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总结刘中勇教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及临床经验。方法:收集并筛选刘中勇教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资料,并以此构建数据库,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进行分析,得出所用高频药物及药物组合,分析出核心组合及新处方。结果:对320张处方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使用次数较高的药物有川芎、党参、炙甘草、白术、法半夏、酸枣仁、茯苓等;前5位高频药对组合为"川芎-酸枣仁""白术-茯苓""炙甘草-党参""白芍-柴胡""川芎-党参;关联规则包括"枇杷叶→郁金""远志→酸枣仁""黄芩,党参→法半夏"等;有14个核心药物组合和7个新处方。结论:刘中勇教授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时重视健脾益气及祛湿化浊的治法,同时强调精准辨证,并根据病情灵活运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补益肝肾、清热泄毒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耿建国教授治疗甲状腺结节(Thyroid nodules,TNS)用药规律特色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收集耿建国教授治疗TNS处方病历数据,分析归纳组方用药资料,应用Excel 2011软件建立数据库,归纳整理数据,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纳入的100个处方中,共涉及中药62味,累及用药频次1229次,分析发现频数排名前10位的为柴胡、黄芩、浙贝母、夏枯草、炒白术、仙灵脾、川芎、干姜、皂角刺、生杜仲。结论:耿建国教授治疗TNS常常以“清上温下”为核心治法,兼以理气、化痰、散瘀之法。通过耿建国教授治疗TNS的处方研究,挖掘用药规律特色,能够提供更多的诊疗TNS的思路,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SAS统计软件Logistic功能分析徐云生教授治疗甲亢的用药规律。方法:应用名老中医网收集徐云生教授甲亢医案166份,其他疾病医案194份,建立频率统计表,导出数据,应用SAS统计软件,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为因变量,以用药频率15%的所用中药为自变量,对医案数据集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赤芍、柴胡、白芍、茯苓等药用药频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中柴胡、甘草、丹皮、夏枯草、枸杞、五味子、连翘、川芎、玄参、半夏、泽泻、川牛膝、百合13种药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徐云生教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重视调肝凉血,清热化痰散结,并予以扶正祛邪。本研究结果更具客观性,更具临床指导价值,易被临床医生接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的病案数据挖掘,总结分析中医运用中医药治疗CGN的用药规律。方法:由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PubMed等数据库中筛检出相关研究文献,录入方药数据,整理、分析,探究其用药规律。结果:共录入处方83首,涉及中药214味,共计1250药次。常用药物排名靠前的依次为白术、黄芪、茯苓、山药、薏苡仁、山茱萸等。药性为温、平、寒居多;药味为甘、苦、辛居前;主要归肝、脾、肾、肺经;功效上以补虚药为主,其次为利水渗湿药、清热药及活血化瘀药等。关联规则分析获得11个药对或角药组合和1组核心药物组合。聚类分析获得4类药物组合。结论:中医药治疗CGN的用药规律,是以健脾药为主兼以益肾药的用药基础上,辨证运用利水渗湿药、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等,体现了扶正固本、祛邪治标的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明清医家治疗失眠医案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华医典》数据库中有关治疗失眠的明清医家医案,提取医案处方中用药信息,建立数据库,统计药物分类、性味和归经,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治疗失眠医案490例次,涉及方剂490首,药物326味。使用频次前5位的药物分别为茯神(177次)、茯苓(169次)、半夏(166次)、酸枣仁(163次)、甘草(150次);使用频次前5位的药物分类分别为安神类(699次)、化痰类(624次)、清热类(527次)、健脾类(522次)、补阴类(461次);药性以寒性(1 916次)和温性(1 594次)为主,药味以甘味(3 062)、苦味(1 905次)、辛味(1 374次)为主。对使用频次>49次的24种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到5类核心药物聚类组;关联规则分析,得9条药对及药组关联规则。结论:明清医家治疗失眠用药以安神、化痰、清热、健脾、补阴等为主。临床选药应虚实兼顾,五脏并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丁元庆教授治疗不寐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整理丁元庆教授治疗不寐的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对筛选出的547首处方进行分析,频次前3味的药物为酸枣仁、丹参、天麻,处方药物的核心组合为酸枣仁、丹参、天麻、郁金、夏枯草、珍珠母、竹叶、麦冬、茯苓。