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评估颈部肿块CT引导下针刺活检的有效性.方法 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间6名颈部肿块患者行CT引导下针刺活检的临床回顾性研究.结果 6例患者因颈部肿块行CT引导下针刺活检,其中:全部病例一次针刺活检成功.其中5例针刺活检病理得到手术标本的病理证实,1例锁骨上三角肿块的患者因病理诊断为出血而避免了手术,随访3个月出血吸收而痊愈.没有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本组病例无任何并发症.结论 对于位置深在或周围结构复杂具有较大危险性的颈部肿块,CT引导下针刺活检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术前针刺活检有助于术前制订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2.
资料患者男性,46岁。因"发现左侧颈部肿块2个月"于2011年9月27日入院治疗。患者2011年7月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侧颈部肿块,大小约5cm×4cm,质硬、无压痛;局部皮温不高。在本院门诊行B超引导下进行左侧颌面部囊性包块抽吸术,抽出泥沙样褐色液体,但病理检查"未见异常"。2011年8月中旬,患者出现颈部包块疼痛,并在10余天内迅速增大。曾行抗感染治疗,疼痛明显减轻,但包块无明显缩小。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左颈部鳃裂囊肿",遂来本院行手术治疗。术前检查:左颈部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8岁.因发现左颈部无痛性肿块11年,增大半年于2001年7月23日入院,10年前因左颈部肿块,在本院行肿块摘除,术中因粘连、出血较多,分离困难而中止手术.  相似文献   

4.
资料患者女性,27岁。因"发现左侧颈部肿块1年余"于2013年11月19日入院治疗。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侧颈部肿块,于外科就诊。B超示:左侧颌下皮下软组织内实质性团块,约4.4 cm×1.5 cm,建议继续随访。近1年肿块进行性增大,本科诊断"鳃裂囊肿"收治入院,行手术治疗。术前检查:左颈部包块质硬、固定,边界清楚,无明显压痛,大小约11 cm×7 cm(图1A)。颈部增强CT示:左侧上颈部囊性灶,鳃  相似文献   

5.
例1:高×,男,54岁,干部,山东泰安市人。患者于1984年6月因喉癌行喉切除术。术后半年颈部右侧又出现肿块,经病理诊断为转移肿块,不拟再次手术,建议放疗。放疗一疗程后,肿块明显缩小,但右眼皮抬不起来,而来眼科就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眼内活检手术在非典型性眼内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临床特征及多种非侵入性检查难以确定眼内病变性质而行前房穿剌抽吸、玻璃体穿剌抽吸、玻璃体内切除小块病变活检手术的31例患者31只眼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抽取液体或病变组织立即行细胞学检查,统计分析活检取材次数、组织细胞检出率和病理独立诊断率。观察活检手术中和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活检诊断送检材料为恶性并随后摘除眼球者再给予组织病理检查,分析眼内活检手术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阳性及阴性预测价值。结果 1只眼共取材活检35次,其中29只眼经31次取材活检检出病变组织,检出率为88.6%。31只眼中,恶性眼内病变12只眼,占38.7%;良性眼内病变15只眼,占48.3%%;先诊断为良性眼内病变,经再次活检诊断为恶性眼内病变2只眼,占6.5%;无法定性诊断2只眼,占6.5%。经31次取材活检检出病变组织的29只眼中,病理独立诊断23只眼,取材活检25次;病理结合临床再诊断6只眼,取材活检6次;病理独立诊断率为71.4%。眼内活检手术中眼内出血5只眼;手术后视网膜脱离3只眼;炎症加重1只眼。眼内活检手术对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100.0%,阳性预测价值为100.0%,阴性预测价值为86.7%。结论 眼内活检手术在非典型性眼内病变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自体睑板移植修复1/2眼睑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 2 0 0 1年 7月以来 ,我们以自体健眼睑板移植片一期修复肿瘤切除后的 1/2眼睑缺损 ,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我院的治疗结果和具体技术介绍如下。