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肝细胞肝癌患者术后早期复发情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肝细胞肝癌(HCC)患者术后准确的复发时间,进一步探讨影响肝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将我院肝脏外科收治的肝癌肝切除术患者94例根据数字减影血管成像技术(DSA)确诊的术后复发时间分为1~6月复发组、7~12月复发组和1年内无复发组;肝内复发病例予栓塞治疗,并应用栓塞后CT、造影超声、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手段予以验证。结果半年复发率为30.9%,1年复发率为36.2%,半年和1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复发组有多发性肿瘤病例9例(26.5%),无复发组5例(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32)。通过其他检查手段验证DSA的诊断准确性为87.2%。结论HCC术后复发的高峰时间在术后半年内,肿瘤多发性是导致进展期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重要因素。DSA是早期发现HCC术后肝内复发的重要手段,同时还可以给予早期治疗、控制复发肿瘤进展并为以后的积极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临床相关因素,为预防肝癌术后早期复发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2008年间45例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病例,并选择同期40例无早期复发的肝癌病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与伴有肝硬化、血清ALT水平、肿瘤直径、术中肝门阻断次数、术中术后输血及肿瘤病理分级等因素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乙肝病史、血清AFP、肿瘤包膜等无关(P〉0.05)。结论:术前合并肝硬化、血清ALT水平、肿瘤直径、术中肝门阻断次数、术中术后输血及肿瘤病理分级是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癌术后早期转移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5年1月行肝癌切除术且术后病理确诊为肝细胞癌的9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将手术后1年内出现转移复发者纳入复发组,1年内未出现转移复发者纳入未复发组.分析性别、年龄、乙肝表面抗原、甲胎蛋白(AFP)、糖类蛋白肿瘤标志物19-9(CA19-9)、血糖、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胺转肽酶(GGT)、总胆红素、白蛋白、国际标准化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是否合并肝硬化、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肿瘤大小、位置、数目、是否侵犯血管、包膜是否完整、病理分化程度、肝癌CLIP评分、肝癌TNM分期等23个因素对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转移复发的影响.结果 年龄、AFP、CA19-9、ALT、AST、GGT、总胆红素、白蛋白、INR、肿瘤大小、肿瘤包膜是否完整、肝癌CLIP评分、肝癌TNM分期等13个因素经单因素生存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AFP、CA19-9、ALT、AST、GGT、总胆红素、肝癌CLIP评分、肝癌TNM分期等9个因素,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FP、肿瘤大小、肝癌的CLIP评分经多因素生存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8、0.006和0.003).结论 年龄、CA19-9、ALT、AST、GGT、总胆红素、白蛋白、INR、肿瘤包膜是否完整、肝癌TNM分期等因素是肝癌术后早期转移复发的危险因素;AFP、肿瘤大小、肝癌的CLIP评分是肝癌切除术后早期转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 - 2 (COX - 2 )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HCC)组织中的表达与术后 2a复发率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 4 3例HCC组织中的COX - 2进行检测 ,分析COX - 2的表达与 2a复发率的关系。结果 COX - 2在H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与正常肝组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COX - 2的表达与 2a复发率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COX - 2在HCC组织的表达与 2a复发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6.
