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脑膜病变(不包括脑膜瘤导致的脑膜改变)MRI表现,探讨MRI对不同病因所致脑膜异常强化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资料完整的脑膜病变28例,MRI常规扫描后均加增强扫描(Gd-DTPA0.1mmol/kg)。对显示脑膜异常强化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7例MRI平扫显示脑膜有异常表现,增强扫描28例均有异常表现。按脑膜主要异常强化方式可以分为:硬脑膜-蛛网膜强化10例,软脑膜-蛛网膜强化15例,全脑膜强化3例。按病因不同分为:感染性脑膜炎8例,脑膜转移瘤12例,脑梗死2例,开颅术6例。结论不同脑膜病变MRI上表现形式不同,特别是MRI增强扫描。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脑膜病变。全面分析MRI表现并结合临床对鉴别不同病因的脑膜病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不同病因致脑膜异常强化的MRI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不同脑膜病变的MRI表现,探讨MRI对不同病因所致脑膜异常强化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58例MR增强扫描显示脑膜异常强化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脑膜强化方式分为:硬脑膜-蛛网膜强化21例,软脑膜-蛛网膜下腔强化37例。按病因不同分:感染性脑膜炎16例,脑梗死21例,脑膜癌病12例,硬膜下积液或血肿5例,开颅术后4例。结论:MRI增强扫描有助于显示脑膜病变,全面分析MRI表现及结合临床对鉴别不同病因的脑膜病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副肿瘤性边缘叶脑炎(PLE)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临床诊断治疗的PLE的临床及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平扫及DWI检查,其中6例行增强扫描。结果:①8例病变分布均以海马及海马旁回为主,其中3例可见病变同时累及双侧杏仁核、2例累及双侧扣带回、1例累及左侧岛叶、1例累及桥脑。病变双侧对称分布7例,单侧发病1例。②信号特征:6例病变于T1WI上呈较均匀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稍高或等信号;2例于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DWI呈等信号;所有病灶在FLAIR图像上均呈高信号。6例行增强扫描,5例病变无强化,1例可见小片状轻度强化。结论:PLE具有较典型的临床及MRI特征,应结合抗体检测及其它全身检查,积极寻找原发肿瘤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的MRI诊断(附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的MRI表现,并探讨其诊断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全部病例均有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皮肤血管瘤或伴有颅内相关的病理改变。结果 MRI平扫可显示患侧脑萎缩及侧脑室内脉络丛球增大。MRI增强的优势则主要体现在对软脑膜血管瘤畸形及伴发的血管性异常的准确显示上。结论 在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上,MRI增强扫描提供了最为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膜转移瘤的MRI表现及增强后FLAIR序列T2W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脑膜转移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硬脑膜转移瘤5例,软脑膜转移瘤15例。所有病例行常规MRI平扫及SE T1WI和FLAIR序列T2WI增强扫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I平扫检出6例,病灶边界均显示不清;MRI增强扫描检出所有病例,SE-T1WI上病变主要表现为脑膜的线状和/或结节状强化,FLAIR T2WI对软脑膜转移瘤病灶范围的显示更清楚,可鉴别强化的血管与病变。结论:MRI增强扫描是诊断脑膜转移瘤的重要检查方法,增强后FLAIR序列T2WI与SE T1WI同时使用,可提高对软脑膜转移瘤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神经元和神经元肿瘤的影像学征象,旨在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44例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神经元和神经元肿瘤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结果:44例中,18例为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病变全部位于幕上,主要累及皮层,根据MRI表现分为Ⅰ型(类囊性)9例,Ⅱ型(结节状)3例,Ⅲ型(发育异常样)6例;17例为节细胞胶质瘤,病变全部位于幕上,好发于颞叶,多呈囊实性,3例可见钙化;5例婴儿促纤维增生型节细胞胶质瘤/星形细胞瘤,病变全部位于幕上,以囊实性为主,实性成分可见强化,1例可见钙化;2例中枢神经细胞瘤,病变位于幕上脑室内,1例可见多发囊变,增强扫描肿瘤内实性成分明显强化;1例弥漫性软脑膜胶质神经元肿瘤,病变位于小脑、脑干及脊髓,幕下软脑膜多发囊变,增强扫描软脑膜弥漫性增厚、强化;1例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位于左侧小脑半球及小脑蚓部,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可见典型“虎纹征”。