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黏膜分泌液中的因子,具有抑制蛋白酶、抗微生物、促进组织修复等多种生物学功能,是黏膜表面防御屏障的重要组成成分。本文对近期有关其结构、功能的研究进行综述,并重点探讨它对口腔黏膜屏障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3.
丹参治疗前后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参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前后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验证丹参对OSF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选取经丹参治疗前后的OSF颊黏膜组织做透射电镜观察。结果:OSF经丹参治疗后的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可接近正常细胞。结论:丹参治疗OSF临床有效。  相似文献   

4.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癌变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湖南地区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OSF)癌变情况。方法 :对近 2 0年来就诊于湖南数家大医院 1166名OSF病例及其癌变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1166例OSF患者 ,有 2 0例伴有口腔鳞状细胞癌 ,癌变率为1.7% ,其中男 18例 ,女 2例 ,癌变病例主要来源于湘潭地区 ,均为长期咀嚼槟榔者 ,18例 (90 % )有 15年以上吸烟史 ,癌变部位主要位于颊部 ,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另外 ,还有 74例 (6.3 % )伴有口腔白斑 ,3 7例(3 .2 % )伴有口腔扁平苔藓。结论 :OSF是一种与嚼槟榔有关的癌前状态 ,可以出现癌变。  相似文献   

5.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组织中Smad7蛋白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Smad7蛋白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探讨其在OSF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抗生蛋白链菌素生物素复合体法(strept Avidin-Biotin complex,SABC),用Smad7兔抗人多克隆抗体检测20例OSF病变组织及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Smad7蛋白的表达及分布。结果Smad7在OSF病变组织中为弱阳性表达,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为阴性表达,差别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Smad7蛋白在OSF病变组织中弱阳性表达,在OSF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上皮细胞损伤对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形态、基因表达及胶原分泌的影响,以此分析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进程中的作用。方法 成纤维细胞分为A、B两组,两组均使用上皮细胞离心上清液干预,但B组预先将上皮细胞损伤,A组为对照,无特殊处理。于干预后0、24、48 h观察并比较两组成纤维细胞形态,qPCR检测α-SMA、COL1A2和COL3A1表达量,ELISA检测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分泌量,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细胞呈梭形,无突起,干预后48 h少部分呈多角形;B组干预后24、48 h细胞呈多角形,突起较多。两组中α-SMA、COL1A2和COL3A1表达量及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分泌量,在干预后24、48 h B组均高于A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上皮细胞损伤可以使得成纤维细胞变形,增加α-SMA、COL1A2和COL3A1表达,刺激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分泌。上皮细胞损伤可能参与了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组织中Smad2/3蛋白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Smad2/3蛋白在13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探讨其在OSF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用Smad2/3兔抗人多克隆抗体检测20例OSF病变组织及10例正常13腔黏膜组织中的Smad2/3蛋白的表达及分布。结果:Smad2/3在OSF病变组织中为中等强度表达,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为强阳性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mad2/3蛋白在OSF病变组织中中等强度表达,在OSF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槟榔提取物抑制人类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比较正常口腔黏膜和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组织中成纤维细胞(FB)增殖差异、检测槟榔提取物(ANE)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来探讨OSF的发病机理.方法对人类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进行分离培养,然后用四唑盐(MTT)比色试验法检测OSF患者和正常人口腔黏膜FB增殖状况,并且观察ANE对FB增殖的影响.结果表示增殖水平的OD值在OSF-FB为0.254±0.045,高于NM-FB的OD值0.236±0.012(P<0.05),ANE以浓度-效应依赖关系抑制FB增殖.结论 OSF-FB细胞增殖率较NM-FB高;ANE对口腔黏膜FB有细胞毒作用,提示槟榔及其有效成分不完全是通过直接刺激FB增殖而诱发OSF.  相似文献   

9.
