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CT立体定向术瘤腔内放疗治疗颅咽管瘤的初步研究朱凤清,周岱,鲍耀东我科自1901年10月开始,先后对10例以囊性为主的颅咽管瘤病人,采用CT立体定向术、瘤腔内放置omaya管,排除囊液后注入放射性胶体磷酸铬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初步报告结果...  相似文献   

2.
报道44例脑深部神经胶质瘤采用CT导向立体定向技术,用放射性胶体磷酸铬(32P)进行瘤内放射治疗,其中30例联合甲氨蝶呤(MTX)瘤内化疗。术后经临床和CT随访6~48月,结果: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13例,改善22例,无效或恶化9例。CT证实显效4例,有效27例,微效4例,无变化4例,恶化5例。囊性较实质性效果为好,联合治疗较单纯内放疗效果好。作者认为,此法操作简单,效果确定,特别适用于深部和重要功能区的囊性神经胶质瘤,并对联合作用的机理和并发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CT立体定向术对脑深部及功能区的病变进行病理学诊断和治疗.方法:自1990年以来采用CT立体定向技术对68例脑深部和功能区的颅内囊性肿瘤进行了定向病检,排除囊液,瘤腔内放置Omaya管和瘤腔胶体磷酸铬内放疗,功能区脑脓肿定向排脓,脑深部病灶定向病检.结果:31例囊性颅咽管瘤经12~66个月随访,25例(80.7%)瘤腔持续消失,3例较前显著缩小,3例瘤实质增大;7例囊性胶质瘤中,2例25~38个月无复发,5例13个月后相继复发;3例囊性转移癌虽在6~18个月内死亡,但颅内放疗病灶无复发;5例功能区脑脓肿全部治愈而无明显后遗症.22例脑深部病灶20例获得病理学诊断,全组无严重并发症和无死亡率.结论:CT立体定向瘤腔内放疗对治疗脑深部和功能区囊性为主的肿瘤应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脑胶质瘤7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多发性脑胶质瘤7例报告王守森,王如 ,张锡增,余英豪多发性脑胶质瘤临床上少见,术前易误诊为脑转移瘤。我院1985年4月~1993年12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7例,现报告如下,对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6例,女1例。年龄18~48岁,平均37...  相似文献   

5.
囊性颅咽管瘤的CT立体定向瘤腔内放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90年以来,作者选择性地对收治的囊性或囊性为主的颅咽管瘤病人,采用CT立体定向瘤腔内注入放射性胶体磷酸铬的治疗方法,并进行了半年至12年的随访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微波加热加~(192)Ⅰr间质内放射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摘要)李振士,马世忠,于君,姚颖波,解连强,梁振文热疗加间质内放射治疗是近几年开展的治疗脑胶质瘤的方法。本组报告自1992年4月至1993年11月采用术中瘤腔微波热疗加术后192Ⅰr间质内放射治?..  相似文献   

7.
自1996年9月以来,我们单纯采用伽玛刀治疗脑胶质瘤16例,随访6~7个月后又发现6例在影像学检查资料上显示瘤体缩小后又增大或强化明显,临床症状、体征加重而被认为复发者,再次伽玛刀治疗,初步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例中男2例,女4例,年龄14~46岁,平...  相似文献   

8.
报告蛛网膜下腔弥漫性播种的脑胶质瘤3例,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综合征及多颅神经受损为主.CT扫描见脑内占位性病变及脑沟、脑池、脑裂对比剂增强现象。病理除脑内胶质瘤外,见软脑膜弥漫性瘤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90年至1991年应用立体定向技术活检、内放射治疗颅内肿瘤患者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临床资料本组6例:男5例,女1例。年龄6~69岁,平均35.3岁。病程:1个月~8年。病种:颅咽管瘤3例,丘脑胶质瘤3例,均为开颅手术难以切除的深部脑肿及恶性脑胶质瘤。应用立体定向技术活检,确定诊断,瘤体内注射放射性胶体~(198)Au或~(32)P,均收到了满意的疗效。3例丘脑胶质瘤,术后三个月复查CT,病灶均有明显缩小,周围水肿消失。临  相似文献   

