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目的:探讨DR全脊柱成像在脊柱侧凸诊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脊柱侧凸患者,应用DR全脊柱成像技术对脊柱从上至下进行正位和侧位扫描,曝光后利用图像拼接技术对患者脊柱图像进行自动拼接,得到患者脊柱的全景图像,对图像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100例全脊柱成像中,自动拼接成功91例。结论:DR全脊柱成像技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拼接法数字化全脊柱成像在脊柱侧弯、旋转畸形的诊断、治疗及治疗后复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DR数字化成像设备及PACS影像处理系统上,检查134例脊柱侧弯、旋转病例,共获得168帧全脊柱影像,进行图像质量评估和图像观察、测量。结果拼接后的图像与拼接前的图像甲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由度=2,x2=1.48,P〉0.05)。全脊柱图像质量能满足临床对全脊柱进行观察、诊断及对Cobb角、临床人体平衡线的测量要求。结论拼接法全脊柱成像清晰显示全段脊柱结构,满足临床脊柱侧弯、旋转畸形测量要求,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姜卫萍 《吉林医学》2012,33(25):5493-5494
目的:飞利浦DR摄片机(DigitalDiagnost TH)拼接成像技术对脊柱侧弯病例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及优点。方法:利用飞利浦DR摄片(DigitalDiagnost TH)的全电动拼接功能将50例患者分次所摄的脊柱正位、侧位进行自动拼接处理并打印成像。结果:经上述处理后的全脊柱正位、侧位均能将颈、胸、腰、骶椎完整拼接,其图像失真度小,测量的数据准确可靠。结论:全脊柱拼接成像技术克服了以往颈、胸、腰、骶椎单独成像后测量上的误差,为临床手术提供了精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柱全景摄影对脊柱侧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99例脊柱侧弯患者采用数字平板X线摄影系统进行Slot Scan脊柱全景摄影检查,以DR摄影的46例脊柱侧弯患者为对照,比较两种方法的图像质量。结果:行脊柱全景摄影患者均一次性完成检查,能够清晰显示脊柱全长影像,影像优秀率为96.0%。DR摄影通过两次分段曝光,成像后手动拼接,影像优秀率为80.4%。结论:Slot Scan全景脊柱成像对脊柱侧弯的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全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脊柱和长骨X线摄影检查病人,用非晶体硅DR系统采集2~3幅图像,经过图像拼接技术的后处理,得到全脊柱和双下肢的全景图像.结果:在1张照片上获得的全景图像显示较清晰、完整,并可进行相关长度测量、角度测量等应用.结论:基于拼接技术的DR全景成像能有效地满足临床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磁共振全脊柱成像( Total Spine MR Imaging)技术在诊断脊柱与脊髓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西门子3.0T( MAGNETOM Trio A Tim System)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Tim线圈、自动进床及无缝拼接技术,对30例患者行全脊柱磁共振成像扫描及分析.结果 30例中除2例因图像粘合不理想,另28例均清晰、直观、完整的显示骨性脊柱、椎间盘及脊髓连续全脊柱MR图像,30例中磁共振成像显示脊柱转移14例、退变及突出8例、骨折及脱位6例、正常2例.结论 磁共振全脊柱成像技术明显缩短了扫描时间,使图像质量得到了提高,解决了全脊柱磁共振成像的高分辨力难题,对脊柱、脊髓多发性、弥漫性病变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柱全景影像检查技术在脊柱侧弯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8例脊柱侧弯患者。采用数字化DR拼接检查技术,获得从颈椎上段至骶尾椎的脊柱全长影像,利用脊柱测量尺测量脊柱侧弯科布(Cobb)角角度。结果患者均一次性完成全脊柱摄影检查,测量角度与脊柱实际侧弯角度基本吻合,而分段所摄X射线照片中,测量角度与实际脊柱侧弯角度误差较大(平均大于4.3°)。结论采用脊柱全景影像摄影对脊柱侧弯患者进行治疗前检查,与DR分段摄影法相比,不但能够清晰地显示脊柱全长影像,同时极大地提高了测量精度,保证了全幅图像密度均匀一致。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医学》2017,(5):446-447
