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纳  汤丹丹  王丽雯  徐晓玉  张继芬 《中草药》2014,45(17):2475-2481
目的制备磷脂复合物-壳聚糖微球干粉吸入剂,探讨其用于肺部吸入给药的可行性。方法以姜黄素为模型药物,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磷脂复合物-壳聚糖微球。考察工艺因素对微球载药量、流动性、吸湿性、空气动力学径和体外沉积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微球进行表征。结果磷脂与壳聚糖的比例对微球性质有很大影响。优化的姜黄素磷脂复合物-壳聚糖微球为表面光滑的完整球形,载药量为(11.79±0.82)%,空气动力学径为(3.93±0.53)μm,体外肺部沉积率可达(59.36±5.17)%,排空率为(98.55±0.60)%。微球吸湿性小但流动性较差。DSC和XRD显示,姜黄素在磷脂复合物微球中的存在状态并非游离态而是保持了与磷脂的复合状态。结论喷雾干燥法制备的磷脂复合物壳聚糖微球有望用于肺部吸入给药。  相似文献   

2.
唐勤  孙晓辉  陈毫  徐晓玉  张继芬 《中草药》2012,43(12):2377-2385
目的 为提高姜黄素的口服吸收,研制姜黄素-磷脂复合物-壳聚糖微球,优选其制备方法和工艺.方法 分别采用离子凝聚法(滴入法、注入法)和乳化交联法制备姜黄素-磷脂复合物-壳聚糖微球,考察工艺条件对微球载药量和释药速率的影响,并对各方法制备的微球进行表征.结果 DSC、IR和SEM证实,3种方法制得的微球均具有良好的球形,姜黄素仍以磷脂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壳聚糖微球中而并未解离.离子凝聚滴入法制备的微球载药量高达5%以上,但粒径大,为(1.11±0.08) mm;无突释效应,累积释药量平稳增加.离子凝聚注入法制备的微球粒径最小,为(16.19±4.91) μm,载药量也达5%以上;虽有较弱的突释效应,但释药最完全.乳化交联法制备的微球粒径居中,为(77.48±19.37) μm,但载药量仅在1%左右,且突释效应强,释药量最低.磷脂复合物并没有改变壳聚糖微球的释药规律,各微球的药物释放均符合Weibull分布.结论 离子凝聚注入法更适合制备姜黄素-磷脂复合物-壳聚糖微球.  相似文献   