挖掘出核心组合28个、对药14组。结论丁元庆教授治疗不寐经验丰富,养营血,祛邪气,安心神,调心肝,使阴平阳秘,神安而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总结蒋益兰教授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用药经验,挖掘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新组方,为妇科恶性肿瘤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蒋益兰教授门诊209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首诊处方,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蒋益兰教授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用药规律.结果:209首处方中,共涉及132味中药,使用频次在100次以上的有11味药;药性以温性频次最高;药味以甘味频次最高;药物归经以脾经频次最高.根据药物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6对,新处方16个.结论:蒋益兰教授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用药寒温并用,重视脾胃,共奏益气健脾、利湿化瘀解毒之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程丑夫教授治疗冠心病的中医用药规律,总结临床治疗思路,以期对中医治疗本病有所借鉴.方法:收集程丑夫教授2016年4月-2019年8月门诊治疗冠心病有效处方,依托古今医案云平台(v2.1)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挖掘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病案212例,其中女102例,男110例,女∶男=1∶1.08,60岁以上127例,临床患者以中老人为主;共涉及中药139味,以温性、辛苦甘味为主,主入肝经、脾胃经,其中法夏使用频次最多为212次;临床以清热化痰、疏肝解郁为主要治法,柴陷丹参饮为其常用方,其核心药由柴胡、党参、黄芩、木香、砂仁、丹参、黄连、半夏、瓜蒌皮组成.结论:程丑夫教授治疗冠心病以和解少阳、清热化痰为基础,同时辅以活血、益气、养阴等法,标本兼治,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和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软件,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圣济总录》治疗淋证的用药特点进行探讨并分析其规律。方法:以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圣济总录》为底本,抽取其中治疗淋病的方药进行分析。首先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中的"临床采集"模块进行方药录入,然后运用"数据分析"功能中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方法,分析《圣济总录》治疗淋证的药物频数、关联规则、处方规律、核心药物组合等。结果:99份处方中涉及162味中药,其中以滑石、木通、冬葵子、瞿麦、石韦、黄芩、车前子为主。支持度≥10的药对为15个;置信度≥60%的药物组合为12组;产生的新处方6张。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圣济总录》治疗淋证处方用药规律,有助于提高淋证的中医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湿疹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收集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近20年内1214篇中医药治疗湿疹的期刊文献,使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分析用药频次与高频药物性味归经分布;分析湿疹伴瘙痒剧烈时辨证用药规律;使用Spss Modeler软件基于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挖掘湿疹治疗用药的关联规则及处方规律,并进行网络可视化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584篇文献,970首方剂,涉及中草药454味.其中内服汤剂使用频次高的药物为甘草、白鲜皮、生地黄、苦参等;外用方剂使用频次高的药物为苦参、黄柏、地肤子、蛇床子、白鲜皮等;高频药物药性以"寒/微寒"为主;药味以"苦、甘"为主;主归"肝、肺、脾"经;湿疹伴瘙痒剧烈者辨证加减使用频次高的药物为地肤子、白鲜皮、乌梢蛇等;通过关联规则发现核心药对为栀子-甘草、黄柏-白鲜皮-苦参、荆芥-防风、蛇床子-地肤子-苦参、白鲜皮-地肤子-苦参.结论 中医治疗湿疹处方用药以清热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攻毒杀虫止痒药为主,甘草、白鲜皮、荆芥、防风和苦参等药物使用频次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外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用药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万方、维普、知网三个数据库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已发表的AS相关文献。应用Excel2010统计分析纳入的中药频次、类别、药性、药味及归经等频数及频率情况,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Apriori算法,对使用频次≥7的中药进行关联分析。