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性重症肺炎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及胸部X线、CT影像表现及动态变化特点。方法:对17例(男9例,女8例)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性重症肺炎患者行胸部X线摄片和薄层CT扫描检查,由2名影像学专家对其影像表现及动态变化进行评价分析。结果:①早期病变位于一侧肺下叶15例,位于上肺叶者2例。进展期病变累及双侧肺16例(16/17,94.1%),累及一侧肺叶1例(1/17,5.9%),病变累及4~6个肺叶共16例(94.1%)。②早期和进展期影像学表现见磨玻璃样影和/或肺实变影17例(17/17,100%);13例患者出现胸膜腔积液(13/17,76.5%)。③恢复期主要表现为多发小斑片影(14例)、片状磨玻璃影(9例)、条索状影(16例)及肺气囊(3例)。出院前胸部CT检查以网格状及胸膜下线影(6例)间隔旁肺气肿、瘢痕型肺气肿及纵隔旁胸膜下肺大疱等(4例)为主。2例合并有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其中1例还合并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有15例符合最早出现的病灶晚吸收,较晚出现的病灶最早吸收的特点。结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性重症肺炎患者具有明显磨玻璃样影及肺实变表现,病灶以两下叶及背部为著,变化快且广泛,病灶吸收缓慢,恢复期见肺纤维化等特点。影像学的动态观察对指导临床诊断、治疗以及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胸部影像特点。方法:搜集13例经临床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析其胸部影像表现。所有患者均行胸部X线检查,其中10例行胸部CT检查。结果:13例均表现为双肺多叶、多段实变,实变内有明显的空气支气管征。其中8例下肺病变重于上肺,5例右肺病变重于左肺;9例以肺实变为主,3例以实变为主。病变可越过叶间裂蔓延至邻近肺叶。所有病例均在发病后2~5d迅速发展,发病后6~18d病变范围开始缩小。病灶吸收后显示为条索状、网格状及蜂窝状影。结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胸部影像表现有一定特点,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追踪观察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性肺炎恢复期的影像学改变。方法:应用肺部HRCT对治愈出院后的8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进行3~12个月的随访追踪观察。结果:肺部HRCT随访特点:(1)主要表现为位于肺外围低垂位置的肺实变、磨玻璃影长期(3个月)存在;(2)追踪动态观察,患者存在肺部基础病变合并的实变、磨玻璃影相对无肺部基础病变吸收缓慢;(3)3例6~12个月仍存在明显的肺间质性病变(蜂窝状影、牵引性支气管扩张、马赛克灌注征)。结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性肺炎部分患者肺部HRCT表现为不可逆的肺间质性病变,病灶以两肺下叶周围肺部为主。长期存在的肺间质性病变可能反映肺功能的降低。肺部HRCT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肺功能的判断、指导临床诊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性肺炎并发肺间质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和判断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16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了解患者进展期的影像表现特点及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情况.由两位放射诊断医师对肺部间质性病变的形态及分布等进行评价.结果:1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肺炎(其中合并ARDS和/或MODS者12例)进展期主要表现为两中下肺多个叶段实变影及磨玻璃密度影.15例重症型肺炎患者随访3~6个月内存在不同程度的肺间质性病变的影像表现,小叶间隔增厚最多(15例),其次是小片状磨玻璃影(13例)、细网状影(8例)、支气管血管束影(8例)、胸膜下弧线影(7例)及胸膜肥厚(4例).结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性重症肺炎患者易合并肺间质性病变,主要见于肺实质病变吸收后期,肺间质性病变的程度与患者进展期肺实变、磨玻璃影的范围及合并ARDS和/或MODS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成人重症甲型H1N1病毒感染的胸部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重症甲型H1N1病毒肺部感染的成人患者的影像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 胸部平片或CT表现为双侧磨玻璃样阴影2例,双侧实变2例,弥漫性磨玻璃样阴影及实变同时存在8例.病灶分布在肺外围6例,既分布在肺外围又分布在中央区域6例.结论 重症甲型H1N1病毒成人患者肺部影像最常见的表现是双肺外围的弥漫性的磨玻璃样阴影和实变.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比较人感染H7N9禽流感与甲型H1N1流感重症肺炎的临床及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H7N9组)和21例甲型H1N1流感重症肺炎患者(H1N1组)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治疗转归和CT影像学资料。结果:H7N9组基础疾病和进入ICU接受治疗的比例均高于H1N1组(χ2=3.111,P<0.05;χ2=3.599,P<0.05))。