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婴幼儿胸部低仟伏值CT扫描与常规扫描的图像质量,探讨降低仟伏值低剂量扫描应用于婴幼儿胸部检查的可行性。方法:体模测试:用120和90kV条件扫描体模的空间分辨力插件,选择相同位置的4帧图像测量平均空间分辨力;再用相同的方法扫描体模的水层,测量每组4帧图像的平均CT值标准差,作2组的噪声水平比较。病例扫描:选择胸部检查的患儿8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例。2组分别用常规剂量(120kV,80mAs)和低剂量(90kV,80mAs)扫描,层厚5mm。比较不同剂量的CT权重剂量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测量、比较2组图像降主动脉处的噪声值;并由2位医师按优、合格、不合格的等级盲法评价2组图像质量。结果:90kV扫描的CTDIvol为2.3mGy,DLP为26.4mGy·cm,与常规剂量的比值为43.4%和43.1%。低剂量图像的噪声水平(H=0.66%)较常规组(H=0.44%)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6,P<0.001)。虽然低剂量组的优质图像所占比率有所降低,但不存在不合格图像,所有低剂量图像都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结论:90kV可以作为多层螺旋CT婴幼儿日常胸部检查的扫描条件。  相似文献   

2.
CR与DR系统胸部摄影参数对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CR、DR在胸部摄影中的最优化摄影参数。方法:CR、DR系统分别对胸部等效衰减模体行不同参数曝光成像,记录每次曝光的模体表面剂量,并计算模体影像图像质量因子反数值IQFinv。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获取CR组、DR组最佳图像的IQFinv值,并换算成摄影参数。结果:CR组、DR组摄影剂量和图像质量IQFinv值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DR:IQFinv=0.005D+3.359,CR:IQFinv=0.005D+1.651,D为辐射剂量。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UC=0.893,P〈0.001),最佳IQFinv值为3.55,获得DR、CR最佳图像摄影参数分别为125 kV、1.6 mAs,125 kV、16 mAs。结论:要得到满足诊断要求且一致的图像质量,CR的摄影剂量大致是DR的4倍。  相似文献   

3.
王博  黄智  陆志锋  刘璋 《放射学实践》2016,(10):1000-1002
目的:探讨DR胸部正位片双肩贴板体位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500例健康体检人员行DR双肩贴板体住胸部正位片,并与常规胸片标准体位1500例、双手上举体位100例、抱板体位1500例、双手下垂体位100例比较,分析5种体住受检者摆位完成时间,受检者独立完成容易度,受检者舒适度,图像符合临床诊断率.结果:1500例受检者双肩贴板体位分别与常规胸片标准体位、双手上举体位、抱板体位、双手下垂体位比较,1h可拍摄受检者数量分别为双肩贴板体位80例;常规胸片标准体位45例;双手上举体位80例;抱板体位85例;双手下垂体位90例.受检者独立完成容易度(1~5级,1级最简单,5级最困难):双肩贴板体位2级;常规胸片标准体位5级;双手上举体位2级;抱板体位2级;双手下垂体位1级.受检者舒适度(1~5级,1级最舒服,5级最难受):双肩贴板体位2级;常规胸片标准体位3级;双手上举体位4级;抱板体位2级;双手下垂体位1级.图像符合临床诊断率:双肩贴板体位96%;常规胸片标准体位95%;抱板体位67%,双手上举体位及双手下垂体位无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图像.结论:双肩贴板体位为胸部正位片最佳拍摄体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双能减影与常规DR检测肺结节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双能减影(DES)与常规数字X线成像(CDR)对肺结节模型(SPNs)的检测能力。材料与方法将200个直径为4mm塑料小球作为SPNs置于健康志愿者右胸上部,在屏气状态下拍摄DES和CDR。由3位放射科医师各自独立阅片,计算CDR与DES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试验预测值、阴性试验预测值、准确率,并进行Pearson Chi-square检验。结果DES检测SPNs的敏感性、阴性试验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69.3%、73.9%和77.9%.CDR分别为52.8%、63.9%和70.0%,DES均优于CDR(P〈0.05)。DES检测SPNs的特异性和阳性试验预测值分别为86.4%和83.6%,CDR分别为83.1%和75.6%,DES与CDR接近(P〉0、05)。结论DES可以去除肋骨对SPNs的遮挡.使DES对SPNs的检测能力优于CDR,提示DES对小肺结节的筛查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肺部疾病的多种检查手段中,CT无疑是最敏感、最有价值的方法之一,特别是随着多层螺旋CT的发展,其时间分辨力、空间分辨力及密度分辨力均有不断的改善,加上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和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完善,为肺部疾病,特别是小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了坚实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李成荣  陈光文   《放射学实践》2012,27(10):1132-1134
