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联合运用乳酸、降钙素原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评价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48例住院脓毒症患者按照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比两组患者病程早期乳酸、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以及乳酸和降钙素原清除率,同时通过ROC曲线观察不同指标对预后的参考价值,并观察联合三种指标组(联合组)与非联合组间患者病死人数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三种指标和APACHEⅡ评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指标预测死亡结局的ROC曲线下面积在0.71~0.82。存活组患者6 h和24 h乳酸清除率,24 h和72 h降钙素原清除率均显著高于死亡组患者(P<0.05)。联合组与非联合组间患者死亡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0,P=0.043)。结论联合乳酸、降钙素原和D-二聚体检测对于预测脓毒症患者结局灵敏性高于非联合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肛周脓肿患者的严重程度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50例肛周脓肿患者,检测其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检测水平,并分析肛周脓肿严重程度与FIB、D-二聚体的关系。结果:FIB与病情严重程度负相关(r=-0.147,P=0.046),而D-二聚体与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r=0.810,P=0.007)。结论:肛周脓肿患者的FIB、D-2聚体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均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疗养医学》2019,(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与D-二聚体在急诊脓毒症患者病情评估及预测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在患者确诊后24 h内检测D-二聚体含量及降钙素原浓度,探讨D-二聚体联合降钙素原检测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患者临床死亡或存活为观察终点,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对两组患者D-二聚体、降钙素原指标进行比较,记录入院24 h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结果死亡组患者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脓毒症患者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脓毒性休克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降钙素原与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降钙素原与D-二聚体水平越高,死亡风险越高。结论降钙素原与D-二聚体可有效评估脓毒症患者的病情程度,并可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碱酯酶、乳酸对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作用。
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住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急诊ICU的86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将86例患者分为脓毒症组(62例)和脓毒性休克组(24例);再根据患者28 d生存情况将86例患者分为存活组(57例)和死亡组(29例)。记录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生命体征、呼吸机使用情况、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胆碱酯酶、乳酸、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及28 d预后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胆碱酯酶、乳酸评估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
结果脓毒症组患者胆碱酯酶水平[3 897.30(2 970.70,4 760.15)U/L vs. 2 718.05(2 080.25,3 182.05)U/L]显著高于脓毒性休克组患者,而乳酸水平[2.09(1.15,2.99)mmol/L vs. 3.00(2.10,7.00)mmol/L]、APACHEⅡ评分[9.00(6.00,15.00)分vs. 15.50(9.00,19.75)分]及SOFA评分[4.00(2.00,7.50)分vs. 9.50(6.25,13.75)分]均显著低于脓毒性休克组患者(P均< 0.05)。存活组患者胆碱酯酶水平[(3 933 ± 1 484)U/L vs.(2 678 ± 756)U/L]显著高于死亡组患者,而乳酸水平[2.14(1.24,2.98)mmol/L vs. 4.55(1.72,12.13)mmol/L]、APACHEⅡ评分[9.00(6.00,14.50)分vs. 17.50(15.00,19.75)分]及SOFA评分[5.00(2.50,8.50)分vs. 10.50(7.50,13.75)分]均显著低于死亡组患者(P均< 0.05)。将胆碱酯酶、乳酸、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胆碱酯酶是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保护因素,而乳酸、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则是脓毒症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 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胆碱酯酶、乳酸、胆碱酯酶联合乳酸、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均对脓毒症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预测价值(P均< 0.05)。
结论胆碱酯酶和乳酸对脓毒症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均具有预测价值,可协助临床医生做出准确、快速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胆管炎患者血浆降钙素原(PCT)及D二聚体(DD)水平在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13例急性胆管炎患者,在初次就诊时进行血浆PCT及DD检测。根据急性胆管炎的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三组:轻度急性胆管炎48例(42. 48%),中度急性胆管炎42例(37. 17%),重度急性胆管炎23例(20. 35%)。比较三组患者PCT、DD水平与胆管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PCT和DD与急性胆管炎患者的严重程度分级相关,PCT的相关系数为0. 667,DD的相关系数为0. 692,重度急性胆管炎患者的PCT及DD水平均高于中度急性胆管炎患者(11. 97 ng/ml vs. 3. 84 ng/ml,11. 87mg/L vs. 3. 54 mg/L,P=0. 000,P=0. 000)及轻度急性胆管炎患者(11. 97 ng/ml vs. 1. 09 ng/ml,11. 87 mg/L vs. 1. 65mg/L,P=0. 000,P=0. 000),PCT诊断重度急性胆管炎的临界值为3. 72 ng/ml(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81%),DD诊断重度急性胆管炎的临界值为3. 50 mg/L(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79%)。