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甘氨双唑钠(CMNa)的单剂量和多剂量药代动力学,以对CMNa的蓄积性作一评价。方法 5名肿瘤病人, 连续9次, 静脉滴注剂量为700 mg/m2的CMNa静滴液,用HPLC-二极管阵列紫外法测定受试病人全血CMNa浓度, 并用开放型二室模型拟合CMNa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结果 CMNa在病人体内分布及消除都很快, 单剂量和多剂量静滴CMNa后血药浓度值和各药代动力学参数值非常相近,没有明显差别。结论 甘氨双唑钠在肿瘤病人体内不蓄积,是一个较安全的放疗增敏药物。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一类新药肿瘤放疗增敏药甘氨双唑钠(CMNa)的I期临床药代动力学结果.24名肿瘤病人,随机分成六组,分别静滴剂量为400, 500, 600, 700, 800, 900mg. m-2的甘氨双唑钠静滴液,于静滴后设定时间点采血,用HPLC-二极管阵列紫外法测定受试病人全血中的甘氨双唑钠及代谢产物甲硝唑的浓度, 并对甘氨双唑钠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了拟合,符合线性开放型二室模型,并求算出其不同剂量组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值.甘氨双唑钠在病人体内分布及消除都很快,且Cmax及AUC与剂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研究甘氨双唑钠 (CMNa)的单剂量和多剂量药代动力学 ,以评价CMNa的蓄积性。方法  5名肿瘤病人 ,单次或每隔 1d连续 9次静脉滴注 70 0mg·m- 2 的CMNa液 ,分别在单次和第 9次静滴后设定时间点采血 ,用高效液相色谱 二极管阵列紫外法测定受试病人全血CMNa及其代谢产物甲硝唑浓度 ,对CMNa的血药浓度 时间数据进行了拟合 ,并对单剂量和多剂量的血药浓度 时间数据和药代动力学参数以及尿排泄率进行比较。结果 CMNa在病人体内分布及消除都很快 ,单剂量和多剂量静滴CMNa后血药浓度值和各药代动力学参数非常相近 ,没有明显差别。结论 甘氨双唑钠不会在肿瘤病人体内蓄积。  相似文献   

5.
甘氨双唑钠在大鼠和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昌孝  魏广力  肖淑华 《药学学报》2000,35(10):770-773
目的 观察甘氨双唑钠(CMNa)在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采用HPLC方法测定生物样品中CMNa及其代谢物甲硝唑的含量。结果 小鼠体外转化试验表明血中90 min CMNa的转化率为91.8%,甲硝唑的生成率为67.3%。小鼠iv CMNa 57.3,171.9和515.7 mg.kg-1后CMNa的T1/2T1/2β约为60 min。大鼠iv CMNa 171.9 mg.kg-1后2 min及5 min CMNa及甲硝唑在组织含量较高;药后从尿中排泄的CMNa和甲硝唑分别占给药总量的8.4%和16.7%,从胆汁排泄分别占11.5%和5.1%,从粪排泄占0.14%和0.03%。CMNa平均血浆蛋白结合率为14.2%。结论 CMNa在体内迅速代谢为甲硝唑,原型药及代谢物的Cmax和AUC均与剂量正相关,二者主要经尿和胆汁排泄。  相似文献   

6.
甘氨双唑钠的Ⅰ期临床药代动力学(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一类新药肿瘤放射增敏剂甘氨双唑钠 (CMNa)进行单剂量和多剂量Ⅰ期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对其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CMNa在体内的蓄积性作一评价。方法  6个单剂量组有 2 4名肿瘤病人 ,5名肿瘤病人受试者参与多剂量研究 ;采用高效液相 二极管阵列色谱法测定肿瘤放疗增敏剂CMNa及其代谢产物甲硝唑的血药浓度和尿药浓度 ,用 3P97软件对各单剂量组和多剂量组的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拟合 ,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6个单剂量组和多剂量组的CMNa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经拟合均符合开放型二室模型 ,4 0 0 ,5 0 0 ,6 0 0 ,70 0 ,80 0和 90 0mg·m- 2 组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 2 β为 0 .76~ 2 .6 2h ,cmax为 13.31~ 4 3.90mg·L- 1,AUC为 8.6 8~ 2 9.94mg·h·L- 1,且单剂量组的cmax及AUC与剂量成正比。 70 0mg·m- 2 单次给药和连续 9次给药的多剂量组的肿瘤病人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几乎相吻合 ,各药代动力学参数值和排泄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CMNa在肿瘤病人体内分布和消除均很快 ,一定间隔服用不会在病人体内蓄积 ,是一个较安全的放射增敏药物。  相似文献   

