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采用牙周洁治和牙周冲洗对种植体周围组织炎症治疗后,种植体周围龈沟液中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变化。方法:对周围龈组织有炎症表现的31枚种植体进行牙周洁治和牙周冲洗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whatman1#滤纸条吸取种植体龈沟液(PICF)。ELISA法检测PICF中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经过牙周洁治和牙周冲洗治疗后的PICF样本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软组织炎症有明显缓解。结论:PICF中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与种植体周围组织的炎症程度具有相关性,具有作为评价种植体周围组织炎症指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牙周治疗对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白介素-8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采用牙周洁治和牙周冲洗对种植体周围组织炎症治疗后,种植体周围龈沟液(PICF)中细胞因子白介素-8(IL-8)的表达变化.方法:对周围龈组织有炎症表现的16枚种植体进行牙周洁治和牙周冲洗治疗,Whatman3#滤纸取治疗前后龈沟液,ELISA法检测PICF中IL-8的含量.结果:经过牙周洁治和牙周冲洗治疗后的PICF样本中,IL-8含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软组织炎症有明显缓解.结论:PICF中IL-8的含量与种植体周围组织的炎症程度具有相关性.IL-8有可能成为种植体周围炎客观性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种植体周围龈沟液(PICF)中的IL-1β(白介素-1β)与种植体周围炎的相关性。方法:将受试种植体大致分为三组:A组轻度种植体周围炎25枚、B组重度种植体周围炎5枚、C健康组(对照组)16枚,用ELISA法检测各PICF中IL-1β的含量。结果:C组的PICF中未检测到IL-1β,而A、B组的PICF中可检测出IL-1β,且检出率与炎症程度成正相关。结论:IL-1β与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可作为评价种植体周围炎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种植体周围龈沟液中的浓度及临床意义。方法:将42例进行种植义齿的患者按照是否有种植体周围炎分为炎症组23例,无炎症对照组19例。用WhatmanⅠ号滤纸条吸取种植体周龈沟液。检测两组龈沟液的量、种植体周围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以及龈沟液中PGE2、IL-6和TNF-α的浓度。结果:炎症组龈沟液量为(0.84±0.23)μL,PD(4.15±1.31)mm,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组龈沟液PGE2浓度(59.34±21.31)μg/L,IL-6浓度(4.87±1.35)μg/L,TNF-α浓度(19.87±4.35)μg/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GE2、IL-6、TNF-α参与了种植体周围组织炎症的免疫调节和骨吸收,可能作为评价种植体周围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狗的实验性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GCF)IL-1α,IL-6,TNF-α等几种炎性细胞因子浓度的变化与骨性界面的骨吸收程度关系。方法;通过建立狗的种植体周围炎的动物模型,对龈沟液的IL-1α,IL-6,TNF-α等细胞因子进行检测,并对界面骨组织情况进行扫描电镜观察(SEM)来研究种植体周围炎骨吸收程度与这些炎症因子浓度变化的关系。结果:4-0线结扎4周时龈沟液细胞因子的浓度明显增高,骨性界面的骨组织出现明显吸收,而结扎4周后去除结扎线继续观察组与继续结扎组两组之间无显著的差异。但与结扎4周时相比有显著变化。结论:发生种植体周围炎时与天然牙牙周炎相似,IL-1α,IL-6,TNF-α等炎症细胞因子参与炎症过程,与界面骨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舍格林综合征患者唇腺组织中的淋巴细胞过度浸润及激活与白细胞介素-1(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方法:通过HE染色观察淋巴细胞的浸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L-1β和TNF-α蛋白的表达,运用图象分析技术对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唇腺组织中的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与淋巴细胞浸润密切相关;淋巴细胞浸润密集的组织,炎症浸润广泛,导管上皮增生与腺泡破坏显著。结论:与IL-1β和TNF-α等细胞因子相关的淋巴细胞浸润与激活促进了舍格林综合征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龈卟啉菌、大肠杆菌内毒素对人牙周膜细胞(PDLC)分泌IL-6、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和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6、TNF-α水平。