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研究主要评价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及其组分氨苯蝶啶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的舒张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离体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模型,分别用高浓度KCl和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预刺激,评价药物的舒张血管活性。通过各种工具药干预,观察药物舒张血管作用的内皮相关机制、钾通道相关机制和钙离子相关机制。动物福利和实验过程均遵循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实验动物管理与动物福利伦理委员会审查要求。结果显示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和氨苯蝶啶均可以浓度依赖性舒张高钾和NE预收缩的血管环;氨苯蝶啶呈现出一定的内皮依赖性, N-硝基-L-精氨酸甲基酯(N-nitro-L-argininemethyl ester hydrochloride, L-NAME)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舒张作用,另外还可能与开放钙激活钾离子通道有关;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明显抑制由细胞内钙释放和外钙内流引起的血管收缩。总之,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和氨苯蝶啶在体外具有一定的舒张血管作用,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的舒张血管机制可能与内钙释放和外钙内流有关,氨苯蝶啶的舒张血管作用可能依赖于血管内皮功能,另外还可能与开放钙激...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6例,每日晨起即口服1片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观察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血压、心率及血钾、血钠、血糖、血脂、尿酸等生化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8周后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皆明显降低(P〈0.01),血钾、血钠、血糖、血脂、尿酸及心率等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效果确切,副作用少,对血糖、血脂、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处方10]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1片每天1次口服。适应证:轻、中度高血压。分析: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又名北京降压0号,本品为复方制剂,每片含氢氯噻嗪12.5mg,氨苯蝶啶12.5mg,双肼屈嗪12.5mg,利血平0.1mg。双肼屈嗪和利血平是基础降压药,双肼屈嗪松弛小动脉平滑肌,使周围血管扩张,血压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北京降压0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Web of Scienc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百度学术数据库,中文检索词为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降压零号、北京降压0号、高血压,英文检索词为com⁃pound reserpine and triamterene tablets、hypertension,筛选2000—2020年发表的研究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位研究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5项研究中,与其他降压药相比,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降压总有效率更高(OR=2.23,95%CI:1.32~3.7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1,95%CI:0.68~1.22)。结论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较其他降压药物降压效果与安全性均更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同时测定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中4种有效成分氢氯噻嗪、硫酸双肼屈嗪、氨苯蝶啶和利血平的含量。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色谱柱Eclipse XDB-C18;流动相:0.01 mol/L庚烷磺酸钠用冰醋酸调节pH值3.0-甲醇(40∶60);检测波长:267 nm;流速:0.8 ml/min。结果氢氯噻嗪、硫酸双肼屈嗪、氨苯蝶啶线性范围为0.05~0.25 mg/ml,利血平线性范围为0.4~2μg/ml,回归方程氢氯噻嗪Y=39 111x+250.98,r=0.999 5;硫酸双肼屈嗪y=9 544.6x-41.307,r=0.999 8;氨苯蝶啶y=37 826x+117.69,r=0.999 9;利血平y=100.62x-2.547 5,r=1;平均加样回收率4种有效成分回收率均在95%~105%之间。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准确,可作为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并比较拜心同(硝苯地平控释片)与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高血压患者且年龄≥60的患者92例随机均分为2组各46例,其中观察组给予拜心同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治疗,疗程1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降压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8%;对照组总有效率82.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副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拜心同与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相比,拜心同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降低,拜心同治疗老年性高血压降压疗效明显,且平稳,不良反应较少,可用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比较拜心同(硝苯地平控释片)与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高血压患者且年龄≥60的患者92例随机均分为2组各46例,其中观察组给予拜心同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治疗,疗程1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降压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8%;对照组总有效率82.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副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拜心同与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相比,拜心同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降低,拜心同治疗老年性高血压降压疗效明显,且平稳,不良反应较少,可用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北京降压 0号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 )是临床的固定复方降压制剂 ,其规格为每片含利血平 0 1mg、硫酸双肼苯哒嗪 12 5mg、氢氯噻嗪 12 5mg、氨苯蝶啶 12 5mg和氯氮 艹卓3 0mg。苯磺酸氨氯地平是一种疗效稳定、药物不良反应轻的长效钙离子拮抗剂 ,其半衰期很长 ,同时在高血  相似文献   

9.
