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索淫羊藿素对人舌鳞癌细胞CAL-27的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0、10、20、40μmol/L浓度的淫羊藿素干预人舌鳞癌细胞CAL-27。采用CCK-8法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采用分子对接预测淫羊藿素与舌鳞癌目的基因结合效果,采用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进行验证。结果 淫羊藿素对CAL-27细胞作用24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3.37μmol/L, 48 h IC50为15.57μmol/L。与0μmol/L浓度淫羊藿素相比,40μmol/L浓度的CAL-27细胞克隆形成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淫羊藿素浓度增加时,CAL-27的迁移、侵袭数呈淫羊藿素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内AR、ESR1、PRKACA、PTGS2的相对表达量呈淫羊藿素剂量依赖性减少。结论 淫羊藿素可抑制人舌鳞癌细胞CAL-27的增殖、迁移、侵袭,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汉黄芩素对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肝癌细胞SMMC-7721分为5μmol/L汉黄芩素组、10μmol/L汉黄芩素组、20μmol/L汉黄芩素组和空白对照组。5、10、20μmol/L汉黄芩素组分别加入5、10、20μmol/L汉黄芩素进行处理,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处理48h后,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采用划痕试验检测各组细胞划痕愈合率,采用Transwell侵袭试验检测各组侵袭细胞数,并进行比较。结果处理48h后,20μmol/L汉黄芩素组细胞增殖率[(46.8±4.5)%]、划痕愈合率[(38.3±2.1)%]和侵袭细胞数[(16±7)个]明显低于5μmol/L汉黄芩素组[(93.5±2.3)%、(73.3±4.6)%、(24±2)个]、10μmol/L汉黄芩素组[(58.3±6.2)%、(47.8±3.6)%、(19±5)个]和空白对照组[100.0%、100.0%、(29±8)个],10μmol/L汉黄芩素组低于5μmol/L汉黄芩素组和空白对照组,5μmol/L汉黄芩素组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μmol/L汉黄芩素组细胞凋亡率[(27.3±3.6)%]明显高于5μmol/L汉黄芩素组[(8.8±5.3)%]、10μmol/L汉黄芩素组[(16.1±3.7)%]和空白对照组[(4.6±2.1)%],10μmol/L汉黄芩素组高于5μmol/L汉黄芩素组和空白对照组,5μmol/L汉黄芩素组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汉黄芩素可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17-二甲胺乙胺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17-DMAG)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变化.方法 用CCK-8检测17-DMAG对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影响;Annexin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检测细胞凋亡率;酶标仪检测细胞内ROS的变化.结果 17-DMAG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HT-29细胞增殖.0.25 μmol/L、0.5 μmol/L、1.0 μmol/L、2.5μmol/L作用于HT-29细胞24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2.17±1.15)%、(28.45±1.16)%、(35.04±1.58)%和(46.85±2.44)%,作用48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7.55±0.65)%、(33.33±1.23)%、(46.20±4.76)%和(55.45±4.47)%,作用72h,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9.19±1.74)%、(44.29±2.00)%、(50.66±2.17)%和(58.84±3.18)%.正常对照组HT-29细胞24h的自然总凋亡率(早期+晚期)为(2.72±0.57)%,0.25 μmol/L、0.5μmol/L、1.0 μmol/L和2.5μmol/L 17-DMAG干预24h后细胞总凋亡率分别为(5.38±0.46)%、(6.88±0.52)%、(10.44±0.32)%与(17.87 ±4.66)%,17-DMAG作用HT-29细胞24h的凋亡率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25 μmoL/L、0.5μmol/L、1.0 μmol/L和2.5 μmol/L 17-DMAG作用HT-29细胞12 h与24h,其活性氧水平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7-DMAG体外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HT-29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可能部分与细胞内的ROS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丙泊酚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对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传代培养人肺癌A549细胞株,根据细胞培养基中添加丙泊酚浓度的不同分为control组(未添加丙泊酚)、pL组(添加丙泊酚1.5μg/ml)和pH组(添加丙泊酚2.2μg/ml);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丙泊酚对肺癌细胞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及细胞凋亡的影响,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丙泊酚对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TEN、PI3K、AKT和mTOR)表达的影响。采用苯并芘诱导雄性A/J小鼠肺癌模型,造模成功的小鼠被随机分为c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p1组(腹腔注射丙泊酚20 mg/kg)和p2组(腹腔注射丙泊酚50 mg/kg),每组8只;观察丙泊酚对A/J小鼠体内肺癌的影响。