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纹状体Patch和Matrix间区被证实与神经精神活动和躯体运动有关&#65377;本实验旨在探测Patch和Matrix 间区及其神经元的形态学特征,为研究纹状体-Patch和-Matrix神经元的通路联系提供资料&#65377;【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分别按照常规和电镜要求灌注固定&#65380;取脑和后固定;半导体或振动切片之后进行免疫组化PAP方法单标记和双标记;光镜下分别用Photoshop软件测量Patch和Matrix间区的面积并计算百分比;光镜和电镜下观察阳性神经元的结构;实验数据用SPSS软件统计处理&#65377; 【结果】 ① Mor阳性的Patch间区呈不规则形的斑块状散在分布于纹状体,在胼胝体深方存在一条恒定的阳性带状区&#65377;Patch间区占纹状体面积的9%,其面积在纹状体的头侧明显大于尾侧(P < 0.05)&#65377;阳性结构呈细丝或絮状,阳性胞体不明显&#65377;② Calb阳性的Matrix间区在纹状体内侧区染色较深,可见明显不规则的淡染色区,其形状与相邻片的Patch间区一致&#65377;Matrix间区的面积明显大于Patch间区(P < 0.05)&#65377;可见阳性树突和树突棘,但阳性胞体不明显&#65377;③ 电镜下分别可见Mor 和Calb阳性树突和树突棘,其大多数接受兴奋性突触连接,而与阳性树突形成的突触多为穿孔型&#65377;抑制性突触少见,阳性胞体不明显&#65377;【结论】 头侧纹状体密集分布的Patch间区&#65380;内侧纹状体Calb强烈反应,和阳性标记的树突&#65380;树突棘以及兴奋性突触为主的形态学特征,提示Mor和Calb阳性神经元分别具有特异性的神经通路连接和生理机能&#65377;  相似文献   

2.
 【目的】 纹状体Parv中间神经元被认为是连接纹状体传入和传出神经元之间的枢纽&;#65377;本实验旨在观察证实纹状体Parv神经元胞体&;#65380;树突和轴突的形态学特征和在纹状体的分布及其与纹状体不同区域之间的关系&;#65377; 【方法】 对成年雄性SD大鼠常规灌注固定和取脑;半导体冰冻切片之后进行免疫组化PAP方法单标记和双标记;光镜观察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并进行计数和计算其百分比;应用SPSS软件统计处理&;#65377; 【结果】 Parv阳性神经元在纹状体呈现散在不均匀分布,在纹状体背外侧区的分布多于其它区域(P < 0.001);Parv阳性神经元在Matrix间区分布的百分比显著高于Patch间区(82.0%比18.0%,P < 0.001);纹状体Parv阳性细胞为典型的中等大小的中间神经元(平均直径11.68 μm),胞体呈多边形或卵圆形,外侧区胞体直径大于内侧区(P < 0.01);阳性神经元树突密集,表面光滑和未见树突棘;神经元轴突细长,在纹状体可见其分支&;#65377; 【结论】 Parv阳性中间神经元在纹状体背外侧区的密集分布&;#65380;高百分比聚集于Matrix间区和典型的中间神经元特征,提示其可能对纹状体不同区域的投射神经元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作用&;#65377;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了观察证实纹状体神经元的形态定位和突触连接,以及由此证实神经示踪技术在此领域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方法 实验借助示踪剂立体定位注射,并结合免疫组化和免疫电镜超微结构技术,实验数据以SPSS10.0软件统计处理.结果 (1)神经示踪剂BDA显示较好的定向运送特性,具有敏感和理想的标记效果.借助示踪剂BDA注射的逆行单标记实验结果显示纹状体-SNr和-GPe两类投射神经元的胞体大小和分支数量无明显的形态学差异,在免疫电镜下明显可见阳性树突和树突棘及其所形成的兴奋性突触连接.光镜下可见BDA顺行标记的PFn神经元的轴突终末密集分布于纹状体,并在电镜下清晰可见这些阳性终末与纹状体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2)神经示踪结合免疫组化双标记显示纹状体-SNr和-GPe神经元均较少定位于Patch间区,而且均与纹状体Parv中间神经元之间无明显定性关系,但可见中脑TH阳性纤维的密集分布.在电镜超微结构水平可见BDA顺行标记的PFn阳性终末分别与纹状体-直接通路和纹状体-间接通路神经元形成典型的兴奋性突触连接,但与两者之间,及其所属的树突和树突棘之间的突触连接百分率均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P>0.05).(3)荧光双标记结果显示BDA标记的PFn阳性终末和VGlut2抗体的免疫标记的背侧丘脑-纹状体阳性终末,在纹状体内呈现95.4%的共存率,而且后者标记更充分.同时也证实纹状体-SNr和-GPe两类投射神经元相互之间不显示可见的共存关系.结论 BDA为高度敏感的神经示踪剂,能够较为方便和充分地标记目的 神经元和突触结构.纹状体-SNr和-GPe两类投射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分布形式无明显的差异.中脑和背侧丘脑神经元均与纹状体神经元之间存在形态学联系,尤其是背侧丘脑神经元与纹状体-直接通路和纹状体-间接通路神经元之间形成典型的兴奋性突触连接,提示其对纹状体神经元可能具有广泛的兴奋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免疫电镜方法研究了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P物质阳性终末的突触特征。