一般资料 :11例因眼睑肿块就诊的患者 ,男性 4例 ,女性 7例 ,年龄 42~ 78岁 ,平均 61岁 ;右眼 5例 ,左眼 6例 ,上睑 7例 ,下睑 4例。其中 ,8例患者已行肿块活检 ,病理证实为“睑板腺癌” ;其余 3例临床上呈现典型的睑板腺癌征象 ,即睑结膜面白色结节样隆起。全部病例肿瘤范围不大于6mm ,均未侵入穹隆部 ,耳前、颌下淋巴结未及肿大。方法 :①自体睑板的制备 :地卡因表面麻醉 ,利多卡因穹隆部浸润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MRI对泪腺混合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术前行CT或MRI检查,术后经病理证实为泪腺混合瘤17例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mo~10a,14例未复发,3例复发(18%),1例为外院术前未行CT或MRI检查。结论:CT,MRI对泪腺混合瘤具有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对手术入路选择、手术设计及术前准备也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对指导初次手术中连同包膜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减少复发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前解读泪道造影和眼眶CT的重要性以及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外伤性泪囊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统计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在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院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外伤性泪囊炎的患者资料13例(14眼),包括病史、术前泪道造影、眼眶 CT片和术中情况。术后观察患者症状改善与否,泪道冲洗结果及鼻内镜下观察造口的情况,随访6个月评估手术疗效。结果:通过CT阅片发现3眼泪囊移位(其中1眼合并泪骨骨折),6眼同时合并上颌骨额突和鼻骨骨折(其中1眼见瘢痕组织增生于骨折片间),5眼仅见鼻泪管骨折,泪囊位置及局部解剖未见明显异常。14眼均成功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其中1眼因泪囊移位明显联合植入泪囊鼻腔引流支架。12例(13眼)治愈,1例(1眼)未愈。术中易出血,术后无并发症,随访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外伤性泪囊炎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术前阅读泪道造影 CT片有助于术中泪囊的准确定位和完全暴露,提高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经鼻内镜下视神经管减压合并药物治疗的结果,探讨手术适应证.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6年~2010年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69例(69眼).方法 患者术前均行视神经管CT检查,除外严重颅脑外伤合并症,行鼻内镜下经筛、蝶窦视神经管减压术,同时给予围手术期激素冲击、营养神经及扩张血管等综合药物治疗.主要指标手术后视力.结果 59例(85.5%)术前CT扫描显示视神经管骨折.67例(97.1%)行视神经管减压术,其中因鞘膜水肿或鞘膜下积血切开神经鞘2例 1例放弃手术 另1例视力自行恢复出院.随诊2~44个月,术后视力改善30例(44.8%),其中从无光感到有光感18例,视力大于0.1者9例.结论 经鼻内镜视神经管减压联合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推荐方法之一,在除外手术禁忌的情况下,应积极手术并结合药物治疗,挽救视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PET/CT在原发灶隐匿的颈淋巴结转移癌诊断中价值,探讨多学科合作的诊疗模式在此类患者诊疗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研究2012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PET/CT显示原发灶部位与最终病理结果不符的以颈部淋巴结转移癌首诊患者,结合文献探讨PET/CT在诊断此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多学科合作模式在诊疗过程中的应用。结果 10例患者中,5例PET/CT结果证实为假阳性,5例为假阴性。PET/CT显示假阳性的病例中,4例位于扁桃体,1例位于杓会厌襞;假阴性患者的肿瘤位置各不相同。