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pL组和pH组均能抑制A549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促进A549细胞的凋亡(P0.05,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与control组比较,pL组和pH组均能抑制A549细胞中PI3K、AKT及mTO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提高PTEN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与c组比较,p1组和p2组肿瘤数量显著减少、肿瘤体积显著减小(P0.05,P0.01)。结论丙泊酚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并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吲哚美辛对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增殖及体外侵袭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应用WST-8法和体外侵袭小室测定吲哚美辛对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n-blotting方法检测吲哚美辛作用后HCT116细胞β-连环素(β-Catenin)、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MMP-7)蛋白的表达。结果:吲哚美辛能够明显抑制结肠癌细胞株HCT116的增殖,呈时间-剂量依赖性,作用24、48、72h的IC50值分别为440.36、323.90、254.37μmol/L;吲哚美辛能够明显抑制结肠癌细胞株HCT116的体外侵袭,呈剂量依赖性;吲哚美辛作用24、48、72h后,β-Catenin、CyclinD1、MMP-7蛋白表达均有下降。结论:吲哚美辛能抑制结肠癌细胞株HCT116的增殖与迁移,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型mTORC1/mTORC2双重抑制剂OSI-027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HT-29细胞株,给予不同浓度(0.1、1、10、25、50 nmol/L)的OSI-027处理,或以25 nmol/L OSI-027处理0、24、48、72、96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细胞集落形成实验观察HT-29细胞的生长增殖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FACS)及台盼蓝染色法检测OSI-027处理后HT-29细胞的凋亡和死亡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T-29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和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的表达。结果:OSI-027可抑制HT-29细胞的存活,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还可抑制HT-29细胞的增殖,呈浓度依赖性;此外,OSI-027还能诱导HT-29细胞的凋亡和死亡,并呈浓度依赖性。OSI-027处理后,HT-29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和cytochrome C的表达水平上调。结论:新型mTORC1/mTORC2双重抑制剂OSI-027可抑制人结肠癌细胞HT-29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肉桂酰胺对宫颈鳞状细胞癌SiHa细胞增殖、凋亡及血管生成的影响,并探讨其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SiHa细胞,采用不同浓度肉桂酰胺(0、5、10、20μmol/L)处理;分别采用MTT实验、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肉桂酰胺体外对SiHa细胞活力、增殖能力、凋亡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AKT、AK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使用不同浓度(0、5、10、20μmol/L)肉桂酰胺处理斑马鱼胚胎72 h,并采用定量碱性磷酸酶染色法检测其对斑马鱼胚胎肠下静脉(SIV)数量的影响。结果 MTT检测显示,肉桂酰胺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SiHa细胞活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克隆形成实验显示,与对照组比较,10、20μmol/L肉桂酰胺组处理24、48、72 h后SiHa细胞克隆形成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提示,与对照组比较,5、10、20μmol/L肉桂酰胺组处理24、48、72 h后SiHa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粉防己碱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粉防己碱对结肠癌的体外抗肿瘤效应。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粉防己碱对HT-29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利用细胞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及细胞凋亡荧光染色法检测粉防己碱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以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粉防己碱对Bcl-2和BAX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MTT比色法显示粉防己碱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增殖有抑制作用,其抑制效应具有剂量依赖的特点,细胞凋亡荧光染色法、琼脂糖凝胶电泳表明粉防己碱可诱导HT-29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法显示粉防己碱上调BAX基因表达,下调Bcl-2基因表达。结论:粉防己碱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增殖的抑制效应具有剂量依赖性,并可诱导细胞凋亡,其抗肿瘤效应可能与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9.