结论:儿童胶质神经元和神经元肿瘤影像学具有其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有利于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恶性肿瘤所致脑膜癌病的磁共振成像表现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目的 探讨脑膜癌病的MRI表现特点,提高对脑膜癌病的影像学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经确诊的脑膜癌病11例,MR常规扫描后均行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对其增强特点及病变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R平扫均未见脑膜异常信号。增强扫描后9例显示软脑膜异常增强,表现为脑表面连续的、可延伸至脑沟内的细线状高信号,累及范围包括小脑、脑干及大脑表面,但未见明确的蛛网膜下腔异常增强。3例显示硬脑膜-蛛网膜异常增强,表现为大脑凸面,其中1例同时累及小脑凸 面和小脑幕。9例累及软脑膜者脑脊液均为异常,2例仅累及硬脑膜-蛛网膜者脑脊液均为正常。结论 MR增强扫描能很好地显示脑膜癌病,根据增强特点可以区分脑膜癌 病的类型,结合临床对脑膜癌病能作出诊断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眼眶的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10例行CT动态增强扫描:12例行MRI平扫,8例行MRI动态增强扫描。结果:CT增强后21例显示不同程度的片状强化,10例CT动态增强扫描,8例(80%)显示“渐进性强化”征象。8例行MRI动态增强扫描,7例(87.5%)显示“渐进性强化”征象。结论:CT和MRI能对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作出准确诊断,其“渐进性强化”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9.
非脑膜瘤脑膜病变的MRI表现及强化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不同脑膜病变的MR成像表现,探讨MRI尤其是脑膜强化模式对各种脑膜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临床资料完整的脑膜病变61例,其中感染性脑膜炎27例;非感染性脑膜炎4例,包括嗜酸性肉芽肿2例,wegener肉芽肿l例,病因不明l例;脑膜转移瘤12例;脑膜淋巴瘤2例;脑梗死8例;手术后脑膜改变8例。MR常规扫描后均行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结果 (1)MR平扫:异常脑膜改变仅3例,其中脑膜增厚l例,脑膜结节2例。(2)MR增强扫描:61例呈3种脑膜强化模式,分别为I型、Ⅱ型、Ⅲ型强化模式。I型强化模式即硬脑膜-蛛网膜强化,有19例;Ⅱ型强化模式即蛛网膜-软脑膜强化,有32例;Ⅲ型强化模式即全脑膜强化(包括硬脑膜及软脑膜),有10例。结论 不同脑膜病变MR成像表现尤其是增强模式有一定特点。各种脑膜病变增强模式对于鉴别各种脑膜病变,发现病变细节,提示临床诊疗均有明显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MRI在鉴别鞍旁海绵状血管瘤与脑膜瘤的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鞍旁肿瘤MRI影像表现,观察MR影像特征.结果 鞍旁海绵状血管瘤与脑膜瘤均可同时侵犯鞍内及鞍旁,但两者MRI信号有特征性,海绵状血管瘤T1WI呈等或稍低于脑灰质信号,T2WI信号强度类似脑脊液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强化显著,可见延迟强化.脑膜瘤呈等T1、T2信号,T2WI信号强度与脑灰质信号近似,增强扫描病变呈中等度弥漫性强化,相应部位可见脑膜线样强化.结论 MRI平扫加增强能明确显示鞍旁海绵状血管瘤及脑膜瘤的不同信号改变、强化特点及内部结构特点,其MRI信号特点对诊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丁莺  曾蒙苏  饶圣祥  陈财忠   《放射学实践》2012,27(7):761-764
