中,阳性人数326例(50.3%),不同年龄段中,1~岁阳性率最低(27.1%),2~岁阳性率最高(60.5%),在2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体内抗体水平呈下降趋势,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男童和女性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7.0%和86.0%,男童和女童之间的抗体阳性率没有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在第一次接种流腮疫苗后,机体内流腮抗体水平处在较低的水平,可采取2剂次接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南阳市卧龙区不同人群麻疹、流脑疫苗免疫状况。方法抽取不同年龄组健康儿童的末梢血进行采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IgG抗体,用统计学方法对抗体水平进行分析。结果麻疹IgG阳性率为95.80%,其中男性抗体阳转率为96.10%,女性抗体阳转率为95.38%;流脑IgG阳性率为95.33%,其中男性抗体阳转率为95.42%;女性抗体阳转率为95.20%。结论麻疹、流脑疫苗抗体具有较高的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免疫规划工作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其监测结果可以用于评价疫苗接种效果。方法按照省疾控中心统一部署,开展对我市白果镇8个年龄组的10种疫苗抗体及1种抗原的检测。结果经过分析,该镇麻疹、风疹、腮腺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乙脑、乙肝表面抗体、乙肝核心抗体、甲肝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2.2%、54.5%、67.5%、20.4%、73.3%、12.4%、59.3%、74%、3.75%、76.8%,HBsAg阳性率3.3%。结论该镇10种抗体及1种抗原的阳性率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麻疹的各年龄组中,除15~19岁年龄组较低外,其他年龄组阳性率都在正常水平;风疹抗体阳性率在3~4岁年龄组急需补种,进一步加强阻断乙肝的母婴传播,加强1~6岁这个阶段儿童腮腺炎的补种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12年荆州区麻疹疫苗免疫状况,为制定免疫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级抽样的方法,调查荆州区城区和所属8个乡镇1~1.5、1.5~4、4~7、7~15岁儿童共3491人,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麻疹IgG抗体。结果在采集的3491份血样中阳性例数3121例,阳性率89.40%,不同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0.36%、93.43%、88.54%、86.21%,各年龄组间阳转率差异显著(P<0.001)。不同性别、出生体质量、出生医院、户籍、乡镇间抗体水平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荆州区1~15岁儿童麻疹IgG抗体阳性率89.40%,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消除麻疹队列人群免疫力>95%的指标,且接种率与抗体阳性率不相符,说明存在接种质量问题。为按期实现国家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目标,须认真落实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接种,适时开展麻疹强化免疫,且避免用多人份疫苗,同时加强疫苗冷链系统及疫苗接种质量的监督与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深圳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消除麻疹制定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方法于2010年2012年连续三年在深圳市选择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作为监测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人群麻疹抗体。结果 3年共检测血清1164份,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3.33%。2010年2012年连续三年在深圳市选择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作为监测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人群麻疹抗体。结果 3年共检测血清1164份,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3.33%。2010年2012年麻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9.42%、73.22%和95.29%,原特区内和特区外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5.29%和75.91%,经χ2检验,2012年抗体阳性率高于其他检测年份,原特区内抗体阳性率高于特区外(P<0.01)。0岁2012年麻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9.42%、73.22%和95.29%,原特区内和特区外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5.29%和75.91%,经χ2检验,2012年抗体阳性率高于其他检测年份,原特区内抗体阳性率高于特区外(P<0.01)。0岁20岁和20岁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1.32%、73.77%,为各年龄组中最低。结论应结合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加强重点人群、重点地区的麻疹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宝安区6~15岁在校儿童高浓度麻疹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共调查宝安区6~15岁在校儿童444例,均采集静脉血1 ml,分离血清并进行麻疹IgG抗体的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并对高浓度麻疹IgG抗体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麻疹疫苗接种剂次、首针接种月龄是6~15岁在校儿童高浓度麻疹IgG抗体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首针接种月龄为6~15岁在校儿童高浓度麻疹IgG抗体的主要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麻疹发病的预防控制,对于麻疹疫苗首剂的接种,可以考虑将首剂接种月龄延后,以提高疫苗的效力。对于该年龄段的儿童可以考虑结合实际情况,适时进行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现阶段健康人群麻疹血清抗体水平,分析不同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与发病之间的联系,探讨麻疹防控工作的重点人群,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血清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分析现阶段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结果 2011年聊城市共成功调查检测健康人群387例,血清麻疹IgG抗体阳性人数为379例,阳性率为97.93%,IgG抗体GMT为1651.98,SD为3.09。不同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岁和15~39岁年龄组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T偏低;不同县市区组间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茌平县高于其他县市区;不同性别组间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聊城市现阶段健康人群麻疹抗体处于较高水平;<2岁和15~39岁年龄组为麻疹防控的重点人群;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综合性麻疹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实施麻疹疫苗强化接种后的免疫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于2009年3月在启东市汇龙镇、吕四镇调查600名7。