边缘区内可见4种P物质免疫反应阳性(SPIR)的突触,即轴树、轴棘、轴轴和复合突触。轴树和轴棘突触较常见,轴轴突触和复合突触较少。轴树和轴棘突触的突触后靶区为小或大的树突或棘,复合突触含两种以上突触成份。在边缘区内可观察到对称型和非对称型两种突触。SPIR突触前终扣内的小泡大部分是多形性的,很少为圆形。这些突触特征均和纹状体其它部位不同,提示边缘区内SPIR终末的来源可能和纹状体其它部位不同,同时也说明边缘区的功能可能和纹状体其它区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鼠丘脑中央下核(Sm)GABA纤维终末与腹外侧眶皮质(VLO)投射神经元的突触联系。方法:18只大鼠麻醉后固定于脑立体定位仪上,于VLO微量注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48h后,应用包埋前HRP组化和GABA免疫组化双重标记电镜技术观察大鼠SmGABA纤维终末与VLO投射神经元的突触联系。结果:光镜下Sm内有大量GABA纤维终末及少数阳性神经元,电镜下可见GABA纤维终末与HRP标记的阳性神经元胞体及树突间构建了对称性和(或)非对称性突触。结论:形态学上证实了Sm内GABA纤维终末与VLO投射神经元胞体及树突发生突触联系。  相似文献   

6.
冯宇鹏  杨鲲  李云庆 《医学争鸣》2002,23(8):721-724
目的 观察大鼠延髓背角(MDH,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Ⅰ,Ⅱ层)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阳性终末与γ-氨基丁酸(GABA)能和甘氨酸(Gly)能神经元的突触联系。方法 包埋前GABA或Gly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结合包埋前CGRP免疫金标记电镜技术。结果 GABA或Gly阳性产物广泛分布于神经元胞体、胞突和树突内,CGRP阳性标记主要见于无髓和薄髓轴突内。约53%和51%的CGRP阳性轴突终末分别与GABA和Gly阳性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形成非对称性突触,其中的多数为轴-树突触,轴-体突触较少。结论 含CGRP的初级传入纤维直接与MDH浅层内的GABA能及Gly能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  相似文献   

7.
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突触的老龄性改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老龄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老龄动物海马学习记忆功能减退的形态学基础.方法:应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青年组(3~5月龄)和老龄组(24~26月龄)Wistar大鼠海马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结果:老龄组海马CA3区神经元的主要变化:突触连接缩短或间断、突触前后膜融合;突触小胞大量集聚、小胞大小不等;树突棘内棘器远离突触后膜,其扁平小囊增多并扩张.结论:老龄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突触发生了明显的变性改变,这可能是导致学习记忆障碍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是通过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胞体或树突上的受体而实现的。然而,自从1975年以来,相继有人提出树突也能释放某些化学物质。本文对有关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树突释放多巴胺(DA)及其在黑质的作用加以综述。一、黑质内树突释放 DA 的研究黑质—纹状体 DA 能神经元的细胞体主要集中在黑质致密部,其树突长而弯曲,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基因遗传学实验技术,观察应用基因调控技术改变神经元兴奋性后,果蝇伤害性感觉神经元树突、轴突形态结构的变化,初步探讨兴奋性对神经元在发育过程中轴、树突形态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方法】 (1)应用单细胞基因调控技术Flip-out和MARCM,在果蝇胚胎及幼虫发育的不同时期通过过表达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蛋白--Kir2.1,抑制单个神经元兴奋性;通过过表达钠离子通道蛋白——NaChBac或阳离子通道蛋白—dTrpA1,提高单个神经元兴奋性。(2)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神经元轴、树突进行荧光染色后,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三维扫描,以获取神经元轴、树突的影像,通过三维图像分析软件Amira进行图像分析,从而确定抑制神经元兴奋性后其轴、树突形态结构的变化。(3)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抑制伤害性感觉神经元后,果蝇三期幼虫爬行行为的改变,从而初步确定神经元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 【结果】 (1)抑制单个神经元兴奋性后,其树突总长度明显增加,树突在皮肤表面的覆盖面积无明显变化;轴突末端结构单一化,细小分支明显减少,并有结节样结构出现,但轴突末梢主干长度无显著性减少,轴突末梢在中枢的投射偏向腹侧。