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小血管病(CSVD)总体负荷的影响因素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我院126例诊断为急性脑卒中经磁共振证实为CSVD的患者,采用脑小血管病总负担评分方法对脑白质病变、无症状腔隙性梗死、脑微出血/血管周围间隙扩大4种CSVD神经影像学特征进行总体评估,将0分纳入轻度组(n=37)、1~2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硬化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两院的2型糖尿病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94例(腔隙性脑梗死组)和2型糖尿病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4例(非腔隙性脑梗死组),均行头颅MRI及多普勒超声检查,同时收集病史,测定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尿酸。结果腔隙性脑梗死组比非腔隙性脑梗死组年龄大、病程长、高血压患病率高、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厚和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高,分别为年龄(68.3±7.5)岁vs(57.6±8.3)岁、糖尿病病程(10.12±6.44)年vs(7.00±5.16)年、高血压患病率83.0%(78/94)vs 50.0%(42/84)、CIMT(1.07±0.19)mm vs(0.83±0.15)mm,颈动脉斑块阳性率51.1%(48/84)vs 23.8%(20/84)(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CIMT及斑块是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IMT为0.925 mm时预测2型糖尿病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敏感度为80.9%、特异度为76.2%。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老年、高血压、糖尿病病程长及颈动脉硬化是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高危者,颈动脉超声检查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腔隙性脑梗死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治疗)预后的因素。方法 以2020年1—12月于北京市平谷区医院收治的1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象,均行静脉溶栓治疗(阿替普酶),随访1年,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32例和预后良好组116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治疗)预后的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无卒中相关性肺炎、有无症状性出血转化、脑梗死部位、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间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与患者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有卒中相关性肺炎、有症状性出血转化、入院时NIHSS评分≥15分、发病至溶栓时间3~4.5 h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据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52(95%CI:0.785~0.905),敏感度为78.12%,特异度为78.45%,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 有卒中相关性肺炎、有症状性出血转化、入院时NIHSS评分≥15分、发病至溶栓时间3~4.5 h与急性脑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4.
钱巍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8):1350-1351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血液中C反应蛋白(CRP)含量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55例患者血清CRP含量进行测定,其中脑梗死41例(脑梗死组),脑出血40例(脑出血组),腔隙性梗死33例(脑隙性梗死组)及非脑卒中41例(对照组)。结果:(1)脑卒中患者CRP阳性率明显较对照组升高(P〈0.01);其中脑出血组较脑梗死组CRP水平高(P〈0.05),脑梗死组较腔隙性梗死组水平高(P〈0.05),而腔隙性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升高(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血清CRP升高提示病情严重且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张平  李满连 《临床荟萃》2009,24(5):406-408
目的探讨入院时高血糖对腔隙性脑梗死和非腔隙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是否一致。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共有248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纳入试验,研究卒中发作8小时内血糖浓度与神经功能预后的关系。有益的终点定义为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根据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SCP)进行临床分型,并经头颅CT证实为腔隙性脑梗死(n=62)和非腔隙性脑梗死(n=186);高血糖定义为血糖≥8mmol/L。结果非腔隙性脑梗死组入院时血糖水平、高血压史和意识改变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在腔隙性脑梗死组中,与良好预后比较,不良预后与高龄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腔隙性脑梗死组中,与良好预后比较,不良预后与高血糖、高龄、意识改变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多变量分析显示高血糖与非腔隙性脑梗死预后不良有关(0R=0.71,P=0.008),但能改善腔隙性脑梗死的预后(0R=2.76,P=0.052)。随着血糖上升,在非腔隙性脑梗死中,有益预后的优势比逐渐下降;而在腔隙性脑梗死中,有益预后与血糖≥8mmol/L有关,但当血糖〉10mmol/L,这种趋势消失。结论高血糖与非腔隙性脑梗死的预后不良有关,但适度高血糖可改善腔隙性脑梗死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表现及其危险因素,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在预防和早期诊断腔隙性脑梗死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对6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与60例同期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对照分析,并分析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腔隙性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年龄增长、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是腔隙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腔隙性脑梗死密切相关,是导致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年龄增长、高血压、高脂旨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等是腔隙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对具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能预防和早期诊断腔隙性脑梗死,减少腔隙性脑梗死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急诊病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并探讨A2DS2评分对SAP的预测效能。方法 2014年4月至2017年3月连续纳入27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分为SAP组(n=103)与非SAP组(n=168),分析SAP的危险因素,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价A2DS2评分对SAP的预测作用。 结果 急诊病房中SAP发生率为38.0%,两组年龄、吞咽障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合并症(心房颤动、冠心病和脑卒中)、意识障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吞咽障碍、高NIHSS评分和意识障碍是SAP发生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 A2DS2评分预测SA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8。结论 A2DS2评分能有效预测急诊病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进展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点。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105例复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组)、83例初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初发组)和86例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行颈动脉探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数目、形态,并测量斑块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计算斑块积分(累加双侧颈动脉斑块最大厚度)。结果:3组斑块数目、IMT、斑块积分依次递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位多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且左侧多于右侧,以复发组尤为明显;复发组软斑、溃疡斑发生率明显高于另外2组(P〈0.05)。结论:不稳定斑块明显增加腔隙性脑梗死复发风险,应定期监测斑块并积极治疗以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9.