所有患者在诊断和治疗的不同阶段均经过多学科合作的诊疗模式。结论 PET/CT在原发灶隐匿的颈淋巴结转移癌的检出阳性比例不高,多学科合作的诊疗模式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但需对检查结果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52岁.因持续声嘶4个月就诊.近1个月说话费力,无喉痛、痰血和呼吸吞咽困难.吸烟史30余年,每天30支.体检:双声带表面新生物,声门裂大,颈部未触及淋巴结.纤维喉镜检查:见右声带表面红色球形肿物,表面粗糙,遮盖大部分右声带,左声带前中2/3淡红色肿物,右声带活动受限,左声带活动好.右声带新生物活检病理诊断为:喉低度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CT示:肿物局限于声门区,颈部未见明显淋巴结.术前诊断:喉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声门型.行全喉切除术,术中肉眼观为息肉样肿块,切面呈灰白色,易出血.全喉标本病理检查: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肿瘤分别位于双声带前中段,基底小,左侧肿瘤约1.4 cm×1.2 cm×1.1cm,距下切缘1.9cm;右侧肿瘤1.5 cm×1.4 cm×1.5 cm,距下切缘2.1 cm,前连合黏膜光滑,切缘安全.光镜下见瘤细胞有多种类型,主要为纤维母细胞和组织细胞,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相多见,可见炎性细胞浸润.瘤细胞的排列形式在同一肿瘤的不同部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放射性视神经视网膜病变一例潘新民患者男,41岁,1992年2月因颈部肿块2个月,经鼻咽部活检确诊为低分化鳞癌行放疗。鼻咽部以60Co辐照,放射总量为7600cGy,另于颈侧以X线照射总空气量11326.2mC/kg。放疗后颈部淋巴结及鼻咽部病灶消失。...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白内障手术后角膜内皮失代偿的原因,证实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Fuch Endothelial Dystrophy,FED)是白内障术前检查不可忽视的眼部疾病.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007年1月至2011年4月因白内障手术后角膜内皮失代偿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角膜移植术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白内障手术方式、人工晶状体类型及合并的眼部疾病.选取其中行单纯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者为研究对象,检查患者角膜情况,包括裂隙灯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角膜内皮镜、眼前节照相,确诊FED,计算FED的检出率.结果 共收集85例患者,其中62例曾行单纯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男性32例,女性30例,年龄19~85岁,确诊为FED的8例,男2例,女6例,年龄66~85岁,检出率为8%.角膜手术与白内障手术间隔为6个月至7年,首次角膜移植术7例,再次角膜移植术1例.确诊病例的裂隙灯下表现角膜内皮针尖大小、银箔样反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见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降低,形态和大小不一,内皮面滴状赘疣形成.角膜内皮镜下见内皮黑区.结论 FED是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失代偿的原因之一.白内障术前FED漏诊率较高,术前对患者进行角膜内皮的检查具有重要意义,可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穿切活检在眼眶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医学影像学的迅速发展,使眼眶病定位定性诊断符合率不断提高,但为了确定肿瘤的性质,仍需进行病理检查:包括治疗前的活检。对于某些眼眶病能够在治疗前明确诊断,指导临床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将应用穿切针进行活检诊断眼眶病的情况介绍如下:方法与器械资料为我科1994年至1998年7月间,应用医学影像学技术:B型超声波、CT、MRI,结合临床尚不能明确眼眶病变性质,影响治疗方案制定的35例患者,进行了穿刺活检。男23例,女12例;右眶19例,左眶16例。年龄:4~72岁,平均年龄40.2岁。术前均行B超检查,并有CT或MRI扫描片,进行…  相似文献   

16.
