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六味安消胶囊治疗慢性胆汁反流性胃炎6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系由胃肠功能紊乱、幽门功能不全及幽门螺杆菌 ( Hp)感染所致[1] 。西医治疗主要是增加胃肠动力、抑制胃酸分泌、抗 Hp等 ,但对病程较长、病情较重者无明显疗效。我们自 1 998年以来 ,用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六味安消胶囊治疗本病 65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门诊病例 ,治疗前均经胃镜检查确诊 ,均符合慢性胆汁反流性胃炎诊断标准 [2 ] ,并排除肝胆疾病。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 35例 ,治疗组 65例中男 36例 ,女 2 9例 ;年龄 1 9~ 65岁 ,平…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区老年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门静脉高压性胃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评价;胃血色素指数的测定对幽门螺杆菌的诊断价值;胆汁反流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胆汁反流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君曼  陈健 《山东医药》1993,33(5):12-13
应用胃胆康冲剂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9例(均为服用一般健胃西药4~6周无效者)。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胃胆康冲剂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高效、安全、制作简便、无毒副作用等优点,有效率为95.92%。该药能保护胃粘膜屏障,使胃蠕动增强,减少反流,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为中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提供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观察;胺碘酮对扩张型心肌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氯沙坦治疗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对心脏重塑的探讨;大肠镜检查7395例临床分析;幽门螺杆菌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关系;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慢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以病程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为其临床特点.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因幽门功能不全、胃排空能力低下、十二指肠压力增高、反流液中胆酸盐等物质反复刺激胃黏膜屏障,从而导致胃黏膜的慢性炎症、糜烂及溃疡的发生.近年来,随着胃肠动力系列药相继问世,胃动力药与制酸剂及黏膜保护剂联合应用对治疗胆汁胃食管反流病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对病程较长、病情较重者,疗效较差,至今尚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积极寻求有效方法,提高疗效,降低其复发率,是临床医家亟待解决的难题,亦是当前研究之热点.现将近10年来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疡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邦消安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种动力紊乱性疾病 ,发病率较高 ,而机制不完全清楚 ,有研究认为与胃窦动力低下 ,十二指肠胃反流有关。邦消安是一种促进胃肠运动的中成药 ,有较好的导滞消积 ,保护胃肠功能的作用。本文旨在观察邦消安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对象与方法一、对象及分组1、正常对照组 15例 ,无临床症状 ,胃镜下黏膜呈桔黄色 ,无充血水肿 ,幽门螺杆菌检查阴性 ,排除其他疾病 ;2、胆汁反流性胃炎组 38例 ,幽门螺杆菌检查阴性 ,参考曾锦章等探讨[1] 的标准 ,胃底黏液糊呈现黄色或绿色 ,pH值 >3,胃液甘胆酸>5 .8mg/L。二、方法1、标本的…  相似文献   

7.
霍超瑞 《内科》2007,2(3):369-370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有关。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是促进胃动力作用。我院自2004年12月至2006年10月,采用舒胆通合莫沙必利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165例,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现将资料完整的64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病机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内镜下直接观察到幽门松弛或处于开放状态胆汁反流入胃或陈旧的斑块状稠厚胆汁附着胃壁及绿色的黏液糊并结合病理。结果 40800例患者中检出胆汁反流性胃炎4896例,占受检总数的12%。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重点是调整胃窦幽门十二指肠协同运动,提高幽门括约肌功能控制胆汁反流,积极治疗并症合并症,消除诱因而达到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表现,中医证型,胃镜胃黏膜病变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情况。方法对符合诊断的935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中医证型,胃镜胃黏膜病理及Hp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935例胆汁反流性胃炎Hp感染率为36.6%,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与萎缩,肠化生等病理改变有关。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Hp感染率低于非胆汁反流性慢性胃炎。Hp感染率在脾胃湿热型及肝胃不和型较高。胆汁反流性胃炎肠化生和萎缩性病变在脾胃湿热型和肝胃不和型中较高,而异型增生的发生在脾胃虚寒型中较高。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与胆汁反流性胃炎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12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和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洛赛克、海地特、吗叮啉等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莫西林、甲硝唑等药物进行根除Hp治疗。结果实验组总好转率为76.7%,而对照组为58.3%。实验组Hp阴转率为85%,对照组为13.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Helieobaeter pylori,H.pylori)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则是常见的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H.pylori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对12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进行H.pylori根治治疗,观察GERD发病率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1119例分析;非糜烂性反流病的临床研究; 胃食管反流病与下消化道功能关系的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上海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危险因素调查。  相似文献   

