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抗肿瘤药的神经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基于国内外相关抗肿瘤药物心血管毒性及其相关风险评估的近期研究,本文综述了当前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导致的心血管毒性类型、临床特点及其易患风险因素,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抗肿瘤疗效并避免抗肿瘤药物导致的心血管毒性发生。  相似文献   

3.
抗肿瘤药物尤其是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长期以来限制着这类药物的应用,新的靶向药物及其与蒽环类药物联用时出现的更加显著的心脏毒性,使在应用这些药物时进行监测变得非常有必要。超声心动图和生物标志物如脑钠肽(BNP)联合监测的方法对评估这些药物对心脏功能方面的影响,是目前最可靠且实用的办法。但由于超声心动图本身测量的变异性和判定标准不统一,以及对相应药物毒理机制研究的缺乏,目前对心功能监控方法及预防应对的策略尚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抗肿瘤药物已广泛用于肿瘤的治疗,其累积剂量毒性通常会被临床忽视,如铂类抗肿瘤药物的周围神经毒性及肾毒性,长春花生物碱类抗肿瘤药物的神经毒性,以及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等。该综述通过对抗肿瘤药物累积剂量毒性相关管理情况进行总结,以了解抗肿瘤药物累积剂量毒性特点、防治措施以及相关临床研究证据,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肿瘤和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导致死亡的两大主要原因。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而其引起的心血管毒性已经成为影响肿瘤患者生存和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对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并发症的防治日益重要。抗肿瘤药物相关的心血管毒性显示出不同的临床表现,涉及多种病理机制。本文从抗肿瘤药物所致心血管毒性的特点、分子机制、防治策略等角度回顾了当前的研究进展,对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背根神经节神经元是感觉信息的初级传入神经元,可接收周围感觉神经末梢传出的信号,整合后将其传递至脊髓.抗肿瘤药和麻醉药等可损害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胞体和轴突,导致感觉信息传导异常,从而产生神经毒性.背根神经节体外模型来源广泛,来源于人多能干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是近年的研究热点,且在多种药物的神经毒性评价、高通...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汇总我国上市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导致心脏毒性的类型及发生率,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官网,整理可能导致心脏毒性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并查阅说明书,整理作用靶点、心脏毒性类型和发生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查阅关于心脏毒性类型的报道.检索时间均为2000年1...  相似文献   

8.
抗肿瘤化疗药物对心脏的毒性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肿瘤治疗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些治疗肿瘤新药层出不穷。肿瘤患者的预后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同时化疗药物带来的各种副作用也是影响化疗进行的主要因素,化疗药物心脏毒性首推蒽环类抗癌抗生素类药物。近些年来对化疗药物的不断认识的更新,人们发现更多的化疗药物具有不同强度的心脏毒性。以下对引起心脏毒性的化疗药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随着抗肿瘤治疗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抗肿瘤药及联合化疗方案的出现,使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存活率不断提高,但化疗药导致的潜在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加。无论是临床医师、药师或患者自身,都更加关注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腹泻、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而忽略细胞毒药物导致的视物模糊、畏光、干眼症、角膜炎、结膜炎、瘢痕性眼睑外翻、  相似文献   

10.
神经毒性是药物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方面。体外模型相比较体内动物实验在药物高通量筛选、分子机制研究、检测分析技术应用上具有显著优势。至今,研究和评价药物神经毒性的体外模型主要包括原代神经细胞培养、神经细胞系培养、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模型,三维细胞培养模型等。这些体外模型的复杂程度、对药物的敏感性及检测方法不尽相同。概述各种神经毒性体外模型的应用领域及研究进展,提出了神经毒性体外评价模型研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抗肿瘤药物治疗后所引发的不良反应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不同种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及其化疗期间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深入研究。结果 88例肿瘤患者中,10~30岁的30例,占34%。31~50岁的38例,占43%。51~80岁的20例,占23%。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是恶性肿瘤治疗中最常见的反应,其发生率较高,尤其是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等最为严重。心脏毒性、肝脏毒性、神经系统毒性、泌尿系统毒性、肺毒性以及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与化疗的药物种类密切相关。结论采用抗肿瘤药物进行治疗,其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高、不良反应较大,通常称之为剂量的限制性毒性。  相似文献   

