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6401份全肠外营养液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全肠外营养液(TPN)的使用情况,以提高TPN使用的合理性。方法:对我院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的TPN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PN总共使用6 401份,主要集中在普外科、新生儿科、肿瘤外科、肝胆外科、重症监护室和胸心外科。结论:我院临床使用TPN基本合理、规范,但是存在部分问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全肠外营养液(TPN)的使用情况,进一步规范TPN在临床的合理使用,保证用药安全,提高营养支持水平.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1月的TPN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PN总共使用1479份,主要集中在普外科、神经外科、妇产科、胸心外科、泌尿外科、消化科和ICU.结论:我院临床使用TPN基本合理、规范,但是仍存在部分问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3.
590份全肠外营养液应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我院全肠外营养液(TPN)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6月~2008年7月TPN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5例患者使用TPN共590份。患者疾病以腹部手术围手术期为主,占54.74%。结论:我院TPN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但仍需进一步提高TPN合理应用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1 984份小儿全肠外营养液的使用分析与配制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小儿全肠外营养液(TPN)的使用情况,总结工作成果。方法对我院2006年7月-2007年12月的小儿TPN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并探讨配制体会。结果小儿TPN共使用1 984份,主要用于营养不良、肠梗阻手术、直肠肛门疾病手术、巨结肠手术等。结论我院临床使用小儿TPN基本合理、规范,对提高患儿疾病治愈率有显著的作用。为配合临床更好地使用小儿TPN,配制药师应认真做好各环节的工作,为临床提供最为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全肠外营养液配制中心服务的效益.方法收集3组出院病例:A组使用营养配制中心配制的全营养液,B组使用中心成立前各科室自行配制的静脉营养液,C组单独使用脂肪乳、氨基酸等营养液.对A、B两组进行院内感染率、热原反应发生率的分析比较;对A、C两组进行初步疗效对比分析.结果院内感染发生率A组1.3%,B组8.7%(P<0.05);热原反应发生率A组1.5%,B组10.9%(P<0.01).治疗后血浆白蛋白浓度A组明显升高(P<0.05),C组稍有升高(P>0.05).结论全肠外营养液的集中配制在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率、热原反应发生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全肠外营养混合液的疗效优于单用氨基酸、脂肪乳等营养液.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了解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全肠外营养液(TPN)的应用情况,为进一步规范TPN使用、制定合适的指南提供参考依据,保证合理安全用药。方法从2012年1月—2013年6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TPN的处方中,选取胎龄<37周,出生体质量<2 500 g、使用TPN≥3 d的早产儿,按出生后≤3 d(n=27)和出生后>3 d(n=28)开始使用TPN进行分组,记录出院时的体质量、恢复出生体质量的天数及TPN使用前、后的各生化指标,并对比分析,以评价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早期组和较晚组对比,使用后的住院时间、使用TPN时间、体质量增长速率、血糖、K+、Ca2+、Cl-、BUN、肌酐和血清胆红素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早期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8.9±5.5)d短于较晚组[(12.5±7.2)d,t=2.29,P<0.05],对血糖影响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使用TPN均能较好预防和纠正低血糖、低血钙,而BUN、肌酐、血清胆红素水平无较大异常。结论早期使用TPN可使早产儿获得更好的生长,使用TPN可预防和纠正低血糖和电解质紊乱,但不影响肝肾功能。两组的营养支持均未达到理想状况,需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全肠外营养液(TPN)的使用情况,为进一步规范TPN在临床的合理使用,保证用药安全以及提高营养支持水平提供数据依据。方法对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1月,486例患者使用的5种TPN常用处方以及在各临床科室和疾病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TPN总共使用1 345份,使用科室主要集中在普外科、神经外科、妇产科、胸心外科、泌尿外科、消化科和ICU,疾病使用主要集中在消化道肿瘤和颅脑损伤等。结论我院临床使用TPN基本合理、规范,但是仍存在部分问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全肠外营养液配制中心服务的效益。方法收集3组出院病例:A组使用营养配制中心配制的全营养液,B组使用中心成立前各科室自行配制的静脉营养液,C组单独使用脂肪乳、氨基酸等营养液。对A、B两组进行院内感染率、热原反应发生率的分析比较;对A、C两组进行初步疗效对比分析。结果院内感染发生率A组1.3%,B组8.7%(P<0.05);热原反应发生率A组1.5%,B组10.9%(P<0.01)。治疗后血浆白蛋白浓度A组明显升高(P<0.05),C组稍有升高(P>0.05)。结论全肠外营养液的集中配制在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率、热原反应发生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全肠外营养混合液的疗效优于单用氨基酸、脂肪乳等营养液。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全肠外营养液配制中心服务的效益.方法收集3组出院病例:A组使用营养配制中心配制的全营养液,B组使用中心成立前各科室自行配制的静脉营养液,C组单独使用脂肪乳、氨基酸等营养液.对A、B两组进行院内感染率、热原反应发生率的分析比较;对A、C两组进行初步疗效对比分析.结果院内感染发生率A组1.3%,B组8.7%(P<0.05);热原反应发生率A组1.5%,B组10.9%(P<0.01).治疗后血浆白蛋白浓度A组明显升高(P<0.05),C组稍有升高(P>0.05).结论全肠外营养液的集中配制在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率、热原反应发生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全肠外营养混合液的疗效优于单用氨基酸、脂肪乳等营养液.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院全肠外营养液(TPN)使用情况,规范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011年4月、5月静脉用药医嘱进行审核,分析1 200例全肠外营养液医嘱。结果存在不合理医嘱,主要集中于普外科、肝胆外科、重症监护室和胸外科。结论临床使用TPN基本合理规范,存在部分问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1.
