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粪检有白细胞的腹泻患者与健康者肠道菌群变化及指纹图谱差异。方法提取解放军第252医院临床门诊30名健康成人和30例腹泻成人的粪便总DNA为模板,分为对照组和腹泻组。荧光定量法测定肠道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的菌群数量,ERIC-PCR指纹图谱法检查各组肠道菌群组成多样性差异。结果两组肠道菌群数量:对照组粪便中双歧杆菌为(8.85±0.57)拷贝/g,乳酸杆菌为(8.36±0.45)拷贝/g;腹泻组粪便中双歧杆菌为(8.28±0.68)拷贝/g,乳酸杆菌为(7.79±0.39)拷贝/g;与对照组比较,腹泻组中该两种细菌数量明显减少(P<0.05)。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数量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泻患者肠道菌群ERIC-PCR指纹图谱条带明显减少。结论腹泻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发生了改变,菌群数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脑肠轴”探讨针灸治疗产后抑郁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妇产科门诊的产后抑郁患者120例,另选取120例健康体检自愿者为健康组,产后抑郁患者给予连续8周针灸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肠道菌群变化。结果:与入组时比较,针灸组治疗4、8周时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8周时EPDS、HAMD、PSQI评分低于治疗4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针灸组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低于健康组,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治疗4周和8周时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升高,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治疗8周时肠道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乳酸杆菌、肠球菌与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可有效改善产后抑郁患者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其可能通过脑肠轴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评价颈动脉硬化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 年 7 月—2018 年4 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接诊的117 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117 例作为对照组。两组行血管ET 评价和肠道菌群检测。结果 观察组僵硬度、压力应变弹性系数、放射波增 压指数、脉搏波传导速度、内膜中层厚度、消化链球菌、葡萄球菌、肠球菌及大肠埃希菌高于对照组(P <0.05); 观察组顺应性、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酵母菌低于对照组(P <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僵硬度、压力 应变弹性系数、放射波增压指数、脉搏波传导速度及内膜中层厚度)与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酵 母菌)呈负相关(P <0.05),与肠道菌群(消化链球菌、葡萄球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呈正相关(P <0.05)。 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顺应性)与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呈正相关,与肠道菌群(消化 链球菌、葡萄球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呈负相关(P <0.05)。结论 血管ET 技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 的临床价值较高,且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密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菌群分布特征。方法 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100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A组;另收集同期在医院体检的100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纳入B组。采集所有入组者新鲜粪便进行菌群分析(测定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拟杆菌属、梭菌属、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属的菌群数量),比较两组患者肠道菌群数量及不同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疾病分期、病情严重程度UC患者的肠道菌群数量。结果 A组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拟杆菌属、梭菌属数量均较B组低,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属数量较B组高(P<0.05);不同性别、年龄、病变范围UC患者肠道菌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组患者的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拟杆菌属、梭菌属数量均低于缓解期组,肠球菌属及大肠埃希菌属数量均高于缓解期组(P<0.05);重度患者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拟杆菌属、梭菌属最低,中度患者次之,轻度患者最高,重度患者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属最高,中度患者次之,轻度患者最低(P<0.05)。有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拟杆菌属、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益生菌对胃癌患者肠道菌群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本院行胃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治疗的8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益生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FOLFOX7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生菌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降体质量、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化疗前后两组肠道菌群谱变化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益生菌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下降体质量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益生菌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均多于治疗前,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均少于治疗前,杆/球比值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益生菌组类杆菌