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对陈旧与新鲜椎体骨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45例(62个椎体)椎体骨折患者于外伤后1 d内行MRI检查,并分别于3、6、9个月行MRI随访复查。结果:62个椎体骨折中,54个椎体为新鲜骨折,SE序列T1WI上呈低信号或低信号中混有少许高信号,FSE序列T2WI呈高信号,STIR序列上呈更亮的高信号;随访3~9个月,3个月时有8个椎体T1WI、T2WI信号基本恢复正常,STIR序列仍呈高信号;6个月时有31个椎体T1WI、T2WI信号基本恢复正常,其中有19个椎体STIR序列仍呈高信号;9个月时54个椎体T1WI、T2WI、STIR序列均恢复正常信号。8个椎体为陈旧性骨折,在T1WI、、T2WI、STIR序列上与正常椎体信号相近。结论:MRI对鉴别陈旧与新鲜椎体骨折敏感,尤其是STIR序列更具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磁共振成像在椎体骨折与康复评估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椎体骨折后不同时间、不同序列上椎体的MR信号变化及其在临床康复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13例286个椎体骨折后不同时期患者行MR检查的病例,分析骨折椎体在不同MR成像序列上的信号变化。结果椎体骨折后不同时期的信号改变可分为6种类型:Ⅰ型77个椎体,表现为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上呈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创伤区呈明显均匀强化;Ⅱ型4个椎体,表现为骨折区长T1、长T2信号内见点、片状短T1、等或长T2信号;Ⅲ型112个椎体表现为T1WI等、低混杂信号,T2WI等、低、高多种形式的混杂信号,STIR序列和脂肪抑制梯度回波序列上呈点状、小片状高信号;Ⅳ型36个椎体,在各种序列上的信号改变均与正常椎体相同;Ⅴ型25个椎体,椎体骨折区出现点、片状短T1、长T2信号,STIR序列、脂肪抑制梯度回波序列呈低信号;Ⅵ型32个椎体,椎体骨折区呈均匀的短T1、长T2信号,STIR序列上呈均匀低信号。结论磁共振成像能很好地反映椎体骨折后不同阶段的病理改变,对临床康复治疗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MRI短时反转恢复(STIR)序列诊断急性隐匿性椎体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急性脊柱创伤病人89例,进行自旋回波序列T1WI、快速自旋回波T2WI序列、STIR序列的MRI检查,分析病人隐匿性椎体损伤状况。结果:89例患者中,T2WI序列检出210节椎体异常高信号(正常形态124节,形态异常86节),STIR序列检出250节异常高信号(正常形态164节,形态异常86节),STIR序列较T2WI序列多检出40节(P<0.05)。89例病人中出现继发性不相邻损伤椎体节段146节,损伤部位以胸椎损伤最为常见(占38.36%),病因以骨挫伤为最常见(占36.99%)。结论:相较于T2WI,MRI STIR序列更为全面、准确地评估急性脊柱创伤后隐性椎体受损,对于无形态改变的椎体损伤更为敏感,可早期全面地评估继发性、多水平、不相邻椎体损伤,对指导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徐芳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3,(12):2290-2292+2300
目的:探讨MRI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及转移性肿瘤所致椎体骨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取2018年2月至2023年2月,医院收治的103例椎体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转移瘤骨折28例,骨质疏松骨折75例。