高立金  赵娟 《医药导报》2011,30(5):657-658
目的建立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的最佳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溶出度测定第二法,以水900 mL为溶出介质,转速100 r&#8226;min 1,取样时间35 min,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氢氯塞嗪、氨苯蝶啶和硫酸双肼屈嗪的溶出量。结果氢氯塞嗪、氨苯蝶啶和硫酸双肼屈嗪分别在0.025~0.50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该方法符合溶出度方法和建立原则,可控制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的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_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2例。对照组采用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方案,观察组口服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动态血压差异,同时计算比较治疗后24h收缩压及舒张压平滑指数(SISBP和SIDBP)及谷峰比值(T/P值)差异。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血压都得到了有效控制,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观察组的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24h平均收缩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h平均舒张压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动态血压SBP及DBP的T/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ISB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DBP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能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且降压效果平稳。  相似文献   

11.
【病例】女,36 a。患高血压病4 a,不规范地服用降压药〔硝苯地平10 mgpo,tid;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商品名:北京降压0号,每片含氢氯噻嗪12.5mg,氨苯蝶啶12.5 mg,硫酸双肼屈嗪12.5 mg,利血平0.1 mg)1片po,qd。均只在病情严重时临时服用〕,血压未能控制,基础血压仍为150/95 mm Hg(1mmHg=0.133 kPa)。近1 a来血压波动频繁,2 wk前经伊犁州友谊医院心脏彩超提示有冠心病,2 d前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心悸、胸闷1 d,自服硝苯地平10 mg,tid,无效,于2003年4月20日来我院诊治。入院时查体:P98 beats·min-1、BP220/100 mmHg,痛苦貌,颈静脉充盈,心…  相似文献   

12.
【病例】女,36 a。患高血压病4 a,不规范地服用降压药〔硝苯地平10 mgpo,tid;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商品名:北京降压0号,每片含氢氯噻嗪12.5mg,氨苯蝶啶12.5 mg,硫酸双肼屈嗪12.5 mg,利血平0.1 mg)1片po,qd。均只在病情严重时临时服用〕,血压未能控制,基础血压仍为150/95 mm Hg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3种新型口服抗凝药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数据,了解该类药ADR的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并整理2011年至2021年期间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艾多沙班的ADR报告,对ADR报告的年度分布、性别、年龄、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转归及严重ADR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临床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结果 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艾多沙班ADR报告例数分别为142例、73例、3例;男女比例分别为1.06∶1、0.66∶1、2∶1;以60岁以上老年人居多;严重ADR报告例数分别为12例、6例、1例。利伐沙班ADR主要累及胃肠系统、皮肤及皮下组织、肾脏及泌尿系统等,其中出血相关ADR例次占总例次的56.71%;达比加群酯ADR主要累及胃肠系统、各类检查、皮肤及皮下组织等,其中出血相关ADR例次占总例次的42.86%;艾多沙班3例ADR均与出血相关。结论 3种药物的ADR报告中,以60岁以上老年人居多,累及器官系统主要为胃肠系统、皮肤及皮下组织等,临床表现以出血相关ADR所占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中氢氯噻嗪、硫酸双肼屈嗪和氨苯蝶啶的含量.方法:色谱柱:Waters Symmetry C18( 150 mm ×4.6 mm,5μm),流动相:0.1%庚烷磺酸钠溶液(含0.05%磷酸二氢铵,磷酸调pH为3.0)-乙睛(80∶ 20),检测波长:310 nm.结果:氢氯噻嗪、硫酸双肼屈嗪和氨苯蝶啶均在0.06 ~0.18 m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0.22%.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的优点,可用于测定复方利血平片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5.