胡华华  杜凌 《海南医学》2014,(9):1334-1336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30例原发性肝癌术后1年内复发的患者(A组)的临床资料,与同时期内收治的30例1年内无复发的患者(B组)进行对照研究。采用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 A组术后1年的生存率为76.67%,无瘤生存率为63.33%。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性肝癌术后1年内复发与术前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体积、肿瘤的数目、肿瘤包膜完整程度、血管内有无癌栓和肿瘤融合程度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体积、血管内有无癌栓是术后1年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密切监测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结合术中肿瘤体积的测量以及有无发现血管内癌栓,可以早期预防和发现原发性肝癌术后的复发倾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microRNA芯片技术分析比较两组不同复发倾向肝癌患者的miRNA表达谱,并在更大样品的基础上进行实验验证?【方法】收集1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标本根据术后复发情况分2组:早期复发组与非早期复发组,运用microRNA芯片技术筛选出差异表达显著的microRNAs?结合文献报道,选择mir-144?mir-502-3p作为其他82例肝癌组织标本qReal-time PCR验证的检测指标?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其靶基因?【结果】本研究共筛选获得7个差异表达的microRNAs?与非早期复发组相比,在早期复发组中有4个表达上调,3个表达下调?qReal-time PCR验证与microRNA芯片筛选的结果一致?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144靶基因可能为Rb1,miR-502-3p靶基因可能为SET?【结论】 microRNA芯片筛选的mir-144?mir-451?mir-486-5p?mir-602?mir-551b?mir-96?mir-502-3p与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微波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为预测原发性肝癌微波消融术后复发提供参考依据,以指导术后治疗。方法 对2011年1月~2014年6月期间的62例行微波消融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用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术后患者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用Cox回归分析术后患者无瘤生存期的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1年内,共有26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41.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是否有完整包膜和是否邻近大血管对肝癌消融术后复发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对术后无瘤生存期的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数量、肿瘤体积和肿瘤包膜是术后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位置及肿瘤包膜是肝癌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数量、肿瘤体积和肿瘤包膜是微波消融术后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和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81例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HBx和CEACAM1的表达,分析HBx和CEACAM1与乙肝相关性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Western blotting检测人正常肝细胞系QZG、肝癌细胞HepG2及稳定转染HBx的肝癌细胞HepG2(HepG2-X
)中CEACAM1的表达。结果:81例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HBx表达阳性率为74.07% (60/81),CEACAM1表达阳性率为71.60% (58/81),二者与门静脉侵袭、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联(P<0.05,P<0.01)。HBx与CEACAM1的表达呈负相关(rs=-0.310,P<0.05);稳定转染HBx的肝癌细胞HepG2(HepG2-X)中, CEACAM1蛋白表达水平与肝癌细胞HepG2及人正常肝细胞系QZG比较显著降低。结论:HBx的高表达和CEACAM1的低表达与乙肝相关性
肝癌的侵袭、转移有关联,HBx可能通过抑制CEACAM1表达促进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介入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肝内复发转移患者的治疗方法以及疗效进行详细探究.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本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40例单发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化疗治疗措施;对于观察组患者,采用介入治疗措施.在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对生存病例进行统计,并对患者生存率进行计算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随访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肝内复发转移患者实施治疗时,可以采用介入治疗方法,与化疗方法相比,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提升患者生存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作为原发性肝癌的治愈性治疗手段之一,肝脏移植已经成为肝脏外科的一项重要技术。在我国,大部分肝癌确诊时已是中晚期,失去单纯外科手术切除的机会,需要个体化综合治疗才能提高疗效,其中,肝脏移植也是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中晚期肝癌,如何降低肝移植术后的肝癌复发和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需要在术前、术中、术后给予个体化综合治疗。而对于肝移植后的复发性肝癌,谨慎开展免疫检查点阻断剂的临床研究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血气分析、凝血指标动态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6例肝癌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动脉血中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实际剩余碱(BE)、实际碳酸氢根(HCO3-)、血氧饱和度(O2sa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活动度(AT)及纤维蛋白原(FG)等血气分析指标和凝血指标。结果术中PT、APTT逐渐延长,pH、AT逐渐降低,新肝期达高峰,术后72h后恢复正常,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肝移植围手术期血气分析、凝血抗凝血动态检测对于维持血液内环境平稳,正确分析患者术中及术后抗凝血指标及时调整酸碱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大鼠全肝及部分肝移植术后成活率的影响。