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胰腺炎(AP)是一种尚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的胰腺外分泌炎症疾病。目前认为AP的发病主要与胰蛋白酶原异常活化、炎症细胞浸润、钙超载和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AP腺泡细胞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及线粒体自噬功能异常,认为线粒体自噬可以通过降解多余或紊乱的线粒体来维持细胞稳态,改善AP病理损伤。该文综述线粒体功能障碍及其自噬功能异常在AP病理过程中的研究进展,为寻找药物治疗新靶点,减轻AP的临床症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张淑芳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21,(3):264-267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典型病变为神经元内胞质大量聚集物的堆积.目前,有关自噬及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成为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引起认知功能退化和记忆力下降.研究表明,自噬的缺陷可能会导致包括AD在内的多种疾病的神经退行性过程.因此,本文总结了自噬功能障碍与AD的关系,并且... 相似文献
3.
4.
心肌梗死(MI)是指营养心脏的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后,灌注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出现持久而严重的急性缺血缺氧导致的心肌缺血性坏死。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的机制亟待明确,寻找干预靶点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线粒体作为提供能量的细胞器,是心肌细胞内的主要能量来源,负责三磷酸腺苷(ATP)生成和能量代谢,线粒体完整性和功能的丧失是改变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病理因素,是心肌细胞不断收缩和舒张的关键保障。心肌梗死时线粒体功能异常是心肌损伤的重要机制,线粒体质量控制是指线粒体在生成与清除之间维持平衡,对维持细胞的生存及功能显得尤为重要。线粒体自噬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多种疾病相关。线粒体自噬是以损伤的线粒体作为自噬底物的一种选择性自噬,在心血管功能稳态的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心肌缺血时,心肌细胞发生线粒体损伤,而线粒体自噬能通过促进降解和回收受损的线粒体以进行线粒体质量控制,进而保护缺血的心肌细胞。对于正常心肌细胞来说,足够的线粒体生成能够保证充足的能量供应;但当外界刺激导致线粒体损伤时,如果受损线粒体未及时清除造成堆积,会造成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甚至引起细胞凋亡。线粒体自噬过程复杂,涉及诸多... 相似文献
5.
急性肠缺血性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疾病,如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等,经有效治疗并恢复血流后,容易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线粒体自噬在肠IRI的病理过程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线粒体自噬是一把“双刃剑”,其发挥的作用主要取决于肠IRI的程度,在轻度肠IRI的病理改变中,发挥着减轻IRI的作用,而在严重肠IRI的病理改变中,发挥着加重IRI的作用。线粒体自噬在肠IRI中的调控机制涉及多种信号通路,包括PINK1/Parkin信号通路、BNIP3/NIX 信号通路、FUNDC1信号通路、Beclin1信号通路。随着研究的深入,线粒体自噬在肠IRI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越来越清晰,为肠IRI的精准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刘征兆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2024,42(2)
摘 要:线粒体是三羧酸循环的主要场所,几乎是所有真核细胞的能量供应站。衰
老伴随着线粒体功能的丧失和损伤线粒体的累积。线粒体自噬是细胞清除衰老损伤线
粒体的主要机制。细胞内的线粒体自噬不足,损伤线粒体的累积可以作为细胞衰老的
标志物。因此,研究线粒体自噬的机制、调控途径以及寻找干预线粒体自噬的策略,对于延缓衰老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阐
述了线粒体自噬与衰老相关的分子调控网络以及干预线粒体自噬延缓衰老的策略及研究方向,旨在推进靶向线粒体自
噬治疗衰老相关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INK1-Parkin线粒体自噬在创伤性脑损伤(TBI)中减轻神经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及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36只小鼠随机分为野生对照组(野生小鼠接受假手术)(n=6);基因对照组(Parkin-/-小鼠接受假手术)(n=6);野生模型组(野生小鼠接受TBI)(n=18),并将其分为TBI 1、3、5d组,... 相似文献
10.
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一种高度保守的代谢主调节剂,可在细胞和生理水平的代谢应激中恢复能量平衡,保护器官和细胞免受损伤。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细胞营养感应的中心,它将营养环境与代谢过程联系起来,以维持细胞的稳态。线粒体自噬是受损线粒体在溶酶体中被降解从而维持细胞能量供应的过程。AMPK/mTOR信号通路作为能量和营养的调节中心,与线粒体自噬联系紧密,本文主要介绍AMPK/mTOR信号通路与线粒体自噬之间的调节机制,并探讨其在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12.
线粒体是调节细胞能量平衡和细胞死亡的重要细胞器,在内外环境影响下,受损、衰老的线粒体会对细胞生存造成严重的威胁。线粒体自噬(mitophage)是指细胞选择性清除受损、衰老的线粒体,从而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研究中发现,pink1-parkin途径参与膜电位降低引起的线粒体自噬的发生,对线粒体整个网络的功能完整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其确切调控机制尚未明确。本文重点综述了近年来线粒体自噬中pink1-parkin途径调控机制及其病理生理意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14.
线粒体是细胞内能量代谢的主要场所,线粒体自噬是通过选择性清除受损和功能障碍的线粒体来阻止过量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从而防止细胞死亡的过程,是维持线粒体稳态的关键.FUNDC1是一种新型线粒体自噬受体蛋白,在介导线粒体自噬方面发挥重要调节作用.本文主要就近年来线粒体自噬中FUNDC1调控机制及其病理生理意义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降低患者的认知水平和生活质量,给医疗系统带来极大的负担。针刺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能够改善AD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但是其中的作用机制并不清楚。研究表明,针刺通过调控自噬蛋白和自噬相关信号通路调节自噬水平。随着对自噬研究的不断深入,自噬在治疗AD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晰。因此,本文将从针刺对自噬蛋白和自噬通路调控、自噬在AD的作用、针刺调控自噬治疗AD 3个方面综述,以期为针刺治疗AD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建立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大鼠模型,观察不同阶段肺线粒体膜电位(JC-1染色)、调控线粒体自噬关键性蛋白PINK1、Parkin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变化,探讨线粒体自噬是否参与PQ中毒肺纤维化的发生。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模型组(n=36),模型组下设2 h、12 h、1 d、3 d、7 d和14 d共6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各6只大鼠。使用20%PQ溶液50 mg/kg一次性灌胃大鼠建立PQ中毒模型。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血红细胞ROS浓度;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PQ中毒后肺组织病理损害;JC-1染色检测肺组织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INK1、Parkin蛋白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随着PQ中毒时间的延长,肺纤维化病理评分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Q组ROS荧光阳性强度率比值在中毒后2 h显著升高,中毒后12 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P<0.05),中毒后14 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Q组肺组织JC-1红绿荧光比均较对照组降低,Western blot提示随中毒时间延长,PINK1及Parkin蛋白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Q组肺组织JC-1红绿荧光比与PINK1及Parkin、肺纤维化病理评分均呈负相关(r=-0.890,P<0.01;r=-0.845,P<0.01;r=-0.794,P<0.01)。在PQ中毒12 h内,血红细胞ROS荧光强度阳性率与JC-1红绿荧光比呈负相关(r=-0.712,P<0.01),与PINK1及Parkin、肺纤维化病理评分呈正相关(r=0.571,P<0.01;r=0.484,P<0.01;r=0.602,P<0.05)。结论:PQ中毒导致大鼠产生了明显氧化应激,诱发了线粒体自噬。ROS的产生与线粒体自噬的发生密切相关,共同参与了PQ大鼠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