目的:探讨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MRI表现和病理学特点。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患者5例,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及病理学表现。结果:5例中2例为单发,3例为多发,T1WI上病灶呈等、低信号,边界欠清,4例T2WI上病灶呈高信号为主,其内有斑点状低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呈不均匀中度强化,门脉期呈较均匀的等或稍高信号,病灶内低信号区无强化;1例T2WI上病灶呈低信号,动态增强扫描示病灶无明显强化。病理检查5例,镜下显示脾窦细胞增生,病灶由相互吻合的血管性腔隙组成,腔隙表面覆以呈短柱状或扁平形的内皮细胞,胞质内有含铁血黄素颗粒。免疫组化示内皮细胞和组织细胞标记物阳性。结论: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一般为多发病灶,呈血管瘤样强化及T2WI上病灶内有点状低信号区且其增强后无强化的特点,对本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管内脊髓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8例椎管内脊髓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l资料,并与临床及病理学资料作对照分析。结果:8例海绵状血管瘤中的7例位于硬膜外,1例位于髓外硬膜下;2例位于颈胸段,2例位于胸段,2例位于胸腰段,2例位于腰骶段。肿块多呈不规则形,2例包绕硬脊膜生长,4例突入相邻的椎间孔生长,病灶典型的MRI表现为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T1WI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病理显示肿块为异常薄壁血管丛,腔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内含大量红细胞。结论:椎管内髓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征象具有一定特点,MRI有助于椎管内髓外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术前定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脓肿期浆细胞性乳腺炎的MRI表现及其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脓肿期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30例,术前均行双乳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MRI表现,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30例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左乳21例,右乳9例。MRI示2个(6.7%)患乳内病灶局限于乳晕周围、5个(16.7%)累及单个象限及乳晕区、17个(56.7%)累及多个象限及乳晕区、4个(13.3%)累及单个象限、2个(6.7%)累及多个象限,其中15个(50%)累及乳后间隙。23个(76.7%)患乳病灶呈非肿块样,7个(23.3%)呈肿块样。采用切开扩创术3例、切开扩创术+象限切除术21例、象限切除术6个,1例切开扩创术后效果欠佳再次行切开扩创术+象限切除术,1例切开扩创术+象限切除术后效果欠佳再次行象限切除术。结论:MRI能清晰显示脓肿期浆细胞性乳腺炎病变的位置、累及范围及深度、皮下及病灶间的瘘管,具有一定特征性,与手术所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对临床手术方案的制订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RPES)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妊娠期高血压合并RPE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首次影像学检查:CT检查19例,MRI检查16例。影像学复查:17例患者于首次检查后3~14d进行复查,平均复查间隔时间为6d,其中CT复查7例,MRI复查10例。结果:RPES主要表现为对称性皮层下脑水肿,于CT图像上呈不规则形低密度区,于MRT。wI上呈高信号,主要位于双侧顶枕叶(32/35),其次是额叶(23/35)和颞叶(16/35),也累及深部脑白质(15/35)和基底节区(11/35),小脑(5/35)和脑干(3/35)偶有累及;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MRI增强扫描:5例患者病灶均未见强化;MRA: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1例,正常3例;2例患者MRV检查均正常;DWI:病灶多呈等信号或低信号(10/12),ADC图上呈高信号;DWI示2例病灶中出现斑点状高信号,ADC图提示此区域扩散受限。复查:17例患者治疗后CT或MRI复查显示病灶完全消失13例,病灶范围明显缩小4例。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RPES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主要表现为皮层下脑白质血管源性水肿,以累及后循环供血区域为主,双侧较对称,治疗后病变范围迅速减小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15.