H7N9组发病初期伴有呼吸困难和气促、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发生率均高于H1N1组(双侧P<0.001;χ2=3.111,P<0.05)。H7N9组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和死亡率均高于H1N1病毒感染组(χ2=7.219,P<0.01;双侧P<0.05)。两组流感患者主要病理表现为肺间质和实质损伤,其基本CT影像改变是肺内磨玻璃密度影和肺实变密度影。H7N9组患者胸腔积液和网格状密度增高表现多于H1N1组(双侧P<0.05)。结论:与H1N1组患者相比,H7N9组患者基础疾病多、病情进展更为迅猛、并发症更为严重、死亡率更高。CT检查能客观反映二者的影像特征,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疗效评估,但仅凭CT影像资料不能对二者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儿童重症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胸部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 35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患儿胸部影像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重症22例,胸片正常7例,异常15例,肺纹理增多伴增粗10例,伴双肺充气稍过度6例,出现索条影4例,肺实变1例,磨玻璃影1例.1例行CT检查.②危重症13例,胸片双肺弥漫性斑片影10例,磨玻璃影6例,双肺实变影7例,支气管充气征7例,纵隔气肿1例,肺纹理多粗1例.其中5例行CT检查,双肺弥漫性致密影3例,片状高密度影2例,斑片影1例,支气管充气征4例;薄层CT及HRCT出现磨玻璃影2例,支气管壁增厚1例.结论 重症患儿胸部影像表现可为无异常或轻中度异常.危重症患者肺部病变广泛,变化快,可出现肺内并发症,病变吸收慢.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的胸部影像学特点,为临床合理诊断和评价病情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2例患者的胸部影像学资料及特点.结果 病例1为极危重患者,首次CR胸片,表现为侵及右肺上中下3叶的节段性、局灶性随机分布的磨玻璃样渗出性病变和肺实变,此后的2h、9h余追踪CT复查,病灶迅速进展扩散,累及的肺叶增多,面积扩大,病灶融合,短时间内进展为ARDS,呈典型的“白肺”征;病例2为临床轻症患者,初次胸部CT表现为累及双下肺叶及右肺上叶的多发斑片状、片状磨玻璃样渗出性病变.出院前复查胸部DR及CT片,2例患者均显示肺间质及小叶间隔增厚.结论 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的胸部影像学表现颇具特征性,结合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对临床诊断有较好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孕产妇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孕产妇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临床及胸部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依据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断标准,回顾性分析7例确诊的孕产妇(孕妇4例,产妇3例)甲型H1N1流感肺炎患者的临床及胸部影像学资料。结果:7例孕产妇甲型H1N1流感肺炎患者中,围产期妇女6例,重症型5例,危重型2例,占住院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1.3%(7/520),占重症及危重型患者的9.2%(7/76)。影像学表现特点:病变分布于双肺下叶5例;病变形态呈大片状影4例,呈小片状影5例;病变呈较高密度实变影5例、磨玻璃影4例;合并单侧或双侧胸膜炎或胸腔积液6例;治疗后,肺部病变大片密度较高实变影在短期内有明显吸收,淡薄影磨玻璃密度影完全吸收。结论:孕产妇是发生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危险群体,特别是围产期伴有并发症的患者,影像学表现为双肺中叶(舌叶)及下叶大片状或小片状密度较高实变影,多伴有胸腔积液,积极有效治疗可完全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性肺炎的胸部X线与CT影像学表现及动态变化的特征。方法收集本院6例经临床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对其胸部X线与CT影像学表现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患者早期病灶位于一侧肺下叶或双肺下叶,6例进展期均表现为双肺多叶多段的弥漫性病变,并且右肺病变比左肺严重,双肺下叶及后部病变较上叶及前部严重。肺部病变以磨玻璃影及实变影为主。实变病灶内可见空气支气管征。1例患者出现小叶中心型结节。1例可见小叶间隔增厚。2例患者肺部出现空洞病灶,其中1例空洞内可见典型曲菌球及空气新月征,患者痰培养证实黄曲霉菌感染,另1例痰培养提示泛耐药脑膜脓毒性黄杆菌感染。5例在恢复期肺部出现条索影及网格影。1例死亡患者在后期胸片表现为典型双侧白肺表现,并出现纵隔、双侧胸壁、颈肩部广泛积气,几天后又出现一侧大量气胸。1例患者前纵隔少许积气。6例进展期均出现浆膜腔少量积液,3例纵隔多发淋巴结增大。结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性肺炎肺部病灶变化快,发病3~7天可迅速进展为双肺多叶多段弥漫性病变。早期病灶常位于一侧肺下叶或双肺下叶,进展期右肺病变常比左肺严重;双肺下叶及后部病变较严重,有沿重力分布的特点。肺部病变以磨玻璃影及实变影为主;常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令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双侧白肺提示病变恶化。进展期常出现浆膜腔少量积液,部分出现纵隔淋巴结增大,可出现气胸、纵隔积气、皮下气肿等气压伤表现。恢复期较长,表现为肺间质纤维化改变。  相似文献   

11.
