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何任教授长于癌症的防治之道,认为“不断扶正、适时攻邪、随症治之”乃治疗癌症的十二字要领。不断扶正是指对癌症的治疗以调整正气、培益本元,使病人提高抗病能力为大法。惟视癌症的不同阶  相似文献   

2.
中医认为结直肠炎-癌转化病机以正虚邪实为主,治疗应以扶正祛邪为要。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导致的炎-癌转化是癌症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研究“炎-癌转化”的发生发展机制对阻断癌症的发展进程有重要意义。从中医“虚、瘀、毒”的角度结合现代医学对结直肠炎-癌转化的认识,以扶正、活血、解毒为治疗原则,扶正补虚,提高机体免疫抗邪能力,在炎症期切断炎-癌转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卢锦花 《国医论坛》2007,22(1):48-49
如今,癌症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最险恶疾病之一.尽管现代医学有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生物导弹等多种治疗手段,但收效并不理想.所以,很多癌症病人与家属求助于中医治疗,寄希望于祖国医学.中医治癌,历来有扶正与去邪、补虚与攻实之争.笔者认为,癌症治疗是扶正补虚还是祛邪攻实,关键取决于正确的中医辨证.祖国医学认为,癌症发生的重要原因是脏腑虚损、气血失和、痰湿邪毒瘀血蕴结而成.其中脏腑虚损、气血失和是癌症发生的主要内因,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中医历来有"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损者益之"的治疗原则,只要运用正确,往往可收桴鼓之效.  相似文献   

4.
简讯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首家公立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机梅——福州市中西医结合肿瘤研究所于1988年10月在福州成立。该研究所的前身是福州市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从80年代初以来,他们不断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的规律,提出了"扶正培本"治疗癌症的理论;成为中医治癌大法之一,也是当今国际研究中医免疫的重要课题。该所作为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十  相似文献   

5.
扶正固本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治则之一。扶正就是扶助正气,固本就是调护人体抗病之本。通过扶正固本以促进生理机能的恢复,以达到正复邪退治疗疾病的目的。本文就1979年以来运用扶正固本法的同时,口服小剂量西药利尿剂,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92例,同时对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白蛋白进行治前后检测,发现扶正固本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及血清白蛋白,提供了治疗机理。  相似文献   

6.
肿瘤的中医常用治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扶正培本类治法、清热解毒法、活血化瘀法、软坚散结法、化痰祛湿法、以毒攻毒法等[1]。本文就这几种常见中医治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作一简要概述。1扶正培本类治法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恶性肿瘤是机体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中医学对肿瘤的认识更重视整体性。《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外源医案》更明确指出:“正气虚则成岩”。癌症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邪正相争的过程。运用扶正培本类治法治疗肿瘤,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它是应用扶持正气,培植本元的方法来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的生理功…  相似文献   

7.
代谢是指生物体内发生的所有化学反应的总称,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中医学认为肿瘤的总病机为正虚邪实,并以此确立扶正治癌的临床大法。从代谢的角度,将正气与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及癌毒联系,将肿瘤“正虚邪实”病机拓展为“整体元气虚损,局部毒聚邪实,瘤周虚实夹杂”,以此病机指导治法,由“扶正治癌”拓展为“调元扶正,解毒治癌”。文章尝试对“正虚邪实”总病机及其“扶正治癌”学术思想进行继承创新,或可为肿瘤多学科治疗充分体现中医药综合调节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林吉品 《四川中医》2000,18(10):1-2
郁文骏教授是四川省首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四川省名中医 ,原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 ,著名中医肿瘤专家。笔者有幸侍诊于侧 ,常得到谆谆教导 ,深受其益。现将郁老治癌六法经验总结介绍于下。1 扶正固本法郁老认为《内经》“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这一疾病发生的基本理论 ,更是癌症发生的基本原因之一。他认为癌症的发生是在机体长期“内虚”情况下才有可能出现 ,或者是在癌毒侵袭机体后 ,致使机体正气消耗 ,而出现“内虚” ,非常赞同张洁古“壮人无积 ,虚人则有之”和《外证医案汇编》“正气虚则成癌”的说法 ,治疗上…  相似文献   

9.
成人病毒性肺炎中医临床辨治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讨论成人病毒性肺炎的中医辨治思路,认为本病病因有“时行邪气”、“伏邪”和“非时疫邪”三种,其发病以正气不足为基础,毒邪、痰瘀内生是其重要病机,治疗应及早祛邪解表,重视扶正活血化痰。本文对SARS的证治亦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张义 《河南中医》2006,26(10):1-2
张仲景辨治正气不足之证,既遵循“虚而补之”的一般原则,又不拘于治虚用补,视病情需要大胆运用祛邪法,即“虚而行之”,并根据具体病证,或者径攻其邪,或者先扶正后祛邪,或者祛邪扶正并用,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1.
中医防治乳腺癌复发与转移的策略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乳癌的复发与转移是乳癌患者的最大威胁,针对这一环节,提出中医防治乳癌复发与转移的思路与方法.以中医理论及"治未病"的理论,结合乳癌相关的研究文献,分析该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揭实乳癌转移的基本病理过程,阐释中医防治乳癌复发与和转移的思路与方法.提出了乳腺癌中医的防治理念与策略,以疏肝,调畅情志...  相似文献   

