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口臭治验1例     
<正>口臭严重影响人们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吾师施丽婕业医十余载,临证施治准确,经验丰富,尤擅运用中医中药治疗脾胃病,现撷取吾师中医辨证治疗口臭验案介绍如下。赵某,女,24岁,2013年6月18日初诊。患口臭2年余,平素喜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每日均多次刷牙漱口,时刮舌苔,自服清热泻火类中成药及西药均  相似文献   

2.
蒋健治疗口味异常验案举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蒋健教授临证擅治疑难杂症,每每独辟蹊径,效验良多.兹举导师治疗口味异常验案数则,期与读者共飨中医之精妙. 1 口苦症案 病例1 赵某,女,54岁,2005年10月18日初诊.患者口苦伴口臭数月,  相似文献   

3.
介绍朱迪教授运用"火郁发之"法论治非口源性口臭的临床经验。口臭的发病与脏腑功能失调、胃热熏蒸关系密切,治疗从"火郁发之"立论,清透脾胃湿热、辟秽化浊。临证自创清中化浊汤,以泻黄散合藿香正气散加减而成,药物辛凉,辛味可透,寒凉可清,清中有散,气机通畅,口臭可除。  相似文献   

4.
口腔异味临证变法治疗体会湖南中医学院(410007)滕久祥主题词口臭/中医药疗法,口臭/中医病机1口臭非皆胃热盛口臭,是指口腔气味秽臭,常自觉或为他人所闻,给交往带来不便。此证一般多为胃热亢盛上蒸所致,因而施治立法多从胃热入手,清胃散为其治疗的代表方...  相似文献   

5.
泻黄散出自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由石膏、栀子、防风、藿香和甘草5味药物组成,用于治疗小儿脾热弄舌之证.随着后世医家临证使用,逐步扩大该方病证范围,包括口疮口臭、唇口干燥、目黄、口甘等,现代医家运用该方治疗小儿厌食、便秘、过敏性紫癜、抽动障碍等多种疾病.目前对于经典名方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关于中药经典名方复方制剂...  相似文献   

6.
中医理论乃众医临证经验之总结,它反过来又指导于临证实践,在临证实践中不断得以验证并逐步提高.在临证中.对医理万勿断章取义,否则便会迷途而延误治疗.现试举临证1例而议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7.
口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在男女老幼中均广泛存在,给生活工作和语言交流造成诸多不便。中医治疗口臭,多从胃热炽盛、肠胃食滞治疗。但口臭病机多端,临证须细审病机,知常达变,随证变通,方见良效。现笔者将自己的临床治验病案介绍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8.
经云:"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临证时须细审病机,知病之轻重,察病之安危,治疗时才有的放矢,切中肯綮.一般病症以君臣佐使配方应用,临证时若遇急重病人,往往单味"独行",起到四两拔千斤之功效.今举两则重病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9.
口臭表现为呼吸说话时口中出现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出气臭秽难闻。黄文东教授认为气机升降失调为口臭的主要病机,治疗时尤为强调气机的条畅,用药以轻灵流通为贵,强调脾胃润燥有别,同时重视芳香化浊治其标,临证分别予以调和脾胃、恢复升降,润肠通便、导滞下行,调和情志、疏肝泻热,养阴润燥、芳香化浊等法。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0.
梁贻俊教授临证经验丰富.她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疗效显著.如加开窍醒神之剂治疗嗜睡、幻听;加清热除烦之剂治疗失眠;加平肝潜阳之剂治疗眩晕;加健脾化饮之剂治疗呕吐等.同时论述了温胆汤的作用及临证应用.  相似文献   

11.
正王建康系浙江省名中医,临床经验丰富,临证运用清胃散(出自《医宗金鉴》,由升麻、生地黄、当归、川黄连、牡丹皮、石膏组成)治验颇多,现选介如下。1口臭李某,女,26岁。2016年3月2日初诊。自述一家三口皆患口臭之疾,自己尤甚。诊见:口臭明显,面色偏红,口唇四周有痤疮,唇红,口燥,大便偏干,舌红、苔黄,脉数。平时嗜好辛辣之品。诊断为口臭。证属胃腑郁热,热  相似文献   

12.
口臭是呼吸时产生的令人不快异味的一种症状,临床上很常见,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目前临床上西医治疗口臭,效果欠佳,且有一定不良反应,易反复,易产生耐药等。而中医治疗口臭则发挥出了它的优势。中医临床口臭证型多端,古时多家各有所论,周毅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多年,对口臭的治疗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临床疗效显著。现将周师治疗脾虚湿热证口臭验案一则及中西医治疗口臭最新研究进展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3.
知柏地黄汤具有滋阴补肾、清热降火之功效.用于治疗阴虚火旺之证.临证加减在临床中运用,可达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口臭在生活中较为常见,在临床上,脾胃病患者常伴有口臭症,且部分患者多伴有口干、口苦,纳差、胃胀、嘈杂、大便不调等症状.《黄帝内经》曰:"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阴阳反常,疾病始生,此文尝试以调理脾胃的方式治疗口臭,并探讨其中的治疗思路,例举肖国辉临床典型方案对此思路进行佐证,辨证论治,随证加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临证时,每遇疑难重症或顽疾,以经方调治,常可效如桴鼓.现将临证所得,撰之成文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罗陆一主任医师行医数十载,医术精湛,经验丰富,治疗有深刻见解认识,深懂"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道,临证辨治,谨守病机,循证化裁治则方药,治疗每每直达病源,疗效卓著.本文介绍其在临证上辨治"真寒假热"证的经验,略举数例.  相似文献   

17.
失眠是困绕现代社会人们的常见疾病之一.柏正平教授在临证中善用症状截断之治法,总结不寐治疗重在调神,首先改善失眠症状,再配合多维用药法以辨证施治.自拟安神宁寐方在治疗失眠临证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江一平教授临证详察病因病机,辨证明确,熟谙成方而不拘于成方,临床疗效显著。本文总结了江一平教授治疗口腻症、口疡症、口干症、口臭症及口中异味症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9.
产后汗证,一般来说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但临证时,常见气阴两虚,湿热内蕴之复杂证候者,治疗时在滋阴益气基础上,巧用清法,见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中医理论乃众医临证经验之总结,它反过来又指导于临证实践,在临证实践中不断得以验证并逐步提高。在临证中,对医理万勿断章取义,否则便会迷途而延误治疗。现试举临证1例而议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