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2年6月43例于本院行甲状腺全切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单侧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4例,双侧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1例,单侧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1例,因肿瘤侵犯术中切断造成;未发生喉上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等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2年,未见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清除癌变组织彻底,复发和远处转移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单侧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50例,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并将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颈廓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患侧6区淋巴结清扫。结果观察组甲状腺癌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12.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甲状腺癌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无差异,观察组甲状腺癌患者治疗后手术时间(56.89±11.23)min、住院时间(12.45±1.16)d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侧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42例行甲状腺全切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中清楚辨认出上、下甲状旁腺以及喉返神经,将其与甲状腺体游离开后,行甲状腺叶全切除.结果 本组42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均未发生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以及甲状旁腺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2个月~1.5年,无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甲状腺全切术是甲状腺乳头状癌首选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能够彻底切除腺体内恶性肿瘤及潜在转移性病变,防治复发.  相似文献   

4.
涂苍慨 《安徽医药》2003,7(1):51-52
目的 探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技术要点及其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重点讨论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的保护。方法 对192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病人进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对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 暂时性单侧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病率为1.04%,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为o.52%。结论 改良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献中报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在乳头状甲状腺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术后忌含碘饮食及药物,所有患者均口服甲状腺激素(优甲乐100~200μg/d)进行治疗,并于术后1个月对患者采用放射性元素131I核素以清除术后功能性残留组织。结果本研究72例患者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疗效较好,术中及术后均无死亡病例;其中3例(4.17%)复发,1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8.06%。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是治疗乳头状甲状腺癌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甲状腺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术或近全切术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种术式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60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实验组(甲状腺近全切术组)和对照组(甲状腺全切术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癌症复发率和转移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声音嘶哑、低钙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近全切术和甲状腺全切术都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而甲状腺近全切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甲状腺全切术。因此,甲状腺近全切术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笔者将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三组,单纯甲状腺肿块剜除术17例,甲状腺次全切术组18例,甲状腺近全切术组17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并发症情况和复发率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有所好转,甲状腺次全切术组总有效率94.1%,显著优于甲状腺肿块剜除术组(58.8%)及甲状腺近全切术组(64.7%),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近全切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显著低于甲状腺肿块剜除术组(23.5%)和甲状腺次全切术组(29.4%),P<0.05;随访3个月后,甲状腺近全切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4%,甲状腺次全切术组为11.1%,甲状腺肿块剜除术组为5.9%;复发率甲状腺近全切术组为5.9%,甲状腺次全切术组为11.1%,甲状腺肿块剜除术组为23.5%。结论甲状腺近全切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较为合理,术后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并发症情况发生较少,且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甲状腺良性病变经初次手术切除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320例,术后随访1年并收集资料。结果: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3.4%(11/320),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1.2%(4/320);术后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为20.9%(67/320);术后暂时性低血钙的发生率为26.9%(86/320)。结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病变时应积极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甲状腺叶全切对比次全切对术后甲状旁腺激素与血钙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以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大患者50例。随机分为次全切组(n=25)和全切组(n=25),次全切组行甲状腺次全切术,全切组甲状腺行全切术。观察两组术后临床指标及血清指标水平。结果 次全切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全切组,手术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全切组(P<0.05);两组术后血钙水平降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升高,且次全切组降低/升高幅度高于全切组(P<0.05);次全切组并发症发生率4.00%(1/25),全切组24.00%(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次全切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大的效果较好,可减少对患者的损伤,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探讨甲状腺全切术与次全切术对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治疗效果。选取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75例,根据住院号末尾数字奇偶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行甲状腺全切术,观察组行甲状腺次全切术,术后均给予甲状腺激素片替代治疗,并随访1年。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采用简明健康测量表(SF-36)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97.30%,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性高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甲状腺全切术与甲状腺次全切术均可有效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次全切术对患者机体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对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40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甲状腺全切除手术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全部40例观察对象中,甲状腺乳头状腺癌34例,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2例,滤泡状腺癌4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接受对症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无1例患者死亡,且未见肿瘤复发、转移,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复发。结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患者接受甲状腺却切除手术治疗,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且患者术后未见复发和转移,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治疗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0例患者术前均确诊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经超声检查患者均有结节,患者均行甲状腺全切除治疗,术后病理证实滤泡状癌4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34例,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2例;其中微小癌34例,双叶癌18例。