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观察七方胃痛散对胃溃疡疗效的影响.方法:7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第1周治疗时2组均予根除幽门螺杆菌三联疗法:第2~8周时治疗组(48例)给予七方胃痛散联合奥美拉唑片,对照组(24例)仅用奥美拉唑片治疗.治疗结束后,对2组进行中医症状改善及胃镜下愈合情况的对比观察.1年后随访,观察2组的复发率. 结果:七方胃痛组在中医症状积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1年复发率及中医主要症状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七方胃痛散能有效改善胃溃疡患者症状并有抗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胃疡促愈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活动性胃溃疡的组织学变化。方法62例经胃镜检查证实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活动性胃溃疡患者均予根除H.pylori三联疗法治疗1周,治疗组加服胃疡促愈汤;第2~6周治疗组予奥美拉唑联合胃疡促愈汤,对照组仅予奥美拉唑。8周后复查胃镜并做病理检查,观察治疗后2组胃黏膜组织学变化。结果治疗组胃黏膜腺体密度和腺体形态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用胃疡促愈汤能更好地恢复胃黏膜形态结构,提高胃溃疡愈合的组织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加味七方胃痛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胃黏膜病理变化的改善作用。方法:86例CAG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服用加味七方胃痛颗粒,对照组服用吗丁啉片以及乳酶生片,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主要临床症状并复查电子胃镜、取胃黏膜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以及改善胃黏膜病理学作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七方胃痛颗粒治疗CAG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具有一定的逆转胃黏膜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五味消毒饮加味联合奥美拉唑对活动期胃溃疡黏膜愈合质量及复发的影响。方法:将72例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活动期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6例,对照组在治疗第1~2周给予根除Hp感染四联疗法治疗,第3~4周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疗效。观察2组Hp根除率、溃疡组织学愈合情况、Hp再感染率及溃疡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率。结果:治疗组内镜下胃溃疡愈合总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Hp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检查显示,对照组在炎性细胞浸润、炎症活动性、黏膜厚度及腺体形态方面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随访6月,治疗组Hp再感染率及溃疡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味消毒饮加味联合奥美拉唑对活动性胃溃疡黏膜愈合质量及复发优于单用奥美拉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七方胃痛方加减结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的疗效。方法该次研究对象为64人,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艾司奥美拉唑钠注射液40 mg静脉注射,日1次;共10 d,10 d后改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1粒,日2次,实验组用药同对照组,同时加服七方胃痛方加减1剂,日2次。将1个疗程常规设定为8周,其中6周为用药期,2周为观察期。结果完成1个治疗周期(8周)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胃镜征象评分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胃镜病理评分差别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胃镜征象评分、胃镜病理评分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试验组治疗后和对照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胃镜征象评分、胃镜病理评分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七方胃痛方加减结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改善慢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胃黏膜病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胃痛的疗效.方法:将74例胃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胶囊及阿莫西林胶囊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联合西药治疗胃痛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胃苏颗粒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期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活动期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各60例。治疗第1周,2组均给予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胃苏颗粒治疗;第2~6周,2组均给予奥美拉唑胶囊治疗,观察组加用胃苏颗粒。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胃镜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胃黏膜形态结构、中性黏液含量评分以及上腹痛、腹胀、嗳气、反酸、烧心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胃苏颗粒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期胃溃疡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促进胃黏膜修复,溃疡愈合质量明显提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两种方法治疗胃溃疡对其血清胃泌素及胃黏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经胃镜和活检证实的活动性胃溃疡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50例和西医组(对照组)5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泌素、胃黏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x2=3.98,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可以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可能与血胃泌素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溃疡宁A片结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以溃疡宁A片结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28例,以奥美拉唑治疗,两组均以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镜疗效比较。结果:两组胃镜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溃疡宁A片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症状,提高胃溃疡愈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与奥美拉唑、果胶铋四联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0例经胃镜病理证实的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用四联法治疗2周,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胃镜,评价两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和溃疡治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和幽门螺旋杆菌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红霉素、甲硝唑、奥美拉唑和果胶铋四联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方对消化性溃疡愈合质量及复发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46例活动期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2组。中西药组服用益气活血方加奥美拉唑;西药组服用奥美拉唑。两组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先予奥美拉唑加克拉霉素加阿莫西林三联1周根除疗法,1周后服用上述药物开始观察。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观察Hp根除情况并评价内镜下再生黏膜成熟度及再生黏膜组织学成熟度。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的变化。对溃疡愈合者纳入随访,观察溃疡6个月复发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中西药组黏膜Sc期成熟度及组织学成熟度的百分率较高(P<0.05)。VEGF、bFGF的水平亦较高(P<0.05);但6个月溃疡复发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生黏膜组织学成熟度优者溃疡复发率比良者低(P<0.05),内镜下再生黏膜成熟度Sc期溃疡复发率比Sb期低,而Sb期溃疡复发率比Sa期低(P<0.01)。 结论 益气活血方能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其机制可能与提高VEGF、bFGF表达水平有关,溃疡愈合质量高者溃疡复发率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中药抗炎灵煎剂联合奥美拉唑钠治疗烧伤患者胃肠道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 烧伤后胃肠道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其中急性应激性胃肠黏膜病变伴出血18例,中毒性肠麻痹14例),对照组20例(分别为11例和9例)。