结论血浆PCT及DD水平可作为预测重度急性胆管炎的指标,因此,两者可作为紧急胆道减压的辅助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动态监测血乳酸(LAC)、D-二聚体(D-D)、降钙素原(PCT)水平对其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1月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所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18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180例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分组,分为死亡组98例和存活组82例。采集并记录患者入院时、入院3、7 d时的LAC、D-D、PCT水平,并对其进行APACHEII评分和24 h乳酸清除率计算,分析不同预后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入院后3~7 d时,存活组患者LAC、D-D、PCT水平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死亡组患者上述指标呈现明显的持续上升趋势。存活组患者在入院3、7 d时LAC、D-D、PCT、APACHEII评分均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存活组患者的24 h乳酸清除率[(27. 19±11. 25)%]明显高于死亡组[(16. 72±4. 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18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APACHEII评分与其LAC、D-D、PCT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血乳酸、D-二聚体、降钙素原水平上升可作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佳的重要指征,通过对患者进行相关指标的动态监测,可为早期针对性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者肝功能的变化,分析其与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治疗的脓毒症患者110例。(1)根据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的分值由低到高将患者分为A组(21例)、B组(65例)、C组(24例),比较3组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变化;(2)将110例脓毒症患者分为死亡组(34例)和存活组(76例),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变化、APACHEⅡ评分,并分析肝功能变化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结果患者APACHEⅡ评分越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就越高,清蛋白(ALB)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的年龄、ALT、AST、TBIL、TBA、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死亡组ALB的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和存活组两组间性别、γ-谷氨酰转移酶(GGT)、前清蛋白(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与ALT、AST、TBIL、TBA呈明显正相关(r=0.617、0.825、0.772、0.719,均P0.01),与ALB呈明显负相关(r=-0.364,P0.01),与GGT、PA未见明显相关性;APACHEⅡ评分、肝功能障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功能的变化可以较好地反映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动态地检测肝功能有助于判断病情的变化,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对观察疗效及预测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测定60例肺癌患者(肺癌组)及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癌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肺癌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与病理类型、肿瘤大小、TNM分期之间无明显关系。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与生存期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肺癌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抗凝治疗对控制肺癌患者病情的发展及预后可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D-二聚体(D-D)检测在急诊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8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n=35)、严重脓毒症组(n=25)、感染性休克组(n=20)。随访1年,根据患者治疗结局分为死亡组(n=24)与存活组(n=56),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PCT、D-D水平。结果感染性休克组患者的血清PCT[(17.97±1.84) ng/ml]、D-D [(5.13±0.58)mg/L]水平及死亡率(30.00%)显著高于脓毒症组患者的血清PCT [(3.47±1.06) ng/ml]、D-D[(1.60±0.34) mg/L]水平、死亡率(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组患者的血清PCT[(10.55±1.49) ng/ml]、D-D[(3.35±0.42)mg/L]水平及死亡率(20.00%)显著高于脓毒症组患者的血清PCT、D-D水平和死亡率(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死亡组患者的血清PCT[(6.01±1.27) ng/ml]、D-D [(2.14±0.72) mg/L]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患者的血清PCT[(19.34±2.11) ng/ml]、D-D[(5.78±1.24) mg/L]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者治疗后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量表)评分显著高于严重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均显著低于严重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组,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PCT和D-D水平可有效评估急诊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并可有效预测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脓毒血症(sepsis)为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继发于严重创伤、感染、烧伤等临床危重症患者,易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死亡率高达40%,是目前医学急需解决的难题[1],降低脓毒血症死亡率的关键在于及时干预病情的进展及MODS的发生[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 相似文献
12.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1,(3)