10.
近距离~(192)铱瘤床间质内放射治疗脑胶质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距离192铱瘤床间质内放射治疗脑胶质瘤☆叶建平*詹怀义*谭启富△孙康建△耿小华**王小萍**我们自1991年以来,采用后装192铱对32例脑胶质瘤全切除术后的瘤床进行近距离高剂量率间质内放射治疗,现将其近期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临床资料本组男22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FTX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病人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月手术切除的脑胶质瘤88例(46例获得瘤旁组织),采用实时逆转录PCR检测lncRNA FTX表达水平,以脑胶质瘤组织lncRNA FTX表达水平均值为界分为高表达组(n=57)和低表达组(n=31)。术后随访3年,主要观察指标为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结果 脑胶质瘤组织lncRNA FTX表达水平[(7.54±2.15)]明显高于瘤旁组织[(2.65±0.69);P<0.001]。多因素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显示,lncRNA FTX高表达是脑胶质瘤生存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R=1.589;95% CI 1.004~2.515;P=0.048)。生存曲线分析显示,高表达组无进展生存期(15.10个月)和总生存期(20.24个月)较低表达组(分别为18.96和25.53个月)明显缩短(P<0.05)。结论 脑胶质瘤lncRNA FTX呈高表达,与病人不良生存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2.
脑胶质瘤的局部免疫治疗初步观察徐培坤,李汉杰,杨次文,王远兴我科自lop年7月一1993年5月对16例脑胶质瘤患者于手术切除肿瘤后使用了白细胞间素一11(IL-11)局部治疗,临床观察有一定疗效。结合文献对其作用机理及前景探讨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3...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应用CT引导下立体定向或术中插植施源管后,应用后装高剂量率 ̄(192)Ir间质内放射治疗29例脑胶质瘤及2例转移瘤的初步随访结果。随访时间3~21个月,结果表明:有24例(77.4%)症状体征改善,肿瘤缩小及消失者21例(67.8%).7例随访一年以上者中,一年生存率为71.4%,到目前为止,平均生存期为15个月,认为间质内放疗具有疗程短,疗效佳,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立体定向后装高剂量率^192Ir间质内放射治疗脑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应用CT引导下立体定向或术中插植施源管后,应用后装高剂量率^192Ir间质内放射治疗29例脑胶质瘤及2例转移瘤的初步随访结果。随访时间3 ̄21个月,结果表明:有24例(77.4%)症状体征改善,肿瘤缩小及消失者21例(67.8%)。7例随访一年以上者中,一年生存率为71.4%,到目前为止,平均生存期为15个月,认为间质内放疗具有疗程短,疗效佳,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复发性脑恶性胶质瘤再手术后的再程放疗孙伟建,杨伟中,徐温理,张柏年,张保民,段炼我院自1987年2月至1992年6月选择性地对10例复发性脑恶性胶质瘤再手术后病人进行了再程放射治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4例,女6例,年龄18~46岁,...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动物实验用立体定向技术瘤内置管作间质内放疗的生物学效应研究及临床初步应用分析。方法:动物实验用G422皮下荷瘤鼠模型及C6脑胶质瘤脑荷瘤鼠进行,每种分2.5Gy、10Gy照射组及对照三组,观察皮下荷瘤鼠经间质内照射后的肿瘤生长抑制及脑荷瘤鼠经内照射后的鼠生长期延长情况及病理学观察。实验结果表明用铱192后装瘤内置管行间质内照射可引起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脑荷瘤鼠照射后生存期显著延长。临床应用:在此基础上我们用铱192后装机瘤内置管对56例脑深部胶质瘤进行了铱192核素瘤间质内照射,肿瘤位于大脑半球深部25例;基底节区13例;三脑室后部11例;脑室内4例;小脑内3例。30例为原发胶质瘤,26例为术后复发胶质瘤。行单管单点照射39例;双管15例;三管治疗2例;照射剂量35~65Gy,平均56.5Gy。一般住院15~20天,无手术严重并发症,无死亡。1、2、3年存活率分别为92.8%、83.9%和71.4%。结论:经实验与临床初步应用证明,铱192核素脑瘤内置管间质内放疗是治疗脑深部胶质瘤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水孔蛋白4(AQP4)在胶质瘤及脑转移瘤中的表达,并探讨两者与胶质瘤及脑转移瘤的组织病理学关系及在瘤周水肿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1999年至2001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胶质瘤石蜡组织标本73例和脑转移瘤组织标本15例,并另取正常脑组织标本8例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标本中VEGF与AOP4的表达.结果 正常脑组织中未见VEGF表达:高级别胶质瘤与低级别胶质瘤之间、低级别胶质瘤与正常脑组织之间、脑转移瘤与正常脑组织及低级别胶质瘤之间VEGF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转移瘤与高级别胶质瘤之间VEGF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QP4在所有组织标本中均有表达,正常脑组织与高级别胶质瘤、脑转移瘤之间,低级别胶质瘤与高级别胶质瘤、脑转移瘤之间AQP4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脑组织与低级别胶质瘤之间、脑转移瘤与高级别胶质瘤之间AQP4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在胶质瘤及脑转移瘤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516,P<0.05).结论 VEGF与AQP4是参与形成肿瘤周围水肿的重要分子生物学因素,且两者可能存在某种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瘤床处应用化疗药物治疗脑胶质瘤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瘤床处直接应用化疗药物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6-12~1998-03共收治21例脑胶质瘤病人,经过手术和术后放疗免疫治疗,并给予血管内化疗,随访观察疗效;1998-04~2003-04收治25例脑胶质瘤病人给予同样综合治疗,但化疗方法不同,后者是在脑胶质瘤手术中用化疗药冲洗处理瘤灶,术后定期用化疗泵直接注入化疗药于瘤床处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改变化疗方案后的病人生存年限得以延长,生存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瘤床处直接应用化疗药避开了血脑屏障,降低了全身积压药浓度和毒副作用,提高化疗在瘤床处的浓度和作用时间,从而提高了脑胶质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绒毛膜细胞癌转移性脑动脉瘤1例报告冯华林秋泉王宪荣转移瘤所致的脑动脉瘤临床罕见[1,2],我科收治1例绒毛膜细胞癌(绒癌)转移性脑动脉瘤,现报告如下。病例报告女性,25岁,1987年5月16日突发头痛,呕吐,颈项部不适及低热。5月23日再次头痛、呕吐...  相似文献   

20.
我院1998年~2003年12月对30例恶性胶质瘤病人采用小剂量立体定向放疗加瘤腔内植入^32P胶体行内放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