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复合性臂丛神经根撕脱伤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复合性臂丛神经根撕脱伤的诊治方法。方法:12例复合性臂丛神经根撕脱伤者行颈脊髓造影CT扫描。4例上中干型者行尺神经束移位重建屈肘功能,8例全臂丛型者行健侧颈7切除移位术重建屈肘功能。结果:臂丛神经撕脱伤性脊膜囊肿,上中干型者行尺神经移位术效果好,而全臂丛型者健侧颈7移位术效果不太满意。结论:CTM为复合性臂丛神经根撕脱者的可行检查方法,本病的修复以神经移位术为主,其方法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2.
健侧颈7(C7)神经根移位已被广泛应用于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治疗.但健侧C7神经根移位时需要取一段神经进行移植,以桥接健侧C7神经根和患侧的受区神经,缩短桥接神经的距离是提高神经移位修复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健侧C7神经经椎体前路移位术治疗臂丛神经撕脱伤已在临床上广泛开展,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2],但经椎体前通路移位较传统的手术方法相对复杂并存在一定的风险。我科2002年2月~2009年8月完成该项手术共425例[3],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健侧C7神经根含有丰富的神经纤维,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强大的动力神经原,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臂丛神经损伤的修复[1].以往都是应用健侧C7神经经椎体前通路与上干吻合修复臂丛神经,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健侧C7神经经椎体前通路移位与患侧下干直接吻合逐步应用于临床,为健侧C7神经移位重建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寻找到了一种新的术式[2].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健侧颈7神经移位联合胸腔镜辅助膈神经移位术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方法 对3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健侧颈7神经移位联合胸腔镜辅助膈神经移位手术的患者实施有效的手术护理措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亲切而耐心的解释、解除患者对手术的焦虑.激励患者自觉配合手术后护理,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并做好功能锻炼的护理指导.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经治疗和护理,患肢功能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2例能自理生活,1例恢复部分自理能力.结论 健侧颈7神经移位联合胸腔镜辅助膈神经移位术,对提高臂丛根性撕脱伤的治疗效果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丁保冬  王爱丽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2):1117-1118
健侧C7神经根移位已广泛应用于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治疗。经椎体前通路所需的桥接神经长度约为颈前皮下通路长度的50%。而缩短桥接神经的距离是提高神经移位修复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对此手术过程及术中配合、护理要点进行了总结。1临床资料本组6例患者全部男性,年龄20~35岁,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左侧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健侧颈7(C7)神经移位后与健康对照组的上肢运动比较,探讨其功能康复与大脑可塑性的关系。方法:选择2001-09/2003-06在华山医院手外科手术或复诊的左侧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8例。同期选取健康自愿者8例为对照组。均为右利手。采用1.5T超导磁共振仪检查肢体对应的大脑运动皮层激活的变化。结果:16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对照组受检者单侧肢体运动均可在对侧大脑半球初级运动皮质观察到兴奋区,其最大信号像素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与BLOCK模式运动时相一致。②治疗组所有患者健侧上肢运动时,均可在对侧初级运动皮质观察到激活区,出现部位和形态与正常人大致相仿。健侧C7神经移位后,患侧屈腕屈指运动时,对侧皮质运动区M1区的激活体积较正常对照组平均值小。但随着术后功能的恢复,患肢对侧初级运动皮质激活区呈现逐渐增大趋势。功能恢复好,对侧运动皮质激活区区域则大,功能恢复差,对侧运动皮质激活区区域则小。结论:功能性磁共振可描绘出臂丛神经损伤健侧C7神经移位患者的大脑初级运动皮质的改变,术后积极进行损伤肢体的主动锻炼,可加速大脑可塑性的转化,有利于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8.