邓文英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9):3288-3290
目的:通过观察粉防己碱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粉防己碱对结肠癌的体外抗肿瘤效应。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粉防己碱对HT-29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利用细胞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及细胞凋亡荧光染色法检测粉防己碱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以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粉防己碱对Bct-2和BAX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MTT比色法显示粉防己碱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增殖有抑制作用。其抑制效应具有剂量依赖的特点,细胞凋亡荧光染色法、琼脂糖凝胶电泳表明粉防己碱可诱导HT-29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法显示粉防己碱上调BAX基因表达.下调Bcl-2基因表达。结论:粉防己碱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增殖的抑制效应具有剂量依赖性,并可诱导细胞凋亡,其抗肿瘤效应可能与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黄芩素对人结肠癌细胞生长及肿瘤抑制基因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ue,PTEN)、Akt及p-Akt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人结肠癌SW620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Ed U和MTT实验方法检测0、25、50、75μmol/L浓度的黄芩素对肿瘤细胞生长及侵袭力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黄芩素对肿瘤细胞PTEN、Akt及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 Ed U实验结果显示,浓度为50、75μmol/L的黄芩素能够显著抑制SW620细胞的DN A复制活性(P0.05);MTT实验表明黄芩素能够抑制SW620的细胞增生,呈剂量、时间依赖性;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显示50、75μmol/L浓度的黄芩素能抑制SW620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P0.05);WB实验结果显示,50、75μmol/L浓度的黄芩素能够上调PTEN的表达,下调p-Akt的表达(P0.05)。结论黄芩素能够经PTEN/Akt途径抑制结肠癌肿瘤细胞的生长和侵袭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桦木酸(BA)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生长和转移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HCT116培养于含10%胎牛血清和含1%青霉素/链霉素混合液的McCoy's 5A培养基中,于37℃、5%CO2培养箱中常规培养。将HCT116细胞以0.2×10~5个/mL的密度接种于96孔板培养过夜后,分别用不同浓度的BA(0、10、20和40μmol/L)干预细胞24、48、72 h,然后加入CCK8检测其在450 nm波长处的吸光值(A值)。将HCT116细胞以0.4×10~5个/mL的密度接种于12孔板培养过夜后,分别用不同浓度的BA(0、10、20、40μmol/L)干预细胞48 h,消化离心收集细胞并用台盼蓝染色,采用Countstar BioMed自动细胞计数仪计算细胞总数。将HCT116细胞以0.4×10~5个/mL的密度接种于12孔板培养过夜后,分别用不同浓度的BA(0、10、20、40μmol/L)干预细胞48 h,然后消化离心收集细胞并分别用1.0×10~5个/mL的细胞悬液进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Transwell实验,检测不同浓度BA干预48 h后对HCT116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A干预48 h后对HCT116细胞转移相关蛋白TGF-β和Smad2/3的影响。结果:①CCK8检测结果显示,与0μmol/L组比较,经不同浓度的BA干预24、48、72 h后,各组细胞的活力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计数结果显示,与0μmol/L组比较,经不同浓度的BA干预48 h后,各组的细胞数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结果显示,与0μmol/L组比较,经不同浓度的BA干预48 h后迁移或侵袭到小室外膜的细胞数目受到不同程度的明显抑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0μmol/L组比较,经不同浓度的BA干预48 h后TGF-β和Smad2/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结论:桦木酸具有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和转移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控TGF-β/Smad信号通路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Gab2对结肠癌细胞外黏附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SW620和HCT116两种结肠癌细胞系,建立Gab2表达降低和Gab2表达升高的稳定细胞株。将实验NOD/SCID小鼠分为3组,每组10只。(1)对照组;接种scr/MGC803体结肠癌细胞;(2)Gab2降低组;接种Gab2降低的siGab2/MGC803结肠癌细胞;(3)Gab2升高组;接种Gab2升高的Gab2/MGC803结肠癌细胞。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测量肿瘤的大小和侵袭范围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处理后3组细胞迁移数计算结果显示,Gab2降低组的细胞迁移数显著低于Gab2升高组和对照组(P<0.05)。