入选人员均接受MRI检查,比较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转移瘤骨折中,椎旁软组织肿块、硬膜外肿块、椎体后缘皮质后凸、伴其他椎体转移灶及累及椎弓根征象出现率均高于骨质疏松骨折,而在骨质疏松骨折中椎体存留正常骨髓信号征象的出现率则较高(P<0.05);转移瘤骨折和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在MRI表现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借助MRI检查,能够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和转移性肿瘤所致椎体骨折予以准确鉴别,其诊断价值较高,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与椎体转移瘤骨折的MRI形态特征。方法:分析和比较31例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和22例椎体转移瘤骨折的SE序列MRI影像表现。结果: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以连续性多椎体骨折多见,骨折的椎体以双凹状和楔状变形为主,少有累及附件,较少出现椎旁肿胀,邻近诸椎体常呈现骨质疏松的信号改变。椎体转移瘤骨折常为单发,瘤处可呈多发或跳跃式分布,骨折的椎体以压缩变形多见,常累及椎体的附件,伴有椎旁软组织肿块。两种骨折均少有累及椎间盘,骨折的椎体信号改变也不具有特征性。结论:依据MRI形态特征可以对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与椎体转移瘤骨折作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在转移性肿瘤所致椎体骨折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椎体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转移性肿瘤所致椎体骨折及骨质疏松所致椎体骨折各30例,均给予MRI检查并对MRI结果显示的椎旁软组织肿块、硬膜外肿块、椎体后部骨碎块后移、椎体后缘皮质后凸、骨折椎体存留正常骨髓信号、存在其他椎体转移灶、伴随多处骨折、椎弓根累及8种情况进行分析,利用Kappa检验对患者检查结果一致性进行检验。结果:骨质疏松所致椎体骨折MRI结果中伴随多处椎体骨折及椎体后部骨碎块后移现象明显,而转移性肿瘤所致椎体骨折中二者出现情况较少,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肿瘤所致椎体骨折的MRI结果显示出现椎旁软组织肿块、椎弓根累及、椎体后缘皮质后凸、硬膜外肿块及其他椎体转移灶情况较多,而骨质疏松所致椎体骨折的MRI结果中骨折椎体存留正常骨髓信号征象出现较多,二者存在明显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移性肿瘤所致椎体骨折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可通过MRI检查进行鉴别诊断且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MR及其不同序列在踝关节隐性骨折诊断价值的认识。方法:对35例踝关节损伤患者行X线、MR、CT检查,其中MR采用SET1WI、T2WI、脂肪抑制STIR序列序列。结果:X线及CT检查均未能发现踝关节隐性骨折;MR脂肪抑制STIR序列对踝关节隐性骨折显示率为100%,表现为小班片状、带状高信号。结论:对于踝关节隐性骨折诊断,MR较X线、CT具有明显优势,MR脂肪抑制序列是诊断踝关节隐性骨折的最佳序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场强MRI对膝部隐性骨折和骨挫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有明显外伤史患者33例共36个膝关节,行X线平片检查及MRI检查,其中12例行CT检查。结果:X线平片及CT检查均未见明显骨折征象,MRI检查33例患者36个膝关节均有骨挫伤,表现为骨髓内T1WI呈低信号、T2WI及STIR像呈高信号的片状及地图样异常信号影,其中合并骨折25例,所见骨折呈长T1长T2改变,以不规则形居多,T2WI与STIR像呈高信号,以T1WI更明显,部分骨折线在T1WI,T2WI上均显示为低信号。MRI检查伴随病变有韧带的损伤,SE序列T1WI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而在脂肪抑制序列显示损伤部位及形态最好,其中17例合并膝关节腔内少量积液。结论:MRI能早期确诊隐性骨折及骨挫伤,如患者外伤后X线平片未见骨折,外伤部位持续疼痛,软组织肿胀,不能承受重力,应作MRI检查。  相似文献   

9.
