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在肝郁脾虚型中风后抑郁症(PS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和逍遥散加减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61例PSD患者,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淋巴细胞凋亡率,以逍遥散加减为主治疗,观察临床症状等级评分,与40例健康志愿者作比较。结果:肝郁脾虚型PSD组治疗前淋巴细胞凋亡率、B细胞淋巴瘤基因-2(bcl-2)表达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逍遥散加减治疗后肝郁脾虚型PS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B细胞淋巴瘤基因-2(bcl-2)表达明显低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郁脾虚型PSD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大部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肝郁脾虚型PSD的发病过程存在着细胞凋亡,而且逍遥散加减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配合解郁健脾通经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 86例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解郁健脾通经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背俞穴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分级量化积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与干扰素-?(IFN-?)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高于对照组的72.1%(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分级量化积分、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测定值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2、IFN-?水平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采取针刺背俞穴配合解郁健脾通经汤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明显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并可有效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IL-2与IFN-?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四逆散加减穴位贴敷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体内白细胞介素-2及干扰素-λ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中药穴位贴敷合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3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合安慰剂穴位贴敷)30例,分别治疗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体内白细胞介素-2及干扰素-λ明显升高。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3.33%,两组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逆散加减穴位贴敷能够有效地改善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6,(1):89-91
目的: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型与焦虑、抑郁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90例,包括湿热阻滞型21例、肝郁脾虚型29例、脾肾阳虚型14例、脾气虚弱型26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其评分,评估焦虑、抑郁状况,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郁脾虚型、脾气虚弱型SAS评分分别与湿热阻滞型、脾肾阳虚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肝郁脾虚型SAS评分与脾气虚弱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湿热阻滞型SAS评分与脾肾阳虚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郁脾虚型SDS评分分别与湿热阻滞型、脾肾阳虚型、脾气虚弱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脾气虚弱型、湿热阻滞型与脾肾阳虚型之间SD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合并焦虑状态以肝郁脾虚型与脾气虚弱型较多(62.07%、46.15%),合并抑郁状态以肝郁脾虚型与湿热阻滞型较多(55.17%、28.57%)。结论:肝郁脾虚型腹泻型IBS患者易合并有焦虑、抑郁状态,脾气虚弱型腹泻型IBS患者易合并有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疗效,探讨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确诊为肝郁脾虚型CFS的患者给予逍遥散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疲劳评定量表、焦虑量表、抑郁量表等的测定,并观察治疗前后CFS患者血中NK细胞活性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并以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结果:肝郁脾虚型CFS的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状态和较低的免疫水平。治疗后患者的焦虑评定标准分、抑郁指数均显著下降(P<0.001),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积分下降(P<0.001),临床总愈显率为87.0%。治疗后患者NK细胞活性及免疫球蛋白含量具有显著的上升(P<0.05~0.001),其中部分值(NK细胞活性、IgG、IgM)接近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逍遥散能显著改善肝郁脾虚型CFS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愈显率,同时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是目前对CFS的治疗中一条有效的中医药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四逆四君汤联合黛力新治疗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伴焦虑抑郁的效果。方法:将80例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伴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采用四逆四君汤联合黛力新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疗法联合黛力新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焦虑、抑郁评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5%,高于对照组的6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抑郁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逆四君汤联合黛力新能减轻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伴焦虑抑郁症状,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雷火灸联合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CF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剔除4例,对照组剔除2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雷火灸联合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3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疲劳量表-14 (FS-14)、抑郁状态问卷(DSI)、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躯体疲劳、精神疲劳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躯体疲劳、精神疲劳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DSI、S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DSI、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总有效率86.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联合针刺治疗CFS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疲劳症状,改善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四逆散合四君子汤加减联合腹部推拿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腹部推拿手法,1次/d,5次/周。试验组腹部推拿手法同对照组,并给予四逆散合四君子汤加减口服,1剂/d,疗程均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疲劳评定量表(FAI)、肝郁脾虚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SF-36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脂质(LPO)、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疾病疗效优于对照组(Z=2.012,P<0.05);治疗后试验组FAI、肝郁脾虚证、SAS、SDS和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SF-36量表各因子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MDA、LPO、IL-1β、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合小柴胡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补中益气汤合小柴胡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作为研究组,并与采用三磷酸腺苷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P均<0.05);但是研究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合小柴胡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疗效好,具有提高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增强机体抵抗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疏肝解郁汤治疗脾虚肝郁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脾虚肝郁型IBS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疏肝解郁汤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临床总有效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各项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2%(P0.01)。