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对照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均少于治疗前,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及葡萄球菌数量均多于治疗前,杆/球比值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类杆菌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益生菌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均多于对照组,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及葡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结构脂肪乳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肠道菌群和细胞因子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8月至2023年1月某院急诊外科EICU救治的SAP患者120例,根据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在采取常规治疗(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抗感染、抑酶、胃肠减压等)的基础上分别给予ω-3鱼油脂肪乳+结构脂肪乳(研究组)和ω-3鱼油脂肪乳+中长链脂肪乳(对照组)应用,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的肠黏膜屏障功能[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血浆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血浆D-乳酸];治疗前和治疗第5天肠道菌群数目(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8);TG和TC的变化,同时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恢复时间。结果 研究组患者腹痛、肠鸣音和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比对照组缩短(P<0.05)。两组患者治疗5 d后的血清I-FABP、血浆内毒素、DAO、血浆D-乳酸水平比入院时下降(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5 d血清I-FABP、血浆内毒素、DAO、血浆D-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行超声引导下腹腔穿刺引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肠道细菌移位及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择SAP病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发病至入院时间将SAP病人分为观察组(发病至入院≤48 h)与对照组(发病至入院时间>48 h),各50例,2组病人入院均接受超声引导下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比较2组病人肠道菌群数目(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和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4及IL-10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病人致病菌大肠埃希菌菌群数及葡萄球菌菌群数明显减少,有益菌菌群数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菌群数明显增加(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病人外周血IL-6、TNF-α含量均明显减少,IL-4、IL-10含量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早期超声引导腹腔穿刺引流可以减少SAP病人肠道细菌移位,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益生菌对小儿炎性反应调控及肠道屏障保护作用.方法 将124例顽固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以及观察组62例,对照组患儿口服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金双歧杆菌,用药7d后对比分析2组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80%,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92,P =0.002).观察组治疗后第3天、第7天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DAO、血D-乳酸、IL-1、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金双歧杆菌复方合剂能有效改善小儿肠道菌群平衡及肠道屏障功能,调节机体免疫水平,提高小儿顽固性腹泻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隔姜灸治疗糖尿病腹泻的临床效果以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60例糖尿病腹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采取糖尿病基础治疗,包括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等。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易蒙停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隔姜灸神阙、中脘、气海、关元,每日1次。2组6d为1个疗程,共治疗5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腹泻症状及肠道菌群包括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及肠球菌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双歧杆菌数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酵母菌及肠球菌数量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姜灸治疗糖尿病腹泻效果显著,且能调节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参苓白术颗粒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患儿肠道菌群、黏膜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2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AAD患儿20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与联合组(给予参苓白术颗粒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两组,每组各104例。评价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肠道菌群变化(粪便内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以及乳杆菌数目)、肠粘膜功能指标[血清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 DAO)、D-乳酸(D-Lactic acid, D-LC)、细菌内毒素(Bacterial endotoxin, BT)水平]、炎症因子水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水平]、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8%(102/1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肠道微生态失衡与凝血系统功能紊乱的交互作用及肠道微生态调整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80例危重症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支持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微生态治疗。