12.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一平 《天津药学》2001,13(5):17-19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类疾病,目前仍以化学治疗(化疗)为主.近年来随着对肿瘤特性的研究,涌现出大量新的抗肿瘤药物.本文按照作用原理和来源分类,将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抗结核药物大多经肝脏代谢,因而对肝脏具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处理不当,严重者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充分认识这类药物对肝脏的毒性,对结核病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1 异烟肼(雷米封,INH) 单用INH致肝脏毒性的发病率约为10%,多见于治疗的第10周内,大多数病例停药后可自行恢复。长期较大剂量  相似文献   

14.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炎金  侍金文 《医药导报》2001,20(7):446-447
近几年来 ,肿瘤化疗取得了长足进步 ,肿瘤患者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但要提高肿瘤治疗的疗效 ,必须从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着手 ,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当今肿瘤药物的发展战略的特点 :以占恶性肿瘤 >90 %的实体瘤为主攻对象 ;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活性成分 ;针对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 ,寻找新的分子作用(酶、受体、基因 )靶点。本文将就其中一些热点领域及其最新进展作进一步的阐述[1~ 5] 。1 微管蛋白活性抑制药 :紫杉醇196 7年 ,Wall等从欧洲短叶红长杉中分离得到一种新的具有抗肿瘤抗白血病活性的物质 ,命名为紫杉醇 (taxol)。这是在ta…  相似文献   

15.
16.
抗肿瘤药物致不良反应4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惠萍 《中国药事》2001,15(4):278-279
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神经炎等 ,偶可发生过敏反应 ,在用过一段时间停药后再次使用时更易发生过敏反应甚至休克死亡。本文收集了近十年来肿瘤及药学期刊有关抗肿瘤药物致过敏反应所引起的各系统不良反应个例报道 4 7例 ,对其进行系统分析 ,以供临床参考。1 一般资料4 7例中 ,男 2 7例 ,女 2 0例 ,年龄 17~ 70a ,平均 4 3 3a ,涉及抗肿瘤药物 2 2种 ,过敏性休克 10例 ,其中 5例抢救无效死亡。2 致不良反应药物分类4 7例共涉及抗肿瘤药物 5类 2 3种 (见表 1)。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最多的为平阳霉素 9例 ,…  相似文献   

17.
过量锰暴露可能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不可逆转的神经毒性,导致严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锰的神经毒性机制可能与转运稳态失调、氧化应激与线粒体损伤、自噬、蛋白质折叠错误、细胞凋亡、神经炎症有关,其中蛋白质错误折叠、线粒体损伤和神经炎症等又称锰神经毒性的3种主要损伤机制.本文对上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为锰中毒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作用于微管的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微管为作用靶点的药物是一类重要的抗肿瘤药物。独特的作用机制和良好的治疗效果使其一直成为研究的热点。近年来,有关它们的作用机制、结合构象、结合位点及构效关系得到了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综述了这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氯丙烯神经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丙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产品 ,它与次氯酸反应再经碱处理生成环氧氯丙烷。环氧氯丙烷是合成甘油的中间体 ,也是生产环氧树脂、氯醇橡胶、表面活性剂、稳定剂、医用药品等的重要原料。氯丙烯自从本世纪 4 0年代合成以来 ,在有机合成、医药、农药、合成树脂等工业被广泛应用[1] 。我国自 70年代开始生产氯丙烯 ,生产厂家主要分布在沈阳、济南、岳阳、上海等地的化工厂或石油化工厂。目前国内年产量约 2 50 0 0t ,济南地区产量占全国80 %以上[2 ] 。自氯丙烯投入市场以来 ,国内外已有不少有关毒理学方面的研究报道。现主要在氯丙烯神…  相似文献   

20.
人源性干细胞可自我更新,且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人多能干细胞可分化为神经元、胶质细胞和类脑器官等,为寻求药物早期筛选和神经毒性临床前评价的新模型提供了可能.目前基于人源性干细胞分化的神经细胞的体外模型已用于药物筛选、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以及阐明未知的疾病发生机制,为开展临床试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且有助于减少药物临床应用中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