目的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CT)、presepsin及D-二聚体(D-D)水平与急性胰腺炎(AP)患者预后转归的关系。方法我院诊治的120例AP患者,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42例)、中度重症组(40例)和重症组(38例),入院后均给予内科治疗。另选取同期体检者49例为对照组,比较血浆PCT、presepsin和D-D水平。根据患者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入院后第1、3、7 d血浆PCT、presepsin和D-D水平,分析上述因子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轻中重症组血浆PCT、presepsin和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重症组血浆PCT、presepsin和D-D水平高于轻症组和中度重症组(P0.05);血浆PCT、presepsin和D-D水平均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生存组第1、3、7 d的血浆PCT、presepsin和D-D水平均低于死亡组,且生存组第3、7 d血浆PCT、presepsin和D-D水平低于第1 d(P0.05);三者联合的AUC最大,其中D-D诊断截断值1.83mg/L,敏感度为65.22%,特异度为90.72%; presepsin诊断截断值699.4 ng/L,敏感度为73.91%,特异度为82.47%; PCT诊断截断值3.36 ng/ml,诊断敏感度为78.26%,特异度为62.89%(P0.05)。结论血浆PCT、presepsin和D-D水平与AP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通过动态观察上述因子水平可较好的评估患者预后转归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B型利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D-二聚体(D-D)评估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本院就诊的70例CHF患者作为CHF组,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颁布的心功能分级标准(NYHA)分级法分为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分别为33例、26例、11例。同时选取同一时期本院70例体检正常者分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入院时及1个月后的血液标本,对所有研究对象血清PCT、BNP、cTnI及D-D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HF组血清PCT、BNP、cTnI及D-D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5)。CHF组中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血清PCT、BNP、cTnI及D-D水平随着心衰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均<0.05)。CHF患者经治疗1月后,血清PCT、BNP、cTnI、D-D水平明显较治疗前降低,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CHF患者经治疗1月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升高,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CHF患者经治疗1月后NYHA心功能级别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血清PCT、BNP、cTnI、D-D水平与NYHA心功能级别均呈正相关(P均<0.05),与LVEF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血清中PCT、BNP、CTnI、D-D水平均可对CHF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反映,对于CHF患者疗效监测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急性胰腺炎(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98例AP患者,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组(MAP组,n=59例)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n=39例),另取同期健康体检个体40例作为对照组。在入院第1d、3d、7d,检测MAP组、SAP组患者血PCT水平;在体检当日,检测对照组血PCT水平。在入院第1d,评定AP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结果⑴同一时间点不同研究对象之间血清PCT水平的比较:入院第1d,SAP组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MAP组、对照组(P<0.05),MAP组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第3d、第7d,SAP组血清PCT水平均显著高于MAP组(P<0.05)。同一研究对象不同时间点之间血清PCT水平的比较:MAP组第3d的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第1d、第7d(P<0.05),第1d的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第7d(P<0.05);SAP组第7d的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第1d、第3d(P<0.05),第3d的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第1d(P<0.05)。⑵MAP组、SAP组患者血清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626、0.631,均P<0.05)。结论血清PCT与AP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并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可作为AP预后评估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联合动脉乳酸及APACHE Ⅱ评分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至2017年在我院综合ICU收治的77例脓毒症休克患者,测定血浆D-二聚体和动脉乳酸水平,计算APACHE Ⅱ评分。根据出院时状态分为好转组及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乳酸水平、APACHE Ⅱ评分的差异,并对各项指标与预后进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36人死亡,死亡率46.8%。死亡组D-二聚体(休克发生时)、乳酸(病程峰值)、D-二聚体(病程峰值)、APACHE Ⅱ评分较好转组明显升高。ROC曲线显示D-二聚体(休克发生时)+乳酸(病程峰值)+APACHE Ⅱ评分的AUC最大(为0.910)。当D-二聚体(休克发生时)大于5.15 mg/L FEU、乳酸(病程峰值)大于5.25 mmol/L并APACHE Ⅱ评分大于26.5分时死亡率为100%(11/11)。结论:D-二聚体(休克发生时)、乳酸(病程峰值)以及APACHE Ⅱ评分均是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D-二聚体越高提示预后不佳。采用血浆D-二聚体联合乳酸及APACHE Ⅱ评分能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做出更有价值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23)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5例老年COPD患者为观察组,其中急性加重期78例,稳定期37例,同时选取110例体检正常的老年人为对照组。观察2组血清CRP、D-D水平变化,比较观察组稳定期、急性加重期患者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及肺功能相关指标,并分析血清CRP、D-D水平与患者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CRP及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急性加重期显著高于稳定期(P0.05或P0.01);观察组中,急性加重期p(CO2)明显高于稳定期,而p(O2)及肺功能相关指标均明显低于稳定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表明,血清CRP、D-D水平与第1秒钟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呈负相关(r=-0.498,P=0.011;r=-0.385,P=0.043)。结论联合监测血清CRP、D-D水平及血气分析的变化可早期判断老年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于患者疾病控制及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浓度、D-二聚体与重症感染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1例重症感染患者纳入观察组,根据28 d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49例和死亡组32例。