43例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血液流变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杰清 《口腔医学》2010,30(10):616-617
目的 了解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umcous fibrosis,OSF)患者血液流变方面的情况变化。方法 采用常规的血液流变学检测方法 ,对OSF患者的血液流变结果与正常值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43例OSF患者的血液流变学40例出现异常。结论 提示OSF患者需做血液流变检查和在治疗时应作降脂、降粘的综合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常山酮对博来霉素致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大鼠的药理作用。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实验组大鼠在麻醉状态下,于双侧颊黏膜下局部注射1 mg/mL 博来霉素稀释液100 μL,每天1次,共持续给药8周;对照组大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实验前和给药2、4、6、8周时用游标卡尺对每只大鼠进行张口度测量,每次每只大鼠测量3次,求平均值。建模过程中实验组大鼠有3只死亡。8周后分别处死建模成功的实验组大鼠5只和全部对照组大鼠,取其双侧颊黏膜组织置于多聚甲醛中固定。另建模成功的实验组12只大鼠随机分为常山酮治疗组和常山酮对照组各6只。常山酮治疗组大鼠给予1 μg/mL常山酮稀释液 200 μL,给药方式同建模时博来霉素的注射,每天1次,持续6周;常山酮对照组大鼠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2、4、6周时对每只大鼠进行张口度测量,测量方法同上。6周后处死全部大鼠,取其双侧颊黏膜组织置于多聚甲醛中固定。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颊黏膜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 (1)20只SD大鼠局部注射博来霉素 8周诱导出了17只临床和病理上与人OSF相似改变的SD大鼠模型;(2)局部给药常山酮6周缓解了OSF模型鼠的纤维化情况。结论 常山酮可改善博来霉素致OSF大鼠的纤维化情况,阻止纤维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正常口腔黏膜和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组织中成纤维细胞(FB)增殖差异、检测槟榔提取物(ANE)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来探讨OSF的发病机理.方法对人类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进行分离培养,然后用四唑盐(MTT)比色试验法检测OSF患者和正常人口腔黏膜FB增殖状况,并且观察ANE对FB增殖的影响.结果表示增殖水平的OD值在OSF-FB为0.254±0.045,高于NM-FB的OD值0.236±0.012(P<0.05),ANE以浓度-效应依赖关系抑制FB增殖.结论 OSF-FB细胞增殖率较NM-FB高;ANE对口腔黏膜FB有细胞毒作用,提示槟榔及其有效成分不完全是通过直接刺激FB增殖而诱发OSF.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对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为探讨KGF在口腔黏膜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KGF(对照组0 ng·mL-1,实验1组5 ng·mL-1,实验2组25 ng·mL-1,实验3组50 ng·mL-1)分别加入体外培养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培养12、24、48 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对细胞形态的影响,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荧光实时定量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1)实验组较对照组细胞贴壁明显,且48 h时实验3组细胞核仁明显。2)培养48 h时,4组之间的细胞凋亡率、Bcl-2 mRNA、Bax mRNA表达均有统计学差异,随着KGF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和Bax mRNA表达逐渐降低,Bcl-2 mRNA表达逐渐升高(P<0.05)。结论 KGF可通过上调Bcl-2 mRNA和下调Bax mRNA的表达抑制上皮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及其癌变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的表达,探讨Survivin在OSF癌变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40例OSF组织和42例OSF癌变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上皮中无Survivin阳性表达,OSF癌变组织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95.2%)显著高于OSF组(47.5%)(P<0.01),而早、中、晚期OSF 3组间Survivin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urvivin蛋白的过度表达在OSF癌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Survivin有望成为OSF癌变的早期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口腔黏膜组织结构及DNA损伤修复功能的增龄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口腔黏膜组织结构及DNA损伤修复功能 (以P5 3蛋白表达为指标 )的增龄性变化 ,探讨老年人好发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可能机制。方法 以不同年龄健康人 的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作为实验对象 ,分别采用常规HE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SP法 ) ,研究各组口腔黏膜组织结构特征及P5 3蛋白表达情况 ,并用半定量法对SP染色结果进行判定。