治疗组用中药抗炎灵煎剂加奥美拉唑钠,对照组单用奥美拉唑钠,并观察治疗前和治疗12 h后胃黏膜内pH值,48 h内急性应激性胃肠黏膜病变伴出血的止血效果和治疗后72 h内中毒性肠麻痹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胃黏膜内pH明显低于正常值;治疗后治疗组胃黏膜内pH值上升(P<0.05)并接近正常,而对照组上升不明显。急性应激性胃肠黏膜病变伴出血治疗组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7.8%,对照组分别为2例、3例、6例及4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毒性肠麻痹治疗组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均无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抗炎灵联合奥美拉唑钠对烧伤患者胃肠道功能衰竭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药消痈溃得康对乙酸致胃溃疡模型大鼠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和胃动素(motilin,MTL)含量的影响,探讨中药消痈溃得康抗胃溃疡的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胃溃疡模型组、消痈溃得康治疗组及奥美拉唑治疗组.大鼠胃黏膜局部投与乙酸制备胃溃疡模型,消痈溃得康治疗组和奥美拉唑治疗组于术后第2天开始分别灌胃给药消痈溃得康(4 g·kg-1)和奥美拉唑(1.25 mg· kg-1),假手术组和胃溃疡模型组给予纯水,给药11d后,取各组大鼠的血清,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GAS,MTL的含量.结果:胃溃疡模型组大鼠血清GAS(7.39±0.61) μg·L-1,MTL(514.41 ±94.25) ng·L-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1);消痈溃得康治疗组大鼠血清GAS(5.35±0.52)μg·L-1,MTL(311.92 ±79.75)ng·L-1含量较胃溃疡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中药消痈溃得康可能是通过降低胃溃疡大鼠血清GAS、MTL含量,从而达到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健胃愈疡颗粒治疗胃溃疡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健胃愈疡颗粒对胃溃疡患者临床疗效及胃黏膜白细胞介素-1β(IL-1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胃溃疡的疗效机制。方法 将56例胃镜下确诊的胃溃疡(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HP阳性者均服用阿莫西林与甲硝唑,治疗组(26例)服用健胃愈疡颗粒,对照组(30例)服用法莫替丁片和硫糖铝片,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药物依从性、症状积分、胃镜疗效及HP清除率;取胃黏膜活检,并检测IL-1β、bFGF mRNA表达水平。结果(1)治疗组药物依从率(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86.7%,P〈0.01);(2)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P〈0.01);(3)两组患者胃镜下溃疡治愈率、临床有效率、HP清除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4)RT—PCR显示:治疗后两组IL-1βmRNA表达明显降低,bFGF mRNA表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5)治疗后胃黏膜形态学显示两组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黏膜上皮细胞再生,部分腺体重建,呈囊状扩张。结论 健胃愈疡颗粒有较好的药物依从性,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胃黏膜IL-1βmRNA水平,促进bFGF mRNA的表达,有促进溃疡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胃动力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胃动力的影响。方法将90例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用针刺治疗,对照1组口服普瑞博司,对照2组口服麦滋林一S颗粒;观察3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胃电图、B超胃排空及血浆胃动素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1组较对照2组治疗后症状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及对照1组胃电频率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1组血胃动素、B超胃排空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针刺能明显改善FD患者的胃动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治疗胃溃疡脾胃虚寒型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虚寒型胃溃疡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四联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替硝唑),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加味黄芪建中汤加减,2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4(IL-4)、白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a)水平变化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0%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IL-8、IL-17、TNF-a水平值均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而观察组IL-4水平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治疗后观察组GAS和MTL水平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结论: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常规四联疗法治疗虚寒型胃溃疡效果确切,并能够提高IL-4表达水平,降低IL-6、IL-8、IL-17及TNF-a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螺旋藻多糖(PSP) 对胃溃疡大鼠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EGF)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及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乙酸烧灼法制备实验性胃溃疡大鼠模型,给予高、低两个剂量的PSP干预治疗15 d后取材,HE染色观察胃黏膜厚度、黏膜肌层缺损度变化;免疫组化观察胃溃疡大鼠胃黏膜EGF及EGFR表达情况。结果: PSP对胃溃疡黏膜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可使溃疡细胞破损减少,胃黏膜厚度、黏膜肌层缺损度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免疫组化可见PSP使胃溃疡大鼠胃黏膜EGF及EGFR表达上调。结论: PSP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EGF及EGFR蛋白表达上调促进溃疡愈合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代谢组学的角度探讨维胃方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疗效机制。方法采用乙酸灼烧法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获得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自愈组与维胃方治疗组的大鼠胃黏膜匀浆代谢物谱。经数据前处理后,进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寻找表征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差异的生物标记物;使用主成分分析(PCA)考察维胃方对胃溃疡的治疗效果,并根据生物标记物的变化解释其作用机制。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的胃黏膜代谢物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物标记物包括有机酸、脂肪酸、氨基酸等物质,表明胃溃疡大鼠的胃黏膜出现能量代谢与物质代谢异常;维胃方通过调节胃黏膜的代谢功能,达到有效治疗胃溃疡的目的。结论运用代谢组学技术从整体上揭示了维胃方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疗效机制,凸显了中药多靶点综合治疗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加味黄连解毒汤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患者1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7例。对照组应用甲硝唑、阿莫西林胶囊、西咪替丁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黄连解毒汤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2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7 (IL-17)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2%,对照组为75.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6、IL-17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IFN-γ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对照组为5.2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黄连解毒汤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患者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江西省于都县中医院2018年11月—2020年6月收治的60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西医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Hp根除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67%(29/30)低于对照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脘隐痛(1.02±0.08)分、恶心呕吐(0.95±0.12)分、心下痞满(0.79±0.06)分,低于对照组的(1.58±0.11)分、(1.62±0.14)分、(1.19±0.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阳性胃溃疡患者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Hp清除率,降低复发率,增强整体治疗效果,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