(2)提高神经元兴奋性后,树突总覆盖面积明显减少,与邻近神经元之间出现明显分隔带;轴突末梢细小分支增加,在中枢的投射位置偏向背侧。(3)通过在不同发育阶段过表达Kir2.1,我们发现,兴奋性对神经元形态、结构及中枢投射的调节作用在三期幼虫早期之前均有效,但在三期幼虫中晚期改变神经元兴奋性则对神经元形态、结构及中枢投射无调节作用。 【结论】 神经元兴奋性对神经元形态及中枢投射的调节作用是从出生至二期幼虫时期,这一窗口时期是神经元兴奋性对神经元形态及中枢投射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快速老化小鼠认知功能减退与海马 CA1区锥体细胞树突棘变化的关系。方法:选用6月龄雄性 SAM-P8和 SAM-R1小鼠各8只,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 Morris 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认知状况,通过 Golgi 染色观察海马 CA1区树突棘的变化。结果:与 SAM-R1小鼠比较,SAM-P8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海马 CA1区树突棘密度明显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Morris 水迷宫实验中第5天逃避潜伏期及跨越平台次数与海马 CA1区树突棘密度分别呈负、正相关(P <0.01)。结论:SAM-P8小鼠海马 CA1区树突棘密度的减少导致小鼠认知功能减退,可能与突触功能障碍和突触丢失相关。  相似文献   

11.
树突棘是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树突上的微小突起,是形成突触的部位,其接受外界刺激,将信号传入胞体,是突触可塑性的形态学基础。树突棘的形态和功能密切相关,其形态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老年人和小儿使用全身麻醉药后出现行为学和认知障碍的比例较高,因此很有必要了解全麻药的突触作用机制。文章就树突棘的基本结构和全麻药对其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树突棘是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树突上的微小突起,是形成突触的部位,其接受外界刺激,将信号传入胞体,是突触可塑性的形态学基础.树突棘的形态和功能密切相关,其形态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老年人和小儿使用全身麻醉药后出现行为学和认知障碍的比例较高,因此很有必要了解全麻药的突触作用机制.文章就树突棘的基本结构和全麻药对其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将CB-HRP注入大鼠胃壁,光镜下见标记终扣主要分布在两侧孤束核(Sol)的内侧部.连合核和胶状核以及最后区。电镜下见Sol和最后区内的标记终扣主要与树突形成对称或非对称型突触。证实了迷走神经背核(DNV)也接受胃迷走感觉纤维的投射,胃迷走传入纤维与DNV中的胃运动神经元胞体和树突可直接形成突触联系。同时还证实了DNV中胃运动神经元树突可伸入Sol内并与其内的胃迷走感觉纤维形成突触联系,因而认为胃迷走-迷走单突触反射弧可能存在两条路径。  相似文献   

14.
在光镜和电镜下,用图像分析和体现学技术定量研究马桑内酯点燃效应癫痫大鼠运动皮质第V层的结构。结果显示:神经细胞数量、锥体细胞体上的扣结密度和扣结覆盖胞体周长的长度百分数均无显著变化;神经毡中突触(或突触前终末)数减少,但终末的面积分数无变化;树突和无髓纤维的面积分数明显减少;有髓纤维面积分数增加;胶质细胞数增多,其突起在神经毡中的面积分数也增加。结果表明:马桑内酯所致点燃效应癫痫运动皮质第V层,除与其他癫痫长期发作一样有胶质增生外,其主要形态变化为锥体细胞的树突成分,特别是树突棘减少,及由浅层神经元来的轴突及其终末的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人体海马CA3区神经元锥体细胞发育的过程.方法 取26周、35周、38周引产胎儿和8岁死亡儿童各1例,采用Golgi染色及微镜技术,进行神经元锥体细胞胞体形态学观察,并计算胞体的长度和面积.结果 26周、35周、38周、8岁海马CA3区神经元锥体细胞胞体长度分别为(76.4±3.1)μm、(90.9±13.8)μm、(96.0±16.9)μm、(107.0±9.9)μm;胞体面积分别为(363.8±15.8)μm2、(474.3±115.5)μm2、(449.5±116.8)μm2、(656.8±125.7)μm2.26周胞体长度和面积与35周、38周、8岁相比差异明显(P〈0.05);35周胞体长度和面积与38周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与8岁相比差异明显(P〈0.05);38周胞体长度和面积与8岁相比差异明显(P〈0.05).26W、35W、38W锥体细胞呈锥体形,细胞长度逐渐增长,面积逐渐增大,顶树突从无到有,基树突逐渐增粗增长,树突分支表面的小棘从无到有;8Y锥体细胞呈锥体形,细胞长度趋于稳定,面积稍微增大,顶树突增长增粗,基树突增粗增长,小棘增多.结论 人体在发育过程中,锥体细胞长度呈逐渐增长趋势,增长逐渐变慢并趋于稳定,面积呈逐渐增大趋势,增大逐渐变慢并趋于稳定,锥体细胞形态学上呈生长性改变.  相似文献   

16.