袁涛  尚祥  彭晓澜  江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0):2417-2418
目的:对利用MRI诊断膝关节周围隐匿性骨折125例进行分析,以探讨膝关节周围隐匿性骨折MR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5例有明确外伤史,临床症状明显但平片检查阴性患者行MRI检查。使用GE signaprofile 0.2T永磁低场强MRI系统及Siemens Avanto I-Class 1.5T超导高场MRI系统。采用常规SE序列T1WI成像、快速SE序列T2WI成像和STIR脂肪抑制序列。结果:125例患者共有189处骨髓信号异常,158处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31处为T1WI低信号、T2WI混杂信号。STIR脂肪抑制序列均为明显高或混杂偏高信号。结论:MRI是早期诊断隐匿性骨折的理想方法,STIR脂肪抑制序列最为准确和敏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脂肪抑制(STIR)序列在膝关节骨挫伤及隐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5例膝关节急性外伤患者均行X线平片及MR检查,其中9例同时行CT检查。MR检查序列包括FSE T1WI、T2WI,STIR,GRE等。对骨挫伤及隐性骨折的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5例X线平片均未见异常,MR检查在常规FSE序列中能显示33个骨挫伤病灶,STIR序列能检出49个骨挫伤病灶,隐性骨折线13条,病变以STIR序列上表现最明显,MRI能有效显示骨挫伤及隐性骨折的病变部位、范围及形态。结论MRI在骨挫伤及隐性骨折影像检查中具有明显的诊断优势,其脂肪抑制序列是明确诊断的最佳序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低场MRI在骨挫伤及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统计我院115例外伤患者,均行X线和CT及MRI扫描检查。结果:115例外伤性患者中,X线片及CT未见骨折征象,部分可见局部骨密度增高征象。MRI检查骨挫伤及隐匿性骨折的影像表现分别为:骨挫伤表现为斑片状、地图样稍长T_1、稍长T_2信号,GRE序列呈明显的斑片低信号区,STIR序列呈斑片状异常高信号区;隐匿性骨折表现为在斑片状骨挫伤信号区穿行线形、树枝状与骨挫伤相近信号表现征象,CRE序列序列征象最明显,STIR序列次之。结论:对于临床症状明显,而X线检查及CT检查未见异常的骨外伤患者,MRI进一步检查的必要性,以免引起漏诊。SETWIT_1、FSE TWIT_2、STIR、GRE序列作为常规扫描序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膝关节隐性骨折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251例有明确外伤史、临床症状明显,但平片检查阴性患者行MRI检查。结果:251例患者有431处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边缘模糊;21处T1WI、T2WI(T2*WI)高低混杂信号,其中12处为片状长T1长T2信号内可见点状或团状高信号影;STIR序列均呈明显高信号,边缘模糊。结论:MRI是早期诊断隐性骨折的理想方法。STIR序列最为准确和敏感。  相似文献   

13.
腰椎骨质疏松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骨质疏楹(lumbar vertebral osteoporosis,LVOP)的MRI表现。材料与方法:采用0.3T低场MRI装置对65例经双能X线吸附法骨密度测定证实的LVOP病例作腰椎SE序列MRI扫描,分析LVOP的MRI信号及形态特征。结果:9例轻度LVOP在SE序列MRI上其信号未见明显变化;余56例LVOP在SE序列T1WI上表现为高或略高信号改变,而T2WI显示信号的变化不甚敏感;信号的分布方式可分为弥散型、斑片型及局灶型三种类型。全部病例中41例发生了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折的MRI信号变化具有多样性,骨折可分为模型、双凹型、压缩型三种类型。结论:低场条件下SE序列MRI难于对轻度的LVOP作出诊断,严重的LVOP及并发骨质疏松性骨折者在SE序列MRI上有较明确的信号及形态改变。  相似文献   

14.