目的:分析DR床旁机X线管周围辐射剂量的分布规律,指导操作人员及同室其他人员选择相对合理位置,减少辐射。方法:采用成人胸部床旁摄影参数,将DR床旁机球管正对水模进行多次曝光,以X线管焦点为中心选择2个辐射平面共40个测量点,使用辐射剂量仪记录每次曝光时各测量点的瞬时最大剂量值,取每个点的平均值作为该测量点的辐射剂量值。结果:①在X线管长轴与入射中心线平面,不同距离各测量点的辐射剂量值分别为:200、190、150、140、90、80、15μGy/h(50cm),170、155、120、110、80、70、11.5μGy/h(100cm)和130、115、90、80、60、50、9.5μGy/h(150cm);②在X线管短轴与入射中心线平面,不同距离各测量点的辐射剂量值分别为198、186、146、132、86、75、15μGy/h(50cm),166、149、115、101、75、65、11.5μGy/h(100cm)和124、108、84、69、54、46、9.5μGy/h(150cm);③入射中心线上距焦点100cm处辐射剂量均为350μGy/h。结论:DR床旁机X线管周围辐射剂量存在阴极侧大于阳极侧、距焦点距离越远辐射剂量越小和从入射中心线到X线管正后方两侧剂量逐渐减小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DR自动曝光处理(AEC)系统X线摄影仟伏值与成像质量的关系,确定AEC和手动曝光处理(FIXED)时最佳摄影条件。方法:以腹部摄影为例,选择DR腹部前后立位滤线器摄影模式,采用AEC系统,对CRDR-26型测试板进行摄影,统计不同仟伏值下图像的质量系数(Q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取得最佳图像质量的摄影条件,并将该条件设定为FIXED时的摄影条件。采用以上摄影条件,分别利用AEC方式和FIXED对临床患者进行摄影,按照图像质量标准验证不同摄影模式下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小于80kV摄影条件下,不同摄影条件组间Q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大于80kV时,不同摄影条件组间Q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最佳摄影条件取得的腹部X线图像,摄影质量较好以上分别占90.0%和87.5%,但对图像进行调节处理后,几乎没有明显差异。两者影像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RAEC摄影通过增加仟伏值可以提高影像质量,但当仟伏值足够大时,再增加仟伏值并不能显著提高图像质量。影像质量与曝光剂量间存在一个最佳摄影条件和优化剂量,该最佳摄影条件和优化剂量可以作为FIXED方式摄影的设定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部DR及MSCT对肺部粟粒样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提高此类病变的首诊准确率。方法:收集粟粒样病变44例,对照分析DR及MSCT对这类病变的显示能力。结果:肺部粟粒样病变可见于多种疾病,结核性病变及转移性病变所占比例最高,均约43%。本组中DR的首诊准确率为7%,漏诊率9%,误诊率27%,无法定性18%;MSCT的检出能力明显高于DR,首诊准确率约82%。结论:DR由于其固有的重叠投影特性,对肺部粟粒样病变的显示有很大的局限性;MSCT对这类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显示出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胸部X线摄影术与CT诊断胸壁结核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胸部X线摄影术及CT在胸壁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1例经手术、穿刺活检证实的胸壁结核作了影像学分析,其中男8例,女13例,年龄在19—84岁,中位年龄34岁;全部病例均作了胸部X线摄影术和CT扫描,9例作了增强CT扫描。结果(1)胸部X线平片仅4例显示骨质破坏。(2)CT平扫则全部可见肋骨旁软组织肿块;16例边缘密度较高,中央密度较低,3例呈较高密度中有多发低密度,2例呈均匀较低密度。5例肋骨破坏,3例为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增强扫描时8例肿块呈边缘强化。(3)21例CT所见的胸壁肿块,胸片均未能发现(X^2=42.000,P〈0.01);4例CT上可见的4个纵隔及腋窝肿大淋巴结,胸片上均未能见到(X^2=4.421,P〈0.05);2种影像学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特别是增强CT扫描是确诊本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姜荣  贺文  原媛  胡志海  李娟   《放射学实践》2013,28(4):467-469
目的:探讨移动数字X线机不同后处理模式对密度分辨力的影响。方法:模拟床旁胸片曝光条件对CDRAD2.0对比度细节体模与Multipurpose Chest Phantom N1"LUNGMAN"胸部体模曝光。采用移动DR机所带9种后处理模式分别对每幅图像进行后处理。应用CDRAD2.0型体模配套软件评估系统对9种后处理图像密度分辨力进行客观评价;由三位放射医师采用国际5分法对置入体模心影后的小结节显示进行主观评价。结果:9种后处理模式对图像的密度分辨力客观评价的结果IQFinv分别为2.45、2.13、2.25、2.24、2.17、2.41、2.36、2.82、2.39;降噪模式所得到的密度分辨力(IQFinv=2.82)最佳。采用国际5分法在床旁胸片拍摄条件下,9种后处理方式的图像在心影后小结节显示有差别,降噪模式对心影后小结节显示较其它模式明显清晰;超级图像处理(高对比度及细节处理)对心影后小结节显示能力较弱。结论:移动DR机后处理模式对密度分辨力有较大影响,在实际临床应用时应根据不同病变采用不同的后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1.
