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中应用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的手术技巧及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科2007年1月至2008年2月行择期CABG术患者118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内窥镜大隐静脉获取术(EVH)组(40例)和全程切开大隐静脉获取术(OVH)组(78例)。对2组患者高危因素和术后合并症进行比较,并对EVH组所取静脉进行组织学评价。结果2组患者下肢切口合并症高危因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合并症总发生率EVH组较OVH组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静脉获取时间相当,获取的静脉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VH组更多地采用了序贯吻合血管桥技术以保证完全再血管化的需要。组织学评估结果显示,内窥镜获取的大隐静脉内膜完整,质量可靠。2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5.8个月,均未再发生心肌梗死。冠状动脉CT检查结果显示,EVH组桥血管共73支,仅2支存在局限性轻度内膜增生,未见桥血管闭塞。结论EVH技术在降低术后下肢伤口合并症方面有明显优势,适用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内窥镜大隐静脉获取术可能成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常规静脉获取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初学者学习内镜大隐静脉获取术(EVH)的可行性及学习曲线.方法 选自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行择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120例行内镜大隐静脉获取术,按手术时间分为6组,各20例患者.比较获取时间、静脉长度、手术结果等情况.结果 本研究长度-时间指数由G1组的0.41±0.08显著提高到G6组的0.85±0,03,这一变化也就代表了微创内镜大隐静脉获取术(EVH)的学习曲线.下肢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切口数随着手术例数的积累呈下降趋势,静脉修补个数无差异和组织学评估结果均证实所获取的静脉质量可靠.结论 EVH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经80~100例的学习之后即可熟练掌握,满足临床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应用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对减少下肢切口并发症的效果.方法:2003年8月~2004年2月对56例CABG的病人采用内窥镜取大隐静脉,在膝关节中部切一2cm切口,应用VasoView5内窥镜血管采集系统游离获取大隐静脉.结果:平均获取大隐静脉桥血管2.3支,平均耗时(50±20)分钟.全组病人无下肢皮肤切口感染,下肢水肿,淋巴管炎和脂肪坏死等并发症发生.平均卧床时间2~3天.结论:CABG中应用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能够减少创伤,明显降低术后下肢并发症,尤其对肥胖合并糖尿病患者可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减轻术后下肢切口疼痛,提高病人术后活动能力,减少卧床与住院时间,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在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拟行CABG的冠心病患者336例,按年龄分为高龄组(年龄≥75岁)98例,低龄组(年龄<75岁)238例,两组患者术中均采用内窥镜取大隐静脉,比较两组取材及手术时间、取材质量、下肢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两组的静脉血管桥长度、大隐静脉修补次数、切口长度及切口缝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龄组获取大隐静脉时间及手术总时间短于低龄组(P<0.05),术后下肢麻木、皮下血肿、水肿、切口中度以上疼痛发生率也低于低龄组(P<0.05).结论 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作为一种微创取血管的方法,取材质量良好、切口小、并发症少,用于CABG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75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4月在郑州大 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接受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20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EVH)66例为研究 组,男性35例,女性31例,年龄60.30±7.92岁,体质量69.77±10.66 kg;同期行开放获取大隐静脉(OVH)的139例为对照组,男性 109例,女性30例,年龄59.20±8.37 岁,体质量71.16±9.91 kg。结果20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EVH组围术期死亡2例,死亡 率为3.03%;OVH组死亡5例,死亡率为3.60%,两组围术期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OVH组围术期发生急性心梗3 例,发生率为2.16%,EVH组1例,发生率1.52%,亦无统计学差异;低心排综合征OVH组4例(2.88%),EVH组2例(3.03%),无 统计学差异。术后随访OVH组有8 例再发心绞痛,发生率为8.80%;EVH组5 例,发生率为8.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93)。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无再发心梗;2年静脉桥血管通畅率,OVH组为83.59%,EVH组为82.22%,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P=0.73)。结论EVH在减低术后下肢伤口并发症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中期通畅率同常规手术组无统计学差异,而远期临床效 果仍需进一步临床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扩张液对大隐静脉内皮细胞保护作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90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三硝酸甘油-维拉帕米组(GV组,n=28)、罂粟碱组(Pap组,n=32)以及空白对照组(n=30)。常规扩张离取后的大隐静脉,各组的扩张液各不相同。测量扩张过程中扩张压力的峰值,扩张后单位面积血管内皮细胞(VEC)的死亡数目,以及扩张后单位面积VEC合成释放一氧化氮(NO)的量。结果:3组扩张液扩张后均可见大隐静脉内膜VEC的死亡,以及中膜血管平滑肌的撕裂。但是GV组扩张压力峰值和单位面积VEC死亡数目明显小于Pap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而单位内皮合成释放NO量明显高于Pap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大隐静脉离取后扩张是损伤血管内膜的过程,GV组扩张液能明显降低扩张大隐静脉所需的压力,并且能最大限度的保护VEC和血管内膜的完整性,在具体的临床应用上能提高大隐静脉桥的远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8.
