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静坐作为几千年积淀下来的心灵修养方法,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而这里我们想探究的是,它给普通习练者的生活带来的改变。在追寻那一丝细节的变化时,体悟到在静坐中身心如何对话交融,最终达成和谐统一,呈现出一个饱满充实的自己。完成这个选题,对于我是一个小小的收获。之所议这样说,是因为近来我的状态极其不佳,近一段时间备受颈椎痛,胃痛困扰,工作效率颇受影响,这又直接导致心理上的压力和疲惫。我常常用“心力交瘁”、“身心疲惫”向朋友们形容自己的境况。如何摆脱这种困境成为几日来我最大的难题。在与杜俊杰聊起几年来的静坐体会时,我逐渐找回了自己,找到了从焦虑、不安、烦燥中走出的那条小路。  相似文献   

2.
四是病灶反应修习静坐的过程中还会遇到一种现象:没静坐的时候,不觉得哪里不舒服,一静坐,就感觉这里也酸,那里也痛好像是静坐闹出病来了其实不是静坐闹病,而是静坐时发现了病症。到了一定年岁的人,身体都会有宿疾,也就是潜伏的旧病,只是平时没有发现,静坐才发现了病,才知道酸痛不舒服了。所以说这也是气机的反应,随着气机的作用,我们就会感觉到,病灶在逐渐排除,身体在逐渐修复。每天这样修复一点点,身体就会越来越健康。  相似文献   

3.
静坐     
“人情静处看方见,诗句穷来得最多。”陆游诗中一个“静”字,说到了我的心坎里。静坐然后知平日之气浮。有时有闲,可思可想,可悟可赏,享在静坐之中,其乐自知。静坐可静赏。赏自然之和谐,悟其中之内涵,品其中之趣味,叹生命之伟大。美景常在眼前,且偷偷变化,静坐不语,眼睛看,心里想,自然中的美不事雕饰,可润心,妙不可言。  相似文献   

4.
老王和老伴原是双职工,已退休几年。如今是衣食不愁。可自从三个孩子成家搬出去住之后,他和老伴守着空荡荡的房子,怎么也提不起精神来。老两口因心情不好,无事可干,经常变得焦虑不安、情绪低落。有时莫名其妙地产生一t2,慌和害怕等现象,还经常生病。为此,他们咨询了医生,才了解到他们产生的身心问题是由于家庭出现“空巢”而诱发的。  相似文献   

5.
静坐与长寿     
<正>道家的打坐已成为一种养身内功。通过打坐静心运气来调身、调吸、调心,达到一种与自然融合一体"天人合一"的高级虚无状态,以延年益寿。静坐养生在东方源远流长。我国古代儒、道、佛家,虽各有其说,  相似文献   

6.
学禅师静坐     
严君 《现代养生》2012,(5):38-39
以前未退休时,在因缘际会下,曾参加某佛学社团的暑期大专营队,除了认识许多好朋友外,在价值观上,也受到宗教教义的影响。我称不上是佛教徒,只不过是个资质驽钝的凡夫俗子,但现在有些习惯,便是从那时养成的。  相似文献   

7.
静坐与健康     
生命在于运动,生命也少不了静止,其实静坐也是一种独特的、非常好的运动方式。我国古代的道家、儒家、佛家都讲究静坐,道家叫练气功,佛教叫禅坐。道家有"致虚极,守静笃",佛家有"禅坐入定,由定发慧",达到悟道境界。静坐是一门祛病保健,修身养心,培养品德,修炼气质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吃完饭后静坐休息10分钟至30分钟的时间.再去睡午觉、散步或是做别的事情.这对人们肝脏的保养,尤其是对有肝病的人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静坐可养生     
通常人们认为久坐伤身,然而也有人提出静坐养生。修身养性的静坐热正在风靡全球,方兴未艾。静坐源于我国的气功坐炼,可追溯到夏殷彭祖"跪坐"和颜、老、庄的"坐忘"修身。北宋年间,才华横溢的文学家苏轼,曾在儋  相似文献   

10.
静坐能养生     
李忠东 《医药与保健》2008,16(11):52-52
静坐.在佛法中为坐禅。禅有心体寂静而审虑之意.禅定之人通过坐禅可以获得禅昧.一心清静.万念俱寂.有效地调节心理.使之达到一种良好的平衡状态。静坐可以澄心,与祖国医学中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通畅、精气内充、正气强盛、强身除病的观念一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上海城区居民闲暇时间运动锻炼与静坐行为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上海某区201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样本人群,共抽取1 238名居民,231名学生.采用全国统一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社会人口特征、个人健康状况、身体活动情况、主要慢性病家族史以及个人吸烟、饮酒情况等.同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脂、血糖.成人代谢综合征采用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指南(NCEP-ATPⅢ)修订标准,儿童与青少年代谢综合征则采用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定义标准.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闲暇时间运动锻炼与静坐对代谢综合征患病的影响.结果 居民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18.2%,男性、女性患病率分别为17.0%和19.2%.调整性别、年龄、父或母亲高血压史、父或母亲糖尿病史、吸烟、饮酒、受教育程度7个潜在混杂因素后,与闲暇时间从不进行中、高强度运动者比较,每周闲暇时间中、高强度运动锻炼≥150 min可降低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OR值(95% CI)为0.41 (95% CI:0.25~0.66);与每天静坐<lh者比较,每天静坐3~、≥4 h者,患代谢综合征的OR值(95% CI)分别为1.88(95% CI:1.11~3.18)和2.17(95% CI:1.19~ 3.94).结论 静坐时间每周长可能增高居民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闲暇时间每周参加中、高强度的体育锻炼≥150 min则可低降代谢综合征患病.  相似文献   