经皮椎体成形术微创治疗不典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不典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在X线透视下,经双侧椎弓根入路,8例无椎体变形但经MRI证实为椎体骨折的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微创治疗,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量为3~5 mL.[结果]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无椎体变形的不典型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临床容易漏诊或误诊,对疑似病例要行MRI检查提高诊断率,PVP是治疗此类骨折的安全、快速、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场MRI对脊椎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9例268个椎体转移瘤及对照组151例223个椎体骨折的低场MRI形态、信号等改变。结果在水脂分离序列(WFS)及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TIR)等脂肪抑制序列图像上所有转移瘤均呈高信号。椎体转移灶在T1WI上218个呈低信号,50个呈等信号;在T2WI上71个呈稍高信号,67个呈等信号,130个呈低信号。增强扫描209个有不同程度强化,59个增强扫描后信号与椎体信号相近。结论椎体转移瘤在MRI上表现为椎体内异常信号,以脂肪抑制序列最为敏感,低场MRI可对椎体转移瘤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诊断股骨颈骨折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临床确诊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数字化X线摄影和CT扫描检查,总结数字化X线摄影诊断正确率,评价数字化X线摄影诊断股骨颈骨折的漏诊原因.结果:数字化X线摄影诊断股骨颈骨折75例,漏诊4例,诊断准确率为94.94%,漏诊率为5.06%.漏诊4例均为Garden Ⅰ型骨折,其中3例为外展嵌插型骨折,1例为不完全骨折.漏诊原因主要是老年股骨颈骨折特点和数字化X线摄影检查局限性.结论:数字化X线摄影是诊断股骨颈骨折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检查准确率较高,但对于外展嵌插型骨折、不完全骨折等的检查,数字化X线摄影易漏诊,需行CT扫描或MRI进一步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螺旋CT和MRI对平片阴性的衰竭骨折的早期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31例经X线平片检查无明显异常而临床高度怀疑衰竭骨折的病人,进一步行CT和MRI检查。分析确诊病例CT和MRI表现。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及观察者间符合度。结果:19例病人确诊为衰竭骨折。CT主要表现为线样模糊低密度影,在脊椎多为线片样高密度。MRI T1WI多表现为低或略低信号,T2WI为高低混杂信号,STIR多呈明显高信号。CT和MRI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9%/95%、92%/67%、90%/84%,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的观察者间符合度优于MRI,Kappa值分别为0.728,0.459。结论:螺旋CT与MRI均有助于平片阴性衰竭骨折的早期诊断,但螺旋CT的准确性略高于MRI,可能因为螺旋CT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不连的X线平片、CT及MRI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不连患者的X线平片、CT及MRI影像资料。结果 57例X线平片均见骨折椎体压缩,7个椎体见真空裂隙征(intravertebral vacuum cleft, IVC),57个椎体断端密度较周围松质骨高,47个椎体可见钙化,10个椎体内可见积气;CT扫描示骨折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内增生硬化较X线片清晰,67个椎体见IVC、骨折椎体内积气及骨赘形成、钙化;MRI影像表现为骨折椎体压缩,63个椎体可见积气,65个椎体可见积液。结论椎体压缩、IVC、骨折椎体内增生硬化、骨折椎体内积气及积液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不连的重要影像学表现;CT扫描对骨折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内增生硬化、IVC的检出率高,MRI扫描观察骨折椎体内积液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像联合同机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single photo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computer tomography,SPECT/CT)图像融合对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诊断价值,并总结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有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禁忌,经随访证实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及SPECT/CT图像融合资料,评价其影像诊断价值并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63例患者共检查435个椎体,确诊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183个。结合临床病史,SPECT/CT诊断急性期骨折89个,亚急性期骨折53个,其中隐匿性骨折16个;陈旧愈合骨折41个。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患者SPECT/CT表现为椎体内显像剂条带状或团状异常浓聚;其中椎体形态出现双凹变45个,楔形变43个,压缩变扁38个。隐匿性骨折表现为椎体内显像剂团状异常浓聚,但椎体形态结构无改变。陈旧愈合骨折表现椎体形态结构改变但无或较淡的显像剂浓聚。结论 SPECT/CT图像融合可准确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结合临床病史并依据其影像学特征可大致判断骨折时间。  相似文献   

20.
胫骨平台骨折的MRI诊断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MRI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6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经X线检查后作MRI扫描,MRI扫描序列包括SE序列T1WI、FSE序列T2WI及STIR序列,每例骨折按Schatzker分类法分类,比较胫骨平台骨折的平片与MRI诊断结果,分析骨折合并膝关节其他损伤的MRI表现。结果:66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中X线检查60例阳性(81.8%)。MRI检查65例阳性(98.5%),I型7例(10.6%)、II型20例(30.3%)、III型6例(9.1%)、IV型18例(27.3%)、V型4例(6.1%)、VI型10例(15.2%)。其中合并半月板损伤57例、韧带损伤48例、关节软骨损伤58例、局部骨挫伤34例、关节囊积液或积血61例。结论:MRI检查是术前评价胫骨平台骨折的一种实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