如何正确辨认颈7神经根是实施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术的关键,2005-08~2005-10我们在术中遇到颈7神经根及中干缺如2例,现将变异情况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例1:男,26岁。左臂丛上干不全损伤,行臂丛神经探查松解术,先行锁骨下入路,显露臂丛内外后束及各分支,依次松解后,做锁骨上L型切口,向上显露臂丛,见内外后束向上合成上下干,中干缺如,探查至颈7神经根出孔处,亦未发现颈7神经根,术中经电刺激证实为颈7神经根及中干缺如。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高能量创伤也日益增多。臂丛神经损伤业已成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且其致残率颇高。目前临床上对臂丛损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神经移位修复。应用丛外动力源神经诸如:隔神经、副神经、肋间神经、健侧C7及颈丛运动支等移位修复损伤的臂丛神经,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且其应用较广泛。而丛内神经移位修复又为臂丛损伤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解剖学研究寻求健侧C7神经根移位治疗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手术中尺神经与桡神经的最佳吻合部位,并观察该手术方法在临床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在12具24侧甲醛固定的成人尸体上观察桡神经及其肱三头肌肌支的解剖学特征;尺神经的解剖学特征;尺神经不同水平与对侧颈根部的距离。2001/2003用健侧C7移位至桡神经改良术治疗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共9例,手术分3步完成:I期手术在探察锁骨上下臂丛神经损伤的同时,将桡神经从后侧束发出部位切断,预置于锁骨下的皮下组织内;II期从肘部开始切取尺神经,逆行分离至锁骨下区尺神经自内侧束发出部位,通过皮下隧道将尺神经远端引至对侧颈根部,与健侧C7神经根吻合;III期手术在锁骨下区完成尺神经与桡神经的吻合。结果:解剖学研究显示:桡神经从后侧束发出部位到发出肱三头肌长头的第一支肌支之间的距离为(8.2±1.4)cm,从发出长头的第一个肌支部位到外侧头最后一个肌支发出部位之间的距离为(4.8±0.7)cm。尺神经肘部以上几乎无分支,尺神经在发出部位的直径为(6.7±0.6)mm;在肘部的直径为(6.3±0.5)mm;在腕部的直径为(4.0±0.4)mm;从锁骨下尺神经发出部位到肘部的长度为(29.0±2.6)cm;从锁骨下尺神经发出点到对侧颈根部的距离为(18.0±1.8)cm。临床显示:手术过程顺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左侧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健侧颈7(C7)神经移位后与健康对照组的上肢运动比较,探讨其功能康复与大脑可塑性的关系。 方法:选择2001-09/2003-06在华山医院手外科手术或复诊的左侧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8例。同期选取健康自愿者8例为对照组。均为右利手。采用1.5T超导磁共振仪检查肢体对应的大脑运动皮层激活的变化。 结果:16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对照组受检者单侧肢体运动均可在对侧大脑半球初级运动皮质观察到兴奋区,其最大信号像素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与BLOCK模式运动时相一致。②治疗组所有患者健侧上肢运动时,均可在对侧初级运动皮质观察到激活区,出现部位和形态与正常人大致相仿。健侧C7神经移位后,患侧屈腕屈指运动时,对侧皮质运动区M1区的激活体积较正常对照组平均值小。但随着术后功能的恢复.患肢对侧初级运动皮质激活区呈现逐渐增大趋势。功能恢复好,对侧运动皮质激活区区域则大,功能恢复差,对侧运动皮质激活区区域则小。 结论:功能性磁共振可描绘出臂丛神经损伤健侧C7神经移位患者的大脑初级运动皮质的改变,术后积极进行损伤肢体的主动锻炼,可加速大脑可塑性的转化,有利于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2.