14岁儿童,于2009年5月在启东市汇龙镇、吕四镇、近海镇、惠萍镇、海复镇南阳镇6个乡镇抽取7~14岁儿童540名进行调查,用ELISA方法检测麻疹血清标志物IgG抗体,分别统计阳性率和保护率。结果:2009年5月540名儿童麻疹疫苗强化接种后IgG阳性率为95.5%,保护率为90.2%,2009年3月600名儿童麻疹疫苗强化接种前IgG抗体的阳性率为92.2%,保护率为70.1%,分别比较阳性率和保护率,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保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麻疹强化接种后取得了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弥勒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及时发现工作薄弱地区和免疫空白人群,为控制和消除麻疹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云南省麻疹等疫苗针对疾病人群抗体水平监测实施方案》,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对弥勒市健康人群进行麻疹抗体滴度定量检测,并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3年弥勒市人群中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7.15%(409/421),麻疹免疫史率为59.86%(252/421)。结论弥勒市调查地区从总体上形成了麻疹的免疫屏障,但人群麻疹免疫史率低,应将此作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确保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免疫2剂次率〉95%。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和探讨沂南县麻疹防治效果,为综合评价及改进麻疹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4~2013年沂南县麻疹发病病例及麻疹疫苗接种资料,分析评价本地区麻疹的流行强度、儿童建卡情况、疫苗接种合格率及麻疹抗体水平。结果近年来本地区麻疹发病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建卡率为95.3%,合格率为98.1%,抗体阳性率为97.7%。结论医务工作者应继续实施麻疹疫苗的免疫规划,进一步加强流行病学监测,提高病例监测的敏感性和及时性。  相似文献   

16.
赵敏  蔡文广  赵云红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6):129-130,133
目的了解宜良县健康人群中的麻疹抗体水平,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365例≤5岁组和〉5岁组人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进行麻疹抗体IgG定性和定量监测。结果 17月龄~19岁人群抗体阳性率均为100%,为免疫人群。其余人群麻疹IgG抗体较低,是麻疹免疫空白人群,极易引起麻疹病例发生。结论〈17月龄以及〉20岁人群均容易发生麻疹,应重点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7.
张伟  王克云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5):2284-2285
目的 评价眉山市2009-2011年麻疹监测系统现状,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四川省眉山市2009-2011年麻疹监测资料.结果 2009-2011年监测疑似麻疹病例316例,确诊麻疹24例,其中年龄小于8个月者占20.83%,≥15岁者达50.00%.8-11月龄未及时接种麻疹疫苗者达20.83%,免疫失败者达12.50%,外地报告的眉山地区病例达37.50%麻疹监测系统灵敏性较高,超过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2/10万的要求;监测系统及时性、个案调查质量、麻疹实验室质量均保持在高水平.结论 四川省眉山市麻疹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发病年龄呈“双向分布”,需提高8月龄和1.5岁儿童麻疹疫苗的及时接种率,提高免疫接种质量,继续保持麻疹监测系统良好运转.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青浦区健康成年人麻疹抗体水平及免疫效果,为在健康成年人中开展免疫接种提供背景资料.  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3个年龄组的294名健康成年人,采集静脉血,同时随机抽取其中123人进行麻疹疫苗接种,1个月后采集静脉血,采用ELISA方法检测麻疹IgG抗体.  结果 青浦区健康成年人麻疹抗体阳性率和麻疹抗体水平均处于较高水平.同时,健康成年人,特别是低抗体水平的健康成年人,在麻疹疫苗接种后麻疹抗体滴度有显著提高.  结论 在低抗体水平健康人群中进行麻疹疫苗接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To ascertain whether live attenuated or inactivated vaccines can be considered equivalent, we examined the primary antibody response of children following vaccination with influenza virus antigens in three different formulations. Nine children received cold recombinant vaccine (CRV) containing A/Korea/82 (H3N2) and A/Dunedin/83 (H1N1) variants. Eight of these children responded to HA of the H3N2 subtype and the major portion of the elicited antibody was in the IgG1 subclass. Antibody of low titer in the IgG2 and IgG3 subclasses was detected in two and six serum specimens, respectively. Six of the nine children administered with CRV responded to the H1 antigen and only IgG1 antibody was detected. Serum specimens from eight children less than one year of age (5 less than 6 months of age) who had developed an antibody response to trivalent inactivated vaccine (TIV) vaccination were examined. High levels of IgG1 antibody to purified H3 were detected in all eight children. Low titers of antibody in IgG2 and IgG3 subclasses were detected in two and five children, respectively. Antibody responses to purified H1 showed a similar subclass distribution. In order to examine secondary response, eight children primed by immunization with TIV vaccine were subsequently given a single booster dose of purified hemagglutinin (HA) conjugated to diphtheria toxoid (HA-D). In 6/8 specimens antibody rises were detected to purified H3 and H1 antigens. Prior to the HA-D immunization, low levels of HA specific IgG1 antibody were detected in all serum specimens and vaccine induced responses were primarily of the IgG1 subclass.(ABSTRACT TRUNCATED AT 250 WOR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