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使用频次≥7的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文献共44篇,涉及处方52张、中药103味。其中,使用频次≥6次的中药有29味,药物类别主要为祛风湿、活血化瘀、清热、补虚等;药性以温为主,平、寒、微寒次之;药味以苦、辛、甘味最为多见;药物归经以肝、脾、肾、肺等为主。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常用药物组合有桂枝→羌活、川芎→羌活、桂枝→细辛、乳香→没药等。高频药物系统聚类分析共得到3个聚类方。结论 AS的核心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中药复方外用治疗多采用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补益肝肾等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从脾胃论治失眠用药规律与配伍特点。方法:筛选符合条件的失眠病历,应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频繁项集、关联规则对其所用药物配伍进行分析。结果:在从脾胃论治失眠的用药上,使用频率最高药物前10位为夜交藤、合欢皮、郁金、黄芪、半夏、柴胡、甘松、白术、茯神、珍珠母。关联度最高的药对与药组分别为珍珠母→夜交藤,郁金、甘松→夜交藤,郁金、黄芪、合欢皮→夜交藤。结论:从脾胃论治失眠用药上以健脾养心安神为主外,还应当兼顾疏肝解郁。醒脾开郁是治疗此类失眠症的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慢传输型便秘的中医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收录的中医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相关临床研究文献,将收集到的处方及中药录入Excel 2010中,建立慢传输型便秘数据库,将该数据库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2.1),对用药频次、性味归经、高频药对、核心处方进行分析,并进行数据化展示.结果:本次分析共纳入92首处方,涵盖134味中药,统计分析得出用药频次≥20次的中药有19味,涉及补虚药、理气药、清热药、泻下药等7类中药,其中频次位于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白术(75)、当归(55)、黄芪(51)、肉苁蓉(46)、火麻仁(43).通过药物关联分析得出“当归-白术”为高频药物组合.药物四气主要以温和平为主,五味以甘和苦味为主,药物归经以脾、胃、肺经为主.通过复杂网络分析,可得出核心药物处方是当归、厚朴、枳壳、枳实、甘草、白术、黄芪、麦冬、肉苁蓉、火麻仁、生地黄.聚类分析将15味高频中药进行分类,可得出3组潜在组方.结论:慢传输型便秘的治疗以益气补血、补肾助阳为主以治其本,同时清热养阴、行气导滞、活血化瘀以治其标,从而标本兼治.同时注重加强脾胃的运化之功,合理利用肺的宣降功能以通腑利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海洋中药治疗咳喘的配伍规律.方法 从相关数据库、书籍中筛选出100个治疗咳喘的海洋中药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处方中中药的使用频次以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药物核心组合,获得新的治疗咳喘的海洋中药处方.结果 100个治疗咳喘的海洋中药处方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海洋中药有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何晓晖教授治疗慢性胃炎并发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何晓晖教授治疗慢性胃炎并发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中药处方117张,将数据输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2.3.9),经标准化后创建一个新医案库。结果:117张处方中,高频药物为蒲公英、黄连、海螵蛸等;高频药物类别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的使用最多;药性以寒(寒与微寒)、温(温与微温)为主,药味以苦、甘为多,药物多归脾、胃经;聚类分析显示有4个组别;复杂网络分析得到11味核心药物。结论:何教授治疗慢性胃炎并发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以“衡”为法,从虚、毒、瘀、痰论治,通过健脾益胃、燮理纳运、清热燥湿解毒、活血化瘀消癥、化痰散结等标本兼顾,最终逆转胃黏膜上皮肠化与异型增生的病理改变,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归纳总结张虹亚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9年07月-2020年3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张虹亚教授门诊处确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共284例,纳入治疗处方284张,借助Mrosoft Excel 2010,SPSS Statistic 25.0,SPSS Modeler18.0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单味药频次统计结果得出,白鲜皮、防风、地肤子等前10味药;药物以解表药占比最高;关联规则分析得出两种中药相关的有4条,3种中药相关的有6条,4种中药相关的有1条;聚类分析得出7个聚类方.结论:张教授治疗慢性荨麻疹使用解表药的频数最多,药物之间配伍的原则多以祛风解表法为主,兼配利水渗湿、清热、燥湿止痒、补虚之法,注重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17.