依据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将患者进行危重症分级,并检测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肠球菌)、凝血功能(APTT、Fib、D-D)及肠道屏障功能(NO、DAO、D-乳酸)水平,分析危重症患者肠道微生态失衡与凝血系统功能紊乱的交互作用及微生态制剂的治疗效果。结果: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患者肠道菌群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和肠道屏障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显示,肠道菌群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肠道屏障功能NO水平比较: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肠道菌群肠球菌、凝血功能APT、Fib和D-D、肠道屏障功能DAO和D-乳酸水平比较: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症患者APACHEⅡ评分与肠道菌群肠球菌、凝血功能(APTT、Fib、D-D)...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王氏保赤丸对小鼠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数量的影响,从肠道菌群变化方面研究长期用王氏保赤丸是否引起小鼠肠道菌群失调,为合理使用该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实验小鼠分为王氏保赤丸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以王氏保赤丸147、49、17mg/(kg.d)灌胃14天;设正常对照组和抗生素致菌群失调对照组,分别予生理盐水灌胃、盐酸林可霉素灌胃14天。取盲肠内容物培养后分离双歧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鉴定并计数。结果:各组大肠杆菌数量无差异。抗生素组肠球菌数量增加、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减少;王氏保赤丸高、中、低剂组3种菌群计数无明显变化,与抗生素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长期服用王氏保赤丸不会引起抗生素样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菌群含量与细胞因子、TLRs分子表达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6年8月期间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确诊为UC的患者作为UC组,采集粪便标本及病变肠黏膜组织、正常肠黏膜组织;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粪便标本。测定肠道菌群含量及肠黏膜组织中细胞因子、TLRs分子的表达量。结果:UC组患者肠道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大肠埃希菌、拟杆菌、肠球菌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病变肠黏膜中TLR2、TLR4、TLR5、TLR9的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肠黏膜且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含量呈负相关,与大肠埃希菌、拟杆菌、肠球菌的含量呈正相关;病变肠黏膜中IL-17、IL-23、HMGB1、Fstl1、TNF-α的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肠黏膜且与病变肠黏膜中TLR2、TLR4、TLR5、TLR9的蛋白表达量呈正相关。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紊乱能够通过增加TLR的表达量来促进炎性因子分泌、激活肠黏膜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李则春 《医学综述》2014,(5):944-946
目的研究敏感抗生素复合益生菌治疗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来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56例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单双数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益生菌组,分别采用敏感抗生素+激素治疗和敏感抗生素+激素+复合益生菌治疗,治疗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及肠镜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联合益生菌组治疗后症状评分、肠镜评分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联合益生菌组与治疗前比较,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升高,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联合益生菌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升高,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敏感抗生素联合益生菌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症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乳酸杆菌代谢产物对阴道常见致病菌抑制作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利杰  徐琳  王锦卓 《吉林医学》2013,34(13):2475-2476
目的:研究乳酸杆菌代谢产物对引起阴道炎常见的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肠球菌、伤寒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等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营养琼脂平板培养基定量涂菌,国际标准药敏杯给药的药敏试验法,检测乳酸杆菌代谢产物对涂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肠球菌、伤寒杆菌和大肠埃希菌营养平板产生的抑菌环的大小。在体外培养的健康妇女阴道上皮细胞菌液中分别加入乳酸杆菌代谢产物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大肠埃希菌、伤寒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菌液共同培养2 h,观察各致病菌与阴道上皮细胞的黏附情况。结果:乳酸杆菌代谢产物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伤寒杆菌抑菌环直径分别为(1.7±0.2)cm、(2.7±0.6)cm、(2.8±0.4)cm和(1.5±0.1)cm,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乳酸杆菌代谢产物对肠球菌、白色念珠菌未产生抑菌环。添加了乳酸杆菌代谢产物的肠球菌、伤寒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与阴道上皮细胞黏附数分别为,22.5±3.2、27.3±4.1、30.4±4.9、39.3±5.3、24.7±2.9和40.1±3.9明显低于未添加乳酸杆菌代谢产物的对照组的黏附阴道上皮细胞数目(P﹤0.05)。结论:乳酸杆菌代谢产物对引起阴道炎常见的致病菌具有抑制作用,表现为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白色念珠菌对阴道上皮细胞的黏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ANP大鼠肠道菌群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ANP组和血必净治疗组(每组10只),空白组不作任何处理,假手术组翻动十二指肠后关腹,ANP组和治疗组用4. 