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2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疏肝解郁汤可有效缓解脾虚肝郁型IBS患者胃肠道症状,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临床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与它证的生物信息学差异。方法:应用Affymetrix Gene Chip人类全基因组芯片,分析了9例、3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肾阴虚型、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各3例)基因表达谱。通过应用Scanner 3000 7G 4C扫描仪对芯片进行扫描和信号值转换,获得各个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对表达比值。结果:在检测的全部54676个基因中,中医证型基因表达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肝郁脾虚型与肝肾阴虚型、肝郁脾虚型与湿热中阻型比较,表达差异基因均占全基因的0.2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在肝郁脾虚证的基因层面上有着异常表达,这可能是临床出现同病异证的生物信息学基础,为其有效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肿瘤相关性抑郁患者中医证型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中医诊断标准及辨证论治思维确定患者的中医证型,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经济情况、肿瘤分期、化疗周期、抑郁程度等相关因素与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结果:肿瘤相关性抑郁患者主要有肝郁脾虚证、心虚胆怯证、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痰火扰心证5个证型,其中以肝郁脾虚证最为多见。肿瘤相关性抑郁中医证型与患者收入情况及既往化疗史无明显相关性,而在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方面存在差异(P<0.01)。在5个证型中除肝郁脾虚证外,男性患者多见于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女性患者以心虚胆怯证较为多见;患者年龄与肝肾亏虚证呈相关性,与其余各证型无明显相关性;肿瘤分期中Ⅰ期患者以痰火扰心证、气滞血瘀证多见,Ⅱ期患者以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多见,Ⅲ期患者以肝郁脾虚证、心虚胆怯证多见,Ⅳ期患者多为肝肾亏虚证、心虚胆怯证;轻度抑郁患者主要见于气滞血瘀证、痰火扰心证;中度抑郁患者主要见于肝郁脾虚证、心虚胆怯证;重度抑郁患者主要见于肝肾亏虚证。结论:肿瘤相关性抑郁患者以肝郁脾虚证最为多见;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及抑郁程度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抑郁症属中医"郁证"范畴,临床有诸多分型,肝郁脾虚证为主要的分型之一。逍遥散作为疏肝健脾经典方剂,其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具有确切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患者依从性好,与西药联合使用能降低西药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是近年来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尽管已有许多专家和学者围绕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的药理作用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其作用机制仍不完全明确。此外,肝郁脾虚型抑郁症动物模型种类较多,鲜有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较为系统的报道。因此,本文借助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抑郁模型(CUMS)和慢性束缚应激抑郁模型(CIS)两个经典的模型,从调节神经递质浓度、影响神经营养因子功能表达、调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失衡、改善肠道微生态与胃肠道功能、以及调控内源性代谢物水平、调节免疫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突触结构及其可塑性等方面对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的药理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基础研究以及临床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艾滋病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表对133例HIV/AIDS患者进行临床调查与12个月的随访,使用人机结合的方法对四诊信息进行辨证分型,并同时监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计数,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与中医证侯的相关性.结果 HIV/AIDS患者入组时出现频率居前4位的中医证型为肝郁气滞、气阴两虚、脾气虚弱、肝胃不和;随访12个月后出现频率居前4位的中医证型为肝郁气滞、气阴两虚、脾气虚弱、脾肾阳虚.其中入组时肝胃不和证患者的CD4+、CD8+计数均高于脾气虚弱证和气阴两虚证患者(P<0.05或P<0.01),肝郁气滞证患者CD8+计数高于脾气虚弱证患者(P<0.01);随访12个月后CD4+、CD8+计数在HIV/AIDS不同证型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HAART)治疗12个月后HIV/AIDS不同基本证型患者CD4+T淋巴细胞免疫重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始CD8+计数分层与HAART治疗12个月后的免疫学应答情况的关联系数r=0.38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AID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计数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肝脏的差异基因表达。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郁脾虚证模型组2组,每组12只。采用慢性束缚+过度疲劳+饮食失节法,连续28d造模,正常对照组不予处理。于制模第29d,处杀2组大鼠,待测肝脏全基因探查。结果: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肝脏差异表达的基因59个,其中上调基因27个,下调基因32个。在上调的27个基因中,目前已知的功能基因有Scd1、Dbp、Upp2、Slc28a2、Sds、Hpn、Gldc、Tm7sf2、Gcat。结论:肝郁脾虚证存在异常基因表达,涉及脂类代谢、糖代谢等多个方面。提示多个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是中医肝郁脾虚证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肝郁脾虚证多发性抽动症大鼠动物模型,初步了解该模型的一般特征。方法:亚氨基二丙腈(IDPN)腹腔注射诱导法后,用饮食失节、慢性束缚以及过度疲劳法建立多发性抽动症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通过自主活动计数、刻板运动评分、体重、食量、胸腺及脾脏指数、胃泌素、D-木糖等指标对肝郁脾虚证多发性抽动症大鼠进行评价。结果:模型组、肝郁脾虚组大鼠造模后在相同的时间内活动路程及平均速度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肝郁脾虚组大鼠的进食量减少,胸腺与脾脏指数,胃泌素及D-木糖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本模型有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动作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的症状,同时具有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中医证型中的肝郁脾虚证中情志抑郁,神疲气短,少气懒言,食少便溏等相似症状。动物模型的表面效度方面具有较大的相似程度。  相似文献   

17.
郁证发微(二十九)——郁证便秘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郁证性便秘的病脉证治。便秘病位虽在大肠,却与五志伤及五脏功能密切相关,病因病机涉及以下数端:肝肠相通,肝郁则肠滞;忧愁思虑伤脾损肺,脾肺气结则大肠壅滞,脾肺气虚则无力推送;五志过极化火,灼津炼液,致使肠枯;劳心伤脾,生化乏源,精血亏虚,肠失濡润;七情生六郁,食滞痰阻血瘀,阻塞肠腑。治疗郁证性便秘主要包括疏肝解郁、清肝泻火,行气燥湿、宽中化滞,清心安神、益脾养血,以及化痰化瘀等,要在疏通气机、清理壅滞、增水行舟。现代医学中凡由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急性便秘、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碍等慢性便秘以及躯体化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抑郁症等精神心理障碍类疾病具有便秘表现者,大致在郁证性便秘的证治范畴之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为肝郁气滞型与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在HAMD抑郁量表结构因素方面的差异。方法对91例经中医辨证属于肝郁气滞、肝郁脾虚型的抑郁症患者进行HAMD量表评分,并对两证型患者的HAMD量表7个症状因子结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郁气滞与肝郁脾虚两证型患者的HAMD抑郁量表7个症状因子构成因素存在显著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肝郁气滞型患者在认知障碍、病情日夜变化症状因子上载荷较大,而肝郁脾虚型患者在迟滞症状、体重减轻因子上载荷突出。结论抑郁症患者虽然HAMD量表得分相同,但是其症状构成差异较大,更适合个体化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