7.
甘氨双唑钠及其代谢产物在肿瘤病人尿中的排泄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放疗增敏药甘氨双唑钠及代谢产物甲硝唑(Met)在尿中的排泄,评价GN的安全性。方法:21名肿瘤病人,随机分成5组,分别iv gtt500、600、700、800、900mg/m^2的GN,于滴后设定时间段收集尿样,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紫外法测定受试病人尿样中的GN及代谢产物Met的浓度,并计算出5个剂量组的平均排泄率。结果:GN在病人体内以原药肾排泄为主。各剂量组尿中GN的排泄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测定一类新药肿瘤放疗增敏药甘氨双唑钠及其代谢产物甲硝唑的方法 ,用于测定其血药浓度并进行I期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 -二极管阵列色谱法测定甘氨双唑钠的血药浓度。结果 甘氨双唑钠的校正标准曲线为 ^Y =0 2 436 +0 0 4891X(r=0 9996 ) ,其 5、5 0、5 0 0mg·L-13浓度的血样回收率分别为 76 93% ,88 44 % ,88 95 % ;精密度分别为 1 6 36 7% ,3 3376 % ,6 1412 %。静脉滴注 6 0 0 ,70 0 ,80 0mg·m-2 甘氨双唑钠后 ,Cmax分别为 11 740 4,2 0 5 199,38 7731mg·L-1。结论 此方法可满足测定要求 ,可用于肿瘤放疗增敏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甘氨双唑钠联合常规放射治疗治疗肿瘤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40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放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甘氨双唑钠。观察并记录两组的近期疗效、照射剂量以及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全缓解率(44.29%)高于对照组(25.71%),观察组表现出明显放射增敏反应,但两组的总有效率及毒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甘氨双唑钠联合放疗治疗肿瘤近期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梁雁 《中南药学》2007,5(3):287-288
目前肿瘤患者中使用放疗、化疗的越来越多,但是仍有不少患者疗效不太理想。甘氨双唑钠(CMNa)作为新型的肿瘤放化疗增敏药,可明显提高肿瘤内乏氧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降低射线对病人的不良反应。临床研究表明:CMNa对头颈部肿瘤、鼻咽癌、食管癌和肺癌等放疗或化疗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增敏作用,CR率明显提高,并且CMNa耐受性、安全性都较好。因此甘氨双唑钠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放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彭俊英  吴金通  沈芬  陈野 《海峡药学》2011,23(5):164-165
目的探讨甘氨双唑钠对食管癌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方法 150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病人放疗同时使用CMNa 800mg/m2,隔日1次,每周3次,连续用药至放疗结束,B组为单纯放疗组。放疗总剂量均为60~70cGy/6-7周。放疗中每周测血常规及观察各种不良反应,每2周查肝肾功能及心肌酶谱。结果 A组的CR率高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甘氨双唑钠对食管癌放射治疗增敏效果明显,毒副反应较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甘氨双唑钠的含量.方法:以替硝唑为内标,采用反相ODS色谱柱,以乙腈-0.05mol/L醋酸铵(15:85.V/V,三乙胺调节pH至8.6)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16nm.结果: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r=0.999 5(n=4),平均回收率为100.11%,日内RSD<2%.结论:HPLC法可用于甘氨双唑钠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3.
肿瘤放疗增敏剂——甘氨双唑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硝基眯唑类化合物是公认的肿瘤放疗增敏剂。甘氨双唑钠(简称CMNa)属于硝基眯唑类化合物,具有亲水性和亲肿瘤细胞的桥式化学结构,可将射线对肿瘤乏氧细胞DNA的损伤固定,抑制其DNA损伤的修复,从而提高肿瘤乏氧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甘氨双唑钠Ⅰ期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甘氨双唑钠在人体内药动学特性,确立在静脉用药情况下患者的最大耐受剂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方法:32例肿瘤患者分别接受不同剂量(400~900mg*m-2)的甘氨双唑钠静脉滴注,每周3次(隔日),连续3周或6周,同期进行常规分割放射治疗,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尿中甘氨双唑钠及其代谢产物甲硝唑的浓度变化.结果:甘氨双唑钠静脉用药的最大耐受剂量(MTD)为900mg*m-2.用药不良反应主要有:轻度可逆性的谷丙转氨酶/胆红素升高(8/33);轻度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3/33),便秘(1/33);在较大剂量时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功能/心电图改变(7/33):轻度ST-T改变、窦性心动过速以及心悸、气短等症状;未观察到明显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结论:每周3次(隔日)连续6周静脉滴注甘氨双唑钠(800mg*m-2)是可以耐受的,推荐为Ⅱ期临床试验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氨双唑钠中的有关物质。方法 采用资生堂 CAPCEL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0.05 mol·L-1醋酸铵溶液(用氢氧化钠试液调pH值至7.1)-乙腈(80∶2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 检测波长:316 nm,柱温:35 ℃,进样量:20 μL。结果 甘氨双唑钠及其相关杂质均能较好分离。甘氨双唑钠在0.46~18.42 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甲硝唑在0.04~20.12 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 0),平均回收率为98.81%(RSD=0.90%)。结论 本方法灵敏,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甘氨双唑钠中有关物质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甘氨双唑钠与7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甘氨双唑钠与7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将甘氨双唑钠按临床常规剂量加入输液中,于不同条件[20℃避光、20℃、35℃]下放置24h,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后不同时间点输液中甘氨双唑钠的含量,同时测定溶液pH值,并观察外观性状、紫外吸收光谱和色谱图的变化。结果:在3种条件下,甘氨双唑钠与7种常用输液的配伍溶液在24h内pH值和含量随时间的延长逐步下降,以35℃下降最明显;其外观性状、紫外吸收光谱图无明显变化,色谱图中除峰面积有变化外未见其他变化。结论:甘氨双唑钠与7种常用输液在20℃避光、20℃和35℃3种条件下分别在24,24,16h内配伍较稳定。  相似文献   