3.
阿魏酸载脂质体壳聚糖微球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阿魏酸载脂质体壳聚糖微球、阿魏酸壳聚糖微球、阿魏酸原料药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探讨载脂质体壳聚糖微球这种新型药物载体的优势.方法:SD大鼠灌胃给予3种制剂后,定时取血,以香豆素为内标,甲醇-0.3%醋酸溶液(42∶58)为流动相,HPLC法320nm检测血浆中的阿魏酸含量,绘制药时曲线,DAS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载脂质体壳聚糖微球的tmax,MBT,t1/2分别为2.500,7.487,7.818 h,较原料药的0.150,1.365,1.992 h,壳聚糖微球的1.000,4.171,4.857 h都有所延长;其AUC分别为原料药和壳聚糖微球的7.08,2.21倍.结论:载脂质体壳聚糖微球能延缓药物的释放并增进药物的吸收,有利于溶解度低、半衰期短的药物的口服给药.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2015,(3)
目的:比较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磷脂复合物、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姜黄素磷脂复合物、姜黄素原料药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探讨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磷脂复合物作为药物载体的优势。方法:SD大鼠口服灌胃给予姜黄素药物制剂及游离药物后,不同时间点于大鼠眼底静脉丛取血。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姜黄素的浓度。结果: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磷脂复合物的AUC0-∞为(1 126.20±323.24)μg/(L·h),较原料药姜黄素(191.08±43.27)μg/(L·h)、姜黄素磷脂复合物(754.93±55.33)μg/(L·h)、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961.21±253.65)μg/(L·h)均有所提高,分别为其5.89、1.49、1.17倍。结论: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磷脂复合物较单一的磷脂复合物或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更能促进药物的吸收,有利于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5.
姜黄素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体外药物释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琳琳  韩刚  宋树美  张卫国  刘楠  常佳 《中药材》2007,30(2):230-232
目的:制备了姜黄素壳聚糖微球,并对姜黄素微球、片剂及胶囊剂进行体外药物释放的测定。方法:缩聚法制备姜黄素壳聚糖微球,分光光度法测定姜黄素的含量。结果:制备的微球粒径均匀,载药量适中,姜黄素的片剂、胶囊剂、微球释放达平衡时间分别为1 h、1.75 h、5 h。结论:微球制备方法简便易行,重复性好,以壳聚糖为载体材料制备的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成药》2015,(10)
目的比较姜黄素磷脂复合物以水分散体、固体分散体及油制剂形式给药时对SD大鼠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别灌胃给予姜黄素磷脂复合物上述3种制剂,取血,以大黄素为内标,HPLC法测定姜黄素的血药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姜黄素磷脂复合物油制剂的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原料药、水分散体及固体分散体的7.99、1.58和1.46倍,而且其tmax与t1/2也均有所延长。结论姜黄素磷脂复合物以油制剂给药时,可显著地提高其生物利用度,这可能与其在油中有更高的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葛根素及其磷脂复合物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葛根素及其磷脂复合物中葛根素在B eag le犬体内药动学。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犬血中葛根素,以同组犬(3只,雄性)交叉口服葛根素及其磷脂复合物,药-时曲线数据经3P 97药动学计算程序处理。结果分别以葛根素及其磷脂复合物给B eag le犬口服(剂量为葛根素52.5 m g/kg),葛根素的药-时过程符合开放型双室一级动力学模型,葛根素口服的AUC、Cm ax、tm ax分别为(10.91±4.83)m g.h/L、(3.00±1.13)m g/L、(1.62±0.30)h,而葛根素磷脂复合物的AUC、Cm ax、tm ax分别为(13.67±2.72)m g.h/L、(1.91±0.51)m g/L、(2.38±1.27)h,统计结果表明AUC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形成磷脂复合物可提高葛根素在B eag le犬体内的吸收。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芹菜素含量测定的HPLC法,考察芹菜素壳聚糖微球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特点。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芹菜素壳聚糖微球和芹菜素原料药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芹菜素壳聚糖微球和芹菜素原料药的药动学参数t(peak)分别为2.67、1.95h,t1/2(ke)分别为3.12、2.64h,C(max)分别为1.60、1.86μg/ml,AUC分别为13.04、11.81μg/ml·h,CL分别为3.07、6.77μg·h/kg。结论芹菜素壳聚糖微球延长了芹菜素在大鼠体内的滞留时间,提高了芹菜素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姜黄素磷脂载体的表征及肠吸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以磷脂为主要材料制备合适的载体,改善姜黄素的口服吸收。方法 分别制备姜黄素磷脂复合物和脂质体,从包封率、形态、粒径、结构等方面进行表征,并通过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比较两者的肠吸收。结果 姜黄素磷脂复合物和脂质体的包封率分别为(90.81±1.32)%和(81.59±2.41)%,粒径分别为(91.69±12.26)和(76.39±8.58) nm,Zeta电位分别为(-13.73±4.37)和(-11.27±1.26)。透射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到两种磷脂载体分散于水后均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囊泡。DSC、IR和Roman光谱分析证实,磷脂复合物中姜黄素通过羟基与磷脂的PO基形成氢键结合,而脂质体中药物和磷脂间无化学键结合。磷脂复合物和脂质体的肠吸收膜表观渗透系数分别为(1.131 2±0.049 8)和(0.478 0±0.012 0)×10-6 cm-2·s-1,较原料药分别提高了17.60和5.90倍。磷脂复合物在结肠、十二指肠和回肠的吸收显著高于脂质体。 结论 磷脂复合物较脂质体更能促进姜黄素的肠吸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无水磷酸氢钙为载体,固化姜黄素磷脂复合物。方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磷脂复合物和无水磷酸氢钙固化粉末进行表征;固定漏斗法测定固化粉末休止角;以体外溶出度和体内药动学为指标,比较固化前后姜黄素溶出速率和生物利用度。结果磷脂复合物经无水磷酸氢钙固化后,流动性得到明显改善,固化粉末溶出速率在磷酸盐缓冲液(pH 1.2、pH 6.8)中明显提高,相对口服生物利用度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结论无水磷酸氢钙可用于改善姜黄素磷脂复合物的流动性和溶出速率。  相似文献   

11.
炮制对山药磷脂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生山药及其7种炮制品作了磷脂成分的薄层定性比较和总磷脂含量测定。结果以蜜麸制山药中含磷脂量为最高(180.31mg/100g)。  相似文献   

12.
薛海萍  高婷婷  杨骏  张彤 《中草药》2015,46(22):3333-3337
目的制备红景天苷磷脂复合物,并对制备的复合物进行表征。方法以红景天苷与磷脂的复合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优化复合物制备工艺;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对红景天苷磷脂复合物进行鉴定。结果优化的制备工艺为红景天苷与磷脂的投料比1∶4,反应物质量浓度为10 mg/m L,反应温度为20℃。结论红景天苷磷脂复合物的形成受药物与磷脂的投料比、药物质量浓度以及反应时间的影响较大,反应温度也有一定的影响,且复合物在形成过程中并未发生结构变化,但与物理混合物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断血流皂苷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丙烯酸树脂Ⅱ为囊材制备断血流皂苷微球及评价其体外释药情况.方法: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断血流皂苷微球,以微球的外观形态、收率及包封率为优化指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制备条件,并对微球进行2种不同介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中的体外释放度评价.结果:制得的断血流皂苷微球在电镜下,球形表面圆整,粒径分布适宜,收率(97.53±2.39)%,包封率(92.87±4.2)%.断血流皂苷微球在人工胃液中3h不释药;在人工肠液中1h内释放不到30%,3h释药接近60%;此后释药趋于缓慢,8h释药>80%.结论:所制备断血流皂苷微球有良好的外观形态、较高的收率及包封率.  相似文献   

