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采用3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CT影像组学预测模型,探讨其预测价值。方法 2022年4月—2023年4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治NSCLC患者80例,其中33例有纵隔淋巴结转移者为转移组,47例无纵隔淋巴结转移者为非转移组,比较2组临床病理特征。应用ITK-SNAP软件(Version 3.8.0)沿肿瘤边界手动、逐层勾画感兴趣区,对影像组学特征做Z分数归一化、标准化处理,采用lasso回归进行特征降维、筛选最具预测性的影像组学特征,采用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逻辑回归3种算法构建NSCLC患者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计算评估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影像组学评分阈值。绘制ROC曲线评价3种算法模型预测NSCLC患者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3种算法模型的AUC差异。选择最优算法模型,应用Bootstrap(1 000次重采样)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进行验证。结果 (1)转移组肿瘤直径[2.00(1.40, 2.80)cm]小于非转移组[3.30(2.50, 5.10)cm](U=-4.224,P<0.001),腺癌比率(...  相似文献   

2.
胃癌淋巴结转移的CT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CT在观察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2例胃癌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进行了病理与术前CT对比观察。结果:各组转移性淋巴结的检出率为40%~81%,有远处淋巴结转移者多伴有1~2组浅、深淋巴结转移。结论:(1)根据部位的不同,受累淋巴结的检出率有较大差异,较易显示的为距肿瘤较远周围脂肪丰富的淋巴结。(2)淋巴结转移的分布有由浅入深,由近至远的规律性,以提供治疗方案的选择。(3)与原发肿瘤融合的转移性淋巴结及大小趋于正常的转移怀淋巴结为CT漏诊的主要原因。(4)CT对转移性淋巴结肿大的检出率虽不十分令人满意,但仍具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3.
金菲  钱香  倪芳  潘世扬 《临床检验杂志》2020,38(10):784-786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172例行胃癌切除的EGC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预测组和验证组,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确定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变量,ROC曲线判断预测模型的准确度,并用验证组验证预测模型。结果?172例EGC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18.60%(32/172)。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脉管癌栓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但是浸润深度(OR=8.975,95%CI:1.653~48.712,P=0.011)和脉管癌栓(OR=17.178,95%CI:2.336~126.304,P=0.005)是EG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组预测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是0.864。结论?建立和验证了预测EGC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可以帮助临床预测术前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4.
陆宇  江会 《护理研究》2024,(1):24-30
目的:运用决策树、逻辑回归和支持向量机构建宫颈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尿潴留风险预测模型并比较性能,为评估及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459例宫颈癌根治性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决策树、支持向量机和逻辑回归3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宫颈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尿潴留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准确性、召回率、精确率、F1指数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性能。结果:共纳入病人的年龄、疾病分期、体质指数等8个变量。选择80%的数据集(367例)作为训练集,20%的数据集(92例)作为验证集,结果显示,决策树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准确率、召回率、精确率、F1指数和AUC都比支持向量机和逻辑回归更优,说明决策树在构建宫颈癌术后尿潴留风险预测模型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及较好的泛化性能;支持向量机在训练集中准确率、召回率、精确率、F1指数和AUC都比逻辑回归更优。同时,在验证集中,支持向量机的召回率和F1指数比逻辑回归更优,但是支持向量机的准确率、精确率和AUC却比逻辑回归差,说明支持向量机在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数据集中的泛化能力比逻辑回归差。结论:决策树在构建宫颈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尿潴留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螺旋CT表现。材料与方法:分析CT能发现的70例胃癌转移淋巴结的表现,术前常规CT检查,平扫、增强扫描,观察影像学特征。并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病理检查1042个淋巴结,转移为367个(35.22%),>8mm淋巴结419个阳性246个(58.71%)。CT检出淋巴结数758个,手术后病理检查阳性346个(45.64%)。其短径、长径、平扫CT值等阴性阳性对比差异明显,不同大小淋巴结、不同CT强度阳性率不同,阴性阳性对比差异明显。结论:胃癌术前进行CT检查,具有无创、准确率高等特点,为胃癌根治术制定手术方案和预后评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yndecan-1基因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将44例胃癌手术病例分为伴淋巴结转移组和不伴淋巴结转移组,以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为对照。应用RT-PCR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yndecan-1的表达,并同时检测p53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所有癌旁正常组织均有Syndecan-1基因的表达,而44例胃癌组织中只有10例有表达,阳性表达率为22.7%(10/44),癌旁正常组织中Syndecan-1基因表达率显著高于胃癌组织(χ~2=9.14.P<0.05)。35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2例有Syndecan-1基因表达,阳性表达率为5.7%(2/35),不伴淋巴结转移的9例胃癌组织中有8例检测到Syndecan-1 mRNA的表达,阳性表达率为88.9%(8/9),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Syndecan-1 mRNA的表达率显著低于不伴淋巴结转移者,两组间差异明显(χ~2=23.66,P<0.05)。p53表达阳性的胃癌组织Syndecan-1 mRNA的表达低于p53表达阴性的胃癌组织(χ~2=6.18,P<0.05)。结论:Syndecan-1 mRNA表达缺失促进了胃癌生成及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和清扫术的适应症。方法:对D3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廓清术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6a2,16b1组淋巴结转移率17%,均为进展期胃癌,均有N1-N2淋巴结转移,胃癌浸润深度达T3,T4者淋巴结转移率21.5%,低分化型瘤的淋巴结转移率为22.2%,癌灶直径≥5cm的淋巴结转移率25.8%,弥漫型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更高达42.8%,结论:胃癌浸润深度,癌肿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肿瘤部位,肿瘤大体类型,肿瘤大小等病理因素是预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主要根据,对高度怀疑或证实有N1-N2淋巴结转移,浸润浓度T3,T4,进展期低分化型癌,癌灶直径≥5cm,以及弥漫型胃癌,但无肝脏,腹膜等远处转移的胃癌患者尽可能行D3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廓清术。  相似文献   

8.
