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癫痫痰邪的产生包括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胎儿先天不足,元气虚,气不化津,邪聚痰生;孕妇妊娠失调,受六淫邪气所累,或为七情、饮食所伤,易致胎儿脾虚生痰.无论是因痰致痫抑或是因痰而加重病情,最终皆会造成脏气不平、阴阳失调、神乱痫发.文中归纳了5种治痰法,包括化痰法、坠痰法、逐痰法、涤痰法、涌吐法,其中化痰法应用较广,又分为化...  相似文献   

2.
脾属土,居中焦,主运化水谷,若脾失健运,不能正常运化布散水谷精微,多余的脂质沉积于血脉形成痰浊,导致脉道不利,而致动脉粥样硬化(AS).可见,脾虚生痰是引发AS的关键.巨噬细胞焦亡致AS,其关键为炎症反应.巨噬细胞焦亡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加剧AS进展.中医学将"炎症"归于毒邪范畴,而毒邪可转化为痰浊,并阻滞血脉,导致脉道...  相似文献   

3.
通过梳理"无痰不作咳"的理论源流,明确痰与咳嗽的相关性。从痰是导致咳嗽的重要因素入手,提出治疗时应根据"有痰或无痰"和"痰的性质"进行辨证用药的观点。无痰而正气充足者,化痰止咳以截断病势;无痰而正气不足者,益气化痰以利于排痰;有痰者则应审症求因,根据痰与风、寒、热、湿、燥邪相兼发为咳嗽以及食积成痰致咳,进行辨证论治,疗效确切。以期对治疗咳嗽能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痰瘀化浊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动脉粥样硬化本虚标实、痰、瘀为患的基本病机已得到认同,热毒学说也已得到重视.而近年提出的"浊邪"致病的新观点,其论述没有超出火(毒)、湿(浊一痰)、瘀血的传统认识范畴.本文则从"痰瘀化浊"病机角度对浊邪病因病机进行探讨,认为"浊邪"是痰瘀胶结、得热腐而化生之阴邪,既有痰、瘀之特点,又有别于痰、瘀之邪.治疗时,单化痰不能去瘀血之结,独活血不能去痰之滞,故当痰血同治、以泄浊邪为要;且浊邪多兼火毒,浊得火腐而易生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容易发生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等.因此,泄浊必兼清火是治浊防变之关键.  相似文献   

5.
蒋树龙  周文华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0):1388-1390
中医学认为痰是由于水液代谢失常停留体内而形成的一种"其液黏稠"的病理产物,但痰一旦形成又会成为一种致病的"邪气",因其产于体内故也可称为内邪。痰证与临床众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中医有"十病九痰"、"怪病多痰"、"百病多由痰作祟"等论述。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采用扶正化痰法为主治疗阿片成瘾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文献复习对痰浊与阿片成瘾复吸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王士雄论病从"气贵流行,百病皆由愆滞"立论,用药着眼"百病兼痰".粗观<王氏医案>450余案,配合祛痰方药者达300余案,可见"欲清气道之邪,必先祛其依附之痰",已成为王氏特有的医疗经验.兹就王氏临症治痰心法归纳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痰邪是眩晕致病主要因素,痰邪致病易与风、火、湿、瘀病邪相兼为患,治疗痰症眩晕要详辨痰火、风痰、痰湿、痰瘀.依痘不同分而治之,方可彰显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痰瘀致毒与中风的关系。方法:根据临床经验对命题进行论述。结论:诸多脑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极易形成"痰瘀交结致毒"。痰可生瘀、瘀可生痰、痰瘀互结从而引起颅脑痰瘀交结;痰饮致毒、瘀血致毒、痰瘀互结致毒致使毒邪痹阻脑内;痰瘀毒邪引起中风。用以指导临床治疗,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痰邪是具有中医特色的病因之一,包括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常与脑血管意外、冠心病、糖尿病、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大量的临床、实验研究表明黏附分子与痰邪所致疾病有一定的相关性。故文章从黏附分子的作用特点,代谢、表达等方面与痰邪致病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推测黏附分子可能是痰邪致病的微观指标之一。这将有利于将中医理论中"痰"这一相对抽象概念具体化,拓展其实质内涵;为实验动物模型的筛选与建立等提供新的思路和契入点;为中医临床的"异病同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研发中药新药,提供新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0.
宋景龄 《国医论坛》2012,27(3):46-47
痰邪是津液代谢失常所产生的病理产物,痰邪致病称为痰病,痰病病位广泛,症候繁多.若按痰邪属性分析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既简明扼要,又便于临床,兹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痰是由于体内水液运行异常,导致水液停留凝聚而形成的一种病理产物。中医有"百病皆由痰作祟"之说,表明痰是导致诸多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痰既可停聚于脏腑、经络、组织之间,又可随气机上下内外窜动,无处不在,正如《杂病源流犀烛》所说:"痰之为物,流动不测,故其为害,上至巅顶,下至涌泉,随气升降,周身内外皆到,五脏六腑俱有。"痰有时难以被察觉,但在脉象上却有明显的特征显现,因此,探讨痰脉的特征表现及演变规律,对痰邪致病的  相似文献   