术后患者均未发生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及低钙等并发症,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患者均未发生复发现象。结论将甲状腺全切除应用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的治疗中可取得显著的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研究甲状腺全切除术用于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疗效与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普外科需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共200例。随机分为全切组与次全切组。全切组100例患者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次全切组100例患者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以及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情况的比较显示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疾病复发情况显示全切组患者术后复发人数较次全切组人数少(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用于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根除疾病病灶,降低患者因疾病复发再次手术的几率。同时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系数高,可保留甲状旁腺功能的同时尽量将对喉返神经的损伤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48例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均分为对照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和观察组(甲状腺全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喉返神经损伤和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4.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疗效确切,较传统的甲状腺次全切术术后复发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我院采用高选择性、精细化的甲状腺全切除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结果首次进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84例患者,分别有1例患者(1.18%)发生暂时性的喉返神经损伤,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再次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20例患者发生暂时性的喉返神经损伤,经过对症治疗以及充分休息后,症状消失;25例患者(25.17%)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经过有效的治疗后恢复正常。首次进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患者的暂时性的喉返神经损伤、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均明显低于再次手术治疗患者(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永久性的喉返神经损伤和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等。结论与传统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相比,高选择性、精细化的甲状腺全切除术是一种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是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双侧中央区颈清扫术术中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66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双侧中央区颈清扫术的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收集他们的完整临床治疗资料以及术后随访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患者术后面部、唇部或手足部的针刺感、麻木感或强直感并发症的总发生率(33.33%),只有两例永久性的甲状旁腺功能低下(3.03%),其他暂时性的甲状旁腺功能低下(24.24%)、暂时性的声音嘶哑(6.06%)。手术前血钙值与手术后1d、手术后7d相比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上意义(P均<0.05),在手术后14d恢复至手术前水平,统计学上没有意义(P>0.05);手术前PTH值与手术后1d、手术后7d、手术后14d相比明显降低,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均<0.05),手术后一个月PTH值恢复至手术前水平,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旁腺的保留个数与低钙血症和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呈反比,,甲状旁腺的保留个数越多,低钙血症和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越低,有统计学意义(χ2=19.90、15.53,P=0.00052、0.00372,P<0.0083)。保留1个和保留4个甲状旁腺的甲状旁腺素降低率、低钙血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0、14.60,P=0.00126、0.00013,P<0.0083);保留2个和保留4个甲状旁腺的甲状旁腺素降低率、低钙血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χ2=10.51、15.80,P=0.00119、0.0000,P<0.0083)。结论: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采取全切术联合中央区颈清扫术效果较好,虽然并发症发生率高,但恢复都较快,对甲状旁腺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梅俊 《安徽医药》2016,20(12):2316-2319
目的 分析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和双侧中央区颈清扫术术中保护甲状旁腺的作用。方法 选取66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双侧中央区颈清扫术的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收集完整临床治疗资料以及术后随访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 22例患者发生术后面部、唇部或手足部的针刺感、麻木感或强直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3%,只有2例永久性的甲状旁腺功能低下(3.03%),其他暂时性的甲状旁腺功能低下16例(24.24%)、暂时性的声音嘶哑4例(6.06%)。手术前血钙值与手术后1 d、手术后7 d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后14 d恢复至手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甲状旁腺激素(PTH)值与手术后1、7、14 d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个月PTH值恢复至手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旁腺的保留个数与低钙血症和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呈反比,甲状旁腺的保留个数越多,低钙血症和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0、15.53,P=0.000 52、0.003 72,P<0.008 3)。保留1个和保留4个甲状旁腺的甲状旁腺素降低率、低钙血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0、14.60,P=0.001 26、0.000 13,P<0.008 3);保留2个和保留4个甲状旁腺的甲状旁腺素降低率、低钙血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1、15.80,P=0.001 19、0.000 0,P<0.008 3)。结论 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采取全切术联合中央区颈清扫术效果较好,虽然并发症发生率高,但恢复都较快,且在手术中也注意了对甲状旁腺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并对比甲状腺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术与近全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种术式的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共90例,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甲状腺癌,观察组采用甲状腺近全切术治疗甲状腺癌。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甲状腺癌的治疗效果、复发率、转移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甲状腺癌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6%,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甲状腺癌的复发率与对照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甲状腺癌转移率为2.3%,与对照组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低钙血症、声音嘶哑、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近全切术与全切术对甲状腺癌复发与转移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但甲状腺近全切术治疗甲状腺癌总有效率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应用促甲状腺素抑制法和甲状腺全切除术联合双侧中央清扫在乳头状甲状腺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3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甲状腺全切术联合双侧中央清扫)和对照组(甲状腺全切术加促甲状腺素抑制法)各15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随访发现,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甲状腺全切术加双侧中央清扫比促甲状腺素抑制法在治疗双侧乳头状甲状腺癌中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除了采用与对照组一样的方式进行治疗外,还要采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与对照组的10%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淋巴结的复发转移率为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差异存在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疗效显著,术后复发率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