曹卫东  高晓丽  赵亮  姜华 《新疆医学》2011,41(12):109-111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大隐静脉作为最常用的移植血管仍被广泛采用。目前最常使用的方法是全程切开大隐静脉采集术,由于创伤大,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皮下血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以“不接触”即No-touch法获取大隐静脉与常规技术获取大隐静脉在围手术期对患者是否产生不同的影响。方法:共纳入106例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例,其中No-touch组55例,常规组51例。No-touch组使用No-touch技术获取大隐静脉桥血管,常规手术组采用常规切口采集大隐静脉桥血管。观察指标包括总手术时间、术中桥血管流量、监护室停留时间、引流量、术后肌钙蛋白、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腿部愈合情况等。结果:在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106例患者中,常规法1例术后死亡。两组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静脉桥血流量、术后突发心血管事件、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心肌标志物、腿部愈合不佳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48 h肌红蛋白值较低,但No-touch组在监护室留观时间更短。No-touch组有1例出现腿部淋巴瘘,这在常规组中并未出现。结论:大隐静脉获取术中“不接触”法与常规法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对患者产生的影响相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不接触获取技术与常规获取技术应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 2020 年 7 月—2022 年 7 月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 12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50 例采用不接触获取技术(No-touch 组),70 例采用常规获取技术(CVH 组)。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静脉桥血管数量、静脉桥血管平均流量、机械通气时间、ICU 监护时间和术后下肢切口愈合不良、术后急性肾损伤等并发症,以及随访 1 年后的心脏超声指标和冠状动脉 CT 血管成像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静脉桥血管数量、静脉桥血管平均流量、机械通气时间、ICU 监护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No-touch 组术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支持 5 例,下肢切口愈合不良 2 例,术后突发心血管事件 1 例。CVH 组术后 IABP 支持 2 例,术后急性肾损伤 1 例。两组均无二次开胸探查和二次气管插管情况,且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 1 年心脏超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No-touch 组术后 1 年静脉桥血管闭塞率低于 CVH 组(P < 0.05)。结论:与常规获取技术相比,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采用不接触技术获取大隐静脉不增加手术风险,术后 1 年桥血管通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57例冠状动脉架桥手术治疗的体会。术前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采用自体大隐静脉和(或)左乳内动脉作移植血管。结果:死亡2例(3.5%),术后随访3~5年,心绞痛消失率为91.2%,心功能改善至1级53例;2组2例。表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能有效地改善心肌缺血,对解除心绞痛,提高痛员生活质量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内镜方法获取大隐静脉的手术护理,观察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5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按获取大隐静脉的方法分为传统组114例,内镜组38例。传统组仅采用常规护理,内镜组术中采取CO2低压力,术后弹力绷带短时加压。结果两组患者皮肤切口长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传统组并发症率与内镜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获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护理技术性要求较高,适当的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临床效果满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讨论内窥镜辅助微小切口获取大隐静脉进行冠状动旁路移植手术的价值与传统全程切开取出术相互对比。方法:105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依据患者意愿采用微创小切口手术及传统开放大切口手术获取大隐静脉,其中50例应用内窥镜静脉获取术(Endoscop icvein harvesting,EVH),55例应用开放静脉获取术(Open vein harvesting,OVH),比较2组患者一般情况和手术情况。结果:患者伤口并发症高危因素比较和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手术影响较少。总手术时间EVH组OVH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血管桥失功EVH组和OVH组各发生1例,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远端吻合口数目EVH组(3.60.8)个,OVH组(3.31.0)个,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但是临床意义不明显。