14.
新型利培酮PLGA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制备新型利培酮微球,并快速评价微球的体外释放性质。方法 采用O/W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研究PLGA浓度、乳化均质转速、油相与水相比例等对微球粒径和包封率的影响。通过升高释放介质温度建立体外释放加速评价方法。结果 在37 ℃ pH 7.4 PBS中,利培酮微球以零级释放模式缓释15 d,快速释放的时间与上市利培酮微球基本一致而无延滞期。采用45 ℃加速释放可提高释放速度5倍,在3 d内完成评价,加速释放评价与长期释放相关性好。结论 本实验所制备的利培酮微球,可开发为释放两周的制剂。由于无延滞期,在临床使用和提高患者顺应性上比已上市产品更具优势。加速评价方法可对产品进行快速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包封率较高的氟尿嘧啶聚己内酯微球并研究不同粒径载药微球的性质。方法采用S/O/W乳化溶剂挥发法,考察了微球制备工艺中药物分散方法与油相溶剂的挥发速度对微球包封率的影响。将微球筛分后考察不同粒径微球的载药量及体外释药行为,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释药前后微球的表面形态。结果采用优化工艺条件,制得平均包封率为69.3%的微球;药物缓释达9d以上,释药前后微球表面形态无明显变化。结论S/O/W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得到包封率较高、具有缓释特性的氟尿嘧啶聚己内酯微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葛根素混合胶束,以增加葛根素在水中的溶解度。方法:以去氧胆酸钠和卵磷脂为辅料,采用正交试验制备混合胶束。以混合胶束的溶解度、形态、粒径等为指标,筛选葛根素混合胶束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优选出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摩尔比3∶2∶4的葛根素、卵磷脂及去氧胆酸钠,溶于甲醇-氯仿(1∶1)中,30℃旋转蒸发至干。最佳工艺所得混合胶束粒径为(64.8±13)nm(体积径);溶解度为0.811 1 g.L-1,是葛根素原料溶解度(0.0364 g.L-1)的22.3倍。结论:胆盐/磷脂混合胶束制备技术能显著提高葛根素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7.
汉黄芩素白蛋白微球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汉黄芩素白蛋白微球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情况.方法:以汉黄芩素溶液为参比,用3P97软件计算大鼠尾静脉给予汉黄芩素白蛋白微球后,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模型及药动学参数,用靶向效率评价其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及靶向性.结果:汉黄芩素白蛋白微球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模型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t1/2α=(0.550 0±0.128 2)h,t1/2β=(14.776 1±1.578 2)h,CL=(0.005 96±0.001 4) mL·h·kg-1,AUC0→∞=(126.331 7±9.501 2) ng·h·L-1.其在肝脏,脾脏,心脏,肺脏及肾脏的靶向效率分别为2.21,2.02,0.58,0.64,0.26.结论:与汉黄芩素溶液相比,汉黄芩素白蛋白微球能提高对肝脏,脾脏的趋向性,有利于提高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制备银杏黄酮组分磷脂复合物(GF-PC),并利用胶体二氧化硅(CS)对其进行固化。方法 以CS为载体,固化GF-PC。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法、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PRD)法和扫描电镜(SEM)法对所制备的磷脂复合物和固化粉末进行物相表征,并考察其体外溶出和流动性。结果 DSC和XPRD图谱表明,GF以无定形状态存在于固化粉末中。体外溶出结果表明,固化粉末能够有效促进药物的溶出。结论 CS固化GF-PC的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在提高自身流动性的同时能够显著改善其溶出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灯盏乙素淀粉微球经动物离体鼻黏膜的渗透性。方法:采用立式扩散池,分别以新鲜的离体犬、小型猪、家猪鼻黏膜为渗透屏障,灯盏乙素淀粉微球(以灯盏乙素计0.25 mg)置于鼻黏膜上方,以空白pH 6.8 PBS为接收液,进行渗透试验(n=4),HPLC测定灯盏乙素。结果:灯盏乙素淀粉微球经离体犬、小型猪、家猪鼻黏膜渗透系数分别为(5.295±0.637)×10-2,(4.065±1.140)×10-2,(1.855±0.150)×10-2m.L-1;灯盏乙素淀粉微球不同动物离体鼻黏膜渗透系数大小顺序为犬>小型猪>家猪;灯盏乙素淀粉微球经犬与家猪离体鼻黏膜的渗透系数、经小型猪与家猪离体鼻黏膜的渗透系数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灯盏乙素淀粉微球中药物可经上述离体鼻黏膜渗透;渗透系数可能存在种属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