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美娟 《嘉兴医学》2002,18(4):246-247
目的:研究本所职工高脂血症,脂肪肝的年龄分布,探索高脂血症与脂肪肝关系。方法:对本所在职与退休职工1265人抽取静脉血化验血脂,同时B超检测脂肪肝,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各年龄组高甘油三脂血症检出率较高胆固醇血症高(P<0.01);60-69岁年龄组,高胆固醇血症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且二均增高较其他年龄组为高(P<0.05),女性为多,单纯高甘油三脂血症,脂肪肝的检出率高达45.5%,远远大于单纯高胆固醇血症(P<0.010。结论:高甘油三脂血症较高胆固醇血症多见,低年龄组易发生,且脂肪肝检出率高,更具危害性,所以预防高甘油三脂血症较高胆固醇血症更国紧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血尿酸增高的因素及对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健康体检资料684例,对其血尿酸、血脂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84例中尿酸增高68例,占9.7%,高尿酸组血甘油三酯(TG)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尿酸血症组UA与TG呈正相关(P〈0.01),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不呈相关性,高尿酸血症伴发高甘油三酯血症占68%,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发生高甘油三酯血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本地区健康人群中的血尿酸增高的原因主要与饮食结构有关,同时与高甘油三酯血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中δ胆红素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干化学分析法,用SPSS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δ胆红素正常人一般〈15.00μmol/L,Bδ/TBil%为12.41%,Bδ/Bu%为13.22%。高结合胆红素血症组,具极显著性差异(P〈0.01),Bδ/TBil%为24.35%-87.68%。恢复期显著升高达48.96%-95.65%。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组δ胆红素均小于高结合胆红素血症组,具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胆红素检测对各型高胆红素血症鉴别诊断和病程、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与前列环素(PGI2)生物活性改变间的相互关系,选择65例高TG合并低HDL血症患者,以PGI2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作为PGI2生物活性的指标,观察了其对PGI2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高TG合并低HDL血症时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在10、20、50min时分别为(69.8±21.5)%、(47.5±25.0)%、(26.7±23.3)%,而对照组分别为(77.2±17.3)%、(60.7±26.1)%、(36.0±15.6)%,P<0.05或<0.01,表明高TG合并低HDL血症时对PGI2生物活性的稳定作用明显降低(P<0.01)。提示HDL对PGI2的稳定作用是由于其延长了PGI2的半寿期,而高TG血症可能通过使HDL降低而间接地影响PGI2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5.
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脑功能状态,以早期评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后,方法: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n=40)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检查,对ABR异常者3个月后复查。结果:40例黄疸患儿中,ABR异常31例,异常率77.5%,血清胆红素水平越高,ABR异常率越高(P<0.05),ABR异常越严重(P<0.05),胆红素浓度恢复正常后3个月,仍有48.4%的患儿ABR异常,结论:高胆红素血症不仅导致患儿暂时性脑功能障碍,而且对临床未发生胆红素脑病的患儿(胆红素>171umol/L),亦可导致永久性中枢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两种高甘油三酯血症试验诊断方法的优劣。【方法】30例健康男性机关工作人员,用脂肪耐量试验,建立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triglvceride—rich lipoproteins,TRL)清除延迟判断标准。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及曲线下面积做评价指标,分析曲线下面积及其分布。【结果】空腹高TG血症】3例,占21.67%;FTT后TRL清除延迟16例,占53.33%。用TRL清除延迟和空腹高TG血症分别做金标准时,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91(P=0.000)和0.692(P=0.075)。TRL清除延迟做试验诊断指标明显优于空腹测定TG方法。【结论】TRL清除延迟是诊断和鉴别诊断高TG血症很好的临床试验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血中胆红素超过5~7mg/dl,可从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约有50%~60%的足月儿和80%早产儿出现生理性黄疸,即足月儿小于12.9mg/dl,早产儿小于15mg/dl,持续时间足月儿半个月,早产儿28天,超出此范围均为病理性黄疸。特别是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严重者病死率高,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近年来人们发现,脑瘫伴智力低下、耳聋等残疾儿童中,在新生儿期间仅有黄疸持续时间较长,并未发生核黄疸。为了证实高胆红素血症与发育商是否具有正相关,我们选择了44例新生儿期曾患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儿作甲组,并选正常儿童30例作对照(乙组),进行下列检查:①体格发育及神经系统检查;②儿童智能发育量表(哦);③0~12月:迟发性运动障碍检查(52项神经行为检查)。结果显示:①体格发育、身长、体重、头围,P均〉0.05;②两组智能发育,P〈0.01;③运动发育,P〈0.01。结论:①普及对高胆红素血症的认识,正确早期干预。②提出高胆红素血症对婴幼儿的危害,提示家长及医务人员,不能忽略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治疗。③作好早期诊断脑瘫。④做好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国高PRL血症妇女BD变化并探讨引起BD变化的原因。方法:本采用BMD-4型骨密度分析仪对48例高泌乳素血症妇女进行了骨密度(BD)测定,同时测定血清雌二醇(E2)、泌乳素(PRL)和睾酮(T)水平。以25例月经正常健康妇女及40例PRL正常闭经妇女作为对照。结果:高PRL血症闭经妇女和PRL正常闭经妇女BD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P<0.05,<0.01),其二血清E2水平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为P<0.01)。而高PRL血症月经正常妇女BD和血清E2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雌激素水平不足是高PRL血症闭经妇女BD血症闭经妇女BD减低的主要原因,绝经前妇女月经正常与否是有否异常骨丢失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脂肪肝与冠心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228例老年女性脂肪肝与体重指数(BMI)、平均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之间的关系,并对脂肪肝、肥胖与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糖尿病之间的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228例老年女性非肥胖(BMI〈2Skg/m^2)与肥胖(BMI≥28k/m^2)者脂肪肝的患病率分别为11.2%和39.1%,差异有显著性(P〈0.05)。脂肪肝的患病率与高甘油三酯血症呈显著正相关(OR=3.488,P〈0.01),与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呈正相关(OR=1.582,1.499,P〈0.05)。在脂肪肝组中冠心病危险因素,除高血压外OR值均高于肥胖组。结论:老年女性脂肪肝与冠心病危险因素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对社区中老年人脂肪肝危险因素的临床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B型超声技术在了解社区中老年人脂肪肝诊断、发病率及发病特点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B型超声对1682例社区中老年人进行检查,同时检测相关指标。结果本组中老年人总患病率为13.91%(234/1682)男性检出率14.79%(114/771),女性13.17%(120/911),无显著性差异(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为脂肪肝的危险因素(P〈0.05),而与性别、年龄无相关性(P〉0.05)。