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密度的中医证候影响因素,分析肾虚证、气虚证、血瘀证与骨密度的关系,为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8月~2011年4月期间在龙华医院骨密度室检查的病人,筛选符合条件的病人,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的双能射线骨密度仪测量其骨密度,并填写骨密度记录表,收集的资料应用EpiData3.02软件录入电脑,数据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经Mann-Whitney U检验,有肾虚证表现者较无肾虚证表现者骨量情况差(P<0.01),有气虚证表现者较无气虚证表现者骨量情况差(P<0.01),有血瘀证表现者较无血瘀证表现者骨量情况差(P<0.01),说明有肾虚、气虚、血瘀证者较无肾虚、气虚、血瘀证者骨量情况差。(2)不同骨量情况下合并证型的分布,经卡方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不同骨量情况的证型分布不同。在骨量正常者中,肾虚、气虚、血瘀三证均无所占的比例最大;在骨量减少者中,肾虚合并气虚者所占的比例最大;在骨质疏松者中,肾虚、气虚、血瘀三证均有所占的比例最大。结论:肾虚、气虚、血瘀证可能是影响骨密度的重要因素,可能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危险因素;骨量情况与肾虚、气虚、血瘀及其相互合并证有相关性,在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者中,2种及3种复合证型所占的比例较单一证型大,说明肾虚、气虚、血瘀多证型的合并对骨密度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虚证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200例,依据中医证型分为四型,分别为肾虚证、脾胃气虚、肝阴不足以及血瘀证,测量每一证型患者的骨密度平均值、骨矿含量值以及不同年龄段患者的骨密度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骨密度值由高至低为血瘀证组脾胃气虚证组肝阴不足证组肾虚证组,且肾虚证组与其它三个证型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个证型骨矿含量由低至高为肾虚证组肝阴不足组血瘀证组脾胃气虚组,肾虚证组明显低于其他组,与其它证型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的肾虚证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骨矿含量存在有相关性,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有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探讨老年肾虚证与骨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老年肾虚证与骨密度的关系 ,通过随机选择 60~ 78岁的肾虚证者 2 1 4例作为观察组 ,并设虚证 (肝肾两虚、肝虚、脾虚证 )组 366例和健康对照组 1 0 0例 ,采用超声成像骨密度测定法 ,测定足跟骨的骨密度。结果 :肾虚证组的骨密度低于正常对照组和肝肾两虚证、肝虚证、脾虚证组 (P <0 0 1 )。提示老年肾虚证与骨密度有直接相应变化的关系 ,骨密度测定可作为肾虚证本质辨证的客观评价指标和观察肾虚证治疗效果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冠心病脏腑虚证的分布与组合特点,探讨冠心病的病变脏腑。方法:记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138例住院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舌脉象,进行脏腑辨证,统计分析脏腑虚证的分布与组合情况。结果:冠心病脏腑虚证以心虚证(占92.8%)、肾虚证(占76.8%)和肝虚证(占71.7%)最为多见;虚证组合以三证组合最为多见,两证组合大多为心虚证并见肝虚或肾虚,三证组合大多为心、肝、肾虚并见。结论:冠心病的病变脏腑主要在心,与肝、肾二脏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及其特征。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对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市/县/区级医院的1 895例EMS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中1 895例EMS患者证候以气滞血瘀证占比最高,其次为气虚血瘀证、寒凝血瘀证、肾虚血瘀证。不同地区、不同诊疗目标、不同治疗阶段、不同疾病类型的EMS患者中医证候类型分布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不同情况分层下,中医证候均以气滞血瘀证占比最高。不同地区分层下,北方地区寒凝血瘀证占比较高,华南地区肾虚血瘀证占比较高,西南地区痰瘀互结证占比较高。不同诊疗目标对应不同临床症状。以盆腔疼痛为主要表现者,寒凝血瘀证占比明显提高。婚久不孕患者中肾虚血瘀证占比明显升高。以控制包块、抑制复发为主要诊疗目标的患者,气虚血瘀证占比较高。不同治疗阶段中,术后、复发型EMS患者中气虚血瘀证占比提高。