目的探讨DR全脊柱、全下肢全景成像技术在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分析85例DR全脊柱、全下肢全景成像技术的病例,分析其影像学改变。结果 85例患者中,全脊柱检查55例,其中显示脊柱侧弯28例,脊柱侧弯矫正术后8例,骨质增生12例,强直性脊柱炎6例,未见异常1例;全下肢检查30例,其中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6例,股骨颈骨折6例,髋关节置换术后5例,股骨头发育不良2例,先天性股骨头缺如2例,股骨干骨折术后4例,膝关节骨关节炎5例。结论 DR全脊柱、全下肢全景成像技术能在一幅图上完整的显示全脊柱、全下肢,而且能显示人体脊柱、下肢在自然状态下的应力情形,在骨科诊治方面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柱拼接X线平片对脊柱侧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5例临床诊断为脊柱侧弯行脊柱拼接X线平片,所有患者均分别行站立正侧位、悬吊正侧位及仰卧左右侧屈位。采用全脊柱摄影功能软件,根据解剖标志及标尺完成无缝拼接,获取全脊柱X线平片。结果获得的全脊柱拼接X线平片图像清晰,解剖形态无失真,测量数据完整可靠。结论脊柱拼接X线平片能直观地显示脊柱整体解剖形态及侧凸部位,判断脊柱的平衡性和柔韧性,对脊柱侧弯的诊断、术前评估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站立位脊柱DR全景成像对于脊柱侧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9月我院先天性脊柱侧弯畸形病例52例,站立位DR全景脊柱前后位、侧位、左右侧屈位片、全脊柱MSCT成像,对成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DR全景成像和MSCT成像分别测量侧弯Cobb角,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脊柱侧弯78处,DR全景测定侧弯的Cobb角平均值为(55.6±21.2)°,MSCT测量侧弯的Cobb角平均值为(50.4±19.3)°。将2种方法测得的2组数据进行秩和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站立位脊柱DR全景成像对于脊柱侧弯患者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是必不可少的术前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MR成像技术对寰枢关节半脱位诊断及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 收集23例临床怀疑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儿童患者,采用三维可变翻转角空间优化对比度完善技术(3D 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 optimized Contrast using different flip angl...  相似文献   

12.
全身弥散加权成像诊断骨转移瘤的初步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全身MR弥散加权(WB-DWI)对恶性肿瘤远处骨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病理确诊,且SPECT全身核素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瘤的恶性肿瘤患者11例,1.5THDMR进行全身MR-DWI,然后重建全身图像。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的全身WB-DWI图像,重组3D-MIP全身图像对骨转移瘤均显示较敏感。结论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是诊断恶性肿瘤全身骨转移的一种快速、有效的技术,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评价MRI对脊椎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6例脊椎骨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检查,分析MRI图像.结果 46例脊椎骨转移瘤患者共有275个椎体受累,144个附件受累.结论 MRI是查找及诊断脊椎骨转移瘤有效的影像技术.  相似文献   

14.
王俊  赵云云  李海涛 《当代医学》2011,17(14):118-119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三维成像技术对颅内血管疾病检查和介入治疗的意义。方法通过对103例颅内血管进行数字减影血管成像和旋转三维数字成像,然后将颅内不同血管病变的图像在GE ADW4.4工作站进行处理与显示。结果 103例数字减影成像中,84例进行旋转三维成像,在指导介入治疗手术方面起到了导航作用,使介入治疗得以顺利完成。结论使用数字减影加旋转三维技术成像,能提高对颅内疾病检查准确率,还可显示出血管全貌以及各种影像表现,并可为血管介入治疗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131I—MIBG诊断嗜铬细胞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131I-MIBGSPECT显地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观察13例嗜铬细胞瘤及其中3例术后复查病人^131-MIBGSPECT肾上腺髓业像衣心业像结果,并与CT、B超、去甲肾上腺素(NE)/尿3-甲基-4羟-杏仁酸(VMA)等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31I-MIGB对嗜铬细胞瘤的检出率达100%,而CT、B超、NE/尿VM地该病的检出率依次为84.61%,69.23%,54.54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及FA值对脑膜瘤术前手术路径和范围的指导和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变的评价作用。