结论B型超声对社区中老年人脂肪肝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中老年应注意饮食及加强锻炼,预防脂肪肝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脐带血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检测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紫外速率定量法测定2010年1月-2012年1月本院产科出生的174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和166例非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G6PD活性。结果:高胆红素血症组新生儿G6PD阳性率为12.07%,非高胆红素血症组新生儿G6PD阳性率为0,非高胆红素血症组明显低于高胆红素血症组,平均G6PD活性明显高于高胆红素血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红素组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G6PD活性呈负性显著相关(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G6PD活性降低甚至缺乏,脐带血中G6PD活性可作为辅助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调脂饮对高脂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60例服用调脂饮为治疗组,40例服用脂必妥为对照组,观察4周。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调脂饮治疗4周时的血脂水平明显改善(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调脂饮能有效、安全地降低血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解毒化瘀汤治疗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并发内毒素血症(ETM)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解毒化瘀汤治疗ETM患者30例,并与茵栀黄口服液治疗30例作对照。观察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肝功能及血浆内毒素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优于对照组(76.67%)(P<0.05),且清除血浆内毒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改善肝功能方面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解毒化瘀汤治疗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并发内毒素血症疗效显著,其主要机制与降低血中内毒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高脂血症和游离脂肪酸与脂肪肝的相关性调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及游离脂肪酸与脂肪肝发生的关系。方法 测定2386名健康体检者的血脂、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并做腹部B超。结果 2386名体检者检出脂肪肝351例,男性脂肪肝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脂肪肝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FFA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P〈0.01);混合型高脂血症(高TG和高TC)组和高TG血症组脂肪肝的患病率及FFA水平明显高于血脂正常组(P〈0.01),混合型高脂血症组脂肪肝发生率及FFA水平高于高TG血症组(P〈0.05)。结论 脂肪肝发病率与高脂血症尤其是高TG血症和游离脂肪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周姝  程景林 《安徽医学》2015,36(6):683-684
目的:研究高淀粉酶血症对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AOPP)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58例重度AOPP患者根据入院时血清淀粉酶水平,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轻度高淀粉酶血症组、重度高淀粉酶血症组,观察各组急性呼吸衰竭、中间综合征IMS、反跳、迟发性多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及预后。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轻度、重度高淀粉酶血症组急性呼吸衰竭、中间综合征、迟发性多神经病变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反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率降低(P<0.05)。重度高淀粉酶血症组患者的急性呼吸衰竭、IMS发生率高于轻度高淀粉酶血症组( P<0.05),而两组患者反跳、迟发性多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血清淀粉酶升高的重度AOPP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反跳除外)、治愈率降低,临床上应重视对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脂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年龄40~60岁者200人,进行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检测,按血脂异常判断标准分为正常血脂、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四组,对四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高胆固醇血症组和高三酰甘油血症组的全血粘度比正常血脂组增高(P〈0.001);高三酰甘油血症组和混合型高脂血症组比高胆固醇血症组的血细胞压积和血浆粘度增高(P〈0.05)。结论:血脂水平与全血粘度成正比,总胆固醇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胆固醇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特殊男性人群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及血尿酸水平。方法对特殊男性人群2006年查体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特殊男性人群血尿酸水平较高。②高尿酸血症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体重指数显著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P〈0.05)。③高尿酸血症组合并高血压、高血糖、血脂紊乱、超重或肥胖以及代谢综合征显著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针对高尿酸血症人群应及时筛查代谢综合征并干预。  相似文献   

18.
高凌云  杨恂 《中国病案》2008,9(3):47-48,F0003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重度高碳酸血症的可行性。方法19例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常规治疗加BiPAP治疗10例(实验组),常规治疗9例(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血气分析结果、疗效等。结果AECOPD并重度高碳酸血症的Ⅱ型呼吸衰竭病情危重患者治疗有效率80.0%,对照组22.2%(P=0.023)。结论正确应用BiPAP治疗AECOPD并重度高碳酸血症患者,能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是AECOPD并重度高碳酸血症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16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病因及治疗方案。方法对16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发病年龄、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依次为围产因素57例(34.3%)、感染因素49例(29.5%)、母乳性黄疸39例(24.5%)、混合因素11例(6.6%)、ABO溶血1例(0.6%)、其他因素9例(5.4%)。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技术,减少孕期、产时及产后感染的发生,合理进行母乳喂养,进行产前血型鉴定是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思密达、妈咪爱与酶诱导剂治疗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2组,48例用思密达、妈咪爱配蓝光治疗,另外48例子酶诱导剂和蓝光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9.2%)高于对照组(43.8%),P〈0.01。结论思密达与妈咪爱联合治疗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优于酶诱导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