各组NOD/SCID小鼠均在接种40 d后处死,比较接种前与接种后小鼠体质量,Gab2降低组显著低于Gab2升高组、对照组,对照组低于Gab2升高组。测量瘤体积,Gab2升高组高于Gab2降低组、对照组。Gab2降低组瘤体积抑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发现,MMP-2、MMP-9蛋白的表达与Gab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Gab2可有效调控体外细胞迁移数,显著抑制小鼠结肠癌细胞侵袭及转移,通过调节MMP-2、MMP-9蛋白表达,从而抑制结肠癌生长及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食管癌细胞增殖、侵袭、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CCK8实验检测5μmol/L、10μmol/L、20μmol/L、40μmol/L、80μmol/L的丙泊酚处理人食管癌细胞EC9706 48 h及80μmol/L的丙泊酚处理细胞12h、24 h、48 h、72 h的细胞增殖情况;80μmol/L的丙泊酚处理细胞72 h后,Transwell小室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的侵袭及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13、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 3)、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蛋白表达。结果 40μmol/L、80μmol/L的丙泊酚处理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0μmol/L组(P0.05),在24 h、48 h、72 h的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 h(P0.05);丙泊酚组细胞侵袭数及MMP-2、MMP-13、β-catenin、Cyclin D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和Cleaved caspase 3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可通过下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诱导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川楝素(TSN)对恶性黑色素瘤(MM)细胞增殖、凋亡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MM细胞分为对照(NC)组、TSN低剂量组(10μmol/L)、TSN中剂量组(20μmol/L)、TSN高剂量组(40μmol/L)、SC79组[TSN+蛋白激酶B(AKT)激活剂(SC79)]、SC79+CP21R7组[TSN+SC79+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抑制剂(CP21R7)]。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划痕实验及Transwell检测迁移和侵袭,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酶切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caspase-3)、波形蛋白(Vimentin)、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AKT、磷酸化AKT(p-AKT) Ser473、GSK-3β、磷酸化GSK-3β(p-GSK-3β) Ser9、β-链环蛋白(β-catenin)水平。结果 M...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体外培养SMMC-7721人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选用SMMC-7721人肝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至对数生长期,以5~160μmol/L姜黄素(5μmol/L、10μmol/L、20μmol/L、40μmol/L、80μmol/L、160μmol/L)分别处理SMMC-7721人肝癌细胞24、48、72h,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实验测定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药物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的影响。结果 MTT显示姜黄素对SMMC-7721人肝癌细胞增殖抑制率随药物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有升高趋势,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显示,随着浓度的升高细胞凋亡率提高,但姜黄素对SMMC-7721人肝癌细胞并不发生周期阻滞作用。结论姜黄素对SMMC-7721人肝癌细胞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能诱导其凋亡,但不产生周期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熊果酸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的抗增殖和凋亡诱导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熊果酸对HT-29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不同浓度熊果酸诱导的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熊果酸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熊果酸对HT-29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20 mol/L、40 mol/L的熊果酸分别作用于HT-29细胞24 h后,较多细胞呈凋亡特征性改变;熊果酸可将HT-29细胞阻滞于G1期,随着熊果酸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也相应增加。结论熊果酸对HT-29细胞有较强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其诱导凋亡的机制与熊果酸阻滞HT-29细胞的细胞周期有关。  相似文献   

17.
