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县级三级公立医院在DIP支付方式改革背景下开展医保运营效率管理。方法:以2021年和2022年某县三级公立医院出院病例为研究对象,完善医院医保运营管理组织架构,优化收治病种结构,强化成本管控,对比分析运营效率及运营质量指标。结果:与2021年相比,2022年住院病人次均费用提高了1.99%,住院次均药品费用提高1.20%,住院收入中来自医保基金的收入提高3.75%,同时手术占比提高0.74个百分点,微创手术占比提高1.12个百分点。结论:DIP支付方式下县级三级公立医院通过完善组织架构、提升医疗内涵、强化成本管控及优化绩效考核,可有效提升运营效率,促进医院医疗质量指标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中医医院经济运行特点,与综合医院相比,中医医院诊疗服务依赖于医务人员的知识和经验,对检查、化验设备利用较少;药品服务成本高、损耗大,收入结构中药占比高;医疗服务价格偏低,治疗同一种疾病与西医治疗手法相比次均费用低。根据这些特点,部分省市探索采用基于编制人数、服务量或绩效考核结果等增加中医医院财政投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扩大中医药服务报销范围和比例等方式完善中医医院补偿机制。通过比较这些改革措施的优劣及其带来的效果,提出了通过价格调整增强中医医院自偿能力;提高医保总额预付总额和支付比例,加快按病种付费进程;提高中医的财政投入比例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按病种分值付费(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 DIP)支付改革不断发展推进的形势下,医院费用成本管控迎来新挑战。深圳某医院探讨在DIP支付方式改革形式下,结合临床路径和DIP医保支付标准,建立DIP病种临床路径,优化医院医疗服务费用结构,合理使用医保基金,促进医院成本管理转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医保付费方式对同一病种医疗相关费用的影响,分析如何应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并针对宿迁地区特点提出建议。方法:采集宿迁市某三级综合医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449例翼状胬肉出院病例,分析对比按项目付费与DIP付费方式对同病种医疗费用的影响。结果:实施DIP付费方式以后,平均医疗总费用、药品费和手术费均明显下降,平均住院日缩短,患者平均自付金额降幅46.24%。结论:采用DIP付费方式可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平均住院日和患者自费比例,可提升医保控费管理与医疗机构精细化管理效率,减轻患者负担。  相似文献   

5.
<正>2021年,国家医疗保障局印发《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从2022年到2024年年底,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全部开展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P(病种分值)支付方式改革工作,到2025年年底,DRG/DIP支付方式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驶入了“快车道”。  相似文献   

6.
<正>按照健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的目标,山东省滨州市以中医优势服务、特色服务为突破口,探索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印发了《滨州市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优势病种医保付费改革试点方案》。2020年1月1日,滨州市正式启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六大类27个病种类别实行“中医日间病房”改革管理,支持医疗机构使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疾病,促进合理检查、合理医疗,发挥中医独特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DRG与DIP的原理机制、影响机制、效果机制的比较分析,探索我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治理路径:加强医疗费用管控,建立医保基金可持续发展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医疗服务提质增效机制;改善医疗服务绩效,建立医疗评价监督考核机制;完善医疗服务定价,建立医务人员收入增长机制。  相似文献   

