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采用医院集中监测方法,对1662名住院患儿进行为期一年的药物不良反应流行病学研究。监测期共有257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290次,发生率为15.46%。196次为中,重度不良反应,215次属A型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微机报警药物有利于医院集中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索适合医院药物不良反应集中监测的方法。方法 :用自制软件从本院用药数据库中提取1999年11月~2000年10月住院期间曾应用过扑尔敏、赛庚啶、新敏乐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有药物不良反应的42例 ,涉及到的药物有9类22种 ,其中以抗生素类药物居首位。结论 :利用微机报警药物在医院进行集中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可有效查出有关的药物不良反应信息 ,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漏报、少报。通过设置不同的报警药物 ,可提取有关的病例进行不同的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和监测 ,有利于药物安全性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利用医院集中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系统监测药物性肝损害的方法。方法 :应用自制程序 ,从医院住院患者数据库中提取2001年12月~2002年2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总胆红素异常的住院患者资料 ,并进行回顾性与适时性分析。结果 :可能涉及药物不良反应的有50例 ,相关药物有11类、30种 ;属不合理用药的有11例 ,相关药物有10种。结论 :通过这种方法可及时获得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的信息 ,同时这也为医院集中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205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丽华 《医药导报》2001,20(8):528-529
目的:对205份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采用医院集中监测系统对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监测,由医师和药师详细填写ADR报告,交医院ADR监察中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的发生率男性比女性略高;成年组比老年组高;药物涉及12大类74个品种,抗感染药物所占比例最大(60.49%);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结论:加强对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及中成药监测;加强和完善ADR监测制度,提高报表质量。  相似文献   

5.
2000~2001年我院药源性皮疹病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药源性皮疹的发生情况。方法:利用我院自行开发设计的《计算机预警系统软件》对我院2000-2001年住院期间使用过氯苯那敏、赛庚啶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药物不良反应的124例,涉及到的药物16类、42种,以抗菌药物居首位。新上市药品不良反应占比例较高;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结论:利用《计算机预警系统软件》在医院进行集中检测ADR的分析研究,可有效地查出有关的ADR信息,防止医院ADR的少报、漏报。为药物安全性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李淑敏  谷慧峰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3):107-107,109
目的对我院呈报的90例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采用医院集中监测系统,对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进行监测,由医生和药师详细填写ADR报告,呈交院ADR监测小组。结果ADR的发生率男性比女性高,55岁以上年龄组比其他年龄组高。ADR涉及13大类45个药物品种,其中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所占比例最大(27.8%)。ADR症状中皮肤反应最多(29.3%),其次是中枢神经系统反应(16.6%)。结论加强对高龄患者的治疗药物监测,ADR监测应贯穿于整个用药过程中,落实ADR监测制度,提高对ADR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辅助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介绍“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构思、作用和的应用概况。方法:叙述性论述。结果:计算机辅助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具有方便快捷、效率高、自动化等优点。结论:利用计算机对医院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在实际工作中虽已初见成效,但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药不良反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医院集中监测方法,对1027例老年住院病人(≥60岁)进行为期一年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其中120例发生了161次ADRs,发生率为11.68%(120/'1027)。结果表明,抗菌药物引起的ADRs次数量多,但降糖药发生ADRs的危险性最大;病人的性别、住院期、用药种数、ADRs史和同服中草药与ADRs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老年人药物治疗中的相互作用,以及疾病状态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是引起ADRs的重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索如何进一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监测。方法:通过文献资料考察国内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ADR自发呈报系统、医院集中监测系统、ADR因果关系判断等方面的研究情况。结果: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国家ADR监测网络系统已经开通,国内有多个ADR文献数据库。部分医院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ADR医院集中监测。结论:ADR文献数据库需要进一步完善;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ADR因果关系判断的研究很少;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联网,开展大规模的ADR监测,建立大型的ADR数据库,将是ADR流行病学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徐峰 《中国药业》2006,15(3):55-56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于2001年设置专职人员从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开始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主要采取自愿呈报的方法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对重点药物进行集中监测,通过医院局域网定期检查病案以减少不良反应漏报的发生,从而发现了一些罕见的不良反应,在不良反应监测与研究方面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医院顺利开展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需要医院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设置相关专职人员,同时也离不开热心于不良反应监测的医务工作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某三级医院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监测分析,为临床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同时分析ADR呈报情况。方法:对该院2007年1月~2013年12月上报的304例抗肿瘤药物ADR报告结合Excel电子表格和手工筛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4例ADR中男116例,女188例;40岁以上275例;发生不良反应例数最多的是注射用顺铂79例;ADR临床表现以血液系统、消化系统为主。发现新的不良反应12例;2012年12月份肿瘤科不良反应报告率为1.02%,用回顾性住院患者集中监测法发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17%。结论:应加强对肿瘤患者ADR的监测工作,改善监测方法,以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王兰 《中国药房》1994,5(3):39-39
美国医院药师学会对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指南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100730)王兰估计有3~7%的病人因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住院,10~20%的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间有过ADR。卫生保健机构的药师们应该建立一个A...  相似文献   