观察死亡组、生存组临床特征及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浓度、D-二聚体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和血乳酸浓度、D-二聚体的关系;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浓度、D-二聚体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浓度、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9,8.785,2.746,P<0.05);死亡组机械通气比例、SOFA评分、ICU住院时间和PCT水平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7,4.940,t=8.256,12.474,P<0.05);死亡组APACHEⅡ评分、乳酸、D-二聚体水平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及D-二聚体与慢性丙型肝炎(简称丙肝)炎症进程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在123例慢性丙肝患者入院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按Scheuer推荐标准进行分级诊断;在患者入院时及治疗1个月后进行血浆D-二聚体、PCT、C-反应蛋白(CRP)检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降钙素原对丙肝患者炎症活动程度的判断效能。对二者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计算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治疗前后各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慢性丙肝炎症分级越高,PCT和D-二聚体水平越高(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T浓度为0.977 2ng/mL时,判断患者体内存在炎症活动的灵敏度为0.800、特异度为0.872,当D-二聚体浓度为693.4μg/L时,判断患者体内存在炎症活动的灵敏度为0.589、特异度为0.992。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CT与D-二聚体水平与丙肝病理分级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83、0.57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回归方程为P=1-[1+e-(-2.099+2.074PCT+0.0025D-二聚体)],诊断点P=0.704 7,灵敏度0.988,特异度0.932。治疗后PCT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PCT及D-二聚体可有效评估慢性丙肝患者炎症病理分级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CT)、和肽素(Copeptin)及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胰腺炎(AP)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01-01—2019-12-31期间三亚中心医院收治的AP患者175例,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胰腺炎(MAP)组(78例)、中度重型胰腺炎(MSAP)组(50例)和重症胰腺炎(SAP)组(47例)。47例SAP患者根据其预后情况分成存活组(30例)和死亡组(17例)。另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浆PCT、Copeptin及D-二聚体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PCT、Copeptin及D-二聚体水平对SAP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AP组血浆PCT(2.65±0.84 vs. 0.03±0.01,ng/mL)、Copeptin(2.37±0.45 vs. 0.28±0.03,ng/mL)及D-二聚体(1.31±0.26 vs. 0.35±0.04,mg/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AP组血浆PCT(4.16±1.08 vs. 2.73±0.92,1.51±0.36,ng/mL)、Copeptin(3.40±0.72 vs. 2.58±0.53,1.40±0.28,ng/mL)及D-二聚体(2.17±0.85 vs. 1.48±0.32,0.64±0.11,mg/L)水平均明显高于MSAP组和MAP组(P0.05)。死亡组血浆PCT(4.82±1.58 vs. 3.60±1.02,ng/mL)、Copeptin(4.17±0.95 vs. 2.80±0.64,ng/mL)及D-二聚体(2.66±1.04 vs. 1.75±0.42,mg/L)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ROC曲线显示,PCT、Copeptin及D-二聚体3项联合诊断SAP的曲线下面积(0.894,95%CI:0.836~0.955)最大,其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0.4%和83.6%;3项联合预测SAP发生死亡的曲线下面积(0.930,95%CI:0.872~0.993)最大,其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5.0%和87.2%。结论:血浆PCT、Copeptin及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A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3项联合检测对SAP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9,(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乳酸(LAC)水平与脓毒症休克患者28d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2016年1月-2018年2月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ICU,诊断为脓毒症休克且存活时间超过48h的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主要诊断,动脉血LAC、血清PCT水平,入ICU24、48h监测动脉血LAC水平和血清PCT水平,并计算24、48h LAC及PCT变化率,将入ICU 28d作为观察终点,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24、48h的LAC变化率(LAC_(0-24h)和LAC_(0-48h));以24、48h的PCT变化率(PCT_(0-24h)、PCT_(0-48h))作为自变量,生存、死亡分别作为因变量,作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观察LAC_(0-24h)、LAC_(0-48h)、PCT_(0-24h)、PCT_(0-48h)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28d观察终点生存组53例,死亡组52例。两组间性别、年龄、主要感染部位、APACHEⅡ评分无显著差异,LAC_(0-24h)、LAC_(0-48h)、PCT_(0-24h)、PCT_(0-48h)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LAC_(0-48h)、PCT_(0-48h)引入回归方程,LAC_(0-48h)的回归系数3.966,Wald值为12.709,P0.001; PCT_(0-48h)的回归系数3.197,Wald值为11.651,P=0.001。单独使用LAC_(0-48h)或PCT_(0-48h)以及联合LAC_(0-48h)和PCT_(0-48h)预测脓毒症休克的死亡风险,并绘制出ROC曲线,结果显示LAC_(0-48h)和PCT_(0-48h)联用对脓毒症休克死亡的预测价值最大,曲线下面积0.961,灵敏度为90.4%,特异度为91.6%,P0.001。结论影响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因素较多,联合LAC_(0-48h)和PCT_(0-48h)监测是预测ICU脓毒症患者死亡较为简单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