结果:在孵育6h后,即可在培养上清中检测到IL-6和TNF-α。IL-6在12h、TNF-α在24h内呈时间依赖性方式升高。结论:PDLC在内毒素作用下局部分泌IL-6、TNF-α,参与了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龈沟液(GCF)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来源及其与牙周炎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了72例成人牙周炎,13例牙龈炎,18例健康对照组GCF IL-6含量,及17例牙周炎患者,7例健康人血清IL-6水平。结果:牙周炎患者GCF IL-6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牙周炎患者GCF IL-6II与牙周炎患者血清中IL-6含量有显著性差异,牙龈炎患者血清IL-6含量比正常对照组含量高,牙周炎患者GCF IL-6含量与牙龈炎患者有显著性差异,重度牙周炎患者GCF中IL-6含量高于轻度牙周炎患者,牙周炎患者GCF中IL-6含量与出血指数(BI)、牙周袋深度(PD)、附着丧失(AL)有正相关关系。结论:龈沟液中IL-6主要来源于局部牙龈组织,IL-6在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box l,HMGB-1)的水平,以探讨HMGB-1水平与种植体周围炎间的关系。方法 :经患者知情同意,选取行种植手术1年以上的健康种植体39颗和种植体周围炎40颗,共79颗种植体,收集种植体周围GCF,并运用ELISA法检测其中HMGB-1、IL-1β、IL-8、TNF-α的浓度,同时检测种植体周围的临床指标。结果 :轻度种植体周围炎组的HMGB-1、IL-1β、IL-8及TNF-α浓度高于健康种植体组,重度种植体周围炎的浓度水平又高于轻度种植体周围炎组,HMGB-1与IL-1β、TNF-α的浓度之间亦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种植体周围GCF中HMGB-1水平变化与种植体周围炎的病变程度有关,且与经典炎症因子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临床检测GCF中HMGB-1水平可作为诊断种植体周围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两种冠边缘设计对龈沟液中IL-6和TNF-α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索修复体边缘位置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在严格限定轴面外形、边缘适合性、牙周状况等方面的情况下,选取烤瓷熔附金属全冠22例,分为龈下组和平龈组,在修复后1个月和6个月时,用Whatman Ⅰ号滤纸采集龈沟液。用ELISA法对GCF中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白介素—6(IL—6)进行测定。结果:已修复牙的局部龈沟液中IL—6和TNF—α较修复前都有显著增高,TNF—α的浓度龈下边缘组比平龈组增加更为明显,而IL—6在两组间没有明显差别。结论:冠边缘位于龈下对龈沟液中某些细胞因子的含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实验性种植体周围炎各时期龈沟液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实验性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PISF)和种植体周围组织健康状态的关系。方法:通过丝线结扎法建立犬的种植体周围炎模型,以基台连接术为基线(作自身对照)0,在结扎后3、6、9周时检测种植体36个位点的龈沟液量和种植体周围组织各项临床病理指标变化,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种植体周龈沟液量(PISF)、菌斑指数(PLI)、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BI)及探诊深度(PPD)等临床指标在结扎后3、6、9周时,均大于自身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6周时单纯黏膜炎无骨吸收和伴骨吸收位点之间的PISF和各项临床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种植体组龈沟液量同各项临床指标之间都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种植体周龈沟液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健康状态,有可能作为评价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炎症状况的一项参考指标,但并不一定能反映骨组织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健康组织和炎症组织种植体周围龈沟液(PISF)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含量及其与种植体周围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34例接受种植义齿修复病例,47颗种植体,根据种植体周围组织状况和影像学表现分为健康组(28颗)和炎症组(19颗),分别记录牙周袋深度(PPD)、菌斑指数(PI)和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BI),采集种植体周围龈沟液(PISF),检测PISF的量以及其中MCP-1的含量。