X线眼内异物定位法不能显示眼球壁的结构,因眼球形态存在个体差异,故不能用它来对球壁异物进行准确定位,而B超和CT能显示眼球壁结构.本文对27例住院病例进行观察,其中金属异物26例,非金属异物1例.全部病例均用X线及B超和CT定位。B超系眼科专用B超,其探头频率为10MHZ,方法为间接探查法。CT常规行眼球横断面及冠状面扫描。27例中,经手术验证异物存留部位与术前X线定位符合21例,与B超符合22例,与CT符合26例,其中1例未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分析眼眶孤立性纤维瘤(SFT)的CT及MRI影像表现及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我院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眼眶SFT的临床特点、病理学、CT及MRI影像表现等资料。结果 11例眼眶SFT均为单发病变,其中2例为复发患者,1例低度恶性、边界不清,其余10例均为孤立性的边界清楚的单发肿块,11例病例中发生于肌锥内间隙1例,肌锥外间隙5例,跨肌锥内外间隙4例,泪囊区1例。11例均行CT平扫,3例密度不均,8例密度均匀,其内均未见明显钙化灶,其中眶壁骨质破坏1例(复发患者,低度恶性)。11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T1WI呈等信号者8例,T1WI呈不均匀等低信号者3例,T2WI呈低信号者4例、等低信号2例、不均匀混杂信号者5例,DWI均未见弥散受限,增强扫描呈早期迅速明显均匀强化者5例、不均匀明显强化者6例,11例均延迟持续强化。结论 眼眶SFT好发于中老年,青年亦可发病,男女无明显差异,临床症状多以眼球突出或眼睑肿胀多见,复发者亦恶变,眼眶单发肿块、T2WI等低信号为主、早期明显迅速强化是眼眶SFT的特征性影像表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再次手术的原因和治疗预后.设计回顾性、非对照病例研究.研究对象242例因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手术的患者.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2~2006年因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接受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住院病例,对其中行再次手术病例的原因、出现并发症的时间、再次手术后视力等进行分析.主要指标再次手术原因、视力.结果 在入选的242例患者288眼中,32眼接受再次手术,其中24眼再次行玻璃体手术,8眼行巩膜扣带等其他手术治疗.24眼再次行玻璃体手术的原因分别为视网膜脱离13眼(54.2%),玻璃体再出血9眼(37.5%),视网膜脱离合并玻璃体出血1眼(4.2%),黄斑前膜1眼(4.2%).再次玻璃体手术后视力改善者4眼.基本不变者14眼,下降者6眼.再次与一次玻璃体手术后光感/无光感的发生率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再次玻璃体手术的原因主要为视网膜脱离和玻璃体再出血,再次手术后光感,无光感的发生率较高,应重在预防.(眼科,20D8,17:235-238)  相似文献   

19.
眼睑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分析眼睑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类型和治疗方法。方法对74例眼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35人,女性39人,肿瘤部位:右眼38人,左眼36人,上睑25人,下睑49人,年龄28岁~84岁,平均60.74岁。病理诊断示:基底细胞癌39例,睑板腺癌22例,鳞状上皮细胞癌7例,恶性黑色素瘤4例,小细胞癌1例,小细胞恶性淋巴瘤1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6例因肿瘤侵及眶内,行眶内容剜出术,其余病例皆手术切除肿瘤,于术中送冰冻切片控制切缘(Mohs法)以保证术中完全切除肿瘤组织。眼睑缺损一期手术修复。结果6例行眶内容剜出术患者术后遗留明显的眼眶畸形,须二期行眼眶赝复或眼眶畸形整复术。68例术后眼睑外观满意,视功能无影响。结论眼睑恶性肿瘤多发生于老年人,其中基底细胞癌居第一位,其次为睑板腺癌,鳞状上皮细胞癌占第三位。治疗为手术切除加一期缺损修复,睑板结膜瓣滑行修复眼睑缺损具有操作方便、术后眼睑外形满意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天津市眼科医院自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良性淋巴上皮病变9例,对患者的一般临床特性、影像学特征、组织病理学特点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9例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患者中以女性、双眼发病者居多,表现为泪腺区无痛性肿大,口干,伴有不同程度的唾液腺肿大或唾液腺肿块切除病史.CT检查均表现为泪腺区边界清楚的均一性密度增高影.超卢检查显示泪腺区边界清楚、内回声均匀的椭圆形占位.6例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1或2个疗程,症状体征明显减轻.3例患者因应用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行泪腺区肿物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治疗后随访无复发.结论 多数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首次治疗时可行糖皮质激素冲击.对于药物治疗欠敏感或临床诊断困难者可行手术切除,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