全肠外营养液配制中心服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全肠外营养液配制中心服务的效益.方法:收集两组出院病例:A组使用营养配制中心配制的全营养液,B组使用中心成立前各科室自行配制的静脉营养液.对A、B两组进行热原反应发生率的分析比较.结果:热原反应发生率A组1.5%,B组10.9%(P<0.01).结论:全肠外营养液的集中配制在减少院内热原反应发生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个体化设计的儿童全肠外营养(TPN)液使用情况,促进TPN 支持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7年209例住院患儿个体化设计TPN液处方3 060张,并查阅我院电子病历系统,结合临床诊断和住院天数等信息,对TPN液应用的适应证、使用疗程、营养素种类、各营养组分配比和用药合理性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使用TPN液适应证用药189例(91.40%),使用疗程<4 d 60例(28.71%),应用强化营养素谷氨酰胺(1-2 d)和w-3鱼油脂肪乳(<10 d)的使用疗程过短;糖脂比合格率88.30%,热氮比合格率82.51%,非蛋白热量、液体量和糖胰比合理。结论:我院儿童使用个体化TPN液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仍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我院一份全肠外营养液处方在不同配制顺序下溶液pH值变化,以及一价电解质浓度对该TPN液稳定性的影响,为今后同类TPN的稳定性提供参考。方法:6组全肠外营养液分别加入不同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和不同浓度一价电解质(Na+浓度),于各步骤混合后0h及20℃--22℃下贮存12、24h后分别取样测定pH值,并肉眼观察其外观变化。结果:不同配制顺序下该全肠外营养液的pH值在24h内稳定,同样处方比例下加入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III)的出现分层现象,加入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II)的未发生明显变化;加入Na+终浓度100、150、200、250mmol/L的TPN液24h后均未出现分层析出现象。结论:该份全肠外营养液处方在不同配制顺序下溶液pH值无变化,一价电解质250mmol/L对该处方的24h稳定性无影响,不同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选择对全肠外营养液稳定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全肠外营养(TPN),现统称为肠外营养(PN),是指由胃肠外途径(通常是静脉)供给机体足够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维生素、微量元素、电解质和水分。美国肠内肠外营养学会建议,由医师、营养师、护师和药师组成一个联合小组,  相似文献   

15.
影响全肠外营养液稳定性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段辉  吴锦秋 《医药导报》2004,23(9):0704-0705
全肠外营养液既有脂溶性成分,又有水溶性成分。整个体系是以胶体溶液、乳浊液的混合形式共存,属于不稳定体系,稳定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如pH值、金属离子、电解质浓度、脂溶性药物、温度与洁净度等。配制全肠外营养液应严格按照配制规程进行。加入全肠外营养液体系以外的药物应考虑对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肠外营养处方的临床应用情况,为规范临床营养支持和治疗提供依据及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本院2013年1~12月住院患者病历中全肠外营养处方信息,对其肠外营养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1 038例使用全肠外营养的住院患者,老年患者比例达到63.8%,平均住院时间为15.4 d,患者使用TPN的时间平均为6.8 d。营养处方分析发现存在液量不足,糖脂比、热氮比不合理的情况。胰岛素用量也有待进一步规范。结论:开展肠外营养药物审方有利于减少不规范用药行为,提高临床营养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全肠外营养液(TPN)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9年8月-2010年7月应用TPN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调查应用TPN的80例患者中,除2例(2.5%)因年龄超过80岁,由于多种疾病造成营养不良外,其余患者的肠外营养支持都在规定的适应证内。但仍存在TPN有13.75%的液体量偏低、21.25%的糖脂比偏低、10.00%的糖脂比偏高、1.25%的热氮比偏低、48.75%的热氮比>200:1的问题。结论:临床在应用TPN时,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合理的处方,以提高临床营养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全肠外营养液临床配制稳定性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越 《中国药业》2011,20(24):58-61
目的考察临床上使用混合糖电解质或葡萄糖等配制全肠外营养液的配方稳定性。方法将10%葡萄糖注射液和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分别加入到配方相同的全肠外营养液中,作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不同时间取样观察两组注射液的外观变化、pH、不溶性微粒、渗透压、脂肪乳颗粒变化和电解质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48 h内的外观、pH没有发生显著变化,渗透压大约高100 mOsm/L,不溶性微粒数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脂肪颗粒经时变化较大。结论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对肠外营养液的稳定性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临床使用时应严格控制其含量,且配制后尽快输注。  相似文献   

19.
赵峻  时磊 《中国实用医药》2013,(29):119-119
目的分析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全肠外营养液(TPN)的使用情况,为进一步规范TPN在临床的合理使用提供数据依据。方法对475例患者使用的TPN常用处方以及在各临床科室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445份全肠外营养中使用的科室主要集中于普外科、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结论临床使用TPN基本合理规范,存在部分问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20.
现代肠外营养液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肖波  肖学忱 《安徽医药》2004,8(1):58-59
20世纪60年代,国外一位学者试着把为宇航员准备的"太空饮食"用于临床后,惊喜的发现,这种不需要体内消化,不产气,也没有残留的半流质,竟解决了患者营养不良的难题,因此"营养支持"的疗法,备受临床医师们的偏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