采用SPSS11.0软件比较两组种植体之间以及炎症组治疗前后PISF中MCP-1含量及其与种植体各项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炎症组种植体治疗前PPD、PI、MBI和MCP-1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组;治疗后除PPD外,其余各项指标显著下降。MCP-1与PI和MBI呈显著正相关,与PPD无明显相关性。结论:MCP-1与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PISF中MIP-1的含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炎症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补血活血中药对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TNF-a、IL-1、IL-6水平调节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50例OLP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分别给予补血活血中药和雷公藤总甙片进行治疗,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了治疗前后TNF-a、IL-1、IL-6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两个月后补血活血中药对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的粘膜斑纹改善方面和TNF-a、IL-1、IL-6水平调节作用明显优于雷公藤总甙片;还显示患者粘膜充血及白色斑纹程度越重,TNF-α、IL-1、IL-6的水平就越高。结论: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因病情不同免疫平衡失调的严重程度也不同;补血活血中药是治疗OLP有效的并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了糖尿病牙周病大鼠模型龈沟液中TNF-α,IL-1β和LPS水平的改变。方法:15只大鼠通过注射链脲佐菌素建成糖尿病模型并使用丝线诱导成牙周病模型(组1),15只大鼠丝线诱导成牙周病模型(组2),15只大鼠链脲佐菌素注射建成糖尿病模型(组3),15只系统健康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组4)。用ELISA方法检测龈沟液中TNF-α,IL-1β和LPS水平。结果:组1与组2、3、4相比TNF-α,IL-1β和LPS水平较高(P〈0.05),组2中的水平比组3、4高(P〈0.05),组3的比组4的水平高(P〈0.05)。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数据表明糖尿病可以提高牙周龈沟液中TNF-α,IL-1β和LPS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种植体周围龈沟液量及龈沟液中IL-1β、IL-6、IL-8、IL-10、TFN-α和IFN-γ水平的表达。方法:选择2016-03—2018-03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妇幼保健院口腔科种植科进行ITI种植体植入且全瓷冠修复的糖尿病患者30例。另选30例同期血糖正常的种植牙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糖尿病患者组和正常患者组种植体临床指标(牙周探诊、龈沟出血指数)、种植体龈沟液量及种植体龈沟液中IL-1β、 IL-6、 IL-8、IL-10、TFN-α和IFN-γ水平的表达。结果:糖尿病患者组种植体临床指标(牙周探诊、龈沟出血指数)与正常患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尿病患者组种植体龈沟液量低于正常患者组(P<0.05)。与正常患者组相比,糖尿病患者组种植体龈沟液中表达的IL-1β、IL-8、TFN-α、IFN-γ明显升高(P<0.05),IL-10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而IL-8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组种植体龈沟液量少,其高表达IL-1β、IL-8、TFN-α、IFN-γ,而低表达IL-1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I种植体和奥齿泰种植体修复后对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影响,为临床种植系统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单牙缺失需种植修复的患者42例,分别行3I种植体(23枚)和奥齿泰种植体(26枚)种植修复,于修复后3、6、9和12个月测量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 SB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种植体周围龈沟液(peri?implant crevicular fluid ,PICF)的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水平,并选取对侧健康牙作为对照。结果种植体修复后1年,种植体颈部骨组织呈现不断吸收趋势,且奥齿泰种植体骨吸收量大于3I种植体(P <0.05)。在修复后6、9和12个月,3I种植体SBI、PLI均低于奥齿泰种植体(P<0.05),3I种植体AST水平与天然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奥齿泰种植体AST水平高于天然牙(P<0.05)。修复后9、12个月,3I种植体PD明显低于奥齿泰种植体(P<0.05)。