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51例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均予以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患儿的治疗效果、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症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吸入氧气浓度(FiO2)]、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结果 治疗后,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治疗后,患儿PaCO2(38.14±5.93)mm Hg(1mm Hg=0.133 kPa)及FiO2(43.26±8.13)%均低于治疗前的(47.23±6.25)mm Hg、(62.37±7.54)%,PaO2(62.63±5.25)mm Hg高于治疗前的(46.60±5.41)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儿IL-6(43.8...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邹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RDS早产儿86例,病例选取时间为2019年9月—2021年9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各43例。A组予以猪肺磷脂注射液,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2组均治疗72 h。比较2组临床疗效,有创通气时间、撤机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氧合指数(OI)]、呼吸机参数[吸入氧浓度(FiO2)、吸气峰压(PIP)]、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χ2=4.074,P=0.044)。B组有创通气时间、撤机时间及住院时间较A组短(P<0.01)。2组治疗后PaCO2、FiO2、PIP较治疗前降低,PaO2、OI较治疗前升高(P&l...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与同步间歇指令式通气(SIMV)对呼吸衰竭患儿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8月在某院收治的80例呼吸衰竭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呼吸衰竭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SIMV通气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SMIV通气30min之后改用BIPAP通气方式。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住ICU时间及院内病死率。治疗前后,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心率、呼吸频率和pH值,利用血气分析仪监测患儿的吸氧分数(FiO2),计算氧合指数(OI)和动脉肺泡氧分压比(a/A PaO2)指数。结果:观察组呼吸衰竭患儿的有创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呼吸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FiO2、OI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a/A PaO2...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经微管微创使用肺表面活性剂(LISA)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0例新生儿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开展LISA治疗。比较患儿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pH值及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氧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压差(a/APO2),统计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使用时间、总氧疗时间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插管次数、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时最高吸入氧浓度(FiO2)、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时最低心率、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时患儿最低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患儿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水平、动脉血pH值均高于治疗前,二氧化碳分压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CPAP使用时间为(7.23±2.12)d,总氧疗时间为(13.05±5.36)d,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插管次数为(1.42±0.78)次,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时最高FiO2为(41.05±10.65)%,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时最低心率为(110.25±21.36)次/min,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时患儿最低脉搏血氧饱和度为(80.12±5.05)%。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4/30)。治疗后,患儿OI低于治疗前,a/APO2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SA治疗新生儿RDS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对提升安全性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56例2014年12月~2017年6月在我科进行治疗的严重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27例和治疗组29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传统的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治疗组则给予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上机后1、4、12h和24h治疗组患儿的pH值和氧分压(PaO_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吸氧浓度(FiO_2)及氧合指数(O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存活率为91.3%,与对照组的88.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存活患儿的上机时间和吸氧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及肺气漏(PAL)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颅内出血(IVH)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HFOV治疗新生儿严重RDS的疗效显著,可更好地改善患儿的肺氧合功能,提高治愈率,降低患儿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还能显著缩短患儿的上机时间和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均很好。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6,(5):196-198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叠加常频通气(CMV)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8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HFOV叠加CMV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对照组采用HFOV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6、12、24、36h后氧合指数、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结果HFOV叠加CMV组氧合指数(OI)在治疗后6、12、24、36h均低于HFOV组;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高频振荡叠加常频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较单纯高频振荡通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药实践》2015,(11):815-817
目的:探讨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症(RDS)的效果。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RDS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通气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例,行常规机械通气(CMV),观察组44例,予以HFOV,记录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上机至吸入氧浓度(Fi O2)<0.6时间;观察两组治疗上机前和上机48 h后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氧分压(Pa O2)和氧合指数(OI);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上机至吸入氧浓度<0.6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机48 h后Pa O2较对照组高,OI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够提高氧分压,减少对肺功能的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珂立苏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本院43例MAS患儿随机分成控制性机械通气(CMV)组23例和HFOV组20例。HFOV组应用高频振荡通气,CMV组常规机械通气,两组均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治疗。监测两组通气治疗0、2、12、24、48h后反映肺氧合功能的指标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肺泡氧分压(a/ApO2)的变化,比较两组患儿的呼吸机使用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及临床转归的差异。