12.
防治肿瘤相关性抑郁是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医学治疗模式,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控紊乱是肿瘤与抑郁障碍的共同病理基础,中医药治疗肿瘤及抑郁独具特色,集辨证中药汤剂、耳针、脐贴、中医特色护理、宣教与沟通为一体的中医套餐疗法临床治疗肿瘤相关性抑郁彰显疗效。基于此,探讨中医套餐疗法防治肿瘤相关性抑郁的机制,进一步印证其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大肠癌是全球第三大恶性肿瘤,与中医脾虚、湿热、毒聚等因素相关.中医在降低大肠癌化疗毒副反应,改善临床证侯,提高生存质量,以及预防复发、转移等方面显示出了一定的优势.但治疗大肠癌的中医理论、辩证分型,以及治疗模式研究明显滞后.本文从大肠癌辨证分型研究、中医临床治疗研究、中药对大肠癌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提出了抗癌中药与化疗、靶向治疗等药物治疗存在共同生物学基础,如细胞凋亡、细胞衰老、细胞自噬等,为进一步提高中医大肠癌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与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从审因辨痛用药谈中药的止痛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虹 《新中医》2002,34(7):5-7
中医治疗疼痛病症具有悠久的历史,“不通则痛”高度概括了疼痛的发病机理,“通则不痛”为治疗大法,许多中药都具有明显缓解疼痛的疗效,以疼痛的病因病机为切入点,从中药的止痛作用、相关的现代研究、中药止痛作用的优势等方面对具有止痛作用的常用中药分类浅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祛腐生肌散外敷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采用外敷祛腐生肌散、物理治疗、常规换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凡士林油纱覆盖。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外敷祛腐生肌散综合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参附健心汤治疗慢性心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5例心功能II~III级符合中医证型特点的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治疗组在西医规范化治疗基础上予以参附健心汤口服,对照组予西医规范化治疗。2组疗程均为28d。结果治疗组心功能疗效、中医症候疗效、6MWT及血清NT-proBN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参附健心汤治疗慢性心衰比单用西医治疗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胃癌中医药治疗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胃癌结构化临床信息采集系统,采集了2008~2011 年广安门医院肿瘤科的胃癌住院病例111 例,运用无尺度网络方法,从中药的功效、种类、配伍关系等方面,探讨胃癌中医治疗用药规律。结果:通过对111 例胃癌住院病例的分析总结,发现治疗胃癌多采用扶正为主的方剂,以六君子汤使用最多,组方时补虚药居于首位,且以补气药为主,其次清热药、利水渗湿、活血化瘀药、消食药、理气药。治疗胃癌的核心处方用药为茯苓、党参、黄芪、陈皮、枳壳、蜂房等,中医治法及辨证用药随治疗阶段和病程阶段而有所变化。结论:无尺度网络分析方法对分析胃癌中医治疗的用药规律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资料提示癌性疼痛发生率占71.0%。经中医治疗后,其有效率肝癌疼痛为91.9%;大肠癌疼痛86.1%;恶性淋巴瘤疼痛68.2%;食管癌、肺癌、乳腺癌术后放疗所致疼痛100.0%。四步止痛梯级治疗结果显示,一梯级疗法(单纯中医治疗)治后疼痛完全缓解率为52.1%;二或三梯级疗法(加用消炎痛、水杨酸类等药物)治后疼痛完全消失率高达96.5%,仅3.5%的患者需四梯级疗法(给予麻醉性止痛药物)治疗。作者认为本疗法适合我国的癌痛治疗,具有副作用少,麻醉药物成瘾性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癌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属中医"石瘿"范畴,现多采用手术治疗,但因术后出现声音嘶哑、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并发症机率较高,同时术后需长期口服优甲乐(左甲状腺素钠片),常出现多汗,怕热,易怒等副作用。中医药在治疗甲状腺术后并发症或内分泌治疗导致的毒副作用方面具有极大优势。中医关于甲状腺癌的中医证型论述较多,但对甲状腺癌术后的证型分类研究较少,文章从辨证论治探讨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的治疗,以期为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的康复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20.
This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patients with cancer-related pain account for 71.0% in author's material. After the TCM treatment, the effective rate were 91.6% in hepatocarcinoma-related pain; 86.1% in colon-rectal cancer-related pain; 68.2% in malignant lymphoma-related pain; 100% in irradiation-related pain of esophageal cancer, lung cancer, post-operative breast cancer. Results of "four-step analgesic ladder" showed that 52.1% of pain could be relieved by Step I (TCM therapy); if Step II (indomethacin) or III (phenylbutazone) was added, the rate of pain relief reached as high as 96.5%; and only 3.5% need to be treated by Step IV (Opioids). With less side-effects and addiction of opioids and other narcotics, the "four-step analgesic ladder" therapy seems to be more suitable for cancer pain relief 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