结论3I种植体对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及周围牙龈组织的影响较奥齿泰小,但两者在研究期内均表现出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IL—8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IL-8在牙周炎病程中的变化及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夹心ABC-ELISA法测定慢性牙周炎(CP)患者,健康对照者以及CP治疗前后患者的龈沟液中IL-8含量,IL-8总量,同时检测临床指标并作相关性检验。结果:CP患者龈沟液中IL-8检出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25),在CP患者和健康者之间以及CP治疗前后患者的龈沟液中IL-8总量,龈沟液(GCF)量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01,P<0.05),而IL-8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IL-8总量,GCF量与临床指标存在正相关性(P<0.01),结论:IL-8总量在牙周炎病程中呈动态性改变,检测GCF中IL-8的水平对评价牙周炎的程度及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种植体组不同时期龈沟液(peri-implant sulcular fluid,PISF)中(interleukin,IL)-17A和IL-35水平改变,探讨其在种植体周围炎或黏膜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方法收集2008—2013年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科行种植修复患者共4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种植体健康组20例和种植体炎症组20例,将种植体炎症组经过治疗后作为对照组。在种植体中有单冠修复、联冠修复。采集不同患者龈沟液并定量,对标本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方法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各组龈沟液中IL-17A和IL-35表达水平。并分别记录健康组、种植体炎症组、治疗后种植体炎症组探诊出血指数,改良出血指数,牙龈指数,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种植体炎症组IL-17A,IL-35水平比健康组IL-17A,IL-35水平高(P<0.05),炎症组IL-17A水平治疗前比治疗后高(P<0.05),炎症组IL-35水平治疗后比治疗前升高(P<0.05),Pearson相关检验示,IL-35和IL-17A表达成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IL-35和IL-17A的表达与种植体黏膜炎或者周围炎的发生发展密切,IL-17A和IL-35是辅助种植体周围炎诊治和评估抗炎疗效的潜在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实验性种植体周围炎不同时期龈沟液(PISF)中IL-10和IL-17的变化,探讨其在种植体周围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丝线结扎法建立狗的实验性种植体周围炎模型,种植体随机分为实验组A(丝线持续结扎17w)和实验组B(结扎8w后去除丝线并进行洁治),以口腔内另一侧不进行丝线结扎的种植体为对照。各组种植体分别在丝线结扎时(基点)和基点后1、4、8、9、13、17周时记录牙周袋深度(PPD)、菌斑指数(PI)和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BI),采集种植体周围龈沟液,检测PISF的量以及其中IL-10和IL-17的含量。分析不同时间点和不同组别种植体各项临床指标、PISF量以及其中IL-10和IL-17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丝线结扎后种植体周围PPD、PI和MBI均出现改变。在临床指标出现改变前,PISF的量以及其中IL-10和IL-17的含量开始变化。PISF的量随时间增加,8周后保持比较稳定的水平,洁治后PISF量降低,13周后与对照组无差异。IL-10的含量随时间降低,8周后保持比较稳定的水平,洁治后开始升高。IL-17的含量随时间增加,洁治后降低。结论:IL-10和IL-17与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其含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种植体周围组织的炎症状况,IL-17可能作为早期诊断和预测种植体周围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狗的实验性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 (GCF)IL 1α、IL 6、TNF α等几种炎性细胞因子浓度的变化与骨吸收的关系。方法 建立狗的种植体周围炎的动物模型 ,对龈沟液的IL 1α、IL 6、TNF α等细胞因子进行ELISA法检测 ,并对种植体进行X线及大体观察。结果  4 - 0线结扎 4周时龈沟液细胞因子的浓度明显增高 ,骨性界面的骨组织出现明显吸收 ,而结扎 4周后去除结扎线继续观察组与继续结扎组两组之间无显著的差异 ,但与结扎 4周时相比有显著变化。结论 发生种植体周围炎时与天然牙牙周炎相似 ,IL 1α、IL 6、TNF α等炎症细胞因子参与炎症过程 ,与界面骨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