利血平致肝损害及无菌性胆囊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例65岁女性,3年前因患高血压服利血平0.5mg/d,服药2周后出现尿黄、巩膜、皮肤黄染伴皮肤瘙痒。实验室检查:ALT1 859 U/L,AST 1441 U/L,TBil306.71μmol/L,DBil279.6μmol/L,AFP157.5μg/L;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甲、丙、戊型肝炎血清学检测均阴性。CT检查示胆囊炎。患者既往无肝胆疾患史。经检查排除各型病毒性肝炎和肝肿瘤,且无细菌学感染证据,考虑以上情况与利血平有关。停用利血平,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和甘草酸二铵等药物治疗。用药1个月后症状逐渐改善,肝功能恢复正常,胆囊炎消失。1个月后复查,AFP亦恢复正常。1年前因高血压控制不良,服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每片含利血平0.1mg)1片,1次/d。治疗3周后,再次出现相似症状,肝功能和AFP再次升高,CT检查又发现胆囊炎。停用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给予保肝和抗感染治疗。1个月后肝功能恢复正常,胆囊炎消失。随访1年,未再出现上述情况。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以社区抗高血压治疗的前瞻性随访队列为基础,观察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降压效果和不良反应,及对血脂等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托南京市慢性病防治体系,以新诊断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医嘱和患者自身需求,将其分为暴露组(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治疗)和非暴露组(常规治疗),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随访并检测其血压、血液生化指标以及记录不良反应等,队列随访至2012年12月底。结果: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分别有390例和392例患者完成随访,平均治疗时间为2.17年。两组降压有效率分别为94.9%和9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分别为6例和2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尿酸和空腹血糖在随访结束时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前瞻性队列研究观察,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具有和常规治疗药物类似的降压效果和安全性,对血液生化指标,尤其是血尿酸代谢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曾玉梅  陈繁华 《今日药学》2011,21(8):507-509
目的 同时测定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中4种有效成分氢氯噻嗪、硫酸双肼屈嗪、氨苯蝶啶和利血平的含量.方法 采用BPHPLC法测定,色谱柱Eclipse XDB-C18;流动相:0.01mol/L庚烷磺酸钠用冰醋酸调节pH值3.0-甲醇(40:60);检测波长:267nn;流速:0.8ml/min,结果氢氯噻嗪、硫酸双肼屈嗪...  相似文献   

18.
2012年我院60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规律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对策。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临床上报的ADR报告,共计609例,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剂型、给药途径、ADR累及系统损害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9例ADR报告中,男性340例(55.83%);女性269例(44.17%);ADR在各个年龄段均有分布,年龄大于70岁患者所占比例最多,共计142例(23.32%);静脉滴注的ADR发生率最高516例(84.73%);按引起ADR前10位预警药物分类统计,氨甲环酸氯化钠占首位;按ADR临床表现分类,最常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共计159例(25.32%)。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ADR报告与监测工作,加强患者的药学监护,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我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以期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抗肿瘤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3年—2020年我院上报的533例抗肿瘤药物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累及系统、临床表现及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533例抗肿瘤药物ADR中,男性256例,女性277例;发生ADR的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61~70岁(28.5%)和51~60岁(25.7%)。ADR涉及的抗肿瘤药物种类占比最高的依次为抗肿瘤植物药(23.3%)、新型抗肿瘤药物(23.3%)和抗代谢类药物(22.0%)。ADR临床表现例次排名前3位的抗肿瘤药物分别为紫杉醇、多西他赛和奥沙利铂;排名前3位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分别为利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和西妥昔单抗。ADR主要累及血液系统损害(30.6%)、胃肠系统损害(19.4%)、全身性损害(15.5%)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4.4%)。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81.2%);给药后1 d内更易发生ADR,15 d内发生的ADR约占86.8%。严重的ADR有102例,主要涉及多西他赛、表柔比星和紫杉醇;新型抗肿瘤药物引起的严重ADR共13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上报的953例ADR报告从ADR发生的年龄与性别分布、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的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及ADR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53例ADR报告中,男性458例(48.06%),女性495例(51.94%);ADR在各年龄段均有分布,51-60岁者ADR发生率最高,有192例,占20.15%;引起ADR药品以抗感染药物居多,且主要为头孢菌素类,其次为抗肿瘤药物;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71.14%;ADR最常累及系统/器官为消化系统,占40.20%;一般ADR占98.22%,大多好转或治愈;新的ADR 2例;严重ADR 15例,其中11例留有后遗症,拉莫三嗪片引起死亡1例。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ADR监测和报告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重复发生,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