结论:内窥镜大隐静脉获取术并不增加手术时间和血管桥失功发生率,亦不会减少远端吻合口数量而影响冠状动脉的完全再血管化治疗,对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及术后恢复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中应用内窥镜小切口采集大隐静脉(SVG)的微创技术和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患者,应用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术(endoscopic vein harvesting,EVH)。观察手术情况及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平均采集时间为(35.6±11.8)min,全组大隐静脉无损伤,术后无下肢切口感染、裂开、液化、疼痛,术后早期下肢的水肿不明显,平均卧床2d,术后平均住院天数6d。结论:内窥镜辅助下微创大隐静脉采集术创伤小,能明显减少术后下肢切口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中取大隐静脉方法的探讨。方法 自2000年8月~2002年8月,共100例病人行CABG术。自2000年8月~2001年12月,55例病人术中采用连续切口方法取大隐静脉。自2000年12月~2002年8月,45例病人术中采用间断切口方法取大隐静脉。结果 连续切口术中费时短,间断切口术后下肢水肿及继发切口感染率低。结论 间断法优于连续法,间断切口能明显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但术中牵拉甚,是否影响桥血管远期通畅率有待进一步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6.
小隐静脉用作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尝试应用小隐静脉作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材料或旁路移植材料不足时的补充.方法6例患者应用No-touch技术获取小隐静脉7条,作为端侧或者序贯吻合的旁路材料.结果所有小隐静脉旁路长度合适、直径适当、流量满意、患者无相关并发症.结论小隐静脉获取容易,其长度和解剖特点均适合作为2次手术或无合适大隐静脉患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5):60-64
目的 分析术前超声定位引导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大隐静脉获取质量和速度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自2018年8月~2019年10月所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术前将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定位组和对照组。共入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78例,超声定位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一般资料、获取静脉桥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声定位组在术前对患者双侧大隐静脉全长进行扫描,测量大隐静脉直径并定位。对照组术前不行超声定位。记录从切开腿部皮肤至缝合完成的时间作为获取时间。记录术后腿部切口愈合情况,观察有无渗出、愈合不良或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果 超声定位组平均获取时间为(48±4)min,对照组为(59±6)min,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定位组1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血肿,对照组2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血肿,1例患者术后发生淋巴管损伤,4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愈合不良,1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两组术后切口并发症总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通过术前运用血管超声定位大隐静脉的方法指导年轻医生进行获取,能够显著缩短获取时间,减少皮瓣的产生,降低术后切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该方法简单、有效、经济、无创,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比较内窥镜下与常规切开采集大隐静脉应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中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4月,对124例采用内镜下取大隐静脉行CABG(EVH组),在膝关节中部做2cm切口,应用米道斯内窥镜血管采集系统游离获取大隐静脉,并与同期110例采用传统切开法取大隐静脉行CABG(常规组)进行比较,对比2组总手术时间、术后下肢切口并发症、恢复行走时间、患肢疼痛麻木感及肿胀、术后住院天数、手术费用。结果总手术时间EVH组为(273.5±34.7)分,常规组为(279.1±27.9)分,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EVH组术后下肢切口并发症(12例)与常规组(37例)相比明显减少;EVH组患肢疼痛麻木感16例及肿胀20例与常规组(分别为48、57例)相比明显减少;EVH组恢复行走时间(2.6±0.2)天比常规组(3.8±1.3)天明显缩短;EVH组术后住院天数(10.4±0.7)天比常规组(13.3±2.6)天明显缩短;EVH组手术费用比常规组增加约1.3万元。结论 CABG中应用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能够减少创伤,明显降低术后下肢并发症,减轻术后下肢切口疼痛及肿胀、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但增加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为当前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有效术式。旁路血管移植材料中,虽然动脉材料具有不易栓塞、近远期通畅率高等优点,但自体大隐静脉因来源充裕、取材方便,目前仍广为应用。自体大隐静脉切取时和切取后,保持其管壁结构的完整性是保证桥血管近远期通畅的关键。本文介绍采用药物扩张的方法切取和保存大隐静脉,以保持其管壁结构的完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