胃癌淋巴结大小与转移的探讨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 本文通过胃癌淋巴结病理与CT对照 ,讨论根据淋巴结大小 (以 >10mm为标准 )判断淋巴结转移的可靠性。方法  2 4例胃癌切除和D1或D2 淋巴结清除以及术前CT检查 ,分别记录淋巴结直径大小、数量和转移阳性率。结果  2 4例胃癌手术摘取淋巴结 3 95个 ,病理证实 12 3个 (3 1% )淋巴结转移阳性。10mm以下的淋巴结占 76% ,其中 5 6%的淋巴结转移阳性 ,1~ 5mm和 6~ 9mm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 8%和 46% ;10mm或以上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分别为 5 4%和 68%。CT检出淋巴结 174个 ,病理证实 71个 (4 1% )淋巴结转移阳性。小于 10mm淋巴结占 3 8% ,1~ 5mm和 6~ 9mm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 17%和 3 1% ;10mm以上淋巴结转移阳性 5 0 %~ 76%。结论 胃癌小淋巴结转移率也较高 ,CT影像单纯依据淋巴结大小判断淋巴结转移是不可靠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螺旋CT特征。方法 分析35例进展期胃癌淋巴结的螺旋CT影像特征,并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螺旋CT共检出淋巴结379个,其中阳性淋巴结有173个(阳性率45.6%).阴性淋巴结有206个。以长径≥10mm为诊断阳性淋巴结标准,淋巴结阳性率达62.7%,淋巴结不规则的阳性率96.3%,淋巴结强化不均匀者阳性率89.4%,以平扫CT值/〉25HU、动脉期CT值≥70HU、静脉期CT值/〉80HU为诊断阳性淋巴结标准,淋巴结的阳性率达55.7%、56.3%及67.8%。结论螺旋CT对判断胃癌淋巴结转移有重要作用.采用淋巴结长径为10mm,结合淋巴结形态,密度差有助于提高螺旋CT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0.
淋巴转移是诸多人类恶性肿瘤扩散的重要途径,包括胃癌、结肠直肠癌及乳腺癌等。淋巴转移主要包括淋巴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和系统性播散3个部分。肿瘤细胞一旦穿透上皮基底膜及其下方的结蹄组织层,即可通过主动运动进入淋巴管或微淋巴管,并经由其内部的淋巴液流向和压力差到达各级淋巴结中,进而增殖直至破坏整个淋巴结。淋巴结对于肿瘤细胞而言,既是转移必经场所,也是一道微弱的自身屏障。胃癌是以淋巴转移为主要扩散途径的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肿瘤直径大小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对44例胃癌患者术前施行超声检查,术后收集患者的病理结果,对胃癌肿瘤大直径组及小直径组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肿瘤直径大小≥4 cm的胃癌患者和肿瘤大小4 cm的胃癌患者在年龄、性别、职业、肿瘤分期、远处转移情况上都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区域内淋巴结转移的数量上,不同N分期的肿瘤直径大小上存在差异(P0.05)。结论肿瘤直径越大,淋巴结转移率越高;N分期越大,肿瘤直径越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围手术期患者用血预测模型,以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地做好患者术前备血.方法 从本院信息中心建设的大数据集成平台的数据中心采集2012年~2018年所有手术患者的相关数据,并基于Python V3.8.0构建手术用血数据库;利用Excel、SAS统计学软件处理和分析所有数据,并进一步以SPSSMo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指数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建立一个以淋巴结转移指数预测胃癌N分期的评分系统,为手术者选择合理的淋巴结切除范围提供一定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实际淋巴转移病理分期水平高低的临床参数,赋予各参数不同的计分分值。绘制接受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预测各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的评分标准。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肿瘤部位、大小、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的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早期胃癌与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是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淋巴结转移指数能更加全面反映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定义胃癌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应用B型超声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B型超声在观察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对43例例胃癌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进行了病理与术前B型超声对比观察。