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sCD163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浆及脑脊液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临床诊断与预后判断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8例病毒性脑膜炎和6例正常人的外周血及脑脊液,ELISA法检测血浆和脑脊液中sCD163的表达,并对脑脊液进行常规生化检查。结果与病毒性脑膜炎和正常人相比,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及脑脊液中sCD16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与头痛患者sCD163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脑脊液sCD163浓度为89.1 ng/L可作为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切点(cut-off)值,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6%和93.9%。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sCD163表达与脑脊液压力和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与脑脊液细胞数无相关性。结论 sCD163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和脑脊液中表达上调,并且脑脊液sCD163可作为结核性脑膜炎诊断和预后判断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散发性病毒性脑膜炎135例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散发性病毒性脑膜炎135例病原学分析邱杰文,谢若男,刘卫东,袁广卿,吴胤荣,廖传红病毒性脑膜炎(病毒脑)是由病毒引起的无菌性脑膜炎,为了解近年来病毒脑病原分布的情况,我们对汕头市135例临床诊断为病毒脑的散发性患者进行病毒分离及血清学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血清降钙素原在颅内感染性疾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血清降钙素原在颅内感染性疾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发光测量法,对54例颅内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血清降钙素原(PCT)的测定。结果:化脓性脑膜炎患者急性期PCT显著升高,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后迅速下降,至恢复期接近正常水平,而病毒性脑炎整个病程中PCT水平升高不明显(P<0.001)。结论:PCT测定可作为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早期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判断化脓性脑膜炎治疗效果的客观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4.
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TNFα的检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TNFα的检测作者单位:524001湛江,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张武英刘华瑞赵玉兰龙列明冯冰国外文献报道,脑脊液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对于鉴别诊断细菌性脑炎与非细菌性脑膜炎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否可作为鉴别两类感...  相似文献   

5.
带状疱疹在临床上极为常见,但是由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并发脑膜炎的病例在临床上却很少见到.我科曾收治2例带状疱疹病毒性脑膜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1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小儿病毒性脑膜炎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治愈,治愈率为100%。但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惊厥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病毒性脑膜炎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安全有效、能明显缩短病程,促使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伤寒误诊为病毒性脑膜炎的原因。方法分别对7例误诊为病毒性脑膜炎的伤寒患者及9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患者均以发热、头痛为主要表现。伤寒患者中发热时表现头痛5例,寒颤4例,肌肉酸痛5例,相对缓脉4例,7例患者最高体温均39℃,血C-反应蛋白(CRP)均值85.21 mg/L,血沉(ESR)均值54.67 mm/h,颅内压均值166 mm H_2O,脑脊液(CSF)有核细胞数均值2.86×10~6/L。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中持续头痛7例,肌肉酸痛1例,颈抵抗6例,无寒颤及相对缓脉患者,血CRP均值26.10 mg/L,ESR均值39.99 mm/h,颅内压均值229.44 mm H_2O,CSF有核细胞数均值85×106/L。结论伤寒症状不典型,与病毒性脑膜炎有较多相似点,缺乏对病情的全面分析是误诊误治的主要原因。伤寒更易表现为高热(39℃)、寒颤、肌肉酸痛、相对缓脉等,CRP及ESR增高更明显,而颈抵抗、高颅压、CSF有核细胞数增高等少见。  相似文献   

8.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误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1989年-1993年小儿结核性脑膜炎212例,误诊58例,误诊率26.7%。对本院误诊的32例进行分析,误诊病种主要为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期脑膜炎患儿的脑脊液腺苷脱氨酶(ADA)、乳酸(LA)、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变化对不同类型脑膜炎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病毒性脑膜炎(26例)、结核性脑膜炎(20例)、化脓性脑膜炎(21例)病人的脑脊液中ADA、LA、CRP、LDH的含量,并与对照组(同期住院的非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外科手术患儿)进行比较。结果化脓性脑膜炎组、结核性脑膜炎组脑脊液ADA、LA、CRP、LD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病毒性脑膜炎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脑脊液LA、CRP、LDH明显高于结核性脑膜炎组及病毒性脑膜炎组(P<0.05);结核性脑膜炎组脑脊液ADA、LA、CRP、LDH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P<0.05)。结论脑脊液ADA、LA、CRP、LDH测定有助于不同类型脑膜炎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肠道病毒(EVS)感染是无菌性脑膜炎和脑炎常见的病因之一,由于其临床表现及脑脊液(CSF)检查无特异性,故临床难与其它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相鉴别。本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了临床诊断的24例病毒性脑膜炎及20例其它神经疾病(OND)对照组患者的CSF中EVs-RNA。所用的引物选自EVs基因组中高度保守的5'-非编码区(5'-NCR),这些引物已被证明能够检测出EVs广泛的型别。结果在24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CSF中检出EVs-RNA阳性者7例,而对照组全部阴性。提示经RT-PCR的早期诊断有助于对EVs脑膜炎采取早期特异的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1.