一、临床资料 例1,女,35岁,乘务员.2009年6月24日,执行马尼拉-厦门航班,负责在机舱门为登机旅客测体温.当时1名菲律宾籍旅客发热,体温38.5℃,被当地医疗部门接走,但两名同行者(菲律宾籍)无发热.在飞行途中1名中国旅客发热,体温38.5℃.26日该乘务员在家休息,有少许流涕症状.27日6:00自测体温37.2℃,13:30在医院急诊科就诊,排除甲型H1N1流感.28日上午体温正常,下午体温37.2℃~37.3℃,自觉疲劳.29日晨体温正常,18:00执行深圳-上海过夜航班,在飞机上给旅客送餐后流涕不止,即戴上口罩.  相似文献   

12.
阎文颖  张在人  张斌  尹永芳  王丹   《放射学实践》2010,25(9):969-973
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感(S-OIV)动态胸部CT征象,探讨薄层CT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的56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胸部CT的完整影像资料,分别由两位从事胸部CT诊断医师评估胸部常规CT表现,包括病变形态、密度、分布范围等特点,并与薄层CT扫描比较其影像表现的动态变化,确定诊断意见。结果:56例甲型H1N1患者中,薄层CT与常规CT扫描均有异常所见,薄层CT对病灶细节的显示优于常规CT检查。本组病例早期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35例,病变进展期在磨玻璃影内出现类圆形或多发小片状实变24例,直接表现为肺叶或肺段的大片状炎性实变者13例,出现肺不张3例,肺间质增生2例,胸膜病变41例。本组CT动态变化特点是早期小片状渗出的磨玻璃状改变,进展期向大片状磨玻璃密度影和多发片状实变影过渡,最后常见有肺内病变范围减少,密度不均和肺间质性改变。结论:薄层CT可为鉴别具有甲型H1N1流感典型表现的患者与其它类型肺炎患者提供重要信息。薄层CT能反映甲型H1N1患者肺部病变的密度、形态和范围及其动态变化,对S-OIV的早期诊断和了解病变的全部影像动态变化过程具有较重要的意义,并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13.
歼-7飞行员甲型流行性感冒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4岁,歼-7飞行员,总飞行时间460 h,现机种飞行时间100 h,因发热、咳嗽2 d于2009年11月28日住我院.患者于入院前2 d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咽痛及乏力,体温38.5℃,部队航医给予"抗感冒药物"口服治疗,效果不佳.入院查体:体温39.0℃,咽部充血,心肺查体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4.
一、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4岁,歼-7飞行员,总飞行时间460 h,现机种飞行时间100 h,因发热、咳嗽2 d于2009年11月28日住我院.患者于入院前2 d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咽痛及乏力,体温38.5℃,部队航医给予"抗感冒药物"口服治疗,效果不佳.入院查体:体温39.0℃,咽部充血,心肺查体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5.
我科在2009年lO月18日至10月24日对空勤人员甲型H1N1流感确诊1例及密切接触者8例进行了治疗和临床医学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评价儿童流行性感冒人群中肺炎链球菌感染及耐药性,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疗依据。方法选择儿科流感伴呼吸道感染患者153例,分别进行痰及咽拭子细菌培养,并进行青霉素G等16种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分析流感人群中肺炎链球菌的感染率、耐药率及β-内酰胺酶产生率。结果在153份标本中,检出肺炎链球菌26株,占17%;除了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100%耐药,对其他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但万古霉素、头孢呋辛、利福平及呋喃妥因具有100%的敏感性;β-内酰胺酶产生率为66%。结论检出的26株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27%,中敏率达到49%,提示存在耐药趋势,β-内酰胺酶产生株全部耐受青霉素G并具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18.
19.
H5N1型流感病毒M1蛋白的基因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克隆、表达A型H5N1流感病毒基质蛋白M1,为研制新的流感快速检测方法奠定基础。方法:应用PCR方法扩增M1的全基因序列,克隆至PET32a载体上,经测序分析确认后,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BL21(DE23),经IPTG诱导表达M1蛋白后,对其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ing分析。结果:SDS-Page电泳显示M1蛋白在BL21(DE23)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Western Bloting分析显示表达产物可以与M1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成功克隆和表达了流感病毒H5N1的基质蛋白M1,为进一步制备高滴度单克隆抗体、研制新的流感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