不同疾病类型中,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OEMS)患者中气虚血瘀证占比较高;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患者中寒凝血瘀证占比较高;腹膜型EMS患者证型中肾虚血瘀证占比较高。不同证型患者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病程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量减少妇女不同年龄段的中医证候特征,为中医药预防骨质疏松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定骨质疏松症研究调查表,收集1419例绝经后骨量减少妇女临床资料,对不同年龄段(41~59岁、60~69岁、70~85岁)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虚证辨证分为肝虚、心虚、脾虚、肺虚、肾虚、气虚、血虚证,常见证型为肾虚血瘀、肝肾阴虚、肾阳虚、脾胃虚弱、脾肾阳虚、肾阴虚证。比较不同年龄段患者体重指数(BMI)、骨密度(包括腰椎、大转子、股骨颈)及主要症状、虚证、常见证型的分布情况。结果 41~59岁患者549例,60~69岁患者679例,70~85岁患者191例,各组患者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41~59岁比较,60~69岁患者腰椎、股骨颈骨密度降低,70~85岁患者大转子、股骨颈骨密度亦降低(P 0. 05)。与60~69岁比较,70~85岁患者大转子、股骨颈骨密度降低(P 0. 05)。在3个年龄段中,排名第一位的症状均为健忘。肾虚、肝虚在3个年龄段的比例均位列前二,且心虚、脾虚比例也较高,气虚、血虚比例较低。随着年龄增长,肝肾阴虚证、肾阴虚证的比例不断下降,肾虚血瘀证、肾阳虚证的比例不断上升。结论绝经后骨量减少妇女在不同年龄段均以肾虚、肝虚为主,随着年龄增长肾虚血瘀证、肾阳虚证明显,总体证型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血瘀证与虚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170例Ⅱ型糖尿病血瘀证、虚证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血瘀证发生率为61.77%;虚证发生率79.41%;当伴有气虚、心虚、肝虚、肾虚时瘀证患病率提高。本文并探讨了糖尿病血瘀证、虚证、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提示:糖尿病血瘀证的根本原因在于气虚;脏腑之虚既可影响气的生成,又可导致血管病变,加重瘀血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绝经后妇女在骨量丢失不同阶段的中医证候特征,为中医药临床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依据。方法:将2389例绝经后骨量丢失的妇女分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严重骨质疏松三阶段,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常见症状和中医证候特征。结果:在骨量丢失的不同阶段,不同部位的骨密度有差异,且绝大多数已有中医虚证表现,症状、证型的排序总体一致;症状以健忘、腰脊痛、腰膝酸软、下肢抽筋、发脱齿摇为主,五脏气血证型以肾虚、肝虚、心虚为主,肾虚兼证以合并肝虚、心虚、脾虚为主,临床常见证型以肾虚血瘀、肝肾阴虚、脾胃虚弱为主。结论:绝大多数骨量丢失人群已有中医虚证表现,症状、证型排序基本一致,各个阶段均以肾虚、肝虚为主,比例随骨量丢失增多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血瘀证与虚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170例Ⅱ型糖尿病血阏证,虚证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血瘀证发生率为61.77%,虚证发生良为79.41%,当伴有气虚,心虚,肝虚,肾虚时,瘀证患病率提高。并探讨了糖尿病血瘀证,虚证,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提示:糖尿病血瘀证的根本原因在于气虚;脏腑之虚证即可影响气的生成,又可导致血管病变,加重瘀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96例老年糖尿病中医证候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察96例Ⅱ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规律,其中虚证占76.9%,实证占23.1%。虚证中又以肾虚为主(占100%),其次为阴虚(88.5%)、气虚(56.25%)和肝虚(54.16%);实证则主要是血瘀(78.13%)。提示老年糖尿病和辨证特点是肝肾阴亏、气虚血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胰岛素依赖糖尿病(Ⅱ型糖尿病)与中医证候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临床观察96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规律。结果:其中虚证占76.9%,实证占23.1%。虚证中又以肾虚为主(占100%),其次为阴虚(88.5%)、气虚(56.25%)和肝虚(54.16%);实证则主要是血瘀(78.13%)。其中气虚、血虚、阴虚、肝虚、脾胃虚、肾虚、血瘀、燥热有并发例数的是无并发症的一倍以上,而阴虚、阳虚、心虚、肺虚、气滞、痰湿、湿热有并发症的例数与无并发症的例数相等或相近。结论:老年糖尿病和辨证特点是肝肾阴亏、气虚血瘀。  相似文献   