目的: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分析和总结近五年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证型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1-2015年CNKI中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文献,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中建立多囊卵巢综合征数据库,并应用该系统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该病的常见中医证型、药物的性味归经、高频药物及常用药物组合等。结果 :纳入符合条件的文献108篇,中医证型13种,其中常见证型依次为肾虚血瘀、痰湿阻滞、肾虚痰瘀、肾虚痰湿;涉及中药133味,高频药物为当归、茯苓、菟丝子、香附、淫羊藿等39味,按药物功效归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利水渗湿药等;药性温平,味甘辛,多归肝、脾、肾经,常用药物组合18个,关联分析得出核心药物组合6个,分别是菟丝子、熟地黄→当归,熟地黄→当归,香附→当归,菟丝子、香附→当归,菟丝子、枸杞子→当归,陈皮、茯苓→半夏。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明确了近五年来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常见中医证型及用药规律,进一步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2.2.2"软件,探讨近年来医者从肝论治失眠障碍的临床用药规律及特点.方法:本文通过搜集CNKI、VIP、WanFang三大数据库2010年1月1日-2020年4月15日从肝论治失眠障碍的处方,利用中国中医科学院研发的"古今医案云平台V2.2.2"软件提供的Excel模板批量录入数据并分析药物的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功效、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及聚类处方和复杂网络等几个方面,以分析中药处方的用药特点.结果:经过处理,共纳入方剂236首,涉及药物245味,用药频次3471次,得出21种高频次药物;出现最多的药性分别为:平、微寒、温、寒;而药味则是甘、苦、辛为多,归经主要集中在肝、心、肺、脾四经;药物功效以疏肝解郁为最多;药物关联分析中支持度最高的组合为:白芍→柴胡;对出现频次在50次以上的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其分为3类;进行药物复杂网络分析,将边权重设置为100,得到柴胡、白芍等13种药物的核心组合.结论:利用数据挖掘法可初步分析中医药从肝论治失眠障碍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药灌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用药规律及组方特点。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6月25日。建立Excel专题数据库使用IBM SPSS Modeler18.0、IBM SPSS 25.0进行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59篇,收集到159首方剂,涉及102味中药,中药累计使用频次893次。用药频次较高的依次为大黄、牡蛎、蒲公英等,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药物归经以肝、肺、肾为主,药物功效以清热药、泻下药、平肝息风药为主。经关联规则分析,2味中药配伍关联12条,3味中药配伍关联11条;聚类分析得到大黄-牡蛎-蒲公英、丹参-附子、黄氏-槐花-益母草-地榆-土茯苓3个聚类。结论:中药灌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配伍中常用的是大黄、牡蛎、蒲公英、附子、丹参等,治法以养阴清热、益气固肾、活血通络、通腑泄浊为核心,并辅以活血化瘀和温里药物。  相似文献   

20.
龚蓓  苏励  孙鼎 《华西医学》2023,(6):884-891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干燥综合征用药规律。方法 提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风湿科2013年1月-2021年7月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干燥综合征患者的中药处方,将收集的处方进行拆分,分别对组方药物的功效、性味和归经进行频次分析,运用VOSviewer软件进行关联性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3 689例次住院患者的用药信息,并提取了69 167条使用中药处方的数据。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前20位高频药物以活血化瘀药、补气药、清热解毒药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药性以寒、温、平为主,归经以脾、肝、胃为主;可分为3个聚类,蓝色聚类以补气药、补血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绿色聚类以清热药、活血化瘀药为主,红色聚类以活血化瘀药、利水消肿药、发散风热药和消食药为主。干燥综合征患者前20位高频药物以活血化瘀药、补气药、利水消肿药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药性以微寒、寒、温为主,归经以脾、胃、肝为主;可分为2个聚类,绿色聚类以补阴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为主,红色聚类以补气药、活血化瘀药和利水消肿药为主。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用药符合“益气养阴,解毒化瘀”的治疗原则,而干燥综合征用药符合“养阴清热、生津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