[方法]对25例(1例多发)确诊良性脑膜瘤患者行术前常规MRI、DTI检查和术后二月余行常规MRI、DTI检查,原始数据用GE-funtool软件进行后处理,获得各向异性分数(FA)图及重建弥散张量3D纤维束(DTT)图,分析术前脑膜瘤与白质纤维束关系和术后白质纤维束破坏程度和患者临床表现改变程度。结果根据3D纤维素图像对其中13例患者术前颅骨切口位置重做修订,皮质切口范围缩小处理;8例患者肿瘤切除范围进行了重新设定,并最大程度避开功能区。手术区白质纤维束术前表现为受压变形、移位、稀疏及中断,术后25例白质纤维束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其中23例1、2级患者临床基本无症状,1例3级患者肌力有不同程度下降,白质纤维束受损明显;1例4级白质纤维束受损程度严重较稀疏,伴有较大范围完全中断;白质纤维束损伤严重程度与肌力级别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手术区所测FA值有不同程度下降,与患者临床症状相关关系不确定。结论 DTI可为脑膜瘤变术前制订安全手术计划,提高病变的切除率,术中更好保护正常脑组织,减少患者术后运动功能障碍;DTI和DTT对观察脑组织的损害程度、预测术后恢复程度和对指导临床康复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尉东涛  张建平  孙海成 《中国现代医生》2013,(14):108-109,F0003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肝脏双期扫描血管重建成像对肝脏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方式证实的22例肝脏肿瘤进行128层螺旋CT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扫描,在后处理工作站利用多平面重建技术(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表面阴影显示(SSD)与容积显示(VR)等技术进行双期血管重建成像。结果肝动脉期vR和MIP等重建图像均能清晰显示腹腔干、肝总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属支,门静脉期VR和MIP后处理成像能清晰显示门静脉主干及其属支。结论128层螺旋CT双期血管重建成像技术快速、直观、准确,有助于指导临床对肝肿瘤手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8.
探讨3.0T MR 3D-FIESTA序列成像技术对诊断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TN)的应用价值。应用3.0T MR 3D-FIESTA序列成像技术对本院30例血管压迫性TN患者进行影像学分析及诊断,观察每例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显示患者经3.0T MR 3D-FIESTA序列成像技术诊断结果与患者后期的微血管减压术(MVD)术中结果相吻合,TN的一侧图像可显示出血管受到压迫,而未出现三叉神经痛的一侧其图像显示出血管未受到压迫,3.0T MR 3D-FIESTA序列成像技术可较为明显地将患者血管的压迫情况及临床症状统一地展示出来。说明3.0T MR 3D-FIESTA序列成像技术可有效辨别血管压迫性TN患者的责任动、静脉与神经的毗邻关系,可显著提高血管压迫性TN诊断的敏感度与准确率,为MVD治疗TN提供更准确的解剖学信息,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程乐  舒欣  张雪斌 《医学综述》2012,18(12):1945-1947
目的对磁共振成像(MRI)和X线平片在脊柱侧弯畸形诊断中的作用进行对比。方法收集2009年3~12月于我院诊治的150例脊柱侧弯患者,对其MRI及X线平片的影像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150例患者中,X线平片检出椎体骨质畸形19例,MRI检出椎体骨质畸形18例;MRI检出中央管扩张9例,脊髓空洞5例,Chiari畸形9例,神经纤维瘤病1例,栓系综合征2例。磁共振与X线平片在检出中央管扩张、脊髓空洞、Chiari畸形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X线平片的优点是方便、价廉;缺点是不能展示椎体的三维结构。MRI对软组织病变显示效果好;缺点是扫描速度慢、易受金属伪影影响、部分患者存在禁忌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9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1I治疗后同时进行131I-WBS和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100次)与单纯进行131I-WBS(80次)时的病灶诊断的优缺点。所有结果均通过病理、其他影像检查和临床随访予以证实。结果同时进行131I-WBS和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80例次,均得到局部病变的三维图像,可以直观病变形态、体积、摄取程度,准确病变定位,并了解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只行单纯131I-WBS全身显像的100例次能明确判断病变部位的病例只有42例。两种显像方法检出的病例数差异显著(χ2=28.34,P〈0.01)。结论 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弥补了单纯131I-WBS全身显像存在平面显像的局限性,对提高DTC诊断正确率、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具有重要影响,将在DTC的诊治上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