12.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性激素水平与肾虚证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探讨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MO)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和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与不同肾虚证型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客观诊断依据.选择88例肾虚证PMO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肾气虚组37例,肾阴虚组29例,肾阳虚组22例,另设对照组30例,同步检测骨密度、血清睾酮(T)和雌二醇(E2),计算E2/T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MO患者骨密度随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依次下降,其中肾阳虚组较对照组和肾气虚组显著下降(P<0.01);PMO不同肾虚证型组骨密度变化均为Ward>Neck>Troch.与对照组比较,不同肾虚证型组T显著升高(P<0.01),性激素T水平的变化按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逐渐升高,而E2、E2/T则逐渐降低;不同肾虚证型组E2、E2/T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表明①PMO患者骨密度随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依次下降,不同肾虚证型组骨密度变化均为Troch>Neck>Ward;②PMO患者性激素T水平的变化按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逐渐升高,而E2、E2/T则逐渐降低;③骨密度和性激素水平反应了肾虚程度,即依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逐渐加重.④骨密度测定值和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可作为PMO不同肾虚证型的客观评价指标,并为PMO患者不同肾虚证型的治疗效果的观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中医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中医证候特征及其与病死率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调查表的方式对2002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北京地区14家中医医院AMI住院患者进行调查,ACCESS建立数据库, SPSS统计软件进行中医证型规律及其与病死率关系等分析。结果:1124例AMI患者中男女患病比例为1.75∶1,患者平均年龄(66.7±12.3)岁。证素分布虚证以气虚所占比例最多(58.1%),实证以血瘀所占比例最多(85.1%)。临床证型分布中共出现74个证型,证型中所占比例在5%以上的为:气虚血瘀证、痰瘀互阻证、气虚兼痰瘀互阻证、气阴两虚兼痰瘀互阻证;分类证型分布中虚证占5.2%,实证占30.9%,虚实夹杂占63.9%。住院期间AMI总病死率14.0%。证素中血虚证、阳虚证、阴虚证的患者死亡风险较高,而以血虚证为最。气虚血瘀证,血瘀痰阻证,气虚兼痰瘀互阻证,气阴两虚兼痰瘀互阻证4个临床证型与死亡风险无明显相关性。分类证型中虚证与死亡具有相关性,是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从基本证素分析,以气虚、血瘀所占比例最高;临床实际证型过多;分类证型显示虚实夹杂证为主。证素及分类证型研究结果均提示虚证与死亡有相关性,其中以血虚证为最。提示虚证是AMI死亡的危险因素,治疗上应注重标本兼顾。临床实际证型与病死率无明显相关性,可能与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化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对患者220例的中医证型分布进行调查、归纳。结果患者虚证发生率呈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的趋势;患者心功能越低,水饮证者比例升高,痰热证比例明显下降。患者实证发生率呈血瘀证〉水饮证〉痰热证的趋势;患者心功能越低,水饮、痰热证发生率越高。结论 CHF的基本中医证型为气虚、血瘀、水停,阴虚、痰湿为伴发或并发证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虚证夹瘀证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71例老年虚证夹瘀证患者进行虚证和血瘀证辨证,分析其心电图、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和甲皱微循环变化,并与10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结果:老年虚证夹瘀证组虚证辨证以气虚证为主,阴虚证次之;脏腑辨证以心虚证检出率最高,肾虚证次之;血瘀辨证症状以疼痛多见,瘀在一脏(腑)为主,常见于心、脑、肝.舌象以舌色淡白或青紫、薄白苔为主,脉象以细弦脉为主.