马莉  胡沛  姚长江 《中国康复》2011,26(4):297-298
WHO估计全球每年有1500万人发生脑卒中,约500万患者死亡,另有500万卒中患者永久性致残。美国神经功能损伤及卒中研究院(NINDS)关于缺血性脑卒中类型的分类为①心源性脑栓塞占29%。②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占16%。③腔隙性脑梗死占16%。其余39%为不明原因的脑梗死。缺血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模式下脑梗死患者的短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我院卒中单元2004年4月至2005年12月间收治的脑梗死病例进行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作为结局评定指标,选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共有150例患者数据纳入最终分析,其中预后良好者有98例(65.33%),预后不良者有52例(34.67%)。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与下列因素有关,包括年龄、脑卒中病史、NIHSS评分、并发症以及发病至住院时间。 结论卒中单元模式下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不良与高龄、有脑卒中病史、高NIHSS评分、并发症及治疗延误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术后发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20-01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990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术后1年内是否发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非恶化组(n=963)和恶化组(n=27)。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术后出现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恶化组患者术前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动脉斑块及卒中病史的比例明显高于非恶化组(88.9%vs 64.7%, 66.7%vs 46.9%, 48.2%vs 26.5%, 33.3%vs 7.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腔隙性脑梗死数目及卒中病史是诱发术后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前腔隙性脑梗死数目预测术后神经功能恶化敏感度为88.9%,特异度为35.1%, AUC为0.620(95%CI 0.528~0.712,P0.05);卒中病史预测术后神经功能恶化敏感度为33.3%,特异度为93.3%, AUC为0.633(95%CI 0.511~0.756,P0.05)。结论术前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术后可发生神经功能恶化,术前腔隙性脑梗死数目及卒中病史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高脂蛋白(A)水平与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流行病学及临床观察表明,脂蛋白(A)是一个新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较大。 目的:探讨高脂蛋白(A)水平与脑卒中的关系。设计:病例一对照分析。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 对象:选择1999-09/2002-03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94例脑卒中患者。294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脑梗死组159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组135例。脑梗死组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者109例,腔隙性脑梗死者50例。并选择来自门诊连续健康体检人员94例为健康体检组。 方法: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的血浆脂蛋白(A),并将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及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别按血脂各项正常与否(脂蛋白(A)除外)分成两组,血脂正常组与血脂异常组脂蛋白(A)水平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性别、高血压及血脂各项与脂蛋白(A)血清水平有无相关性。 主要观察指标:①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腔隙性脑梗死组和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组及健康对照组间脂蛋白(A)的比较。②血浆脂蛋白(A)水平与血脂各项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所纳入的294例患者及94例正常对照组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腔隙性脑梗死组和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组及健康对照组间脂蛋白(A)的比较: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脑出血组患者脂蛋白(A)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增高(P〈0.05)。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脂蛋白(A)浓度较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组高(P〈0.05);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脂蛋白(A)水平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血浆脂蛋白(A)水平与血脂各项的相关性分析:血脂正常组与血脂异常组脂蛋白(A)水平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两组脂蛋白(A)水平接近(P〉0.05)。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亦显示性别、高血压及血脂各项与脂蛋白(A)血清水平无相关性。 结论:高脂蛋白(A)可能是脑出血及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DW)、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与CSVD影像学总负荷的相关性。预测RDW、NLR及其联合指标对CSVD影像学高负荷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0月—2022年10月在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CSVD患者的病历资料。通过评估头颅MRI得出CSVD影像学总负荷并将纳入患者分为低负荷组和高负荷组。比较两组间的一般临床资料、既往病史、血生化指标水平,使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相关指标与CSVD影像学总负荷的关系,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CSVD影像学总负荷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检测指标对于临床的诊断价值。结果 共纳入患者320例。其中,低负荷组201例(62.81%),高负荷组119例(37.19%)。