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8例颅内生殖细胞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颅内生殖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1月-2009年8月所收治的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等。结果98例颅内生殖细胞瘤分布在内分泌科26例、神经内科17例、神经外科46例、其他科室9例,男女比例为1.88:1,年龄2-56(17.4±8.31)岁。肿瘤位于鞍区者主要表现为尿崩症、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视力下降等;位于基底节区表现为偏侧肢体活动受限,言语不利等;位于松果体区表现为梗阻性脑积水所致颅高压表现及复视等。头颅MRI表现为单一或多发病灶,呈长T1、T2或等T1、T2异常结节影,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其中31例(31.63%)测定脑脊液HCG,HCG水平0.17-5316.98IU/L(中位数3.44IU/L)。此组患者90%以上脑脊液HCG〉0.5IU/L,90%以上脑脊液与血清HCG比值〉1.78。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脑脊液HCG水平最高,其次为基底节区,鞍区最低,但不同病变区域的脑脊液与血清HCG比值差别不大,分别为5.46、4.15和3.67,接近总体比值4.97。结论颅内生殖细胞瘤因病变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充分认识其临床表现结合MRI以及脑脊液HCG水平有助于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成年女性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的特点.方法 对1例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的成年女性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以及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女性患者29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右侧肢体无力,伴有认知功能改变.头颅MRI显示左侧基底节区病变,伴有左侧大脑脚变小和侧脑室变大等偏侧萎缩.复查头颅MRI左侧基底节区病变逐渐加重.两次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正常.血肿瘤标志物检查:CA72-4 9.18U/ml(正常值:0~6.9U/ml).血HCG 5.28 IU/L(正常值<5.00),脑脊液HCG 29.24 IU/L.行立体定向脑活检术,病理结果证实为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结论 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多发生于20岁以下的青少年男性,成年女性发病比较罕见.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临床表现主要为进行性的一侧肢体无力,头颅MRI表现为一侧基底节区病变,早期病变可不明显,常伴有病变同侧的偏侧萎缩.结合病史、影像学变化、血和脑脊液HCG升高等,可早期诊断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告14例颅内生殖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复习确诊为颅内生殖细胞瘤的14例临床资料,采用HE切片光镜观察,并对其中10例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肿瘤位于松果体区者(5例)多有颅内高压,位于鞍区者(6例)主要表现为视力受损、尿崩症等.组织学上与睾丸的精原细胞瘤相似,其中2例瘤组织内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阳性的合体滋养层巨细胞,3例伴有肉芽肿.随访8例,其中5例手术切除或活检加放疗者,4例健在,1例复发死亡(瘤内伴合体滋养层巨细胞);另3例仅手术切除未放疗者均死亡.结论颅内生殖细胞瘤是否伴有合体滋养层巨细胞、治疗方案及肿瘤侵犯范围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颅内复发性生殖细胞瘤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甲戈  罗世祺 《中华医学杂志》2000,80(12):922-923
颅内复发生殖细胞瘤常伴有其他部位的种植播散转移 ,治疗比较困难 ,预后差。我们对 9例颅内复发生殖细胞瘤患者进行了静脉化学药物治疗 (化疗 ) ,并补充中低剂量放射线治疗 (放疗 ) ,临床观察疗效满意。一、对象与方法1 对象 :颅内复发性生殖细胞瘤 9例 ,男 7例 ,女 2例 ,年龄 30~ 10岁 ,平均 19岁。2 临床特点 :8例患者肿瘤原发于第三脑室后部 1例 ,在鞍区。 5例为肿瘤切除术并全剂量放疗后复发。 2例为γ刀术后复发。 2例单纯全剂量放疗后复发。这 4例非手术患者放疗敏感 ,复发后均伴有其他部位的播散性转移 ,并血清 (HCG)明显高于正…  相似文献   

5.