17.
1例50岁男性患者,因甲状腺恶性肿瘤伴肺转移行"胸腔镜左肺下叶部分切除、胸腔粘连烙断术"和"甲状腺左叶癌根治术、右叶全切除术、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左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双侧喉返神经探查术",此次为肿瘤术后同位素治疗再次入院。入院第3日,给予注射用甘氨双唑钠1.25 g,qd,ivgtt。输至约5 min时患者突然出现大汗、面部苍白、四肢无力、摔倒、意识丧失数秒钟,意识恢复后仍大汗,面色苍白,立即停止静脉滴注注射用甘氨双唑钠,更换输液器,补液对症支持治疗。测P 90·min^-1,BP 120/70 mm Hg。约5 min后,患者可在搀扶下缓慢活动,约20 min后上述症状较前好转,但出现全身瘙痒,背部可见红色斑丘疹,压之退色。给予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1 g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及口服氯雷他定片10 mg,1 h后,患者瘙痒症状缓解,皮疹消退,无不适,血压、心率平稳。后续治疗中患者未再出现大汗、面部苍白、四肢无力、意识丧失、皮疹、瘙痒等症状,3 d后,患者病情平稳,予以出院。  相似文献   

18.
甘氨双唑钠对食管癌放射增敏作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甘氨双唑钠(CMNa)对中晚期食管癌放射增敏作用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40例初诊为食管癌(T3-4 N0-2 M0)的患者随机分为CMNa 放疗组(增敏组)和单纯常规放疗组(单放组)(以下相同),两组放射治疗方法、设野、剂量相同.增敏组患者于放疗前1h内应用CMNa 800mg/m2,静脉注射,每周3次,贯穿放疗全程.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疗效达到CR、PR时放射增敏比分别为0.80(56Gy/70GY)和0.72(42Gy/58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疗效方面,增敏组CR达57.1%(40/70),单放组CR为35.7%(2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 PR两组分别为97.1%和8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仅有少数病例出现轻、中度的放射性食管粘膜反应,无明显的心、肝、肾、神经毒性.结论 CMNa能提高中晚期(T3-4 N0-2 M0)食管癌患者的CR,放射增敏作用明显;安全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甘氨双唑钠(CM-Na),由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研制的一种新型肿瘤定位辐射增敏剂。本实验主要观察SD大鼠连续腹腔注射甘氨双唑钠3个月后,对机体产生的毒性反应及其严重程度,评价重复用药的安全性,为制定临床用药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朱伟文  郭卫平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2):1688-1689
目的评价甘氨双唑钠在中、晚期恶性肿瘤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患者自身对照,观察单纯介入治疗和介入加甘氨双唑钠两种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50例中,38例(76.0%)病情得到明显控制,病灶缩小。结论该药能提高肿瘤乏氧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从而提高疗效,减轻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