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介绍了目前转化医学的概况,分析了传统中医药与转化医学的关系,并从成立转化中医学研究中心、开展转化医学研讨、紧密结合临床、人才培养、完善机制、纳入科技支撑战略6个方面阐述了当代中医药转化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3.
生命科学高速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让转化医学应运而生,其极大缩短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距离。与此同时,转化医学的理念对中医药如何能更好更快地融入世界也提供了路径与方法。本文试从转化医学概念、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中医药在国外的发展瓶颈、中医药的转化医学,转化医学下中医药如何能更好与世界接轨等方面来浅议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转化医学理念的产生,极大地拉近了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之间的距离,同时转化医学的理念也为中医药如何更好地融入世界提供了思路与方法。但是中医药在转化医学模式下的发展面临着中药质控标准不完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有待建立、多学科交叉等诸多问题,结合现在相关报道,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以期能推动转化医学模式下中医药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煜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5):1308-1309
转化医学,或称转化研究,是一个泊来词,原意为translational medicine,translational research,或translational medical science,英文对转化医学的常见描述为B to B(Bench to Bedside)[1~3],即从实验台到病床,基础到临床。1转化医学产生的背景转化医学是近10年来医学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其背景是各个国家政府、国际组织和研究基金会在医学领域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经费,而没有产出能够在疾病防治领域应用的成果。突  相似文献   

6.
转化医学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转化医学理念的兴起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中医学与转化医学的理念具有相通之处。中医药的转化医学研究主要有“从典籍到基础再到临床”和“从临床到基础再到临床”两种模式。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基于转化医学理念,进一步探索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乳腺纤维腺瘤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多 《中医药学刊》2003,21(9):1575-1576
从生物-社会-心理综合型医学模式出发,通过对乳腺纤雏腺瘤多发、再发、兼夹发病问题的探讨,提出了中医药治疗的思路框架。中医重视疾病,但更重视患病的人,如同文中谈到人的感受,其生活质量;中医重视病灶,但更重视形成病灶的原因,如同文中提到的“果”与“土”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2010年9月26日,第一个中药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她的成立标志着我国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更加重视中药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双向互动,更加重视中药基础研究成果快速转向临床应用。作为业内、外从事中药研究交流的平台,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将组织和汇聚国内外优秀研究力量开展协同研究。  相似文献   

9.
转化医学与循证医学及其与中医药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转化医学意在将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成为临床应用,该项工作至少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基础研究到临床研究,二是从临床研究到临床应用。转化医学提出的背景在于近20年来在医学领域投入的研究经费和项目对于临床治疗的进步影响不大,因而更加关注从基础到临床的研究转化。循证医学是典型的转化医学,着重于将临床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中医药的疗效评价是转化研究的前提,通过获得疗效的证据,在临床推广应用,再到医疗卫生服务及政策制定的后期转化。本文介绍了转化医学及其与循证医学的关系,转化医学对中医疗效评价的作用和影响,力求从新的思路和方法来推动中医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半个多世纪的针灸现代研究已获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基础研究持续深入,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临床研究已由个体化经验探索转向系统化循证试验,成功的大数据研究越来越多。然而,诸多盲点与严重瓶颈的存在也是不争的事实。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教学、科研、临床间的严重脱节已成为阻碍许多问题正常解决甚至是产生某些问题的关键症结,而消除此类脱节问题亟需新型学科转化医学的研究理念与方法的介入。