除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RDW、NLR外(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的比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小血管病(cSVD)负荷与颈总动脉机械动力学指标环壁张力(W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13例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cSVD负荷评分和颈总动脉机械动力学指标的差异;分析病例组的cSVD负荷评分与颈总动脉收缩期内径、颈总动脉舒张期末内径、收缩期最大WT、舒张期末WT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的cSVD负荷评分和颈总动脉机械动力学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cSVD负荷评分与颈总动脉收缩期内径、颈总动脉舒张期末内径、收缩期最大WT、舒张期末WT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病例组的cSVD负荷和颈总动脉WT异常增高,且cSVD负荷与颈总动脉WT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度T2*加权成像(SWAN)技术对老年腔隙性脑梗塞伴点状短T2信号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60岁以上老年腔隙性脑梗塞患者58例为腔隙性脑梗塞组,同时收集同期58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两组116例均行轴位GRE-T2*WI及SWAN序列检查。分别记录两个序列点状短T2信号的发生例数、部位、数目及腔隙性脑梗塞病灶的部位和数目。结果:所有116例中SWAN序列发现点状短T2信号31例77处,GRE-T2*WI序列发现17例38处。腔隙性脑梗塞组中25例(43.1%)发现点状短T2信号,正常对照组为6例(10.3%)。腔隙性脑梗塞组中点状短T2信号病变轻、中、重度均可见,正常对照组仅见轻度点状短T2信号。不论点状短T2信号的发生率还是分级,腔隙性脑梗塞组与正常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结论:SWAN序列检出点状短T2信号优于GRE-T2*WI序列。点状短T2信号大多被认为是脑微出血的表现形式,在老年腔隙性脑梗塞组中有较高的发生率,与腔隙性脑梗塞的数目呈正相关。对老年腔隙性脑梗塞病人溶栓治疗时要充分考虑点状短T2信号因素,必要时加做SWAN序列,指导并改进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并发脑卒中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脑卒中的临床特点与相关因素,便于卒中防治。方法:对住院72例2型糖尿病并发脑卒中患者,与同期80例非糖尿病脑卒中患者从颅脑CT或MRI、血糖、血脂和血压水平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性脑卒中与非糖尿病性脑卒中相比在颅脑CT或MRI检查及血糖、血脂和血压水平等方面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糖尿病并发脑卒中以腔隙性脑梗死多见(占52.8%),高血糖、高血压及高血脂是增加糖尿病并发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尽早控制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伴发单发性和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潮州医院收治的18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A组为单纯2型糖尿病(104例),B 组为2型糖尿病伴发单发性腔隙性脑梗死(59例),C 组为2型糖尿病伴发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22例)。对2型糖尿病伴发单发性和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内膜厚度(CIMT)、尿微量白蛋白(MA)、C-反应蛋白(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重度颈动脉狭窄以及高血压病史是2型糖尿病伴发单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总胆固醇(TC)、CIMT、MA、CRP、HbA1c、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重度颈动脉狭窄及高血压病史是2型糖尿病伴发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单发性和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危险因素不太一致,应根据各自的危险因素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单纯脑小血管病(CSVD)与伴CSVD表现的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及精神心理异常的特点及差异。 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单纯CSVD患者14例,与伴CSVD表现的LAA型脑梗死患者28例,观察两组在CSVD总负担评分、Fazekas评分、MoCA评分、Stroop色词测验及连线测验、汉密尔顿抑郁评分方面的异同。同时进一步将伴CSVD表现的LAA型脑梗死分为前后循环组与单纯CSVD组进行比较,观察认知功能损害情况。 结果:伴CSVD的LAA型脑梗死与单纯CSVD患者比较,后者CSVD总负担评分及Fazekas评分更高,Stroop C用时更长,抑郁评分更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伴CSVD的LAA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MoCA量表子项定向力评分明显高于单纯CSVD患者。 结论:单纯CSVD患者与伴CSVD的LAA型脑梗死患者相比,所有认知域中执行功能损害更为明显,且抑郁评分更高。伴CSVD的后循环梗死患者定向力要好于单纯CSVD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初次发病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价。方法对96例初次发病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和40名对照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数字广度测验(DST)、词语流畅性测验(VFT)和画钟测验(CDT)测评。结果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MMSE、DST、VFT和CD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中37例(38.5%)有认知障碍。与单发病灶组比较,多发病灶组的MMSE、DST、VFT和CDT评分减低(P<0.05);与其他部位梗死组比较,额叶、丘脑及基底节梗死组的MMSE、DST、VFT和CDT评分减低(P<0.05);与无血管危险因素组相比,有血管危险因素组患者的MMSE评分减低(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病灶数目、病灶部位和血管危险因素都是影响认知功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清神经突起生长导向因子-1(Netrin-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以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泰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根据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情况分为恶化组(32例)和未恶化组(158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探究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24例)和存活组(166例),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NIHSS评分、Netrin-1及NSE水平,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恶化组与未恶化组患者糖尿病、高血压、卒中史、收缩压、舒张压、NIHSS评分、Netrin-1、NS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高血压、年龄、舒张压、NIHSS评分、Netrin-1、NSE是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NIHSS评分、Netrin-1及NSE预测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AUC值分别为0.978、0.993、0.989。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NIHSS评分、Netrin-1及NSE水平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NSE、年龄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Netrin-1浓度和NSE是反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及预后的有效指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