张宏  王鹤  王霄英  刘建新  高莉  蒋学祥   《放射学实践》2013,28(5):505-508
目的:探讨胸部螺旋CT骨算法轴面重建能否替代HRCT扫描。方法:搜集行胸部扫描的30名连续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胸部螺旋CT扫描及特定位置的HRCT扫描。两种方法的扫描条件设定为相同的管电压、噪声指数及应用自动管电流。得到的螺旋CT数据经骨算法重建为层厚1.25mm的薄层图像。以HRCT图像中第2肋下缘水平、第4肋下缘水平及右膈顶上缘水平层面为对照,选取螺旋CT骨算法轴位重建图像与其对比,对相同层面图像的对比噪声比(SNR)进行分析,对两组图像中小叶间隔、小叶核心、亚段以下动脉、支气管、叶间裂进行评价。结果:两组CT图像SNR及各结构图像质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少了扫描次数,从而降低了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结论:胸部螺旋CT骨算法轴面重建能够替代HRCT扫描。  相似文献   

12.
双能减影与常规数字X线摄影诊断肋骨骨折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双能减影(DES)对肋骨骨折(RF)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对40例共121处RF进行DES与常规数字X线摄影(CDR)检查.比较DES与CDR对各病程RF的显示能力.采用Pearson Chi-square检验进行差异统计学分析. 结果 对于所有RF,DES显示为优者占81.0%,CDR显示为优者占17.4%,经统计学检验,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8.027,P= 0.000<0.01).DES对愈合期和已愈合RF的显示优于CDR,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而对于新鲜RF,两种检查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1>0.01). 结论 在RF诊断中,DES是一项有价值的检查方法,是CDR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如何加强大规模健康筛查中胸部摄影的质量控制,降低废片率。方法:对20102011年某市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中的4 235张胸部图像进行分析,探讨废片原因。结果:4 235张胸部图像中废片共223张,废片率为5.27%。其中,屏-胶组合摄影废片213张,废片率为6.80%(213/3 132);DR摄影废片10张,废片率为0.91%(10/1 103);二者差异显著。结论:大规模健康筛查中胸部摄影的废片原因与日常工作废片原因有所不同。对大规模健康筛查中的胸部摄影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 肺底积液亦称肺下积液,胸腔内的积液聚集在肺底与横膈之间的胸膜腔内,使肺下缘上移,形似膈上抬,故也把此征象称为"假横膈征"。肺底积液易与膈肌、膈下病变相混淆。结合不同体位的X线检查是诊断肺底积液的可靠方法。本文收集了近年来我院经超声波探查和经穿刺证实的肺底积液40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低剂量MSCT与DR胸片在诊断周围型肺癌中的应用价值,并比较两者检查效果,为肺部病变特别是周围型肺癌等检查手段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择我院经低剂量MSCT及DR胸片检查的4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对其CT及胸部DR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CT检查所示肿瘤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及血管集束征的显示率明显高于胸部DR检查(均P0.05)。结论:DR胸片是一种常用的胸部X线检查手段,但受分辨力及组织密度等因素的影响,易漏诊、误诊,检查阳性率低于低剂量MSCT。低剂量MSCT辐射剂量远低于常规CT检查,且检查结果能满足诊断要求,易被临床接受,因此低剂量MSCT在周围型肺癌的检查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双能减影和常规DR对肺结节或肿块检出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双能减影和常规DR对肺结节或肿块检出的能力.方法:对经CT证实的50例患者共104个肺结节或肿块(PNM)行双能减影(DES)和常规数字X线减影(CDR)检查.评价DES和CDR对PNM的检出能力,并用配对卡方检验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对于CT证实全部PNM,DES和CDR的检出率分别为67.3%(70/104)和52.9%(55/104).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X2=9.33,P<0.01).对于最大径>1 cm的PNM.DES和CDR的检出率分别为91.5%(43/47)和89.4%(42/47),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1,P>0.05).对于最大径≤1 cm的PNM,DES和CDR的检出率分别为47.4%(27/57)和22.8%(13/57),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X2=8.45,P<0.01).