结果两组患儿联合珂立苏通气治疗后反映肺氧合功能的各参数在不同时间点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HFOV组在时限和程度上要比CMV组显著;HFOV组上机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CMV组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肺气漏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CMV组(P<0.05),而病死率与Ⅲ度以上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高频振荡通气联合珂立苏治疗重症MAS,肺氧合功能改善快,上机时间、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减少,可作为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抢救性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需机械通气的RDS患儿70例,随机分为HFOV组和常频机械通气(CMV)组,比较两组患儿肺功能、并发症、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机械通气1 h后,两组患儿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平均气道压(MA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较0 h有不同程度改善,且在1 h及6 h HFOV组较CMV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24 h后HFOV组的OI、MAP仍较CMV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CMV组(P〈0.05);两组气漏、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OV能更好更快的改善RDS患儿的肺氧合功能,缩短病程,同时并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气管灌洗、气管滴注联合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新生儿MAS临床资料,振荡组28例患儿给予基础治疗+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联合组32例患儿均给予PS气管灌洗、气管滴注+高频震荡通气+基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好转时间、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和肺氧合功能指标、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儿临床症状好转时间均短于振荡组(P<0.05),两组血气分析和氧合功能指标均改善(P<0.05),联合组优于振荡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振荡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振荡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MAS给予PS气管灌洗、气管滴注联合高频震荡通气疗效显著,能够促进症状好转,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和肺氧合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猪肺磷脂注射液不同给药时机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气道炎症、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该院收治的NRDS患儿6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组、中期组和晚期组,各21例。三组患儿均采取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早期组于出生<4 h给药,中期组于出生4~8 h给药,晚期组于出生>8 h给药。统计三组患儿的康复进程、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吸入氧浓度(FiO2)]、肺损伤指标[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Toll样受体4(TLR-4)和Toll样受体2(TLR-2)]、气道炎症指标[核因子κB(NF-κB)、c-Jun氨基末端蛋白激酶(JNK)]水平。结果:(1)治疗后24 h,早期组患儿的PaCO2、FiO2、SP-A、TLR-4、TLR-2、NF-κB和JNK水平低于中期组、晚期组,PaO2高于中期组、晚期组,差异均有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经气管插管注入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东莞市虎门医院收治的NRDS早产儿共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比较2组患儿症状(呼吸困难、紫绀)消失及机械通气时间,用药前与用药24、48 h时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氧合指数(OI)],用药前与用药3、7 d时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观察组呼吸困难、紫绀消失明显早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1)。用药24、48 h时,2组PaO2、OI较治疗前上升,PaCO2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上升/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pH值用药后逐渐升高(P<0.05或P<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的通气方式对新生儿顽固性肺不张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新生儿顽固性肺不张60例随机分为三组,其中常频机械通气20例(常频组),高频振荡通气20例(高频组),间歇性高频振荡通气20例(间歇性高频组)。比较三组的通气效果。结果机械通气前(0h)三组的pH、PaCO2、氧合指数(O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机械通气后12、24、48h以上3项指标比较,常频组与高频组和间歇性高频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高频组与间歇性高频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不张复张所用时间和呼吸机使用时间高频组均短于常频组,而间歇性高频组均短于高频组和常频组(P〈0.001)。三组治愈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间歇性高频振荡通气可以促使肺不张尽快复张,缩短呼吸机上机时间,有利于减少因上机时间长导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采用西地那非+高频振荡通气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病例收集时间:2018年6月~2020年6月,病例数量68例,疾病类型为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4)采用西地那非+高频振荡通气联合疗法,对照组(n=34)单纯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氧合指数(OI)、肺动脉压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SaO2、PaO2水平对比上,观察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97.06%vs79.41%)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西地那非+高频振荡通气疗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西地那非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效果。方法46例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患儿,在高频振荡通气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西地那非0.5mg/kg,每6小时1次,连用5天。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5天患儿平均动脉压(MAP)、肺动脉压(PAP)、血气、氧合指数(OI)等。结果发绀缓解43例(93.5%),无效3例(6.5%)。治疗后患儿PAP下降,PaO2、PaCO2改善,OI升高,MAP无明显变化。新生儿窒息引起的PPHN高频通气、氧暴露及住院时间长于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重症肺炎。结论西地那非联合高频振荡通气能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氧合功能,纠正低氧血症,但对体循环血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及对血气指标、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8月惠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NRDS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进行常规的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PS治疗,观察组给予PS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治疗1周后两组患儿肺功能[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达峰时间比(TPEF/TE)、峰容积比(VPEF/VE)]、血气指标[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整个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儿VT、TPTEF/TE、VPEF/VE、pH、PaO2、OI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RR...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NRDS 50例,随机分为常频机械通气(CMV)组25例和高频振荡通气(HFOV)组25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气分析、氧合指数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HFOV组患儿的血气分析值和氧合指数明显优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发生气胸、肺气漏、慢性肺疾病等并发症低于CMV组(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肯定,并降低患儿对机械通气的需要,是安全、可靠的新型机械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下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疗效。方法择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在机械通气下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采用不同治疗方法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FiO_2、MAP、PaO_2/FiO_2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FiO_2、PaO_2/FiO_2、MAP指标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更具有优势,且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械通气下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肺氧合功能,缩短患儿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通气患者血气指标及肺容积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2月—2022年12月10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通气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比较两组血气指标[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分数(FiO2)]、肺容积指标[功能残气量(FRC)、肺总量(TLC)]、炎症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PaO2、PaO2/FiO2、FRC、TLC高于对照组,FiO2、IFN-γ、IL-4、IL-10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可改善急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方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入院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2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5例,观察组采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结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结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后2~3h皮肤颜色转红,经皮血氧饱和度逐渐升高。6 h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肺泡血氧分压比值(a/A PO2)明显上升,氧合指数(OI)逐渐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PaO2、a/A PO2、O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吸入氧浓度(FiO2)及呼气末正压(PEEP)逐渐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i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E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结合肺表面活性物质能有效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肺顺应性及氧合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