12.
“静则神藏,燥则消亡”出自《黄帝内经》,即神宜静,而不宜燥。静,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神气清静而无杂念,可达到真气内存、心神平安的目的。研究表明,人在入静后,大脑又回复到儿童时代的脑电波状态,衰老暂时得到“逆转”。  相似文献   

13.
我从7岁开始练习武术,24岁开始学打杨式太极拳,坚持至今。我现在已年愈八旬,依然精力充沛,每天仍可坐堂门诊、整理书稿,还为中医学院带研究生,每天的工作安排得满满的。虽然工作繁忙,可是我每天都要打3个小时太极拳。对于向我请教健身经验的人,我常说"太极拳是个宝,最有益于养生保健"。  相似文献   

14.
身心灵是一个极具包容性和多元性的概念。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等国家,工业文明带来了生活的便利,但“人在对金钱、名利、权势的追逐下心灵被物化”的恶果也随之而来,因此一股回归心灵的风潮兴起。许多西方人对印度瑜伽、《易经》等东方文明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希望从东方的古老智慧里寻求“如何解脱自己被异化的命运、提升生命质量”的答案。于是,整合了东西方文化传统,尤其是从东方哲学和思想中吸取灵感的身心灵图书涌现出来,并且带动了国际关注“身心灵”的潮流。  相似文献   

15.
这里的“止”,有两重涵义:从入静的角度讲是止念。在修持中如不能止念入静,则练功无效,有时甚至还会起副作用。另一个则是从意守窍位上讲的要知止。止于其所,止于至善之地。什么地方最好呢?一般的讲是下田为宜,不出偏,易于入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疆农牧民静坐行为与心血管病风险的关系,为农牧民心血管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6月—2019年4月,完成新疆自然人群队列的基线调查,对其中农牧民的人口学信息、体力活动等进行分析,应用Framingham风险评分计算农牧民心血管病发生风险,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静坐行为与心血管病风险的关系;研究腰围和BMI的中介作用。结果 纳入农牧民12 528人,将静坐行为分为视屏静坐、阅读静坐和休闲娱乐静坐。经文化程度、地区、腹型肥胖、饮酒校正后,与总静坐时间<2h/d者相比,2~<3 h/d者和≥3 h/d者心血管病风险分别增加16.8%(OR=1.168,95%CI:1.003~1.359)和40.1%(OR=1.401,95%CI:1.201~1.634)。视屏静坐时间≥4 h/d者是心血管病风险的危险因素(OR=1.838,95%CI:1.346~2.509);阅读静坐时间≥2 h/d是心血管病风险的保护因素(OR=0.526,95%CI:0.420~0.660)。未发现休闲娱乐静坐时间与心血管病风险的相关性(χ2=0....  相似文献   

17.
单位楼下的街边开了一家SPA休闲生活馆,看着络绎不绝的美眉.干巴巴的进去,水嫩嫩的出来,同事小莉也跃跃欲试.可是摸摸自己瘪瘪的钱包.只好望而却步。今天她又开始感叹SPA那芬芳浪漫的气息.那难得的美与自然的融合。其实有一种叫做水疗的自然疗法.我们可以在家里自己尝试一下,不仅能够美容.还可以防病治病,而且很经济.一样让你水水嫩嫩。  相似文献   

18.
《健康大视野》2009,(14):121-121
生活并没有拖欠我们任何东西,所以没有必要总苦着脸。应对生活充满感激,至少,它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生存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祖籍浙江余姚,后迁至山阴(今绍兴),生于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七年(1529年),曾创建阳明书院,故称阳明先生。王阳明28岁中进士,历官庐陵知县、刑部主事、兵部主事、电部主事、左佥都御史、南京兵部尚书等。一生文治武功俱称于世,敕封新建伯。著有《王文成公全集》38卷,是我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学杰出代表。他创立“心学”称“阳明学”,又称“姚江学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50岁人群中每日静坐时间与衰弱发生的关系。方法 利用WHO全球老龄化与成人健康研究中国项目第一轮基线调查,采用两水平(个体层面和社区层面)logistic回归模型按城乡进行分层分析每日静坐时间与衰弱的关系,并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分析两者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共纳入13 175名≥50岁中老年人进行分析。城市(OR=1.22,95% CI:1.17~1.27)及农村(OR=1.11,95% CI:1.05 ~1.18)地区人群每日静坐时间与衰弱发生均显著相关。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显示,每日静坐时间与衰弱发生存在近似线性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每日静坐时间与衰弱发生显著相关,并呈近似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