结论:DES对PNM的检出能力优于CDR.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不同摄影源像距对小儿胸部数字X线技术(DR)辐射剂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至2018年收治的60例行胸部X线(DR)检查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首先进行体模预实验曝光,采用同一管电压和不同摄影源像距(SID)(80~150 cm),其中10 cm为1组,记录每次曝光的毫安秒和入射体表剂量(ESD)。选取体模预实验中ESD相对低剂量和剂量适中的2组(90 cm和110 cm)开展临床试验。所有患儿住院期间采用同一X线机对同一患儿进行胸部DR的初查和复查,并分为初查组和复查组,初查组采用SID=110 cm,复查组采用SID=90 cm,由3位影像学专家采用5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打分。结果通过影像学专家评判,80~150 cm的DR曝光图像质量无差异,且不同的SID下实施胸部体模DR,得到的毫安秒与辐射剂量不相同,同一体模在相同曝光指数下,随着SID的增大,毫安秒与辐射剂量均逐渐增大;初查组的图像质量评分为(4.9±1.0)分,复查组的图像质量评分为(4.9±1.0),2组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儿DR胸部摄影中不同SID,其体表辐射剂量具有明显差异,SID为90 cm时能够大幅度地降低X线管的输出剂量,减少体表辐射剂量,延长X线管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侵袭性肺曲霉病(IPA)、肺念珠菌病CT表现的差异,为其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肺隐球菌病、35例侵袭性肺曲霉病、22例肺念珠菌病的CT表现,并对其CT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隐球菌病以单纯性结节或肿块影(79.1%)为主要CT表现,而IPA及肺念珠菌病均以混合性病变(57.1%及63.6%)为主要表现,两者实变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肺隐球菌病(P值均<0.05)。肺隐球菌病结节以多发聚集型出现的概率显著高于IPA(P=0.004),IPA及肺念珠菌病结节以多发散在型出现的概率均显著高于肺隐球菌病(P值均<0.05);肺隐球菌病结节中支气管充气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肺念珠菌病(P=0.011),IPA结节中空洞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肺念珠菌病(P=0.008);IPA的实变以胸膜为基底分布的概率显著高于肺隐球菌病(P=0.001);肺隐球菌病的实变于支气管周围分布且出现支气管充气征的概率显著高于IPA(P<0.05)。结论:肺隐球菌病、侵袭性肺曲霉病、肺念珠菌病的部分CT征象存在显著差异,可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彭振军  伍钢  冯敢生  王晔  徐宁 《放射学实践》2006,21(12):1273-1275
目的:评价CR不同摄影剂量在放疗射野影像验证中的图像显示效果。方法:将98颗直径为6mm的塑料小球作为信号源置于仿人体头颅模型上,以6MV的能量分别在1~8MU的剂量下由CR成像板获取信息并打印出照片,由3位放射学医师用5等级判别法各自独立阅片,用Rockit软件对观察结果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1、2、3、4、5、6、7和8MU之Az值分别为0.7672、0.8253、0.8723、0.8832、0.8856、0.8604、0.8148和0.6869,以摄影剂量为5MU的Az值最高。将其与其它摄影剂量的Az值做两两比较t检验发现,与1MU和8MU比较,其P值分别为0.0013和0.0042,均小于0.01,说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其与2、3、4、6和7MU比较,其P值分别为0.2537、0.3328、0.4536、0.3736、0.1894,均大于0.05,说明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CR用于放疗射野影像验证的摄影剂量为2~7MU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0.
高千伏胸部X线片影像质量综合评价方法与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从临床诊断要求、病人辐射剂量及所需成像技术条件等三方面,探讨建立胸部照片综合评价的方法和标准。方法(1)取10份正常胸片,并参考文献,确认胸部正位照片评价区域的划分及诊断要求的标准;(2)通过男女各20例胸部CT扫描,计算出肺野与纵隔部比例;(3)取125kVp条件下摄影胸片100例,测量各评价区的标准密度值;(4)测量男女共478例正常成人体表入射剂量。结果(1)从诊断要求出发确认7个评价点,物理因素确认为4个评价因素,并给出了评价标准;(2)建立综合评价方法;(3)初步探索了中国正常成人标准身高、体重、体表入射剂量。结论从综合评价概念出发,就胸部正位影像评价方法和标准做了探讨,为今后建立全国正式标准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