8.
医保支付方式作为引导医疗服务行为、调节资源配置的杠杆,对实现医保基金可持续发展,提升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积极探索医保支付改革,以DRG和DIP为代表的支付方式已成为主要方向。文章从改革的现实出发,对DIP相较于DRG的实施优势、问题与挑战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以DRG和DIP为代表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以此引导医院高质量发展方向,提升医保基金运行效能。作者首先分析了DRG和DIP支付方式改革进展,基于国家政策要求汇总了下一阶段改革方向与时间进度要求。文章提炼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运营管理带来的深远影响,包括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医院病种结构调整滞后等。在此基础上,从进一步提高医院运营管理认识、优化调整病种收治结构、加强药品耗材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医院运营管理、积极应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按病种分值付费(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DIP)改革后医疗服务质量的变化,为完善我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某DIP改革国家试点城市2017年7月—2021年6月的首批试点医疗机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住院患者的病案首页数据,纳入3个死亡相关指标和2个再入院相关指标,考虑患者特征进行风险调整后,采用t检验比较其在2019年7月实施DIP改革前后的差异。结果 经风险调整后,DIP改革后住院手术患者死亡率、DIP低风险组住院患者死亡率、30天内全因再入院率和30天内相同主诊断再入院率分别下降0.06个百分点(P=0.031)、0.15个百分点(P=0.001)、0.47个百分点(P<0.001)、0.72个百分点(P<0.001)。结论 尚无证据表明该市DIP改革后医疗服务质量受到负向影响,按病种付费试点城市需密切监测改革后医疗服务质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新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实施前后三甲公立医院住院收入结构、医疗效率指标及医保支付情况变化,分析新的医疗服务价格实施的效果。方法:获得样本三甲公立医院2015年1月—2018年7月住院收入数据及医疗效率指标,采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其变化趋势及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新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实施后,药品收入下降25.3%,床位收入、治疗收入、手术收入、护理收入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开放床位数增加了20.71%,平均住院日减少了0.36天,床位使用率下降了23%。医保统筹支付比重下降了5.27%。结论:改革后大幅降低了药品费用,床位供给量的提升,提高了医院收治住院患者的能力,改善了患者住院环境。手术、治疗、护理收入的增长,体现了医护人员的劳务价值。但医保支付比重的下降,一定程度加重了患者的负担,需要进一步完善探索更加合理和行之有效的医疗政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新生儿科DIP医保结算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优化新生儿科医保结算规则,推进支付方式改革精细化管理。方法:选择国家DIP支付方式试点城市Y市为案例地区,结合定性资料分析与访谈研究,采用描述性分析、四象限气泡图、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Y市新生儿科全样本患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Y市2022年有1 372例新生儿,医保结算率为84.82%,其中三级医疗机构为81.10%。未入组718例,占比52.33%。三级医疗机构、未入组、低体重儿、住院天数越高、出生天数越低、结算分值越低的病例,医保结算率越低(P<0.05)。结论:新生儿科医保结算率显著低于全市水平,三级医疗机构亏损程度更高,易引致推诿危重新生儿患者风险;新生儿科存在分组精细化不足、分值失真的问题。建议:完善核心要素管理与调整机制,优化新生儿科DIP病种分组;综合考虑新生儿资源消耗特征、合理动态调整新生儿医疗服务价格、科学设置新生儿科加成系数;做到新生儿科发展与医保协同改进,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内涵式、精细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DRG与DIP都是针对短期住院的前瞻性支付方式,让医院在确定价格/预算下决定诊疗方案。很多医院刚刚开始了解DRG,现在又增加了DIP,这两种支付方式如何影响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是医保、医院、医生和患者都很关注的事情。我们尝试从两种支付方式分组和支付的差异切入,分析DRG和DIP如何影响治疗方案和药品耗材选择等医疗行为,比较两种方式对医疗服务质量、资源使用效率,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和医院管理难度等绩效指标的影响,提出DRG和DIP在不同医疗机构实施的相对优势,以及需要避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县级中医医院中医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为提升我国中医服务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和政策, 在"结构-过程-结果"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县级中医医院中医服务能力评价初筛指标体系;采用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筛选评价指标;基于专家评分法与熵权法的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综合权重。结果县级中医医院中医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最终纳入3个一级指标, 9个二级指标和33个三级指标。其中, 综合权重居前5位的三级指标依次为年内中医治未病服务人次数(12.02%)、手法复位诊疗人次数(9.03%)、针灸诊疗人次数(6.55%)、住院中医医疗服务项目收入占医疗收入比(5.87%)和推拿诊疗人次数(5.34%)。结论县级中医医院中医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从中医药服务全过程角度出发, 反映县级中医医院卫生服务能力, 突出中医特色。  相似文献   

15.
国家医保局于2019年在30个城市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试点改革工作,并于2020年在71个城市开展按病种分值付费(DIP)试点工作。随着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推进,试点工作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缺陷。结合现阶段医保支付改革进程,梳理DRG和DIP的内涵和异同点,结合DRG和DIP的应用现状及问题探索融合发展模式,并针对各服务主体如何优化DRG和DIP的融合发展模式提出建议与对策,为推进医保支付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久菊 《中国卫生》2022,(10):36-37
<正>湖北省十堰市医疗保障局于2019年成立后,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放在提高医保治理能力的首位,并在郧西县先行先试,取得成效。2020年,十堰市被湖北省医疗保障局纳入全省两个省级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城市之一,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支付方式改革正式启动。经过近两年的探索,234家医疗机构全部进入实际付费阶段,标志着全市医保治理模式全面升级。  相似文献   

17.
随着群众可支配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特需医疗服务需求呈现“井喷”态势,而以DRG/DIP为代表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药品零加成、耗材零加成和新冠疫情的冲击,为公立医院开展特需医疗服务注入了新动力。文章深入分析了当前公立医院运营发展面临的新形势,阐述了开展特需医疗服务对于公立医院增加有效收入、增强运营活力的必要性,并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从创新特需医疗服务内容、打通特需医疗服务难点堵点、促进特需医疗服务可持续发展、推动互联网与特需医疗服务融合创新和扩大特需医疗服务宣传影响力等方面,提出公立医院规范开展特需医疗服务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疾病诊断相关分类组(DRG)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对医院资金管理的影响。方法:通过分析以DRG、DIP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资金管理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医院资金管理优化策略。结果:DRG、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资金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医院应当完善成本核算体系,优化医疗服务定价策略,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制度,同时提高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建设重视程度,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以适应新环境下的医院长期发展需求。结论:针对DRG、DIP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资金管理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医院资金管理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按病种分值付费(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DIP)的实施效果。方法:本文以2014年DIP试点城市——广东省清远市作为处理组,以省内其余19个非试点城市(除中山市,其在2010年已开始试点)作为对照组,构建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中的合成控制法评估DIP的实施效果。结果:清远市实施DIP 3年后住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比对照组降低1天,平均住院费用比对照组低1000元左右。结论:实施DIP可以降低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的增速,从而缓解医保基金支出增长过快,并提高医院的服务效率,减轻住院患者的经济负担。试点地区应更加科学地制定病种分值,完善医保监管,加强医保政策的宣讲培训,使DIP改革具有更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章平 《中国卫生》2022,(5):80-81
<正>2022年,全国各省市按照国家医保局统一部署,相继实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目标是“十四五”末,DRG/DIP支付方式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改革支付方式就是要摒弃按服务项目定价的机制,从行政定价走向多方参与的协商定价,这是新一轮医改以来,行动统一、路径明确、影响深远的一次重要市场机制导入。在医保付费改革背景下,对于中医来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