结果  ①随年龄的增长 ,口腔黏膜组织结构发生系列变化 ;②随年龄增长 ,口腔黏膜组织中P5 3阳性表达率增高 ,染色分值也呈上升趋势 (P <0 0 5 )。结论 口腔黏膜组织结构及DNA损伤修复功能 的增龄性变化可能是老年人口腔上皮易发生癌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槟榔提取物对口腔黏膜角朊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探讨槟榔诱发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机制。方法 :通过体外培养口腔黏膜角朊细胞 ,用不同浓度槟榔提取物对其进行干预 ,放射免疫方法检测不同干预时段培养上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结果 :槟榔提取物干预角朊细胞 12h后肿瘤坏死因子α的量开始增加 ;并以剂量依赖关系增加角朊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的量。结论 :槟榔提取物可能通过促进角朊细胞合成肿瘤坏死因子α诱发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组织中整合素α1的表达与分布,及槟榔碱对体外培养的人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FB)表达整合素α1mRNA的影响,探讨整合素α1在OSF发病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整合素α1在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和OSF早、中、晚期各20例病变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并采用半定量方法检测正常口腔黏膜组和OSF各组FB上整合素α1的表达强度.②采用RT-PCR法检测体外培养FB分别在0、10、20、40μg/ml浓度组别槟榔碱刺激下,整合素α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①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整合素α1表达低,主要分布于上皮基底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呈胞膜或胞质阳性,FB极少见阳性表达;而OSF病变组织中,除表皮基底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外,FB细胞膜及胞质内均见整合素α1的大量表达,炎症细胞上亦可见少量表达.OSF各期FB表达整合素α1均强于正常组(P<0.05),早中期组表达增高,晚期组表达降低,与中期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对照组整合素α1mRNA表达量低,在槟榔碱10、20 μg/ml浓度组表达逐渐升高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0μg/ml组出现下降与10μg/ml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槟榔碱通过刺激口腔黏膜FB表达与分泌整合素α1,进而诱导胶原合成增多,可能是OSF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白色念珠菌对人口腔黏膜上皮角质细胞(human oral keratinocytes,HOK)的黏附作用及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于2012年8月至2014年3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体外培养白色念珠菌和HOK,在不同浓度、温度和pH值条件下,用白色念珠菌浊悬液感染HOK,并进行革兰染色,油镜下观察,计算黏附指数、黏附率。 结果    在同一浓度下,菌丝相的白色念珠菌黏附率明显高于孢子相的;随着白色念珠菌浓度的升高,黏附率也有所增加。另外,白色念珠菌浓度为107 CFU/mL与HOK的细胞浓度为105个/mL时黏附基本达到饱和,可作为后续试验的最佳浓度。随着温度升高,白色念珠菌的黏附率也随之增加。黏附的最适宜pH值范围是6.0~8.0。结论    白色念珠菌黏附率的增加与菌丝的形成有关,有利于菌丝形成和生长的条件均可提高黏附率。  相似文献   

18.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是一种慢性、隐匿性、与咀嚼槟榔有关的口腔黏膜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进食刺激性食物时口腔黏膜有烧灼痛、软腭区起水疱、硬腭部小黏液腺导管阻塞而出现小点状突起、口腔及咽部干燥感、软腭及悬雍垂纤维化致腭咽闭合不全时说话带有轻微的鼻音。临床检查时可见部分或全部口腔黏膜苍白.张口度逐渐变小以致张口困难;软腭部出现横行的纤维条索.伴有舌腭弓及咽腭弓的变短,悬雍垂皱缩(图1):双侧颊部黏膜苍白伴有纵行的纤维条索.尤以翼下颌韧带前方区域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西替尼用于口腔黏膜黑色素瘤(oral mucosal melanoma, OMM)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取病理确诊的口腔黏膜黑色素瘤标本,构建病人源性小鼠移植瘤(patient-derived xenografts,PDX)模型。将PDX动物模型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阿西替尼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处理,用药周期28 d。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过碘酸雪夫反应双染法,检测各组肿瘤的血管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EphA2、MMP-2及HIF-1a等蛋白的表达。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阿西替尼显著抑制肿瘤生长,VM数量、CD34+血管数量、EphA2及MMP-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HIF-1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阿西替尼对人口腔黏膜黑色素瘤小鼠具有较好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主要机制可能为抗血管新生和VM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