结果:①B型超声共检出转移性淋巴结18例,检出率为41.9%(18/43),特异性为100%(18/18);②N1部位转移性率为0.84%,N2部位转移性淋的检出率29.5%,N3部位转移性淋巴结的检出率为61.9%,N3部位淋巴结转移者多伴有N1、N2部位的淋巴结转移;③本组B型超声检测出转移性淋巴结长径范围0.4cm-3.3cm。结论:①与原发肿瘤融合的转移淋巴结、大小趋于正常的转移性淋巴结及胃肠气体干扰为B型超声漏诊为主要原因;②根据部位的不同各站转移性淋巴结的检出率有较大的差异,较易显示距肿瘤较远N2、N3部位的转移性淋巴结,敏感性,特异性高;③B型超声对转移性淋巴结的检出率较低,但结合淋巴结转移由近及远的规律性,仍能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和预后提供依据,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72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B超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院1987年3月~1995年12月间应用B超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取得良好效果,现将72例经手术病理等证实的胃癌淋巴结转移的B超诊断结果作一分析,以探讨B超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72例胃癌包括胃窦癌58例,胃体部癌9例,贲门癌5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 ,5 4岁。以阵发性腹痛 1天并呕血 2次(约 70 0 ml)伴恶心、头晕乏力来我院诊治。查体 :R2 7次 /分、 BP 12 / 9k Pa,神志尚清 ,面色苍白 ,四肢湿冷 ,心率 112次 /分 ,腹部平坦稍胀 ,上腹部剑突下压痛 ,肠鸣音增强。试验室检查 :血 WBC 12 .7× 10 9/ L,N 87%,L 13%,Hb 90 g/ L ,RBC 3.0× 10 12 / L ,大便隐血试验 ( +)。门诊以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待查收入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 :左上腹于胃底后上壁可见一约 5 4 mm× 4 7mm× 4 mm大小低回声实性肿块 ,边界尚清 ,轮廓欠规整 ,内部回声不均匀 ,CDFI示肿块内部血流信号丰…  相似文献   

17.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胃癌淋巴结转移及血流特点。方法:重点观察胃周、肝门部、脾门部、胰周及腹膜后有无肿大的胃癌转移淋巴结。结果:肿大的转移淋巴结内见彩色充填少而细小的条状滋养血管。取脉冲多普勒(PW),可在结内取到微小动、静脉血流频谱。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无创、简便易行。是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淋巴结直径大小与转移的关系。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胃癌全阴组与全阳组淋巴结的螺旋CT资料,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螺旋CT检出病理诊断为全阳组和全阴组的各组淋巴结共267个,其中阳性淋巴结有123个,阴性淋巴结有144个。直径1~5mm和5~10mm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7.4%和40%;10~15mm和15mm及以上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2.3%和100%。阳性淋巴结直径均数为10.9±7.1mm,阴性淋巴结直径均数7.1±2.3mm,两均数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以淋巴结直径10mm为域值,则阳性淋巴结的敏感性为39.8%(49/123),阳性预测值为71%(49/69),阴性预测值为62.6%(124/198),特异性为86.1%(124/144)。结论单纯依据淋巴结直径(≥10mm)判断有无转移,无法同时保证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不能只注重直径较大的淋巴结,更应重视小淋巴结转移的问题,这对于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用胃镜下胃粘膜注射微颗粒活性炭混悬液(CH_(40)和PVP)对21例胃癌术前淋巴结染色,8例胃溃疡作为对照,对胃癌淋巴结染色,8例胃溃疡作为对照,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和合理清扫进行了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术前2~6天转移淋巴结着色效果均佳。具有特异性高(99.3%)和敏感性高(75%)的优点,对判断胃癌淋巴结转移有重要意义,对胃癌根治时合理清扫淋巴结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刘俐敏  张洁  许浪  肖和平 《临床荟萃》2000,15(16):726-727
目的:探讨胃癌癌周肥大细胞(MC)密度与淋巴结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俾士麦棕法检测伴有淋巴结癌转移的253例胃癌病例。结果:1 ̄6ILN病例MC密度高于≥7 ̄15ILN病便,7 ̄15ILN病例MC密度高于〉15ILN病例,P均〈0.01。≥5年生存年限的病例MC密度高于〈5年生存年限病便的MC密度,P〈0.01。5年生存率,1-6ILN病例高于7 ̄15ILN病例,7 ̄15ILN病例高于〉15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