大鼠胃迷走感觉纤维的中枢投射——光镜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CB-HRP注入大鼠胃壁,光镜下见标记终扣主要分布在两侧孤束核(Sol)的内侧部.连合核和胶状核以及最后区。电镜下见Sol和最后区内的标记终扣主要与树突形成对称或非对称型突触,证实了迷走神经背核(DNV)也接受胃迷走感觉纤维的投射,胃迷走传入纤维与DNV中的胃运动神经元胞体和树突可直接形成突触联系。同时还证实了DNV中胃运动神经元树突可伸入Sol内并与其内的胃迷走感觉纤维形成突触联系,因而认为胃迷走一迷走单突触反射弧可能存在两条路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神经元在杏仁体各核团中的形态、分布及其在基底外侧核 (BL)中的突触联系 ,以理解NO对杏仁体情绪性学习记忆的作用。方法 用兔抗一氧化氮合酶 (NOS)抗体对大鼠杏仁体的组织切片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制备免疫电镜标本 ,分别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 NOS免疫阳性神经元呈圆形或卵圆形 ,胞体直径为 15~ 2 5 μm ,呈现GA BA能神经元的形态特征。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数目以内侧核、基底外侧核及中央核为多。免疫电镜显示 ,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树突接受非对称性 (5 5 % )和对称性突触 (4 5 % )支配 ;而它们的轴突末梢与杏仁体的其它神经元形成对称性突触。结论 NOS免疫阳性神经元在杏仁体各核团间分布不均 ,功能上NO可能随神经元发挥作用 ;NOS免疫阳性神经元通过非对称性突触接受兴奋性神经信息为主 ,其轴突则以对称性突触对杏仁体中的其它神经元发挥抑制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应用HRP追踪与电镜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白鼠海马接触脑脊液神经元的分布特征和皮质内联系.光镜观察在海马的多形细胞层和锥体细胞层等处可见散在的神经元被标记,而在室管膜层标记的细胞较多,它们分布于交织成网的阳性纤维素中.透射电镜可见海马室管膜层的HRP反应阳性的神经细胞、树突末稍及神经胶质细胞.在海马室管膜上也见到了被标记的神经纤维.同时在海马室管膜层内还发现未标记的阴性轴突与被HRP标记的阳性树突构成的轴—树突触.上述结果提示海马为接触脑脊液神经元存在的部位之一,其接触脑脊液神经元并受到其它神经元的突触调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大鼠纹状体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以及阳性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特征.方法 取健康成年SD大鼠,ABC法显示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包埋前染色方法对阳性细胞进行免疫电镜观察.结果 光镜下,nNOS免疫阳性细胞呈棕褐色,胞体及突起清晰,纹状体外侧区阳性细胞较多,内侧区较少.各区内阳性细胞以中、小型细胞为主,且大多数为中型细胞,小型细胞次之,大型细胞最少.透射电镜观察nNOS阳性神经元核大,胞浆少,呈中间神经元的特征;阳性颗粒呈黑色斑块样,在胞体内,可见小的阳性物质分布于胞核周围或者细胞膜内侧均无膜样结构包裹,大的团块样阳性物质主要存在于胞浆,有清晰的单层膜样结构包裹,亦可见部分无膜样结构包裹的大的阳性物质;在树突和轴突集中的部位亦可见免疫阳性物质,但并不在突起终末的囊泡内;脑组织内微血管壁旁的免疫阳性终末较多见,其突起毗邻血管外膜.结论 大鼠纹状体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以中、小型细胞为主,符合中间神经元的特征,nNOS阳性物质分布于胞质和突起,大块物质多有膜性结构包裹,小块和部分大块阳性物质以及位于轴树突内的无膜性结构包裹,这可能与其功能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20.
用免疫细胞化学和电镜相结合的方法研究 NT-LI 在鼠脊髓背角中的分布和超微结构。光镜下 NT 样免疫反应细胞、纤维和终末主要分布于背角Ⅱ_b 层相Ⅲ层背侧部。也镜下 NT-LI可见于核周体、树突、轴突和有髓纤维内。除大多数标记轴突与未标记树突构成轴-树突触外,部分标记轴突与未标记轴突和未标记胞体构成轴。轴和轴-体突触。未标记轴突亦可与标记树突构成轴-树突触。结果提示背角浅层中 NT 神经元可能参与构成调节痛觉传递回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