13.
住院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回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适合医院住院患者药物不良反应(ADR)实时监测的方法.方法:对本院住院患者用药数据库中监测应用氯苯那敏、赛庚定、氯雷他定、阿司咪唑、咪唑斯汀、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曲尼司特、维丁胶性钙及葡萄糖酸钙的患者,进行用药回顾性分析.结果:从2003年5月1日~2004年4月30日,共搜索全部病历20 250例,检查其中曾服用过上述药品的811例,其中确认是ADR的224例,其中由抗菌类药物引起的ADR有132例,占59.83%.结论:通过对住院患者进行用药回顾性分析,可有效查出有关的药物不良反应信息,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漏报、少报,通过设置不同的药物进行反推,可提取有关的病例进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和监测,有利于药物安全性评价.  相似文献   

14.
药物不良反应集中监测研究的选题及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各类药物不良反应(ADRs)集中监测研究的选题及科研设计进行了总结。选题范围广,包括专科医院专类药物ADRs监测。专科病房ADRs监测,单种药物ADRs监测,单种疾病用药ADRs监测,ADRs机制探讨及方法学选题等,科研设计主要根据ADRs集中监测的主要内容及ADRs判断原则而制定,项目可归纳为:ADRs调查项目表,一般情况病历登记表,用药情况登记表,ADRs登记表等几方面,各类ADRs集中监测  相似文献   

15.
儿童抗精神病药不良反应集中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揭示儿童使用抗精神病药的不反应概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对象与方法:采用医院集中监测的方法,对81例住院儿童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抗精神病药不良反应流行病学研究。结果:监测期共有55名患儿发生了185例次不良反应症状,其发生率为67.9%;A型、B型不良反应分别占178和7例次,轻、重度不良反应症状分别占123和62例次;用药种类、性别以及疾病种类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显著性相关。结论:应重视儿  相似文献   

16.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医院集中监测方法,对我院1997年元朋份至1998年元月份320例住院病人进行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结果发现APPRs98例,总发生率30.6%;所有ADRs涉及31种抗菌药物,引起ADRs较多的有β-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喹庆酮类、大环内酯类等;ADRs表现以皮肤损害、过敏反应、神经系统、血液系统、肝肾损害、胃肠损害等较为多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医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2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类型、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统计最终结果.结果: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药物类型主要为抗菌药物(32.5%)以及中成药(25%),用药途径主要是静脉注射(80.83%),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结论:医院应加大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力度,注意合理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多中心儿科住院病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四家综合医院儿科病房为期1年的药物不良反应协作监测,对1856例住院病人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了前瞻性观察。发现107例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其中A型反应为79例(73.8%),B型28例(26.2%),药物不良反应致停药物者48例,需处理者31例,药物致死者1例,致住院治疗者2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住院时间,共用药物,疾病构成有关。小儿某些解剖生理特点对不良反应发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药不良反应监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瑞华 《中国药事》1999,13(4):230-230
中药与其它药物一样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或副作用,但其不良反应问题十分复杂,目前尚无有效的监测方法和评价不良反应和药物之间因果关系的标准,笔者仅对综合性医院中药药物使用后所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及监测方法作如下探讨。1中药不良反应监测方法11直接分散法(门...  相似文献   

20.
王书芬  李震 《中国医药科学》2013,(2):151-152,154
目的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6月~2012年10月所有门诊、住院患者上报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105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涉及8大类25个品种,其中喹诺酮类药物引起ADR比例较高(24.76%),其次是头孢菌素类(23.81%);主要累及的器官是皮肤及其附件,其次是胃肠道系统;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结论加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减少ADR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