方法建立全肝原位肝移植大鼠模型60只,随机分为A组和B组;部分肝移植大鼠模型60只,随机分为c组和D组。A组和C组模型大鼠术后(关腹前)腹腔内滴注纳洛酮0.2mg/kg,观察每组大鼠术后苏醒时间及1、3、7、15d的存活率。结果A组(与B组比较)和c组(与D组比较)大鼠的苏醒时间均明显减少,术后3、7、15d的成活率均明显提高。结论纳洛酮可有效提高全肝及部分肝移植大鼠肝移植大鼠术后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硬化伴肝癌肝移植前等待期经过肿瘤灭活对其移植术后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19例肝硬化伴肝癌病人14例术前用动脉化疗栓塞(TACE)或射频消融(RFA)进行肿瘤灭活并与同组5同期未行肿瘤灭活者比较其对术后肿瘤复发及生存率的影响。结果本组19例,随访6~61月,18例获无瘤存活,其中术前行RFA的4例病理见肿瘤坏死;10例TACE中有9例肿瘤有坏死,已平均存活18.1月。未行治疗的6例中1例于术后4个月骨转移,带瘤存活12个月后死亡。结论肝硬化伴肝癌在移植术前等待期用TACE或射频消融行肿瘤灭活,对提高肝癌肝移植远期疗效、提高术后生存率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手术切除是无或轻度肝硬化的小肝癌的最佳治疗方法,而合并严重肝硬化的小肝癌则首选肝移植。近年来,随着微创观念及技术的不断进步,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经皮无水乙醇瘤内注射、射频消融、微波固化等各种微创治疗方法不断兴起,疗效不断提高。而基于分子生物研究的生物治疗也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解剖型和非解剖型肝切除术对于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附属医院即将进行肝切除术的肝细胞癌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解剖组和非解剖组,解剖组患者采用解剖型肝切除术,非解剖组采用非解剖肝切除术,对比两组相关指标数据。结果解剖组手术时间为(20.6±1.2)d,非解剖组为(21.6±0.8)d,解剖组与非解剖组术中出血量(mL)、术后并发症发生人数分别为院(732.8±88.6;8)、(1165.9±92.1;22)。通过对比结果进行分析,手术时间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解剖组要明显的低于非解剖组;对于患者1年后的复发情况来讲,解剖组患者中出现复发的数量要明显的少于非解剖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该次对于本院附属医院肝细胞癌患者进行分析和比较,对于采取肝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患者采用解剖型肝切除术疗效较好,术中的安全性较高,预后复发率也较低,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HIF-1α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 IF-1α)在肝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5例石蜡包埋的人体肝癌组织(术前均未行放疗及化疗)H IF-1α的表达。结果:H IF-1α主要表达于肝癌细胞浆,部分于胞核,肿瘤间质细胞也可见少量表达。肿瘤坏死区周围及肿瘤浸润边缘部的癌细胞H IF-1α表达明显增多。H IF-1α的表达强度与肝癌细胞恶性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而与病人年龄、性别及原发肿瘤大小均无关。其阳性强度随癌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淋巴结转移、术后生存期短而增高。结论:H IF-1α可作为评估肝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肺癌组织中癌胚抗原相关细胞粘附因子1(carcinoembryonic antigen-related cell adhesionmolecule 1,CEACAM1)的表达,探讨其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值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50例肺癌组织、10例正常肺组织中CEACAM1、VEGF的表达及MVD值。结果 CEACAM1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较在正常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增高(P0.01),VEGF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较在正常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增高(P0.05),肺癌组织中MVD值较正常肺组织中MVD值增高(P0.01)。肺癌组织中CEACAM1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r=0.59,P0.01),肺癌组织中CEACAM1的表达与MVD值存在的正相关关系(r=0.44,P0.01)。结论肺癌组织中CEACAM1的表达增高,提示CEACAM1可能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发展。肺癌组织中CEACAM1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及MVD值均呈正相关关系,提示CEACAM1可能参与肺癌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后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方法追踪180例肝移植患者置管时的穿刺记录、凝血功能指标、免疫功能指标、营养状况指标、血糖水平,分析其与PICC后产生静脉炎的相关性。结果 180例患者中静脉炎的发生率是15.6%(28/180)。将静脉炎组与无静脉炎的对照组患者上述观察项目进行比较,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将是否出现静脉炎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原发疾病、置管静脉、穿刺部位、尝试置管次数是肝移植患者PICC后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结论肝移植患者进行PICC时,医护人员应特别关注女性老年肝癌患者,尽量选择贵要静脉,肘上穿刺,保证一次性置管,以降低患者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率,保证PICC在肝移植患者中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真核延伸因子1A2(eEF1A2)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方法】收集104例H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利用组织芯片对其癌及癌旁肝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eEF1A2在这些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56.7%肝癌组织中eEF1A2高表达(eEF1A2 ++,eEF1A2+++),而仅13.5%的癌旁肝组织呈高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4)?eEF1A2的表达与乙肝病毒感染(P = 0.030)和复发(P = 0.012)相关?Kaplan-Meier分析表明:eEF1A2高表达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P = 0.024)和无复发生存时间(P = 0.023)较eEF1A2低表达患者更长。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eEF1A2表达为影响HCC患者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38)。 【结论】 HCC中eEF1A2蛋白表达增高,与肝癌患者术后复发和预后相关,eEF1A2可以作为判断肝癌患者预后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