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是临床常见的损失,致残严重,治疗困难,神经移位是目前早期治疗的重要方法[1].我科2008年2月~2010年4月电视胸腔镜下切取膈神经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收到满意的疗效.现将手术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背景:已有研究证实,周围神经损伤后大脑皮质会出现功能可塑性变化;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在发育中神经系统的表达特征提示,它与神经发育中突起延伸和突触形成有关,参与突触重建过程.目的: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实验动物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前后,不同阶段相应大脑皮质组织神经生长相关蛋白mRNA的相对表达量及动态变化,探讨周围神经修复与中枢神绎可塑性的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9/2008 12在上海市周围神经重点实验室和复旦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完成.材料:成年SD火鼠108只,分为臂从损伤未修复组(n=48)、臂丛损伤修复组(n=8)及对照组(n=12).方法:大鼠左侧为实验侧,臂丛损伤未修复组在大鼠左侧取锁骨下横形切口,找到臂从各神经根并造成全臂丛根性撕脱伤.臂丛损伤修复组同法将大鼠全臂从神经根性撕脱后,取右侧锁骨下切口,显露健侧颈C7神经根备用:取左侧前臂尺神经通过皮下隧道桥接健侧颈7神经根与正中神经端端吻合.对照组为成年雌性正常大鼠,不进行任何处理.主要观察指标:于术后1 d.3d,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0个月共8个时段及对照组取材,采用SYBRGreen Ⅰ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术前后对侧(右侧)大脑前肢投射区域皮质组织生长相关蛋白43 mRNA相对表达量及动态变化.结果:臂丛损伤未修复组对侧(右侧)大脑前肢投射区域皮质组织生长相关蛋白4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变化规律为术后第1天开始升高,第3天达到高峰,然后逐渐降低.术后1 d,3 d和1周与对照组比较差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臂丛损伤修复组对侧(右侧)大脑前肢投射区域皮质组织生长相关蛋白4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变化规律为术后第1天开始升高.第3人达到高峰,然后逐渐降低.至术后3个月再次升高,6个月达到高峰,然后逐渐降低.术后1 d,3 d,1周和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臂丛损伤健侧颈7移位术前后相应大脑皮质生长相关蛋白表达变化与临床现象一致,提示生长相关蛋白在大脑皮质及突触可塑性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臂丛神经损伤是我国常见的上肢严重损伤,其预后较差。目前对于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我们在对臂丛神经损伤诊治近50年的研究中总结了一些治疗方法。神经移位仍是我们首选的手术方案,其中膈神经移位于肌皮神经,副神经移位于肩胛上神经,肋间神经移位于胸背神经与桡神经三头肌肌支,健侧C7神经通过患侧尺神经桥接移位于正中神经已成为治疗全臂丛神经撕脱伤的固定术式。而对于臂丛神经不全损伤的治疗,我们更多地运用丛内移位的方法,例如对于单纯上(中)干根性损伤的患者,我们常利用Oberlin手术来恢复屈肘功能;而对于下干撕脱伤的治疗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我们已在临床开展了肱肌肌支移位于前骨间神经以及旋后肌肌支移位于后骨间神经等全新的术式,并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新术式及其全程康复治疗。方法:收集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13例,分行一期膈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和对侧股薄肌移植手术,以恢复肩外展功能和重建屈肘与伸拇、伸指功能;部分患者二期行同侧股薄肌移植重建患肢屈拇、屈指功能。注意在术前、术中和术后进行综合性康复治疗。结果:随访时间超过1年的8例患者,在术后3~5个月,出现移植肌肉神经再生电位;12月屈肘60°~90°、肌力M4,伸拇、伸指肌力M3~M4,3例行肩胛上神经修复者,肩外展30°~45°。2例二期手术后六七个月,移植肌肉有随意收缩;12个月屈拇、屈指肌力M3~M4,但手部感觉尚未恢复。结论:早期股薄肌皮瓣移植联合神经移位修复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已显示初步的疗效。应注重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的全程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6.