本文在综合分析针灸学传统方法的局限、循证试验所面临的挑战及基础研究的突破与未知等重要问题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一个适合于针灸学科特点的转化医学研究的方法学模式——针灸转化医学研究谱,以冀推动针灸转化医学研究的系统性开展,为现代针灸学迈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提供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转化医学与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介绍了转化医学产生的背景、概念及当前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了转化医学在中医药研发应用中的模式,并针对中医药的特点及我国疾病谱的变化,提出加强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转化研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转化医学是将基础生物医药的成果和技术快速转化并应用到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基础与临床双向互动(BtoB)的一门新学科。中药是我国的特色、优势产业,正处于从传统中药经过中药现代化到创新中药的发展阶段,继承与创新、基础与临床相结合是创新中药的核心思想。这与转化医学BtoB的研究模式关系十分密切。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充分利用中医药理论指导的优势和中药整体调节的特色,探求还原与整合结合的思路和方法对于中药新药创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转化医学作为一种新的理念,是连接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其核心是打破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屏障,使患者更快地受益于生命科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儿科研究所以转化医学理念指导,依据基础和临床相结合的研究模式,对新的形势下中西医结合儿科的发展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体验式教学模式在中医儿科学中的效果。方法将100名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名,试验组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授课。结果体验式教学组对中医儿科学的兴趣程度、临床中与患儿及患儿家长的沟通能力及试卷考试成绩均优于传统教学(P〈0.05)。结论体验式教学模式在中医儿科学中的效果满意,值得在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儿童自闭症是儿科常见神经精神性疾病,目前临床针对自闭症的治疗常用抗精神病类药物或中枢神经兴奋药物,不但不良反应较多,且远期效果不佳。本文拟通过整理有关中西医治疗儿童自闭症的临床研究文献,分别从中西医两方面对近年儿童自闭症的病因、病机和治法进行归纳总结。重点分析儿童自闭症的中医证候临床特点,总结该病的辨证分型及治则治法。探讨中医治疗本病的研究思路,提出应用脏腑辨证,进行分型论治,并确立主次分明、综合干预的中医疗法,为儿童自闭症的治疗提供新临床科研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根据目前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定位、培养目标及未来岗位需求,结合研究生教育现状,提出社会实践为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极具补充意义的培养模式;基于“服务-学习”理论,对社会实践的模式进行探讨,提出以“学习”为目的设计社会实践“服务”的具体内容;以“服务”为反馈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技能“学习”;以“协作”为目标提升综合能力三个主要环节。并在具体社会实践过程中对相关理论、流程和模式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中医学本科教育现状和名老中医人才成长的过程,提出了中医学本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改革现行中医学本科教育的新举措。中医学本科教育培养模式改革,即五年制本科采取“二长一短”学期和五年“八课堂五实践”的导师制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改革,涉及到人文、中医经典课程的开设、教材改革、注重学生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及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标准规范研究平台建设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任务的要求,湖北基地围绕基地建设任务及重点研究病种的临床科研工作,提出了标准规范研究平台构建思路与方法,并完成了标准规范平台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中西药合用是临床常用的干预策略和治疗手段,是在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相互取长补短的原则下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如何真正将中医、西医两种医学进行结合,如何保证中药、西药叠加使用的效果是增效,实现两者优势互补,最大程度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已成为当今社会极待解决的热点课题。目前的中西药联合模式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如不良反应多,干预人群不明确,配伍不合理,机理不清楚,临床与基础研究脱节,同时仍缺乏高质量循证证据。鉴于目前中西医结合模式的局限性和评价中药作用模式的探索,我们提出COMTSM模式作为中西药联合应用的规范化研究方法,即结合(C: Combine)门诊数据挖掘(O: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Outpatient cases)、Meta分析(M: Meta-analysis)、随机对照试验(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精准人群分析(S: Stratified analysis of clinical research)、机理机制研究(M: Mechanism research)。在COMTSM模式下研究津力达颗粒治疗糖尿病。中药津力达颗粒(JLD)在应用降糖西药基础上,可发挥出进一步的降糖、改善胰岛β细胞等作用,用高质量的循证证据表明中西药联合应用情况下中药有明显的增效作用。COMTSM模式评价中药作用成果显著,COMTSM模式主要用于中药的规范化研究,以获得高质量的循证证据,为其它中西药联合应用提供了规范化研究方法,也提出了新的适合中药应用的研究模式,为未来更多的中医药在COMTSM模式下研究提供了方向的引导,发挥中药防治疾病、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