13.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分析及与幽门螺杆菌关系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胆汁反流与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的常见病因,动物实验已证实两者均有明显的致癌作用,但胆汁反流病因及与Hp关系并不十分清楚,我们对183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及与Hp关系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空腹胃酸、胃食管反流情况及其关系。方法对COPD患者进行胃镜检查、空腹胃酸及Hp检测,并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对照分析。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病组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空腹胃酸高于对照组(P〈0.05);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根除可能与胃食管反流发生有相关性;胃食管反流与慢性咳喘有相关性。对有胃食管反流的慢性阻塞性肺病者适当应用抑酸药和胃动力药可能部分缓解症状,减少重症患者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报告 病人女,71岁。因贲门失弛缓症于1975年行Heller肌层切除术,此后因胃酸反流引起反流性食管炎,长期服用H,受体阻滞剂。近年来,常感胸骨后烧灼痛,恶心及胆汁反流性呕吐,无反酸,体重有所减轻。2001-12改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20mg,早间口服,症状无好转,2002-01-12胃镜检查诊断:①反流性食管炎;②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术中用活检钳钳夹pH试纸测得食管及胃内黏液均为碱性(因条件限制不能行食管24hpH值监测及胃液胆汁酸测定,此验仅供参考),0.3%刚果红-碳酸氢钠染色胃黏膜不变色,考虑胃酸缺乏、十二指肠液反流所致的胃炎及反流性食管炎,停抑制剂治疗,给予胃复春4粒,3次/d;消胆胺4~5g,3次/d;硫糖铝1g,3次/d;西沙比利5mg,3次/d。随访病人自觉症状逐渐好转。  相似文献   

16.
胆汁反流(BR)引起胃腔内环境改变,破坏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慢性胃炎中非常普遍,并被认为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致病菌。两者在慢性胃炎中的关系及相互作用尚未定论,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的相关关系。[方法]将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90例(反流性食管炎组)及慢性胃炎患者100例(慢性胃炎组),同时经13 C尿素呼气试验法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对比2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将反流性食管炎组患者根据内镜分级标准分为4级,比较各级间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根据临床症状程度分为轻、中、重度,比较各程度间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反流性食管炎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36.7%)明显低于慢性胃炎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反流性食管炎组不同内镜分级及不同临床症状程度者间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在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过程中起保护作用,幽门螺杆菌与反流性食管炎及患者症状程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调胃丸的治疗机制及药理作用。方法采用幽门弹簧扩张法及胃部胆汁与小肠液灌注法引起小鼠的慢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和急性胃炎后给予不同剂量调胃丸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调胃丸能减少小鼠胃粘膜出血点,减轻粘膜水肿,抑制反流性胃炎的发生率,尤以大剂量作用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并对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调胃丸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对急、慢性反流性胃炎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黏膜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的表达与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之间的关系.方法:标本取自74例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其中低反流组42例和高反流组32例,24h胃内胆红素监测及电子胃镜检查未见异常者28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黏膜MTL和VIP表达,并用病理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高、低反流组较对照组胃黏膜MTL表达明显降低(558.93±223.63,787.09±252.97vs 941.50±275.87,均P<0.05);VIP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1700.06±486.55.1241.19±359.34 vs 959.00±335.78,均P<0.01).高、低反流组胃黏膜化生性萎缩检出率均较对照组高(50.0%,26.2% vs 7.1%,P<0.01或0.05).化生性萎缩组较浅表性胃炎组胆汁反流程度重(59.3% vs 30.5%,P<0.05).随着胆汁反流程度的加重,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下降(64.3%,47.6%vs 25.0%,P<0.01或0.05).结论:胃黏膜MTL及VIP分泌紊乱可能在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生中起作用.胆汁反流是胃黏膜损伤的危险因素之一,胆汁反流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 gasritis,BRG)又称碱性反流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是由于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液反流人胃内引起的胃黏膜炎症,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对该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通过我院明确诊断15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对其病因做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