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是临床常见损伤,致残严重,治疗困难,神经移位术是目前此病早期治疗的主要方法,常用膈神经移位代肌皮神经以恢复屈肘功能.我科自1999年以来采用膈神经直接移位至上干前股及腓肠神经移植膈神经一肌皮神经桥接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9例,经连续跟踪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解剖学研究寻求健侧C7神经根移位治疗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手术中尺神经与桡神经的最佳吻合部位,并观察该手术方法在临床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在12具24侧甲醛固定的成人尸体上观察桡神经及其肱三头肌肌支的解剖学特征;尺神经的解剖学特征;尺神经不同水平与对侧颈根部的距离。2001/2003用健侧C7移位至桡神经改良术治疗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共9例,手术分3步完成:Ⅰ期手术在探察锁骨上下臂丛神经损伤的同时,将桡神经从后侧束发出部位切断,预置于锁骨下的皮下组织内;Ⅱ期从肘部开始切取尺神经,逆行分离至锁骨下区尺神经自内侧束发出部位,通过皮下隧道将尺神经远端引至对侧颈根部,与健侧C7神经根吻合;Ⅲ期手术在锁骨下区完成尺神经与桡神经的吻合。结果:解剖学研究显示:桡神经从后侧束发出部位到发出肱三头肌长头的第一支肌支之间的距离为(8.2&;#177;1.4)cm,从发出长头的第一个肌支部位到外侧头最后一个肌支发出部位之间的距离为(4.8&;#177;0.7)cm。尺神经肘部以上几乎无分支,尺神经在发出部位的直径为(6.7&;#177;0.6)mm;在肘部的直径为(6.3&;#177;0.5)mm;在腕部的直径为(4.0&;#177;0.4)mm;从锁骨下尺神经发出部位到肘部的长度为(29.0&;#177;2.6)cm;从锁骨下尺神经发出点到对侧颈根部的距离为(18.0&;#177;1.8)cm。临床显示:手术过程顺利,术后近期观察患者局部及全身状况良好,远期功能恢复情况有待于进一步随访。结论:健侧C7神经根移位修复桡神经,尺神经与桡神经的最佳吻合部位是锁骨下区.在此部位吻合不但能保证肱三头肌功能恢复,而且大大缩短桥接神经的长度。改良术在临床上简化了手术操作,缩短了神经再生距离,手术切口患者更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8.
1994~ 2 0 0 1年 ,我院共收治臂丛神经损伤 5 4例 ,其中 2 8例为全臂丛根性撕脱伤 ,占 5 1.9%。我们采用健侧 C7神经根移位加多组神经移位术治疗 [1 ] ,配合有效的锻炼 ,取得一定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共 2 8例 ,均为男性 ;年龄 18~ 35岁 ,平均 2 2 .5岁。伤因 :均为摩托车交通伤 ,其中 15例为酒后驾驶。体征 :2 8例患侧上肢除耸肩功能存在外 ,其余的运动功能均丧失。患侧上肢外侧及肘以下感觉全丧失。 Horner征均为阳性。肌电图报告 :C5节前伴节后损伤、C6 ~ T1 节前损伤 17例 ;C5~ T1 神经根节前损伤 11例。诊断为全…  相似文献   

19.
学术背景: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是臂丛神经损伤中最严重的类型,属节前损伤,预后极差,目前传统的神经移植术疗效并不满意,因此研究组织工稃化神经移植治疗臂从神经根性撕脱伤尤为必要.目的:探讨组织工程在神经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效果,为临床组织工程化神经移植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提供参考.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1-01/2007-10的有关文献,英文检索词"brachialplexus avulsion",中文榆索词为"臂从神经损伤".共检索到410篇相关文献,其中中文文献255篇,英文文献155篇,对文献进行筛选,纳入标准:①选取针对性强,相关度高的文献.②对同一领域的文献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献;排除重复研究和Meta分析类文章.最后34篇被选用.文献评价:选用34篇文献,其中1篇为综述、其余均为临床与实验研究.资料综合:传统的神经移位术和撕脱神经根再植术为临床上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两种方法,效果有限.神经营养因子、唾液酸酶、软骨素酶ABC、N-乙酰半胱氨酸对受损神经元有保护和促进作用.骨髓干细胞及脊髓神经干细胞移植到脊髓受损部位后能分化成神经细胞.结论:组织工程化神经移植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可能成为更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撕脱伤术后上肢基本功能重建方法及疗效。方法臂丛神经撕脱伤患者272例,神经移位术后142例行综合康复锻炼(观察组),130例行家庭功能锻炼(对照组),比较2组上肢基本功能重建效果。结果2组治疗前臂丛神经功能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臂丛神经功能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神经移位术后应用低频脉冲电刺激、中频电疗、推拿按摩、物理与运动疗法等康复方法有助于臂丛神经撕脱伤上肢基本功能重建,其疗效优于家庭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