谢晓刚  郑红伟   《放射学实践》2012,27(10):1061-1064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的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结果:10例位于侧脑室邻近透明隔及Monro孔处,其中8例位于侧脑室体部前三分之二,2例位于后三分之二,2例突入三脑室内,均伴双侧脑室积水扩大,以同侧侧脑室为著。MRI上病变均呈囊实性,实性成分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等或稍高信号,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7例瘤周伴条索样结构并与脑室壁、透明隔及胼胝体粘连;增强后实质多呈轻度强化,部分中度强化,囊变不强化,6例可见坏死周围环状明显强化或坏死周围及实质内稍长T1、T2信号明显强化,5例病变内及边缘见纡曲增粗血管影。4例脑室外病变呈混杂信号。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年龄及病变部位,可考虑诊断本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12例经Gesell法评估为运动发育迟缓婴幼儿的常规头颅MRI表现。方法:常规头部MRI扫描,采用FSE行头颅轴位T1WI和T2WI、冠状位T2FLAIR和矢状位T1WI平扫,进行影像学分析评估。结果:脑白质髓鞘化异常占30.4%(34/112),脑外间隙和脑室增宽占19.6%(22/112),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改变占17.9%(20/112),脑发育异常占17.0%(19/112);MRI平扫未见异常占15.2%(17/112)。结论:头颅常规MRI扫描是诊断婴幼儿运动发育迟缓的重要方法,在早期诊断、评估及预后追踪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的头颅MRI表现及其与脑瘫类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与MRI表现。结果:81例脑瘫患儿MRI异常率为85.2%,痉挛型双瘫、四肢瘫、偏瘫、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共济失调型脑瘫、肌张力低下型脑瘫和混合型脑瘫MRI异常率分别为92.9%、100%、100%、60%、87.5%、50%和81.8%。各类型脑瘫的MRI异常表现不同,痉挛型双瘫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RL)为主,偏瘫型突出表现为单侧脑损伤,四肢瘫表现为广泛、弥漫、双侧脑损伤,不随意运动型表现为基底节病变或PVL,共济失调型绝大部分存在先天性小脑发育不全。结论:MRI有助于评价各型脑瘫的病理特点,对脑瘫病因的推测有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获得性肝性脑部变性(AHCD)的脑部MRI表现特征,评价MRI对AHC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经临床确诊为肝性脑病患者进行头颅MRI扫描,其中3例行增强扫描,4例同时行腹部MRI扫描,分析其MRI征象。结果:18例患者脑部MRI扫描均有阳性发现,主要显示基底节区信号强度对称性增高,双侧豆状核(18/18),中脑红核周围(16/18),垂体前叶(10/18)快速自旋回波(FSE)T1WI均表现为高信号,FES T2WI信号正常17例,高信号1例。18例T2FLAIR信号正常。病变区脑结构的体积、形态无变化。结论:MRI T1WI双侧基底节、中脑等部位出现高信号影,是AHCD较为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MRI是发现这些病变最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郑梅竹  夏爽  祁吉   《放射学实践》2011,26(3):267-270
目的:探讨影像学及临床特征对鉴别外耳道鳞状细胞癌及腺癌的价值。方法:搜集17例在我院经病理证实的外耳道恶性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10例行CT、MRI平扫及增强检查,5例行CT及MRI平扫检查,2例仅行CT平扫。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鳞状细胞癌及腺癌的HRCT、MRI特征及临床表现的差异。结果:17例中鳞状细胞癌9例、腺癌8例。CT表现为外耳道内软组织影。17例病变大部分MR呈不均匀T2信号。5例鳞癌生长于外耳道外侧壁,而6例腺癌起自外耳道软骨部。鳞癌及腺癌均可累及邻近骨质及周围软组织(P〉0.05)。8例外耳道鳞癌以耳溢液为主,6例伴中耳炎病史,而7例腺癌以耳痛为主。11例(73.3%)影像学评估病变范围与手术病理评估一致。结论:影像学检查对外耳道鳞状细胞癌及腺癌的鉴别诊断及病变对周围组织侵犯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MRI和MSCT征象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MRI、MSCT征象,以提高对FNH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FNH病例的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MSCT检查,且两种检查间隔时间为1个月以内。结果:12例为肝内单发病灶、1例为多发(2个)病灶。病灶中79%(11/14)MRI平扫T2WI为等或稍高信号,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21%(3/14)T2WI为高信号、T1WI为低信号;所有病灶(14/14)MSCT平扫均呈等或稍低密度;同时在显示病灶内部结构时MRI中79%(11/14)、MSCT中57%(8/14)见中央瘢痕或纤维分隔。MRI及MSCT两种检查方法的动态增强中,病灶表现为动脉期实质部分明显强化的比率MRI为100%(14/14)、MSCT为93%(13/14);病灶周边或中央异常增粗、扭曲的血管影MRI为14%(2/14)、MSCT为43%(6/14);病灶周边假包膜MRI为21%(3/14)、MSCT为7%(1/14);所有病灶均表现出"快进慢出"强化方式;中央瘢痕延迟强化MRI为82%(9/11)、MSCT为63%(5/8)。结论:绝大多数FNH在MRI和MSCT上有特征性的征象,MRI对其中央瘢痕病理特征的显示优于MSCT,MSCT则在病灶周边或中央增粗、扭曲血管病理特征的显示上优于MR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