5%牛磺胆酸钠溶液胆胰管逆行注射建模,治疗组在建模后经鼠尾静脉注射血必净注射液(3 mL/kg)。24 h后处死大鼠并采样,ELISA法测血AMS、CRP、LPS、TNF-α、IL-6、IL-1β、DAO和D-乳酸等指标,粪菌样本行16S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实时定量PCR法检测5种细菌数量,病理检测胰腺和回肠组织,比较各组大鼠的指标。结果①ANP组大鼠血AMS升高,CRP、LPS、TNF-α、IL-6、IL-1β、DAO、D-乳酸水平以及胰腺、小肠病理评分均高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P <0. 001);②治疗组AMS低于ANP组,血必净可降低上述各种血清指标水平和胰腺、小肠病理评分(P <0. 001);③肠道菌群微生态分析显示,血必净可改善ANP大鼠粪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缩小与空白组、假手术菌种种类的差异,增加厚壁菌门菌量;治疗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普拉...  相似文献   

17.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4):1903-1906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菌群紊乱与TLR/NK-kB、炎症介质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我院诊断为UC的患者,活动期UC患者和缓解期UC患者纳入AUC组和RUC组;另取同一时期在延安市人民医院体检发现结肠息肉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粪便并检测菌群数量,采集病灶黏膜并检测TLR/NK-kB、炎症介质的表达量,采集血清并检测炎症介质的含量。结果:AUC组和RUC组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拟杆菌的数目显著低于对照组,粪便中大肠埃希菌、肠球菌的数目以及病变肠黏膜中TLR2、TLR4、TLR5、TLR9、NK-kB、HMGB1、TNF-α、IL-6、IL-17的mRNA表达量以及血清中HMGB1、TNF-α、IL-6、IL-17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AUC组粪便中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拟杆菌的数目显著低于RUC组,粪便中大肠埃希菌、肠球菌的数目以及病变肠黏膜中TLR2、TLR4、TLR5、TLR9、NK-kB、HMGB1、TNF-α、IL-6、IL-17的mRNA表达量以及血清中HMGB1、TNF-α、IL-6、IL-17的含量显著高于RUC组;病变肠黏膜中TLR2、TLR4、TLR5、TLR9、NKkB、HMGB1、TNF-α、IL-6、IL-17的mRNA表达量以及血清中HMGB1、TNF-α、IL-6、IL-17的含量与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拟杆菌的数目呈负相关,与大肠埃希菌、肠球菌的数目呈正相关。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紊乱能够通过激活TLR/NK-kB通路来增加炎症介质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生殖道不同乳酸杆菌菌株对大肠埃希菌的拮抗作用,筛选出作用较强者,用于治疗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方法:采用液体培养法,将乳酸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同时接种于MRS肉汤,在不同时间点取样并进行活埃希菌计数。结果:所选乳酸杆菌都可将大肠埃希菌全部抑杀,但是不同菌株的拮抗效力不同。结论:所选的4株乳酸杆菌对大肠埃希菌的拮抗能力不同,其中I.acidophilus 1和lb.paracasei ssp paracasei 3的抑菌作用发生较快、较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细菌培养,精液常规分析,了解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细菌感染率、菌种分布、细菌的耐药率以及细菌感染对精液常规各主要参数的影响。 方法 对来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宁波中医院男科门诊就诊的325例不育症患者的精液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分析,并采用北京伟力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对精液进行常规分析,以了解精液细菌感染分布以及对精液常规各主要质量参数的影响。 结果 325例男性不育症精液分离出127株细菌,感染率为39.1%,其中G+球菌占59.9%,以葡萄球菌为主。G-杆菌占22.0%,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药敏分析发现,葡萄球菌对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耐药率较高;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精液细菌各感染组与正常男性对照组对精子浓度、存活率、前向运动比率以及液化时间这四个质量参数进行比较,淋病奈瑟菌组的精子浓度较其他感染组显著降低(P<0.01);金黄色葡萄球菌组和大肠埃希菌组的精子存活率较其他感染组显著降低(P<0.01);金黄色葡萄球菌组、大肠埃希菌组和淋病奈瑟菌组的精子前向运动比率与其他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肠埃希菌组的液化时间较其他感染组延长(P<0.05)。 结论 男性不育症精液细菌培养以G+球菌分离率较高,超过大肠埃希菌的分离率;各主要感染组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以及淋病奈瑟菌对精液常规各主要参数的影响各有特点,需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20.
Tai Q  He XS  Hu AB  Wu LW  Ju WQ  Zhu XF  Wang DP  Wang GD  Ma Y  Guo ZY  Huang JF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2):2977-2980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血行感染中大肠埃希菌的耐药、临床结果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993年1月至2010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移植科肝移植术后血行感染中大肠埃希菌患者资料,对患者的资料(如:抗生素耐药、术式及危险因素)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695例肝移植患者中,83例(7.6%)88次出现革兰阴性球菌血行感染,以大肠埃希菌(23例)最为常见.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均为100%敏感,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在5%以下,而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基本都在60%以上.针对肝移植术后大肠埃希菌血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发现,施行胆肠吻合术(P<0.001)和胆道并发症(P<0.001)是出现大肠埃希菌血行感染的危险因素.感染后15 d病死率大肠埃希菌血行感染高于非大肠埃希菌血行感染(P=0.01),血行感染后30 d、1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移植术后大肠埃希菌血行感染,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但对碳青酶烯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施行胆肠吻合术、胆道并发症是出现肝移植术后大肠埃希菌血行感染的危险因素.肝移植术后大肠埃希菌血行感染后的15 d病死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