李慧斌 《浙江医学》2009,31(6):868-869
颅内生殖细胞瘤为高度恶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0.1%~3.4%。颅内生殖细胞瘤常见于松果体区和鞍区,发生于丘脑基底核区较少,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可随脑脊液沿室管膜及脑膜种植转移。生殖细胞瘤对放射治疗十分敏感,早期治疗效果较好,甚至可以治愈。因此,正确诊断对确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收集我院近10年收治的23例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的MRI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MRI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HCG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17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HCG的表达水平。结果:37.6%的膀胱癌有HCG的高表达,浸润性强者高于浸润性弱者(P<0.05),复发者高于非复发者(P<0.01)。结论:HCG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化、浸润和复发有一定关系,检测膀胱癌中HCG的表达水平对判断膀胱癌的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内生殖细胞瘤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9例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进行静脉化疗并辅以中低剂量的局灶性普通放疗,每个疗程间进行CT或MRI检查,观察肿瘤消退情况。结果肿瘤完全消失6例,瘤体缩小90%以上3例,无复发。随访2—6年全部病例生存状况良好。结论静脉化疗辅以中低剂量普通放疗可使两者治疗作用相加,毒副作用相减,是颅内生殖细胞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颅内生殖细胞瘤是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的高度恶性肿瘤,呈浸润性生长,肿瘤易转移扩散。临床表现多样,易漏诊和误诊,我们追踪观察了2例手术证实的生殖细胞瘤治疗后复发的临床经过和MRI表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颅内生殖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颅内生殖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影像资料完整的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影像学分析。结果38例肿瘤中,病变位于鞍区11例(29%),松果体区13例(34%),基底节区14例(37%)。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为等T1,等或稍长T2信号,均匀、明显强化;丘脑和基底节区多表现为混杂T1和混杂长T2信号,斑片样、囊壁环形强化,或环形分隔样增强。结论颅内生殖细胞瘤病变多位于松果体区、鞍区或基底节区,结合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其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脊液中可溶性粘附分子与颅内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9人,正常对照组18人,用ELISA法检测脑脊液中内皮细胞选择凝集素(E-Selectin),细胞间粘附分子一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一1(VCAM-1)和白细胞选择凝集素(L-Selectin)的含量,用TCD探测大脑前、中、后动脉的血流速度。结果:蛛网膜下胜出血后E-Selectin、ICAM-1、VCAM-1均明显升高(P<005),颅内动脉血流速度普遍增快,脑脊液中粘附分子水平升高与颅内血管痉挛密切相关(r=0.67)。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脊液中可溶性粘附分子水平升高与颅内动脉痉挛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李亚飞 《中外医疗》2013,(29):91-92
目的 对10例颅内非松果体生殖细胞瘤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报道10例颅内非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临床资料、临床表现,影像检查及治疗效果并结合文献对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该组10例随访6个月~7年,2例于术后1~3年肿瘤复发而经再次手术及放化疗治疗肿瘤消失,1例未行进一步治疗而死亡.存活的9例定期复查CT或MRI,均未见肿瘤复发或再生长,且无放化疗不良反应,无其它并发症.结论 鉴于生殖细胞瘤的性质和部位,即使全切后也难免复发和转移,对于手术病人,术前化疗,术后辅以放疗及化疗,对于不适合手术的病人直接行化疗、放疗再化疗的综合方案,预后效果满意,故可将联合化疗作为治疗生殖细胞瘤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和P53蛋白在星形细胞瘤复发前、复发后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预后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例复发星形细胞瘤标本中cyclin E和P5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2例中cyclin E、P53蛋白在原发和复发星形细胞瘤标本中均有表达,原发星形细胞瘤的cyclin E蛋白表达小于复发星形细胞瘤,其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复发后病理级别升高组cyclin E蛋白表达面积差值明显高于未升高组,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原发瘤的P53蛋白表达小于复发瘤,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复发后病理级别升高组P53蛋白表达面积差值明显高于未升高组,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肿瘤复发间隔时间与cyclin E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57,P〈0.05);cyclin E蛋白表达水平与P53蛋白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58,P〈0.05)。结论cyclin E与P53蛋白与星形细胞瘤恶性进程和预后复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颅内生殖细胞瘤是松果体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以往在治疗上主要强调全脑、全脊髓放疗.近年来,颅内生殖细胞瘤的化学治疗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1].我们自1997年开始对15例颅内生殖细胞瘤进行局灶性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单独放射治疗颅内生殖细胞瘤的长期治疗结果。方法:对颅内生殖细胞瘤11例采用放射治疗,经病理证实5例(3例生殖细胞瘤,2例非生殖细胞瘤),6例临床和影像诊断以及诊断性放疗证实对放疗敏感。诊断时平均年龄16.8岁(10~32岁),全脑或全中枢照射+局部补量照射,肿瘤平均剂量52.2Gy(范围50~60Gy)。所有病人均未接受化疗。结果:随访10~138个月,平均74.8月,11例病人均存活,仅1例首程用γ刀治疗者43个月后局部复发,但被全脑照射+局部补量照射挽救。结论:局灶性颅内生殖细胞瘤单独全脑照射+局部补量放射治疗可获得很好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颅内生殖细胞瘤综合治疗的初步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颅内生殖细胞瘤的综合治疗方法。②方法 回顾分析18例颅内生殖细胞瘤采用单纯全中枢照射、单纯全脑照射及低剂量全脑照射联合化疗3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并发症。③结果 放化疗联合组与全中枢照射组4年总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1.000,0.416);儿童生长延迟及智力发育障碍发生率以放化疗联合组为低(P=0.0009,0.001);单纯全脑照射组复发率高于全中枢照射组及放化疗联合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3)。④结论 全脑照射联合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法初步效果满意,且并发症低,尤其适用于儿童病人。对于播散性病变或多灶性病变病人不宜给予单纯全脑照射。  相似文献   

16.