沈岚  谭洁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20(11):784-786,F0004
目的:体外实验探讨熊果酸诱导结肠癌HT-29细胞凋亡的可能性,揭示该凋亡发生与其相关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TUNEL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熊果酸对结肠癌HT-29细胞的增殖抑制与杀伤作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9、bcl-2、bax的表达。结果:熊果酸在体外对HT-29细胞有中度增殖抑制效应,在熊果酸作用下,HT-29细胞出现显著的细胞凋亡征象,TUNEL法显示细胞固缩,核染色质聚集或断裂,形成凋亡小体。流式细胞术检测在G1期之前出现sub-G1峰,凋亡率最高为11.63%,熊果酸的作用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在HT-29细胞凋亡过程中,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9、bax的表达增强,bcl-2的表达减弱。结论:熊果酸在体外对结肠癌HT-29细胞有诱导凋亡作用,而caspase-9和bax的表达增强,bcl-2的表达减弱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在抑制缺氧/复氧诱导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建立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H/R,2h/4h)、缺氧/复氧+白藜芦醇组(H/R+Res)。白藜芦醇分别选择5、10、20、30、40μmol/L浓度,通过TUNEL法检测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率以确定药物的最适浓度,确定最适浓度后进行后续实验,分组: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H/R,2h/4h)、H/R+白藜芦醇组(最适浓度20μmol/L)、H/R+白藜芦醇(最适浓度20μmol/L)+LY294002(20μmol/L)组。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结果与缺氧/复氧组(H/R,2h/4h)相比,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可抑制细胞凋亡,并呈剂量依赖性,20μmol/L白藜芦醇组出现明显保护作用(P<0.01);LY294002处理后,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明显减弱(P<0.05,P<0.01),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白藜芦醇可减少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下调微小核糖核酸( miRNA, miR)-572对人胃癌细胞凋亡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 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PCR)法检测 miR-572,第 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 (phosphatase and tensin hmmlogydeleted on ten, PTEN)和蛋白激酶 2 (protein kinase 2,AKT2)在不同胃癌细胞株( HGC-27, AGS和 SGC-7901)和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 GES-1中的表达情况。在胃癌细胞株 AGS细胞中加入 miR-572 inhibitor后, CCK8检测细胞活力; Tran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比例; qPCR检测 miR-572, PTEN和 AKT2的表达量。结果 miR-572和 AKT2在胃癌细胞系 HGC-27(6.97±1.62,4.98±1.34),AGS(7.21±1.32, 5.39±1.14)和 SGC-7901(5.97±1.44,4.02±1.02)中较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 GES-1表达升高( 1.00±0.24,1.00±0.21), PTEN表达降低( 0.49±0.16,0.39±0.11,0.54±0.33 vs 1.00±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727~3.197,均 P< 0.05);与对照组比较,转染 miR-572 inhibitor后,miR-572和 AKT2在 AGS中表达下调 (P< 0.05),PTEN表达上调 (P< 0.05); CCK8实验结果显示转染 miR-572 inhibitor后,与对照组比较 miR-572抑制剂组细胞活力降低 (P< 0.05);Transwell实验发现,与对照组比较 miR-572抑制剂组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降低 (P< 0.05);流式细胞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 miR-572抑制剂组细胞的凋亡比例降低 (P< 0.05)。结论 下调 miR-572可抑制胃癌细胞的凋亡、侵袭和迁移,其机制可能是通过 PTEN/AKT2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CAL-101对Burkitt淋巴瘤(BL)细胞系Raji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系SUDHL-10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通过不同浓度(5μmol/L、10μmol/L、15μmol/L、20μmol/L)的CAL-101对BL细胞系Raji和DLBCL细胞系SUDHL-10进行处理,采用MTT法测定CAL-101对上述淋巴瘤细胞系增殖的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术对淋巴瘤细胞凋亡情况进行测定,通过迁移实验测定CAL-101淋巴瘤细胞迁移情况的影响,并通过Western blot法对CAL-101处理后淋巴瘤细胞表达磷酸化ERK的变化进行检测。结果在CAL-101浓度≥5μmol/L时,对DLBCL细胞系SUDHL-10和BL细胞系Raji增殖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随着CAL-101浓度的升高,两种淋巴瘤细胞系的增殖抑制率亦明显升高(P 0. 01),具有浓度依赖性的特点。随着CAL-101浓度的升高,两种淋巴瘤细胞系的细胞凋亡率亦明显升高(P 0. 01),具有浓度依赖性的特点。随着CAL-101浓度的升高,CAL-101对两种淋巴瘤细胞系的细胞迁移率亦明显降低(P 0. 01),具有浓度依赖性的特点。Western blot法分析结果显示,经CAL-101处理淋巴瘤细胞后,可明显降低磷酸化ERK的表达水平。结论 CAL-101能够明显阻滞BL细胞系Raji和DLBCL细胞系SUDHL-10增殖,促使细胞凋亡,阻滞细胞迁移至淋巴瘤基底细胞,其发生机制可能与ERK信号途径阻断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