拟诊为颅内感染的101例病因分析及脑脊液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北京协和医院系综合性医院。1988年~1993年间拟诊为颅内感染而入院的101例成人患者中,治疗期间脑脊液(CSF)检查2次以上者占91%。住院期间97例(96%)确诊为真正颅内感染,包括病毒性脑膜炎或脑炎37.6%、化脓性脑膜炎20.8%、结核性脑膜炎19.8%、新型隐球菌脑膜炎5.9%、脑囊虫病5.9%及病原体分类未明确者5.0%;另外4例(4.0%)为非感染性病因的脑膜炎或脑病。通过对全部病例中CSF特征的分析,讨论了CSF变化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例患者以病毒性脑膜炎相关临床表现起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症状缓解后出现视神经脊髓炎的临床症状,通过抗病毒治疗、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免疫抑制剂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当病毒性脑膜炎患者出现视物模糊、胸前束带感、肢体无力、尿便障碍等症状时,应警惕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2000年5月至2002年9月,我院对30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在常规脑脊液检查的同时加做脑脊液钙及pH值测定.同时测血清钙及血清pH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是结核杆菌侵入蛛网膜下腔所引起的脑膜结核性炎症改变,病变除累及软脑膜外、蛛网膜、脑实质,脑血管也常常受累。它在结核杆菌感染疾病中表现形式最严重,是结核病死亡最主要原因,致残率高。其预后与诊断早晚、治疗是否及时有密切关系,但由于结脑早期临床表现特异性差,常被误诊为隐球菌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疾病而延误治疗,所以尽早明确诊断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所在。本将结脑诊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周业旺 《内科》2012,7(4):369-370
目的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误诊原因,以提高确诊率。方法对24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误诊为结模性脑膜炎12例,病毒性脑膜炎8例,偏头痛2例,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全1例,脑梗死1例。最后均经脑脊液病原学检查确诊。结论脑脊液病原学检查是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断的金标准,对临床怀疑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患者应反复系统检测、应用多种病原学检测方法以提高其确诊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脑脊液miRNA-22用于早期诊断儿童化脓性脑膜炎及其治疗效果预测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自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82例脑膜炎患儿和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同期收治的44例脑膜炎患儿,根据确诊病因类型分为细菌性脑膜炎组(n=64)、病毒性脑膜炎组(n=44)、结核性脑膜炎组(n=18)。比较3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脑脊液miRNA-22拷贝数差异。常规标准治疗下将细菌性脑膜炎患儿治疗效果情况分为满意(28例)、一般(19例)、欠佳(17例),比较不同治疗效果下在入院时、治疗后第1、3、5天时脑脊液miRNA-22水平差异以评价其水平、变化趋势以及与疾病治疗效果的关系。 结果相较于病毒性脑膜炎组和结核性脑膜炎组,细菌性脑膜炎组治疗前miRNA-22的拷贝数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脑膜炎组经过治疗后,脑脊液miRNA-22的水平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脑膜炎组患儿入院时脑脊液miRNA-2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疗效越差患儿入院时miRNA的水平更高;治疗效果满意的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的脑脊液miRNA-22拷贝数明显较疗效一般和欠佳的患儿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miRNA-22拷贝数的水平对早期区分脑膜炎病原菌的类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的miRNA-22拷贝数明显升高,且miRNA-22拷贝数与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的预期治疗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17.
江国峰 《山东医药》2008,48(28):68-69
分别采用酶法、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结核性脑膜炎56例、病毒性脑膜炎21例、非脑炎20例患者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ADA)、白细胞介素1β(IL-1β)活动水平及结核抗体(PPD-IgG)阳性率.结果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ADA、IL-1β水平、PPD-IgG阳性率明显升高,与病毒性脑膜炎、非脑炎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1). 认为ADA、IL-1β活性升高和PPD-IgG阳性可作为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分别采用酶法、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结核性脑膜炎56例、病毒性脑膜炎21例、非脑炎20例患者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ADA)、白细胞介素1B(IL-1p)活动水平及结核抗体(PPD—IgG)阳性率。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ADA、IL-1β水平、PPD—IgG阳性率明显升高,与病毒性脑膜炎、非脑炎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认为ADA、IL-1β活性升高和PPD—IgG阳性可作为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脑脊液维生素D结合蛋白水平在脑膜炎中的表达特征及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107例脑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病毒性脑膜炎26例、细菌性脑膜炎63例、结核性脑膜炎18例,检测所有患者脑脊液维生素D结合蛋白的水平,然后根据脑脊液维生素D结合蛋白的表达水平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比较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患者对治疗的敏感性、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 结果细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VDBP平均水平(3.23±0.98)μg/mL低于病毒性脑膜炎(3.87±1.19)μg/mL、结核性脑膜炎(4.02±1.40)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DBP高水平组患者平均起效时间(4.82±1.46)d长于VDBP低水平组(3.75±1.19)d,临床疗效的平均秩次(60.33)低于VDBP低水平组(88.50),不良事件发生率(64.29%)、并发症发生率(57.14%)均高于VDBP低水平组(24.14%、24.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脑膜炎患者中脑脊液VDBP含量越高,患者治疗起效时间越长,疗效越差,且出现不良事件和并发症的概率更高,可以作为一个指导临床治疗和不良事件预防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结核性脑膜炎4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47例结核性脑膜炎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47例患者中临床治愈41例,好转5例,死亡1例。结论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手段较多,但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早期、联合、足量、长期、分阶段抗结核治疗是治愈结核性脑膜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