颅内生殖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仰同  戴建平 《北京医学》2006,28(12):708-711
目的 分析颅内生殖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及影像特征.方法 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影像资料完整的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112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影像学分析.结果 112例中,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57例,占颅内生殖细胞瘤的50.9%,鞍区38例,丘脑和基底节区17例.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为等T1,等或稍长T2信号,均匀、明显强化;鞍区生殖细胞瘤囊根据具体部位不同,将其分为三类.丘脑和基底节区多表现为混杂T1和混杂长T2信号,斑片样、囊壁环形强化,或环形分隔样增强.结论 颅内生殖细胞瘤的发病性别、年龄、好发部位及MRI具有一定特殊性,多数情况下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邱勇 《中外医疗》2011,30(6):17-18
目的研究CyclinA,CyclinB1蛋白在星形细胞瘤复发前后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预后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的DNA/Cyclin双参数分析法检测星形细胞瘤复发前后的CyclinA,CyclinB1蛋白的表达。结果 CyclinA在原发星形细胞瘤中的异常表达有7例,占38.8%,在复发星形细胞瘤中的异常表达有15例,占83.3%,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CyclinB1在原发星形细胞瘤中的异常表达有6例,占33.3%,在复发星形细胞瘤中的异常表达有14例,占77.7%,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同时发现在星形细胞瘤复发前后有CyclinA,CyclinB1的非时相表达。结论 CyclinA与CyclinB1的表达水平与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CyclinA,CyclinB1可以更好的评价星形细胞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联合化疗和放射治疗颅内生殖细胞瘤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Jia G  Luo SQ  Li CD  Ma ZY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3):198-200
目的:探讨颅内生殖细胞瘤经过化疗并辅以中低剂量放疗后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993-1996年收治的45例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进行静脉化疗并辅以中低剂量放疗,获得随访39例。其中肿瘤位于松果体区24例,松果体区并鞍区8例,鞍区4例,松果体区并脑室内3例。化疗4d为一疗程,使用药物为长春新碱、甲氨蝶呤、平阳霉素及顺铂。用药后每周化验2次血常规,1次血生化,以观察周围血象变化及心、肝、肾功能,并进行针对性治疗。4周后如血常规及血生化的各项指标均正常,再行第二疗程化疗。两个疗程结束后1个月,在肿瘤病灶局部补充中低剂量(25-35Gy)的放疗。每个疗程间进行CT或MRI检查,观察肿瘤消退的情况。结果:39例患者随访5-8年,1例为手术加全剂量放疗后2年肿瘤复发,此次化疗进行2个疗程,但化疗后未再补充放疗,4年后肿瘤复发,家属放弃治疗,患者死亡。1例化疗、放疗后5年肿瘤复发,再行2个疗程化疗,肿瘤消退80%,目前每半年接受1次化疗,病情平稳,生活自理。其余37例(95%)化疗、放疗后5-8年,复查MRI显示肿瘤无复发,患者生存质量良好,其中30例学龄儿童生长发育及智力均未受影响。结论:静脉化疗辅以中低剂量放疗应以治疗颅内生殖细胞瘤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9.
周浩  单军  任千里 《安徽医学》2014,(10):1371-1373
目的探讨MRI对颅内生殖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颅内生殖细胞瘤21例,回顾性分析其治疗前MRI表现。结果 21例中,8例位于松果体区,6例位于下丘脑区,5例同时累及松果体及下丘脑区,2例发生于基底核区。3例生殖细胞瘤合并脑膜转移。发生在松果体区或(和)下丘脑区的生殖细胞瘤典型的MRI表现为肿瘤信号均匀,边界清楚,增强后明显强化,本组共14例表现较为典型,另5例及基底核区2例生殖细胞瘤发生囊变。结论 MRI对颅内生殖细胞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当松果体及下丘脑区同时出现肿块时,应高度怀疑生殖细胞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和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四氢生物蝶呤(BH4)、新蝶呤(NPT)、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病毒性脑炎患儿30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12例、非颅内感染性疾病的患儿20例(对照组),行腰椎穿刺取脑脊液,应用ELISA法测定脑脊液的BH4、NPT和NO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3组患儿脑脊液中BH4、NPT和NO水平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病毒性脑炎组脑脊液中BH4、NPT和N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脑脊液中NPT和NO水平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而两组脑脊液中BH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脑脊液中BH4、NPT和N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脑脊液中BH4、NPT和NO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病毒性脑炎组脑脊液中NPT水平高于化脓性脑膜炎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化脓性脑膜炎组脑脊液中BH4和NO水平高于病毒性脑炎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中NPT和NO水平变化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有辅助作用,脑脊液中BH4、NPT和NO水平变化对化脓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有辅助作用;BH4、NPT和NO水平对这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