12.
痰浊与现代物质基础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痰浊是人体津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痰一经产生之后又反过来变成致病的“病邪”,引起多种病理变化和各种临床症状,即所谓痰证。痰邪致病,与正虚邪实相关,正虚主要表现患者免疫功能低下,邪实主要表现在三大能量物质代谢障碍?内分泌异常?血流变的异常,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体液代谢以及细胞因子等方面,从而导致代谢产物堆积?内环境紊乱,表现为痰证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痰邪致病广泛性与代谢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痰浊内盛是代谢综合征的始动病因,痰浊痹阻血脉为代谢综合征的核心病理变化,脉闭不通、络损血溢为代谢综合征的严重结局,痰浊则是贯穿始终的基本病理因素。认为痰邪形成的病因具有广泛性,诸因皆可生痰,诸邪皆可生痰,诸虚皆可生痰,诸脏皆可生痰。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诸种痰邪形成的因素日益增多,致使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不断升高。  相似文献   

14.
试论慢性乙型肝炎从痰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乙型肝炎属中医"胁痛"范畴.一般认为本病由脾肾内虚、瘀血阻络、湿热疫毒羁留所致,治疗常用健脾补肾、活血化瘀、清热利湿解毒之法.但慢性乙肝患者多见头重、身困、呕恶、口腻厌油、嗜睡、皮肤油垢增多、舌苔腻、脉弦滑,及病情反复、经久不愈等痰证证候.因此,笔者认为,痰邪伏肝也是本病的一个重要病机,应重视从痰论治.  相似文献   

15.
痰,既是脏腑功能失调的产物,又是导致人体发病的致病因素.痰的形成,是由体内津液输布失调,水湿内停、凝聚而成,故又有"痰为百病之源"、"怪病皆由痰生"之说.  相似文献   

16.
文章就"痰火扰心"所见之精神病及其证候特点与治疗,以及"痰火扰心"之发展演变与治疗原则做了论述."痰火扰心"之痰火,非五志过极化火,火炼液为痰所致;系患者自身所具之禀赋性痰易生,阳易盛,痰易阻脉道使阻郁之气化火;或痰易生,气易实而化火之体质与病理倾向性使然.应规范"痰火扰心"证之症状表述,同时,应明确界定其病理含义,以...  相似文献   

17.
“无形之痰”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痰是人体津液不归正化而形成的病理产物。津液是有形之物,痰无疑是有形的病理产物。而在痰的含义上,向有“有形之痰”与“无形之痰”的区别,如说:“有形之痰,又谓狭义之痰,为咳咯而出,或呕恶而出,容易被人察觉,故又称为外痰;无形之痰,又谓广义之痰,不易被人察觉,只能从症测知,其病变和临床证候,从内向外,故又称为内痰。”读之似乎理顺义通,然笔者认为这样解释尚欠准确。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皆由内向外,就是外感六淫之邪,虽由表入里,但都是通过机体内部正邪交争而由内向外表现出来的,因此无所谓内、外痰之分,一切痰病皆自内发。痰之为病多变…  相似文献   

18.
风痰一证,黄淑芬教授认为风痰系风与痰合邪为患,形成有痰壅、络阻、风动3个环节.经络瘀滞,尤其是络脉闭阻不通的病理变化,在本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治疗当综合化痰、通络与搜风三法.常以局方青州白丸与牵正散二方合化组成风痰基础方,注重生南星、生白附子、生半夏的运用,经验独特,疗效满意,值得师法.  相似文献   

19.
“痰瘀相关”理论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许多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皆与痰瘀有关,痰瘀同治原则愈来愈受到重视,本文阐述了"痰瘀相关"的形成基础及临床运用原则,强调了"痰瘀相关"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和科研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6,(5):944-946
肺间质纤维化(PF)作为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增加的呼吸系统疑难杂症,西医对于PF发病机制的认识尚不明确。中医虽已明确痰浊之邪是影响PF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但历代医家对于痰浊病理与PF之间的具体论证少之又少。文章通过阐述现代生活中人们痰浊之邪易感之由、痰浊病理与PF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中西医治疗中的密切关联,来论述PF为何与痰浊有关以及痰浊如何影响PF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