心电图异常率占74.93%,以缺血性ST、T改变为主;血流动力学检测表现为心搏出量和左心泵力下降,总周阻力增高;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为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增高;甲皱微循环的流态、总积分值增高,与健康老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老年虚证夹瘀证以气虚血瘀证最多见,具有虚、黏、阻、滞等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344例心气虚证患者(含19个西医病种)的分析,表明心气虚证的共性症状为疲乏、气短、心悸等。心气虚伴有心脏病者有血瘀、痰湿,水邪等兼证者最为常见,其中冠心病兼血瘀者多,风湿性心脏病兼水湿者多。心气虚不伴有心脏病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心神不宁,多有失眠、健忘、多梦等表现。为此作者建议将前者称为"心气虚证",后者称为"心神不宁",以资区别。心脏病患者首先出现的证型是心气虚证;其最常见的标证是血瘀;水邪为患是心气虚证进一步恶化的征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风病气虚证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发病72 h内、发病第7、14、28、90天中风病证候要素(风、火、痰、血瘀、气虚、阴虚)诊断量表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发病第90天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分的临床信息俱全的中风病患者706例,分为气虚证组(330例)及非气虚证组(376例)。采用两样本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比较气虚证组与非气虚证组不同时点NIHSS评分;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中风病不同时点各证候要素与远期预后的关系。结果各时点气虚证组患者NIHSS评分均高于非气虚证组患者(P〈0.01);两组组内各时点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且随时间的延后,NIHSS评分逐渐降低。血瘀证与痰证在各时点出现频次均较高。发病第90天,BI≥95分者427例(60%),预后良好;BI〈95分者279例(40%),预后不良。各时点气虚证均与发病第90天BI指数呈负相关,B值依次为-0.496、-0.714、-0.867、-0.567、-0.764。结论中风病气虚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非气虚证患者更重;中风病急性期气虚证与发病第90天预后不良有密切关系,早期积极扶助正气治疗对改善中风病远期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血气虚证候特点及与相关因素的关联性。方法:制定临床信息采集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进行信息采集,建立证候数据库,然后对气虚的证候特点进行分析,并与相关因素关联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证在所有证候要素中占75.0%;气虚合并血瘀1321例,占86.9%,气虚合并阴虚687例,占45.2%,气虚合并痰浊630例,占41.4%;高脂血症、糖尿病对气虚的影响强度最大。结论:气虚证是冠心病心绞痛最常见的证候要素,气虚血瘀是其根本的病机,高脂血症、糖尿病与气虚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中医证候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rimary pulmonary hypertension)患者的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对30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中医证候学资料进行采集,分析证候分布规律,并分析证候与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中分布特点结果 中医证型出现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大气下陷证(100.0%)、血瘀证(73.3%)、心气虚证(53.3%)、肺气虚证(46.7%)、脾气虚证(30.0%).随着肺动脉高压程度的升高,心气虚证、肺气虚证、血瘀证、脾气虚证出现比例明显升高结论 大气下陷、血瘀证、心气虚、肺气虚是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主要证型.大气下陷证与肺动脉高压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20.
选择45-59岁的受试者428例,其中肾虚证268例,脾虚证160例,并选择同性别同年龄无肾虚、脾虚证的健康人20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成像骨密度测定法,测定足跟骨的骨密度。结果:肾虚证者的骨密度低于正常对照组和脾虚证组;肾虚证组的男性肾阳虚骨密度低于肾气虚,而女性肾气虚骨密度肾阳虚。提示肾虚证与骨密度的变化有直接关系,可作为肾虚证本质辨证的客观评价指标和肾虚证治疗效果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